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攻城强攻是什么意思,战国时期攻城战术之一

攻城强攻是什么意思,战国时期攻城战术之一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30 15:55:59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砌墙的攻城方式有施行的可能,但需要因地制宜适时选择。攻城一方,原本就面对后勤补给困难,攻城伤亡重等劣势,古代的城池规模巨大,想要用墙将其困住难度过大,只要守城方从里面破坏,那攻城方得不偿失。砌墙的原材料如果就地取材,无异于激怒民心,而若是守军能够得到援军,里应外合将会对攻城方造成巨大的威胁。所以通常以威吓的手段迫使对方出降,或者全力进攻才是最好的方式,砌墙战术综合而言得不偿失。

斯大林格勒德军为什么非要强攻不搞攻城打援,以逸待劳?

古代攻城冲在最前面的一定必死无疑,为何还要抢着冲

这个和战争的战略指导方针有关。要说攻城打援,在大国中,玩得最溜的就是我们的解放军了,其主要原因是解放军根据其自身特点制定出的歼敌大于占地的指导方针。攻城打援,攻城可主可次,打得下来就打,打不下来就围,重点是打援。打援不是阻援,不是挡住别人,而是彻底消灭援军。消灭援军后,通常被围的敌军也会意志崩溃,最后实现既歼敌又占城的目的。

攻城打援的背后是广阔的运动战空间,这个尤其重要。这个空间来自于敌军占住点和线,我军占住面,若双方都是以面对面,则难以攻城打援,因为战场都集中在一个点上,打援所需要的运动空间很小,所以我军在抗美援朝、对越和对印的战争中很少用这个,更多采用大迂回直接包各种饺子围着打。一般来说,敌对两国之间的战争很难实现攻城打援,因为攻方很难有那么广阔的空间可用,也不可能有攻城打援那样从容的时间。

古代城池防御是怎样演变的?为什么十倍兵力都攻不破一座城池?

古代城池是国之重地,拢聚人口、财富,尤其都城,国之核心,更集中军政、文化。城池多设于水陆要冲,固若金汤,以扼守要塞、军事防御为要务。重兵把守,多由名将负责指挥,十几倍的兵力都很难攻破。那么,古代城池防御设施到底是怎样的?古代攻下一座城池为什么那么难?古代城池之固定防御①早期城墙结构丨城池最早形式只有城墙和城门,笨重木质城门。

此时城市防御结构并没完善。这里解释个误区☞ 影视上常见的城墙,多是青砖砌实,高大、牢固、庄严。尽管有"秦砖汉瓦"之说,但早期城墙多是由泥土夯实筑成。从西周到唐朝都城长安,基本都是这种夯土结构。明朝后,才开始大规模使用青砖筑城垒墙。因此古城墙很多并不是用砖垒筑。②城墙和城门升级丨春秋时,城墙始建城垛。城垛☞ 城墙上的突出结构。

这样可以提升防守安全系数,也方便窥伺外敌动向。城墙设置悬门,平时吊在上面,关闭时由上而下放落。悬门是由辘轳控制,升降结构。《墨经》里对悬门有详细阐述。③城门楼和护城河出现丨战国后期,城墙上开始出现城门楼。城楼,形式上作为城市标志;平时可观察、监控城市来往人流;战时,居高临下远观敌情,随时警戒。没事干,将领休息喝杯茶。

真正意义上最早的护城河☞ 大秦帝国灵渠。围绕城市挖掘一条深达几米的护城濠,河水引注后就是所谓护城河☞"城池中的"池"。城池之间设有起落吊桥。战时一旦拉起吊桥,什么云梯,破城锤,那玩意都不好使。城墙角落开始增建角楼,以加固围墙接合,同时与护城河及城墙构成联合防卫系统。上图突出的矩形墩台就叫"马面"④墩台加强联合防御丨城池防御设施已相对完善。

那么当敌人攻上来时如何有效御敌,也是一个大课题。于是,城墙上每隔150米加设一个突出的矩形墩台,谓之"马面"。其实,大家都在影视见过这种设施,或许没有留意。古代弓箭杀伤不过100米。敌军攻上城墙时,两个临近墩台的守军可相互策应,从两侧联合夹击敌人。临近守军150米的距离往中间射箭,两侧覆盖敌人,而不伤对面友军。

小编只能说,你们都够阴险的。进入大汉,墩台和城角等设施,进一步加强,提升防御力。至此,我们概念里的古代城池防御设施,大概就很完善了。古代城池之移动防御无论城墙,还是护城河,这些固定防御设都是防守屏障。守城还是要靠士兵和武器的,在城楼念圣旨是无法退敌的。①阻滞设施丨比如,护城河外布置的陷马坑,拒马枪,鹿角木等。

攻城是个漫长的消耗战,可能持续2年以上,守军能干掉一批是一批。②是防守器械丨武器包括☞ 弓箭、弩机、投石车,钉有尖锐逆须钉的檑具,狼牙棒,带刺的长抓枪。还有滚石、火油(对付云梯攻城)……为什么攻下一座城池那么难?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丨孙子兵法孙子说攻城是下下策。那些自以为是的皇帝老子们也不听孙子的话。

文章TAG:攻城战强攻战国时期攻城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