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家族试炼怎么看,御龙在天手游家族试炼怎么玩

家族试炼怎么看,御龙在天手游家族试炼怎么玩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12 16:32:17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我们后人,也不应该站在自我的立场上,或受意识形态影响,去无端的批评那个时代。士族专兵与流民帅——郗氏家族崛起士族专兵是东晋特有的现象。这种状况的出现,一是因为皇权不振,二是由于东晋是流亡朝廷,自己在南方根基不稳,也无法控制大量北方流民,这些流民很容易就会被士族控制。可以想见,东晋初立,危机四伏,各大有实力的士族完全有取而代之的实力。

王敦叛乱就是一例。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力挽狂澜作用的,是郗鉴。明帝时,东晋的兵力状况十分困难。据田先生考证,“无兵可用,是东晋朝廷面临的极大困难,解决的办法只有一途,就是尽可能征发流民。”当时,统帅流民者多为熟悉流民情况,作战经验丰富的流民帅,他们大多数曾有在北方抗拒胡羯的历史。他们所统的武装力量长期相随,带有私兵性质。

郗鉴本人就是流民帅之一。面对王敦叛乱,郗鉴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那就是与东晋朝廷合作。作为流民帅的代表,太宁二年(324年),郗鉴与明帝密谋用流民帅的力量以对抗王敦。然而,流民是东晋唯一可用的兵力,又是朝廷不能完全信赖的兵力。因此,东晋朝廷一般按照“流民帅原有的地位高低和兵力多寡,委之以太守、刺史、将军之号,划分大致的地盘,羁縻于长江之外,拒绝他们过江南来。

对于已经到达或者将要到达长江的流民帅,东晋往往以军事理由促其北返。”个人认为,这种作法短期有利,而长期贻害。它虽然减轻了流民军队对东晋的威胁,但另一方面,也给了流民帅极大的自我发展空间,造成这些流民始终不能为朝廷所用。朝廷无兵,自然也就必须仰赖于士族,此后的淝水之战也是如此。不过,这只是我们后来者的分析,如果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他们的做法无可厚非。

郗鉴在平定王敦之乱中有功,更重要的是,他以徐州刺史之位据有京口,不断经营之下,使得京口成为一大重镇。田先生概况京口的作用,主要有三点:即控制三吴、抵御海盗、拱卫京师。如此,郗氏成为琅琊王氏之后又一大影响东晋政局的家族。郗氏之兴,力量的基础是流民。郗鉴的此后的活动,也处处以流民为中心来展开。而他不求竞逐,谦退自处,与东晋朝廷合作的态度,是东晋王朝能够度过早期困境,安稳发展的一大关键。

门阀士族与东晋朝廷,本来就是合作共生,而不是对立的,这一时代“共天下”出现的合理性,也正在于此。借助对外作战而兴起——庾氏、桓氏与谢氏东晋门阀政治格局形成的原因,是士族专兵和皇权不振。田余庆认为,“士族专兵而又不允许一族独占兵权,皇权不振而又不允许任何其它士族取代司马氏的地位”,这样士族与皇权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平衡。

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一家独大、左右政局的局面。如琅琊王氏、高平郗氏的出现,是因为王朝初立,根基不稳,特定的背景下需要有人出来力挽狂澜。一旦东晋站稳了脚跟,这样因时势而兴的家族便没落下去了。此后兴起的家族,多是借助对外作战,掌握军队和军事重镇而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如颍川庾氏。庾亮兄弟辈的重要活动之一,是经营北伐。

庾氏经营北伐的直接目的,不在于进行境外的军事活动,而在于取得并牢固掌握襄阳。庾亮、庾翼相继以北伐为名,终于把襄阳区域的桓宣势力排除,控制了江州以上全部地境,并一度遣军入蜀。庾氏在上游所据领域之大,声势之显,是前此王敦、陶侃诸人所不能及的。在东晋历史上,北伐本来是正义的口号,是时代的要求。但是在祖逖之后,倡言北伐者都是东晋权臣,在江左有很大的家族利益。

他们倡言北伐,多是为了凭借北伐影响江左政治形势,增益个人威望和门户权势。又如谯国桓氏。实际上桓氏所走的道路同庾氏相似,桓氏正是以庾氏在长江上游经营的的成果为基业兴起的。田余庆认为,永和政局,是以中枢司马昱、殷浩为一方,以上游方镇桓温为另一方的实力相持。“司马昱、殷浩的中枢秉权集团,基本上是一个名士清谈集团,夙有盛名但并无经纶世务的才力”而“上游桓温继承了庾氏兄弟长期经营的局面,拥有荆、梁等八州广大地区,又有以徐宁为刺史的江州作为与下游豫、扬之间的缓冲地带,因而自成体系,独立发展”。

