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为什么

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为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1:04:49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在这些方面他足以与陆贽相匹,而在实际工作方面又或过之。主要由于李德裕的努力,唐政府才能够顶住9世纪40年代之初经常发生的外国可能的入侵、方镇的叛乱和国内的骚动等危机。这位宰相很有魅力,能言善辩,知识渊博而又精于算计,城府森严而又傲慢自大,他酷爱奇花异草,所以他只喜欢幽居在自己豪华的后花园内;但他又决不放弃政治上的刺激。

他蔑视宫廷诗的矫揉造作和举子们的装模作样,但是他本人却是一位相当好的诗人和散文名家;如果有需要,他也能够采取因袭的态度和做作的感情。他的领导艺术胜过了晚唐的任何宰相。他监督战略和重大战术决策的执行,督促长安运往前线的供应,但是他把战术细节留给他精选的战地将军们去处理。一个特别的讨伐军指挥体系按惯例组成,……闹独立的幽州镇也参加了这次战役,这证明了李德裕对他直接控制范围以外的势力也能进行政治说服工作。

此外,除了《剑桥中国隋唐史》提到的这些内容外,还应包括他支持武宗“灭佛”、平定昭义镇之乱等举措。其丰功伟绩及个人的杰出才干,确实堪称“一代伟人”(王士祯《池北偶谈》)。或许,选取这“六大政治家”,也有他们之中的几位下场都不甚好的原因(除管夷吾、诸葛亮外,商鞅惨遭车裂;李德裕贬窜崖州、病卒瘴疠之地;王安石政治失意、生前眼见变法全废;张居正生前虽强势掌权,死后立即遭到清算)。

维州之耻,吐蕃降将献城投唐,李德裕为何拒城不受、遣返降将?

吐蕃在维州的守军向李德裕投降,李德裕原本已经接受了。维州地势险要,是剑南地区唐朝与吐蕃互相用兵的交通要道。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吐蕃大举进攻唐朝,河西、陇右、剑南大片土地失守,但是,维州因为地势险要,长期未被攻下。后来,吐蕃采取了一个长期策略,让一个吐蕃女人嫁给了维州的一个守门人,生了两个儿子,20年后,两个儿子长大以后,偷偷打开维州城门,吐蕃这才攻克维州。

吐蕃对此极为重视,将维州命名为“无忧城”。此后,唐德宗贞元年间,韦皋经略剑南,试图收复维州,他在维州一带打了大胜仗,但未能收复维州城。唐文宗太和五年(831)九月,吐蕃的维州守将悉怛谋主动归降,当时担任西川节度使的李德裕立即派兵进驻维州。根据李德裕后来的分析,由于维州地势险要,得到维州以后,吐蕃在合水、栖鸡等城的守军因为失去屏障,必然后撤,唐朝不但可以相应减少八处镇兵,还可以收复上千里国土,“其吐蕃合水、栖鸡等城,既失险厄,自须抽归,可减八处镇兵,坐收千馀里旧地”(《资治通鉴》)。

但是,此事上报朝廷后,朝廷害怕会因此影响当时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因为双方在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十月进行了正式会盟,2年后立了唐蕃会盟碑(该碑目前还在)。朝廷在讨论此事时,牛僧孺提出,如果接受吐蕃维州降人,是失信于吐蕃,害怕吐蕃报复。最后,唐文宗接受了牛僧孺的建议,命令李德裕,不但将维州城返还吐蕃,而且将维州降人悉怛谋以下300余人也交给了吐蕃。

实际上,据李德裕说,当时,吐蕃自己也并未遵守盟约,太和四年(830),吐蕃还出兵围困陇右道河曲六胡州之一的鲁州,既然吐蕃不守盟约,唐朝何必非要死守盟约呢,“且维州未降前一年,吐蕃犹围鲁州,岂顾盟约”。最终,吐蕃出于警告的目的,将300余人全部诛杀,情景极为惨烈,据李德裕后来回忆,“复以此降人戮于汉境之上,恣行残忍,用固携离,至乃掷其婴孩,承以枪槊”。

被后人称为能与诸葛亮比肩的政治家李德裕,为何深陷朋党之争中?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诚挚邀请。说道“牛李党争”,不仅仅是李德裕与牛僧孺两人之间的“意气”之争,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08年(唐宪宗元和三年)的一次制举策试。当时举人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的卷子直言时弊、文笔清新,唐宪宗阅览试卷,大喜过望,马上做出指示让中书省准备委任这些人做官。不料,时任宰相的李吉甫(李德裕之父)从中作梗,认为这些冒进轻燥的年轻人背后主谋是自己官场上的对手裴垍,王涯等人,并到唐宪宗面前泣陈朝臣考试徇私舞弊。

毕竟当朝宰相言语分量重,牛僧孺、李宗闵等人不仅被黜落下第,还因为老李一言而委屈多年不得升迁,怨恨可想而知。从唐宪宗朝此时开始,历经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一直到唐宣宗朝,历经六代皇帝,牛李党争父一代子一代,斗的你死我活,谁也不相让。大略分类,李德裕一党可作为士族门阀的代表,牛僧孺一党可以作为以进士为核心的寒足地主代表,两党之间君子小人相杂好,大体上论,李党君子多,牛党小人众,而且李党党魁李德裕本人力主削夺藩镇、抵击吐蕃,功名赫赫。

文章TAG:李德裕唐朝宰相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为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