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农村九年制学校厕所怎么算达标,鼓励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

农村九年制学校厕所怎么算达标,鼓励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5 23:55:32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农村不足百人的学校,该撤并还是该保留?

农村学校不足百人该不该撤并,首先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够按照学生数量这个单一标准来回答,还需要综合考虑到当地的经济水平、教育环境、地理位置等等因素。就算抛弃这些,以学生数量来确定农村学校的撤并与否,在如今的现实的条件下也不是很合理。我手上虽然没有官方的权威数据,但是就按照我这些年去到各地农村调研的经验来看,在农村地区,学校数量超过百人的已经是很少见了,大多数的学校只有几十个小孩,甚至有些小学已经没有完全的六年级教学制度,只有几个低年级,高年级的小孩还需要转学再去别的学校。

从我的个人情感出发,我其实也不赞成农村地区过度地去进行学校的撤并,学校的撤并是为了让农村地区的小孩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这个目的在政策的现实执行中已经有所偏离了,造成的结果是让很多农村的小孩不得不选择去城里上学,一方面增加了上学的费用,一方面又让这些小孩无法享受到家庭的关怀与教育,而家庭的教育其实在小孩的成长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学业上一个好的环境放弃家庭环境其实在我看来还是很值得商榷的一件事情,因此农村地区的学校还是很有保留的必要。

贵州要求2019年内所有学校(幼儿园)厕所达标, 你怎么看?

吃喝拉撒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需要,厕所达标应该是其中之一吧,我坚决支持贵州省治理学校(幼儿园)的决心。我是四川德阳的老师,四川成都、德阳、绵阳等地市5年前就解决了厨房、学生宿舍、厕所的达标问题,这对学生的健康非常有好处。我市去年的各个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包括农村学校),学生的寝室都安装了热水器,洗澡?洗脸都可以免费用上热水了,老百姓和学生都感到高兴。

感觉现在都流行建九年一贯制学校了,这是为什么?跟独立中小学比有什么优劣势?

九年一贯制学校一般在城区,农村不具备条件。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某种趋势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后面我会详细分析。九年一贯制学校跟独立学校比,有优势也和劣势。先说优势。1、取消了小升初,学生直接从本校小学部升入初中部,减负了学生和家长负担。我们知道,在很多城市,每年的小升初择校,堪称一场全民战争。

学区房、占坑班、培训、面试……整个社会为此投入极大资源。如果九年一贯制学校足够多,情况将彻底改观。2、整合了教育资源,助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集中办学与分散办学相比,前者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要高得多。再小的学校,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达标验收,很多小学配置了根本用不上的设施,这是一种巨大浪费。

如果将中小学整合到一起,教学设施就能得到充分利用。师资方面,因为中小学教师职称体系合并,教师在初中部和小学部自由流动,已经不成为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更易于对师资进行优化配置。另外,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也可以实现1 1<2,节约编制。3、解决了中小学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初中老师总有一种感受,觉得初一新生的基础知识太薄弱了,小学老师是否没有认真教学?事实并非如此,而是小学与初中教学目标是割裂的。

用通俗的话讲,小学主要学“死”知识,初中主要学“活”知识。由“死”知识向“活”知识过渡,难免不适应。所以初一新生在初中老师眼里,一个个呆头呆脑,不开窍的样子。而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在初中部的整体表现,调整小学部的教学方向,实现小学初中教学目标的顺利衔接,减少了学生适应新环境新知识的过程。再说劣势。

1、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教学常规管理的冲突。作息时间不相同,学生到校与离校所耗费的时间很长、情况复杂,需要精细化管理,才不致出现混乱。这对学校的管理能力是个不小的考验。小学的课程节数、每节课时长,都与初中不一样。所以小学部与初中部必须间隔足够远的距离,才能避免上下课铃声及学生造成的噪音互相干扰。2、学生年龄差异大,管理上有很大难度。

