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怎么获得通关文书啊,无通关文书却到了那烂陀

怎么获得通关文书啊,无通关文书却到了那烂陀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6-01 20:48:29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这一番境遇让李世民感慨万千,感念观世音菩萨的恩德,派玄奘去往西天求取真经。途中少不得得经过不少国家,走到哪个国家,希望你们开关放行。当时的大唐是世界强国,而李世民更是被尊为天可汗,威震四夷,所以周边的这些国家见到李世民亲笔书写的通关文牒自然绝不怠慢。而且西梁女儿国国王还体贴的把唐僧的三个徒弟的名字都写了上去,盖上印玺交给了唐僧。

等唐僧再次回到东土大唐的时候,通关文牒上真真切切九国三地的印,算是真正的功德圆满了。但实际上,历史上玄奘的经历比《西游记》中的记载还要惊心动魄,真正的玄奘没有那么多观众,也没有那么多支持者,他一直是孤单的,他完全是凭借着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完成了一项壮举。他的博学、他惊人的毅力以及对佛法的热爱无不让人动容。

至于说到李世民的支持,那是不可能得到的,甚至玄奘此行李世民是拒绝的。除去武则天的武周政权,终唐一代都对佛教没什么好态度,尤其是唐初,李唐王室尊奉的是老子,对佛教多有打压,更加不可能会允许玄奘跑到印度去取经了,但玄奘还是去了。玄奘本名陈祎,颍川人,祖上也是官宦世家,陈祎出生于602年,彼时隋朝刚立二十来年,但王朝一半的气数已经没有了。

陈祎的父亲去世后,排行第四的陈祎十岁就跟随二哥在洛阳的净土寺出了家。酷爱读书的玄奘自此就开始研究佛法,一头扎进佛经中去,不管外面的世界早已经被战争染成了红色。大唐建立之后,玄奘的学习也告了一段落,开始到处游学,遍访名师,讲经学法,但渐渐的,现有的佛法文字似乎很难解开玄奘心中的困惑,他开始思考走出国门寻找更广的佛经。

就在这个时候,天竺高僧波颇来到了长安,通过波颇,玄奘终于下定决心到印度那烂陀寺求取真经,带回来重新翻译,以便于弘扬佛法。但是当玄奘上表李世民请求和几个僧侣结伴西去印度的时候,遭到了李世民的拒绝,玄奘不甘心待在国内一事无成,遂偷偷的西行。很难想象,玄奘是凭借着怎样的意志穿越高山、趟过河流、越过沙漠,一步一个脚印穿行了一百多个国家。

意思的是,玄奘当初偷偷出国,途经高昌国的时候还受到了高昌王的礼遇,但当他回国的时候,高昌国已经被大唐所灭。他边走边学,不拘于一地一时,所到之处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而玄奘在佛法上的造诣更是让他收获了很高的名声,参学、辩论、著述,这个来自大唐的高僧从容不迫的汲取佛法知识,于643年带着657部佛经启程回国。

这是巨大的成功,对于玄奘的回归,李世民是非常关心的。当然,李世民关心的并非什么佛经,而是玄奘本身在西域诸国的游历经过。对于一个雄心勃勃的帝王来说,没有比扩张领土更能彰显自己威望的了,李世民对西域诸国是很关注的,只是对当地并不熟悉,而玄奘从贞观元年离京到贞观十九年回京,历时十八年,这十八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西域各国间游历,这不亚于一个活地图,李世民当然是很重视的。

所以李世民一直要求玄奘还俗进入官场,但玄奘坚持为僧翻译佛经,我们很难得知他们之间是不是有某种妥协,但是最后,玄奘并不能在心仪的嵩山少林寺开译场,而只能在长安开译场,第一场是在弘福寺。著名的辩机和尚正是这个时候被选进了译场,成为《大唐西域记》的执笔人,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辩机和尚和高阳公主的那段情,最终辩机和尚被处腰斩。

关羽去找大哥刘备,曹操舍不得又去送行,又是送马蹄金,又是送锦袍,为何唯独没给通关文书?

