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里头的过程竟这么复杂,傥缘宽假什么意思

里头的过程竟这么复杂,傥缘宽假什么意思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4 18:13:04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在此前,从扬州溃逃出来的兵卒传言,说元军秘密派遣一变节宰相到真州劝降,两淮安抚使兼扬州知府的名将李庭芝认为文天祥就是元军派来劝降的奸细,令苗再成诛杀之。苗不忍下手,便骗天祥出城,并出示李庭芝发来的密信,天祥百口莫辩,只好怏怏离去。苗再成派人尾随观察文,如果真是来说降的,便杀掉他。来人与天祥交谈一番,被其一腔忠义所感动,便留下二十名士兵护送他到扬州。

到扬州城下已是四更天,听守城将士议论李庭芝下令严防他入城。无奈之下,只得往东而去,路上碰到一伙溃兵,差点遇害。好不容易抵达高邮,再觅海船于四月来到温州。文天祥在温州期间,上表劝益王赵罡即位,以号召天下军民同心抗元。五月,他跋涉至福州,被宋端宗赵罡任为右丞相。彼时,曾经擅自逃出临安的陈宜中也在小朝廷为相,两人政见不合,七月,文天祥离开福州,以同都督职衔出江西,率兵攻取汀州(今福建长汀)。

十月,这位投笔从戎的“状元宰相” 率军连克宁都、南丰、广昌等州县。景炎二年(1277)正月,元军猛攻汀州,天祥力战不支,引军退至漳州,不久,其降元旧将吴浚前来招降,被文天祥当场吊死。三月,文军开至梅州,五月翻越南岭,再次进入江西境内。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文天祥精血抗元,江西各地纷纷响应,文的妹夫彭震龙在永新召集义兵,一举克复永新县城,另一个妹夫孙栗在吉州(吉安)起兵。

文天祥在江西得到了很大支持,很快攻取会昌,并在雩都大败元军,又相继攻克、收复了赣州、和吉州的好几个属县。文天祥坐镇兴国,派兵攻城拔寨,收复了一些县城,很多抗元武装都愿意受其节制,一时间声势大振,颇有复兴气象。不久,元军大举反扑,在赣州击溃了文天祥部。元军转攻兴国,天祥被迫率残部北奔吉州,走到半路,惊闻吉州已被元军攻破。

八月,来到庐陵,元军紧追不舍,老将巩信领数十勇士死守方石岭峪口,掩护天祥撤退。元军大举追至,巩信拼死阻击,身中数箭,仍死战不退......次日,元军追上了文部,文天祥的妻子儿女均被俘。部将赵时赏冒称文天祥,旋即被杀,文天祥得以乘乱逃脱。文好不容易躲过追兵,逃到了汀州,沿途收拾残兵败将奔循州(今广东龙川),隐匿于南岭大山中。

部属黎贵达信心丧失,密谋降元,被察觉后,天祥立刻将其处决。祥兴元年(1278 )三月,天祥率军走出南岭,进兵至海丰,准备转至潮州。彼时端宗赵罡已经病死,陆秀夫等人立八岁的赵昺为帝,继续打着赵宋的旗号苟延残喘,四处流亡,并号召各地抗元。六月,赵昺小朝廷迁至新会(隶属江门)海中之崖山(古称厓山)。八月,文天祥的老母病死,一个儿子也死了,但他并未退缩,抗元意志也没有衰竭。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1278年12月,忽必烈派大将张弘范、李恒率降附的南宋水军、蒙古骑兵,水陆并进,准备一举歼灭在闽、粤一带坚持抗元的宋军残余势力。十二月,天祥作战失利,退出潮州,转到海丰以北的五岭坡,准备由此退入大山中,据险坚守,不料元军大举追袭而至,部将邹沨自尽殉国,文天祥自杀未遂,被俘。

祥兴二年(1279)正月,张弘范指挥元朝水军(大都是南宋降军)大举进攻崖山,宋军在张世杰的率领下拼死抵御。张弘范把文天祥押到船上,逼他写信招降张世杰,天祥严词拒绝,张弘范拔刃相向,天祥口占一绝付之。这就是著名的《过零丁洋诗》。后来,元军一举攻破张世杰船阵,陆秀夫背负幼帝昺蹈海而亡,十余万南宋军民不愿降元,纷纷投入怒海,海上伏尸如麻,南宋小朝廷名实俱亡。