这两方相争,借以自重的主要手段,都是抢夺北伐旗帜,企图在声势上压倒对方,以图巩固自己在江左的地位,扩大自己的影响。而桓温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多次北伐的胜利,凭借功勋和声望,控制了权力中枢,取得了斗争的胜利。至于陈郡谢氏。桓温死后,谢安利用前秦军压境,朝廷需要文武良将的机会,举兄谢奕之子谢玄为兖州刺史。

太元四年六月,君川之捷以后,谢玄又兼王蕴所领徐州,徐、兖复为一镇。谢玄的北府兵就是在这里组建的,有了这支北府兵,谢安在建康执政才有所凭借。此后,在决定东晋生死存亡的淝水之战,谢氏的军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到这时,谢氏家族的势力达到顶点。纵观这几大家族,都因对外战争获胜而使得势力达到鼎盛,又皆因战争结束而失去作用,后因战争失败而没落。

东晋王朝在结束了早期的重重困难之后,抵御外敌成了王朝的主要任务。因而谁掌握了北伐的旗帜,谁就掌握了整个政局。但以战争为凭借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战争总有短暂的结束,并且也总有战败的时候,所以以战争兴、自然也容易因战争而亡。依赖皇权扶植而兴起——太原王氏淝水之战,是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战后,原本统一北方的前秦政权土崩瓦解,北方陷入混乱割据,再无暇南顾,而南方的东晋政权压力骤减,再也无需时时担心北方的入侵。

而这一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对于门阀士族来说,并不算一个好消息。东晋政府之所以始终仰赖于门阀士族,皆因士族掌握着军队,决定着国家的生死存亡。而现在东晋政权不再需要担心北方的入侵,也就意味着再没有一个家族可以凭借对外战争而左右政局了。值此背景,司马皇室力图振兴皇权和相权,此时的太原王氏作为当政的士族,已经没有兵权以及足够强势的人物,所以只能依附而无力超越于皇帝(孝武帝)或相王(会稽王司马道子)的权威而起作用。

“我们可以说,太原王氏居位的门阀政治,实际上是回归皇权政治的过渡的一步,是东晋严格意义的门阀政治的终场。”但是在这一时期,不仅士族没落了,皇族也并没有出现足够出类拔萃的人物。十余年瞬息变化的政局中,不论是皇帝、相王,或是权臣、藩镇、士族,没有一个人得以成为时局的重心。百年门阀政治的格局破坏了,而皇权政治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失去了北方的威胁,整个东晋竟也很快腐朽没落下去。最终,他们反而被出身次等士族的刘裕所灭。总结魏晋士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社会阶层。为何在之前、亦或之后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未能出现类似与此的阶层呢?我在此做一点个人的分析。先说秦以前,当时国家并不算统一,各诸侯封疆裂土,战乱纷纷。而门阀士族的出现恰恰需要一个稳定的地域和政治环境,可以说那时并没有合适的土壤使之生存。

到秦代,重法轻儒,重实轻虚,没有文化氛围,也就没有养料。士人难以靠家学文化以达显贵,更不可能代代相传,成为望族。而到了汉代,情况发生了变化。稳定的政治环境有了,儒学地位提升,文化氛围也有了。更重要的是,国家对地方的控制还没有那么严密无论是西汉初年的分封,或是东汉州牧的掌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都称不上强力。

这样就给了地方士族发展的空间。他们大多凭借与地方长官的合作,渗入政治权力内部,代代相因,形成大族。到魏晋,随着皇权的急剧衰落,士族的地位便达到了最高点,皇权必须依赖于门阀士族的支持才得以存在。魏晋之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依然存在,但给士族发展的空间却变得狭窄了。首先是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此前不断出现的分封现象,几乎绝迹。地方长官再也无法掌控军政大权,处处受到中央控制,宋、明以后尤其如此。至于唐末的藩镇割据及五代十国的出现,虽然地方权力甚大,但大多数是武人当政,对文化的破坏极大,士族自然也难以生存。其次,是科举制度的出现。这使得门阀士族垄断政治权力的现象不复存在,这一点在宋代以后更为明显,社会上无论何种阶层,都可靠科举以达显贵。

虽然士族凭借着家学优势,在这方面也很有优势,但毕竟不像从前那般地位不可撼动了。因而,魏晋以后,虽然土壤和养料都很充足,但栽培者也加强了自己的控制,不再任由它生长,同时各个阶层都获得了生长壮大的机会,也挤压了它的生存空间。如魏晋那般可以和天子“共天下”的士族,也就不能重现了。田余庆总结:东晋门阀政治,是中国古代皇权政治在特定条件下的变态,具有过渡性和暂时性。

文章TAG:试炼家族御龙天手游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