前段时间,在写作《豹眼中的官渡之战》,对于关羽这个阶段的故事,了解的比较详细,就题主这个问题,说一下看法吧。《三国演义》”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很精彩,但这不过是罗贯中老先生的一厢情愿。据《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关羽亡归刘备。在《曹操传》中,关羽走单骑的故事就仅仅六个字,除了关羽、刘备名字占了四个字,就“亡归”二字。

罗先生把它发挥了一下,就成了演义里的故事。《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第六》记载: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200年,曹操东征刘备,刘备战败逃奔袁绍,曹操擒获了关羽,拜关羽为偏将军,对他很尊重。后来,袁绍大将颜良率数万大军进攻东郡太守刘延驻守的白马,曹操派遣张辽、关羽为先锋援救刘延。

关羽斩杀颜良,解了白马之围,被封汉寿亭侯。当初,曹操观察关羽没有久留之意,就委派张辽询问,关羽说:“曹公对我不错,但我受刘将军厚恩,誓以生死,不可背弃。等我立了功,报效了曹公就离开。“张辽就以关羽之言,回报了曹操,曹操感觉关羽是重义气的人。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等到关羽杀了颜良,曹操就清楚关羽必定要离去,就重加赏赐,想以此把他留下。关羽把曹操所有的赏赐封存,给曹操留了封信,就去袁绍军中寻找刘备。曹操手下人想去追赶,曹操说:“算了吧,都是各为其主,不要追了。”至于关羽一路上的情况,《关羽传》没有记载,可能是乏善可陈。

陈寿做《三国志》惜字如金,许多事记述很简单。但也说明,没有精彩的故事发生。真如演义所描写地那么出彩,陈寿不可能一字不提。就依据能够看到的这点史料,豹眼说一下自己的看法。第一,“亡归”,起码理解为“偷偷地逃走”,不辞而别,匆忙走掉也说得过去。留书辞别,不是面辞,可以理解为没有经过主人同意就走了,也可以说是不辞而别,或者说逃走。

无论古代还是现在,主人对你不错,客人没有打招呼或者没有经过主人同意就走了,很不礼貌,可以认为是逃走。不得已而走,也可以理解为逃走。因而,亡归二字,不必过度解读,就是曹操本心不同意关羽离去,但关羽要走就只好如此。演义所说,曹操故意不见关羽,关羽无奈留书而别,这是可信的。第二,关羽要走,也怕曹操派人追赶,也就急匆匆地走,不会是慢悠悠地散步一样。

但曹操明确不要追赶。第三,曹操俘获了刘备妻子,没有记载关羽是否护送一起离开。但从长坂坡之战来看,此时关羽必定是与二位嫂子一起离开的。否则,也就不会有糜夫人死在长坂坡,甘夫人病逝荆州,更不会有刘禅啥事了。因为刘禅是在刘备驻守新野时出生的。甘、糜二夫人如果在此时不跟关羽一起离开,恐怕就没有机会再与刘备见面了。

否则,一是关羽不仗义,抛下二位嫂子自己走人,二是曹操不可能再单独派人把她们送还刘备。第四,关羽走时,曹操不可能发给通关文牒,是否派人再送文牒,估计不太可能。史书没有记载关羽一路上的情况,也没有说明关羽在哪里找到的刘备。关羽过的哪五关就不说了,只说关羽杀的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六将,这都是演义中的人物,史书都没有记载这些人的事迹,可以理解为是演义杜撰的人物。

关于最后一关,白马津渡口遇到刘延和夏侯惇的故事,也不存在。白马就是东郡太守刘延把守的白马,这没有问题。当时,关羽斩杀颜良就是解的这个白马之围,救得就是这个刘延。白马之围被解后,曹操把所有民众全部西撤迁回。撤退中曹操斩的文丑。当时刘备跟文丑带兵,关羽也就清楚了刘备所在。民众撤退了,曹操也不会留刘延驻守空城。

关羽即便再来到白马,也不会遇到刘延。因而,夏侯惇要大战关羽,张辽送来通关文牒的事,也就不存在。从官渡之战的过程来看,白马已经没有曹军驻扎。由此看来,关羽既没有斩杀曹操六员大将的记载,也没有派遣张辽来送通关文牒,更不会有夏侯惇要单挑关羽。也就不必去纠结关羽会不会因为杀了曹将而愧疚啦。要看热闹就看演义,要了解历史真相就看史书,各有各的妙处。

文章TAG:通关文书那烂陀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