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为什么

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为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1:04:49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只是手法不太高明罢啦。再如一些演员,扮演的角色很感动人。但离开了戏,也就不那么讨人喜欢啦。也有一些名人,在高堂上夸夸其谈,像圣人一样,走下讲坛也是一个俗人。李绅恐怕也是如此吧。同样的道理,匡衡清楚得很,靠爹爹不行,靠娘娘不行,不刻苦读书就没有出路。凿壁偷光,只能说明不安于现状,学习刻苦,以此想改变命运,并不能说明其理想境界多么的高。

目标很远大,那是为了摆脱贫穷,去追求荣华富贵。但不一定就是匡扶社稷,拯救黎民百姓。有些人喜欢站在道德的高度,去要求或评价一些历史人物。我想弱弱的问一句,你自己能做到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般人做不了圣人,到不了那么高的境界,这很正常。但起码做一个无害于社会的人,尽自己的能力混个饭吃,也就行啦。在这个基础之上,尽量做得好一些,那就相当不错啦。

晚唐名相白敏中到底有多无耻?他为何要排挤、诬陷恩主李德裕?

俗语道“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意思是说底层人士对于义气的珍视,往往要胜过读书人,这话虽然有失偏颇,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比如中晚唐大才子、宰相白敏中,其所作所为便可以用“无耻”二字来形容,其人性的确要比很多出身草根的义士相差甚远。那么,白敏中都做过哪些丑事?白敏中是大诗人、刑部尚书白居易的从弟,由于自幼丧父,便跟随白居易等人学习,后考中进士科,并由此踏入仕途。

可是白敏中虽然才识俱佳,但仕途却颇为坎坷,在50来岁的时候只混到一个从五品的职位-户部员外郎。好在有福之人不用忙,就在唐武宗在位时,境遇坎坷的白敏中终于迎来“咸鱼翻身”的时刻。会昌二年(842年),唐武宗准备再度起用白居易做官,此时宰相李德裕进谏道:“白居易虽然才识俱佳,但年老多病,恐怕不堪担负重任。

微臣倒是认为他的从弟白敏中学识同样渊博,而且正值壮年,倒是可以委以重任。”武宗觉得有道理,便任命白敏中为知制诰、翰林学士,不久又改任为中书舍人。白敏中本是从五品的员外郎,而且年已半百,仕途基本上已到头,如今经李德裕的推荐,一跃而成为天子近臣,真可谓陡然间蹿红。对于李德裕的提携,白敏中感激不尽,视其为恩主。

然而随着唐武宗的驾崩,白敏中对恩主的态度却大反转。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因服饰过量的金丹暴崩,皇叔李忱通过政变夺取帝位,是为唐宣宗。由于武宗跟叔父的关系很差,所以等到李忱一上台,便推翻他在位时期的政策,并对其重用的宰相李德裕实行贬斥。而在此过程中,已“见风转舵”投靠李忱的白敏中,无疑起到关键作用。

文章TAG:李德裕唐朝宰相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为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