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自由之战阿道夫怎么得到,阿道夫非主流打法

自由之战阿道夫怎么得到,阿道夫非主流打法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11 15:54:45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此外苏联还在那里部署了1500多架新式和旧式飞机,近38000门火炮和迫击炮,1475辆各型坦克。苏联还把防御工事、军用机场、军事仓库部署在了边境突出地带。凡此种种,都说明苏联未雨绸缪,备战充分。既然如此,为什么在战争爆发时,苏军猝不及防,一败涂地呢?首先,德国进行了成功的战略欺骗。希特勒发动的是闪击战,闪击战的特点是突然性,为了保证突然性必须要麻痹对方,让其放松警惕。

为此,德国做了不少工作。1939年12月,是斯大林的60大寿,希特勒特意向斯大林祝寿,强调苏德友谊牢不可破,对苏联的繁荣昌盛表达了衷心祝福。在进攻波兰一周前,与苏联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强调两国是利益共同体,关系牢不可破。与苏联签订了广泛的贸易协定,让苏联从中受惠。两国外交部官员频频互访,德国领导人在多种场合一再表态,德国不会东进,更不会把苏联当做对手。

甚至在德国进攻苏联一个月前,德国还向苏联送出一份大礼,把苏军梦寐以求的新式战斗机生产技术卖给了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军大规模调动,向边境集结,为了避免斯大林对德军频繁调动的怀疑,希特勒又派出特使出访苏联,向斯大林当面解释:边境上德军的频繁调动,是部队正常调动换防。而对于北方集团军群的集结,德国方面解释说,那些军队主要是罗马尼亚和波兰的一些仆从国部队,为了麻痹英国人。

德军还通过宣传,将苏联人的注意力吸引到非洲战场上,利用“马利他”战役和“向日葵”战役,制造“A集团军”调到了东线,即将进攻直布罗陀的假象。为了迷惑苏联人,德军甚至专门制定了“鲨鱼行动”计划,由德国军事谍报局局长卡纳里斯具体执行。他故意给德国驻各中立国家的武官发去德国将从边境地区撤走8个德国师的假情报,让苏联人截获。

德国人的上述举动成功麻痹了苏联领导人,让苏军在突如其来的进攻前猝不及防。其次,斯大林出现了重大的战略误判由于苏联跟德国站在一起,二战爆发后,苏联如愿以偿得到了波罗的海三国领土,与德国瓜分了波兰。斯大林认为,短时期内苏德有共同利益,至少在德国没有完全征服西欧之前,两国不会爆发战争。而且德国资源贫乏,又面临着英国的海上封锁,因此德国很多战略物资如小麦、石油等必须依赖苏联进口。

1939 年9月1日,德国开始入侵波兰后,对苏联的战略物资需求个更加迫切。当月19日,苏德两国在柏林签订贸易贷款 协定。根据这项协定,德国在今后七年内给苏联提供两亿马克的贷款,年息为 百分之五。苏联给德国提供一亿八千万马克的原料物资。随着战争进行,德国对苏联原材料的需求水涨船高。整个39年冬天,德国官员频繁到莫斯科去,目的只有一个:哀求苏联加大对德原材料出口。

1940年一年,德国在苏联进口了74%的磷酸盐、67%的石棉、64%的铬铁矿、55%的锰矿、和34%的原油。这些苏联物资有力地帮助德国挺过了英国早期的海上封锁。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国对苏的贸易赤字达到380万马克。这充分说明,德国进行战争不能没有苏联的原材料供应,在没有搞定英国之前,德国不会跟苏联翻脸。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的重要教训,就是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有前车之鉴,希特勒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斯大林认为所谓德国进攻苏联的情报,都是假的,是英国为了拉拢苏联而使出的反间计。斯大林知道苏德终会有一战,因为一山不容二虎,而且希特勒极端仇视共产主义。但是斯大林觉得,那是以后的事,眼下苏德不会兵戎相见。事实上,德国进攻苏联是无奈之举,不在计划中,连希特勒在1941年前都未必会想到。

换言之,德国决定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纯属偶然。事实上,直到在1940年12月5日,巴巴罗萨计划才出炉。但是计划制定只是一个预案,并不一定会实施,各国的军事计划没有实施的占绝大多数。换言之,巴巴罗萨计划虽然制定,但是并不意外着德国侵苏是似箭在弦。希特勒决定对苏开战,完全是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德国在征服英国的时候碰壁。

