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三国乱世郭嘉过了怎么招募,知名谋士郭嘉的生存之道

三国乱世郭嘉过了怎么招募,知名谋士郭嘉的生存之道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12 20:14:03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此后两袁兄弟果然因争夺冀州大伤元气,曹操乘机各个击破。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将征伐北向逃窜的袁尚及三郡乌桓,诸下大多害怕刘表派刘备袭击后方,并视袁尚为丧家之犬,已无讨伐的必要。独郭嘉精辟分析平定乌桓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认为若舍弃乌桓而南征荆州将有风险,并料定刘表因忌惮刘备不会有所动作,甚至说即使调集全部兵力远征都毫无可忧。

这使曹操下决心出兵。军至易城,郭嘉感到推进速度太慢,又进言:“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曹操便暗中率领一支轻装精兵由卢龙塞而出,令敌措手不及而大获全胜,并斩杀乌桓首领蹋顿。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度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至此,袁绍集团彻底覆灭。

曹操遂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但郭嘉却因水土不服在这场远征乌桓的战争中倒下了,一代奇才就此如巨星陨落。对于曹操集团,郭嘉的死,其损失巨大不可估量。在曹操众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两人关系之亲密,早已远远超出了君臣的界限,好比朋友一般。据史料记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其亲密程度和蜜月期的刘备、诸葛亮之间有一拼。

郭嘉此人不拘小节,性情飞洒,在他身上,时常会出现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名叫陈群,就曾因郭嘉行为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听之任之,大度地说郭嘉“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足见曹操对郭嘉的偏爱。大小战事,曹操总是喜欢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咨询商讨,见机行事。

得遇曹操这样的雄主,郭嘉是幸运的,只有曹操这样的器量,才敢于使用郭嘉这类藐视礼法的人,并把他引为“知己” 。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谋几乎算无遗策。由于郭嘉在众谋士中年龄最小,曹操更是对他寄予了厚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甚至在自己死后希望他能继续辅佐自己的子嗣。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郭嘉的英年早逝,一直都是曹操内心永远的痛。

如果我们仔细推敲曹操的这一生,你会发现,郭嘉之死,毫不夸张地说,是曹操整个人生的一个大转折。曹操的人生简直以郭嘉的死为节点,自动地分为两个阶段:郭嘉生前,曹操顺风顺水,纵横驰骋,英明神武,先后剿灭吕布、袁绍及其余大小军阀,并基本统一中国北方。郭嘉死后,曹操的人生却渐次陷入停顿,除在西北与马腾、韩遂等草寇型军阀的战争中取得过一些战绩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亮点。

由此可见郭嘉之于曹操的重要性。曹操自己也渐渐体会到了失去郭嘉的严重性,对于这一点,在赤壁惨败后,曹操简直领悟到了痛彻心扉的地步,于是,在惨败赤壁的逃亡路上,曹操发出了像狼一样的泣血哀嚎:“郭奉孝(郭嘉)在,不使孤至此。”曹操这一句痛定追思郭嘉的话,直接道出了郭嘉在他心里的地位,忘情之下,便忘记考虑他手下其他谋士的感受,可想而知,荀攸,程昱这些曾经为曹操立下奇功的大谋士,听了曹操这话,心里会是怎样的无地自容!曹操曾经动情地哭过四次,除了自己老爸被徐州的陶谦误杀以外,为了三个人落下了动真情的眼泪,这对于坚强硬汉曹操来说,实在不多见,这三个在他心目里面胜过亲人的人是:谋士郭嘉,外姓兄弟夏侯渊,大将典韦,其中,在宛城大败之后,对于舍身救自己的典韦动了真情,实在是救命之恩,忘记了把马让给自己的侄子曹安民也曾经舍身救过他,也没有过多悲伤已经死在乱军之中的长子曹昂,那种发自内心的怀念让人们感动。

古代朝代都有外族入侵、边关危机,为何三国乱世却能安稳200年?

古代朝代都有外族入侵、边关危机,为何三国乱世却能安稳200年

我来回答:古代朝代都有外族入侵、边关危机,为何三国乱世却能安稳200年?我们所谓的三国战乱时期,一般是从公元220年的汉献帝退位,曹丕称帝算起,至280年晋吞吴结束。如果再往前推一下,从汉末战乱开始,到三国归晋结束,也就是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来算,到公元280年晋灭吴结束。这期间不到一百年,也是汉民族饱受摧残的一百年,并不是题目讲的二百年!那么为什么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再到三家归晋,这个过程中外族这么安分呢?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汉王朝对周边外族,尤其是匈奴的打压是非常狠的。

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匈奴和鲜卑被打的四分五裂,大大加长了外族实力增长的周期。再加上外族部落之间也冲突不断,相对中原地区武器落后人口不足,所以尽管到了东汉末期乱世来临,外族也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汉王朝虽然已经分崩离析,但是各路诸侯依然摁着外族打。以北方曹魏为例子,建安十二年派出张辽大败外族,掳走大量人口,建安二十三年派出曹彰,北伐乌丸,鲜卑王柯比能吓坏了直接称臣。

包括多次登上历史舞台的匈奴也曾在兴平二年和建安七年两次投降曹操,外族就像送快递的一样,来了就是送粮送人。 不光曹魏,其实三国对立阶段,蜀国和吴国对于外族的打压也是很到位的。蜀国当时主要应对的就是南蛮,我们熟知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就是由此而来的。除了孟获一支,蜀国还面对淮水一带的廪君蛮,荆南附近的傒人,以及阆中一带賨人,这几股外族势力最后都依附于蜀汉的政权,成为蜀汉的军事力量。

吴国相对于曹魏和蜀国外族入侵的压力并不是那么大,主要应对反吴汉人和外族混杂的山越,也是被孙权多次围剿,后来也是投降东吴,成为了吴国的战备力量。可以看出,无论是魏蜀吴怎么如何争斗,各个政权对于外族的方针还是比较一致的,基本上就是打到你服为止,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无论是羌、匈奴也好,还是羯、南蛮、山越也好,实力上和魏蜀吴有着不小的差距,说白了就是打不过,打不过谈什么入侵。

后来,司马氏篡权建立了晋朝,在晋朝的初期,司马炎虽然带来了短暂的太平盛世,但是贪污腐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状并没有得到根除。尽管如此,当时鲜卑首领发动史称秦凉之变的反抗战争,最终结果还是被晋将马隆镇压了。最后,我们都知道,三家归晋以后,就是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三国时期尽管我们对外族有着绝对的优势,但是不得不否认的是,自东汉末年开始汉人的数量就在战乱中急剧下降。

在晋朝统一的时候全国人口根本无法和汉朝时候相提并论,只剩零头,汉朝余威已尽。北方各部也完成了统一,在最应该励精图治大力发展的时候,晋惠帝带着一脑子浆糊坐上了龙椅。本来就衰弱的国力加上更加严重的内斗,名将去不了战场而是在门阀互斗中疲于奔命。三国时期对外一致的政治共识也不存在了,人口优势没了、装备优势没了、政治环境糜烂不堪。

再加上人口大量减少,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虽然一开始是作为晋人的奴婢。但很快奴婢的数量就超过了晋人的数量,八王之乱后,这些外族人士趁机举兵,很快就占据了中国半壁江山。晋朝也因此常常被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西晋很快就灭亡了。到了东晋国土面积已经严重缩水,北方连年的战乱、朝代更替频繁,昔日让各个外族闻风丧胆的汉人军队也一去不复返了。

文章TAG:郭嘉过生存之道郭嘉乱世谋士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