年龄最大相差九岁的学生,在同一个封闭空间生活学习,很容易发生校园欺凌,也容易发生安全风险。3、九年一贯制学校招生辐射范围广,导致部分小学生无法就近入学,增加家长接送的负担,或者增加学生来校路上的风险。如果学生在校住宿,那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综上,九年一贯制学校成为趋势,与城镇化、教育均衡发展、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农村小学,三名教师教13名学生,这算不算教育资源浪费?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一所农村小学,三名教师教13名学生。这不仅不是资源的浪费,反而是投入的资源发挥了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题主认为,三名老师仅每年工资近20万元,花在13名学生身上是一种浪费,不值得。其实,这仅仅看到资源使用的表象。而这个表象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的错误观点是:撤并该学校。不错,近年来,由于农村教育条件的相对落后与人们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不少农村小学或教学点因生源严重外流而被撒并。

少量被保留下来的,基本上还是村民较集中,交通较便利,且硬件设施条件较好的学校。尽管如此,但片区内学生大多流入了县城及乡镇学校,剩下的学生人数仍然较少。那么,这样的学校为何不撒并掉,保留它究竟有何意义呢?又是不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呢?“三味”从四个方面谈谈它的重大意义:一、学校虽小,但它关系到“民生”的重大问题。

现在国家十分重视“民生”问题,已将它提升到战略性高度。孩子就近入学,也是“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保障性措施,有利于降低农民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成本。现在很多农村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老人在家看管并接送孩子上学。孩子就近入学,便于老人的生活、生产、及看管孩子。如果学校被撒并,孩子将面临着去离家更远的乡镇或县城上学。

这样一来,就必须有人脱产“全日制"陪读,不仅耽误生产,而且还得花费房租及生活费,大大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生问题,既使涉及一个家庭,也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二、学校虽小,它关系到孩子接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性的大问题。国家在扶贫工作中提出“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中,就包括了保障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虽然,现在农村中条件稍好的家庭,大多已将孩子转入条件更好的乡镇或县城学校上学,但少数没有转去的孩子,必然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如果撒并了学校,很可能意味着这些孩子将面临失学。三、每个学生都是学校一粒希望的种子。学校在,乡村教育发展的希望就永存在!教育均衡发展,不能让乡村学校面临消失的命运!“三味”亲眼目睹了多所类似的乡村学校被撒并的现实,可以说,从原因到结果,都是对教育的伤害!撤并原因:客观上学生数量减少,教师缺念乏,原学校老师调离或退休后,新老师不愿前往。

主观上,也让部分管理者产生教育资源浪费的错角。撤并的结果:撤并基本等同于校舍的永远消亡。一所乡村学校,师生撤离后其校舍及土地使用权往往被村民侵占或毁损。“三味"曾见过一所乡村教学点被保留下来的“传奇"经历:在上级决定撒并该校时,由于一位学生家长的极力反对,才没被撒并。一名老师三名学生保全了一所学校的命运。

由于老师尽责,教学质量提升,获的了村民的信任,生源出现回流,如今已发展到三个年级学生已近50人,老师3位的规模。四、三名教师教13名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学工作很轻松。“三味”去考察过当地几所类似的农村教学点。学生总数虽然少,但往往包含多个年级。有个教学点仅8名学生,却包含一、二、三3个年级,共2名老师,常开设的课有语、数、音、体、美等,老师的教学任务并不轻,压力也不小。

俗话讲,“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级所要求的课程,原则上必须开全开齐。上级照样要对其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关键是还得给学生和家长一个交待。因此,教学压力并不小。说心里话,这些老师很值得我们敬佩!他们长期坚守在这样的环境中,并不容易。他们对教育的付出并不比城里的老师少。(图片来自网络)欢迎关注头条号【三味聊教育】, 让我们一起从新角度看教育老问题!。

文章TAG:九年制学校一贯制达标厕所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