赵昺小朝廷灭亡后,文天祥被押送到元大都(今北京)。 人身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忽必烈敬文天祥是条铁骨铮铮的硬汉子,多次劝他投降,均被天祥拒绝。南宋另一宰相(也中过状元)留梦炎归顺了元朝,得做高官,他奉命到狱中劝天祥识时务,归降大元,被天祥以大义痛加责骂,羞赧而去。忽必烈命投降的宋恭帝赵显去狱中劝降,天祥不愿多谈,只是连声说:“圣驾请回”。

彼时,文天祥被俘的妻子儿女也在大都,皆被没为官奴,每天干着粗活,苦不堪言。文天祥知道,只要自己一点头,妻女就能脱离苦海,阖家团圆。但他已决心宁死不降,于是在狱中写下了千古名篇《正气歌》,其中有“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这样正气凛然的佳句。史载,被俘后,他多次自杀,均被看守发现而劝阻。

文天祥在大都被关押了三年,在断然拒绝了忽必烈最后一次亲自劝降后,于至元十九年(1282)被元廷杀害,遇害时年仅47岁。另有史料记载,文天祥遇害前曾请忽必烈允许他出家为僧,从此不问世事,忽必烈考虑到他巨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惟恐其再竖义旗,起兵反元,遂拒绝了他的请求。据记载,文妻欧阳氏替他收尸时,见他衣带中写有一行小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抗元?这是自相矛盾吗?

元朝统一全国是否有“积极意义”?本文不作过多的探讨,存疑。引用一段恩格斯《反杜林论》说:“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引用这段话的目的是我认为,元朝不是解救南宋王朝人民于水火之中,而是与汉族政权争夺天下......忽必烈逐步巩固对北方的统治后,就集中力量攻打南宋,襄樊一失,元蒙铁骑如遮天蝗虫一涌而下江淮,1279年,忽必烈实现了中国的南北大一统。

如果说这种南北大一统有什么意义的话,那也仅仅是改朝换代而己。但是,南宋付出的代价是相当惨烈的。春雨杏花江南的诗意南方,却是满目疮痍。长期的战乱极大的破坏了生产的发展,人口伤亡严重,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严重下降。由于蒙古族的游牧民族本性,他们只知掠夺,却不事生产,生产力极其低下,蒙古汗国在军事上的扩张,他们的占领者照搬游牧地区的旧俗,不作任何修改,原封不动的带到中原地区和江南水乡,对这些地区的农耕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而且在征战中,蒙古军队每占领一个地方,就实行残酷的屠杀政策,尸骨遍野,满目凄凉。不仅造成被征服地区的经济受到重创,也使当地的文化、人才遭到巨大流失,中原和江南灾难严重。实在不明白元朝的“统一“对全国有什么意义?当然,面对接手了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忽必烈已经意识到中原和江南文明的先进,在汉族地主官僚的鼓动下,他决心汲取中原和江南地区的先进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

于是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问题,如果据此否认文天祥誓死捍卫国家主权的尊严,那是严重的扭曲人格尊严和正统的道德价值观,纯属“本未倒置”!公元1274年,蒙古再次大举南侵,南宋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值此国家危难之际,文天祥毅然甩了国家公务人员的铁飯碗,投笔从戎,展开救亡运动。

在各地官员畏首畏尾,甚至骑墙观望的状态下,他和张世杰组织了一支由老百姓组成的爱国义军。但是,朝廷不釆用他的救国方略。反而派文天祥出使元营,希望能够在谈判过程中取得喘息之机,文天祥不幸被元蒙军扣留,太皇太后无依无靠,只有投降。文天祥和所有被扣人员押往元大都的途中脱逃,文天祥面对官员的降潮,坚决抵抗到底。

公元1276年,宋瑞宗在福州即帝位,文天祥被任命为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兵马。即使面对风雨飘零的南宋微脉,文天祥并未绝望,他派人到处联络,招兵筹饷,以求抗击蒙古,保卫朝廷。公元1277年,南宋政权流亡海上,蒙古铁骑轮番进攻,文天祥虽然屡战屡败,他依然屡败屡战。公元1278年12月26日,文天祥在五坡岭被偷袭的蒙军俘虏,他服毒自尽,未果。

孟元帅带着文天祥来到珠江口的伶仃洋,希望文天祥降服老搭档张士杰,但文天祥断然拒绝,当即写下传世的《渡零洋》,以表心意:............................................................................................................从古至今,没有人死过,但他的心却在历史上留名了。这首诗描写了文天祥因为国家败亡而被捕的痛苦,以及诗人宁死不屈的英雄誓言,惊天地泣鬼神。1283年,文天祥从容辞世,享年47岁。

文章TAG:宽假里头过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