为了占领英国,德军从1940年8月6日发动了对英国的空袭,史称不列颠空战。这场史无前例的空战持续了9个月,到1941年5月才结束,以德军失败而告终。空战结果大大出乎希特勒意料,让他明白英军战斗力并没有想象得那么不堪。换言之,希特勒认为,英国并不是软柿子,苏联才是。苏军在苏芬战争中的不佳表现。1939年11月,苏联入侵芬兰,苏芬战争爆发。

这场持续四个月的战争,虽然苏联迫使芬兰割让了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但是苏军在这场战争的表现非常糟糕。苏军出兵120万,芬军以20万迎战,最终苏军付出了38万人伤亡,芬兰军队死亡人数为10万。苏军的表现欠佳不是偶然的,因为斯大林在此之前对军队的大清洗,让苏军丧失了八成以上的优秀高级指挥员。这让希特勒大受鼓舞,觉得苏军战斗力极差,不堪一击。

而且,苏联对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野心让希特勒恐惧1940年6月26日,苏联政府以罗马尼亚政府的政策严重威胁苏联西南部边界安全为由,提出了对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的领土要求,并于6月30日苏军占领了这两个地区,并将其作为摩尔多瓦加盟共和国并入苏联。接着苏联又向德国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要求德国撤出芬兰,将其变成苏联的保护国;而是允许苏联在保加利亚建立军事基地。

苏联一系列举动,触动了希特勒的底线。他认为苏联在罗马尼亚的侵略扩张,影响到了德国获取那里的石油;而苏联在保加利亚建立军事基地则暴露了其对巴尔干地区的野心。在希特勒看来,苏联完全是乘人之危、趁火打劫。希特勒向他的幕僚说“斯大林的要求越来越高……是一个冷血的敲诈者……德国的胜利已经让他们无法忍受”因此“必须让苏联跪下”。

希特勒相信,德军一旦发动进攻,苏维埃政权就会土崩瓦解。击败苏联就可以夺取高加索的油田和乌克兰的粮仓,到时候还会得到数百万的苏军战俘作为人力,凭借这些资源,德国将变得更加强大,回头向西一鼓作气拿下英国,可谓一石二鸟。基于这些原因,希特勒决定发动突袭,而苏联高层对于这些因素的估量是不充足的,因此才造成了开战之初苏军的一败涂地。

如何赏析威廉·阿道夫·布格罗的名画《天使之歌》?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西方世界注定是一个艺术的神殿,那里有艺术大师以及各种风格的名画,每一幅名画中都有让人深思或遐想的故事,比如法国19世纪“新古典主义”画家布格罗笔下的《天使之歌》,画作里描绘的是一个头上披盖着白布的女子怀里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小孩,旁边有三个长着天使翅膀的女子,其中一个女子边拉着琴边注视着沉睡中的小孩,另一个站立着拿着琴的女子,双眼则往地上看,神情略显凝重,好像在思考着什么,而另一个女子手中拿着一个盒子递给抱小孩的女人,她也在看着女子怀中的小孩,整幅画作的画风显的很唯美温馨,不同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题材画作那样的庄严、沉闷、压抑,有人会说,欧洲文艺复兴17世纪就结束了,而布格罗又是19世纪的画家,为何布格罗还要创作宗教类的画作呢?这才是值得人们去思考的问题,因为文艺复兴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在那得到一定的凡响之后,才流传到法国,法国的文艺复兴来得比较晚,所以19世纪的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并没有得到解放和自由,而布格罗又热衷于研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作品,他深知宗教题材的画作对“人文主义”复兴有着重大的意义,即便如此,19世纪的法国也和17世纪之前的意大利有很大的不一样,比如社会现状、人们的生活与思想,所以布格罗的《天使之歌》是“新古典主义”风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古典主义”,可以这么认为,布格罗是一个理想化的艺术家,以至于他笔下的画作都是描绘理想化的世界,关于布格罗的艺术技法就不多做解释了,我认为《天使之歌》是象征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取得成功的“音乐之歌”,它从意大利传到了法国,既然无法亲眼看到文艺复兴的壮举,那就要让人们听到这样的喜悦……。

文章TAG:阿道夫非主流打法之战自由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