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浅论郁达夫小说的结构特征,郁达夫小说结构是什么

浅论郁达夫小说的结构特征,郁达夫小说结构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1 13:54:52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相反倒觉得意趣盎然,别具风格。此中原因,就在于主人公思想感情的一线贯穿,情节和结构始终围绕着感情的起伏而安排。全文共分八节。一、二两节交代了主人公孤苦忧郁的心情及感伤的原因。为了追溯它们的渊源和轨迹,在第三、四两节就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写了“他”的家世和少年时代及留日以来的生活,使人们感到,他的忧郁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有深刻的时代、社会、家庭和他本人的根源。

到了第五节基本就以时间顺序交代情节了,进入了全文的核心部分:搬入N市旅馆——窥浴——搬到山上的梅园——偷听一对情侣的谈话——出走到海滨——误进妓院跳海自杀。这一连串的举动无不是以他追求的爱情、名誉、经济这三大要求及要求的不能实现和爱国思乡的情感这两条线索来贯穿,并按照主人公的性格发展逻辑,安排情节的进程。

所以说《沉沦》的结构完全服从于主人公感情的需要,并为它服务。第二,不重情节的进展,而重心理的刻画。情节在篇中相对来说,已不是主要的了。若按照传统小说的写法,主人公从患忧郁症到跳海自杀这一段故事,只需不多的几节就可交代明了。而《沉沦》却把这一简单的故事,写了八节,从篇幅上看足可称为中篇,支撑全篇框架的就在于大量的心理描写。

如此众多的心理描写无论在中国新小说的初创期,还是在现代小说史上都是首属一指的。《沉沦》的心理描写包括了内心独白、内心分析和内心感应,三者密切交织在一起,并展示了人物心理的变化历程。这在第二节中尤为突出。作家写“他”由于自命清高,觉得自家是一个孤高傲世的贤人,一个超然独立的隐者。所以他的“夸大狂”同“疑病症”成了正比,与日俱增,并使他和同学们一天天地疏远。

上课的时候,他虽然坐在全班学生的中间,然而总觉得孤独得很。下课后,同学们谈笑风生,个个都同春来的燕雀似的,在那里作乐;只有他一个人锁了愁眉,眉根好像被千钧的巨石锤住的样子,兀的不作一声。他的神经过敏的内心感应,在自己和同学们之间设立了一道人为的屏障。他也看到了种族歧视造成的后果:“他们都是日本人,他们对你当然是没有同情的,因为你想得他们的同情,所以你怨他们,这岂不是你自家的错误么?”通过内心分析,他得出了自己受冷遇的原因和自己幻想得日本同学同情的错误,从而在梦幻中醒来。

他的多疑和主观感应使他成了一个神经质的人:“他的同学日本人在那里欢笑的时候,他总疑他们是在那里笑他,他就一霎时的红起脸来。他们在那里谈笑的时候,若有偶然看他一眼的人,他又忽然红起脸来,以为他们在那里讲他。”这是因为他在社会上处处失败,因此遇事未免小心谨慎,并且极度敏感,一有风吹草动,便疑心和自己有关。

文章TAG:郁达夫小说浅论结构特征结构浅论郁达夫小说的结构特征郁达夫小说结构是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