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三国乱世神刀天降做完都送什么,五毒对战神刀详解

三国乱世神刀天降做完都送什么,五毒对战神刀详解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8 21:17:54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临终前,孙策召来其弟孙权,将江东之事托付于他。(孙策、孙权之父孙坚)年仅18岁的孙权接替兄长统领江东军国大事,并最终把东吴带到了与魏蜀并列的三国鼎立之势。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即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追谥其父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其兄孙策为长沙桓王。且不说孙权是接过兄长孙策的权力才开创了吴国基业,单就他在称帝后对父亲和兄长不同追谥上,就可以看出孙权的私心。

毕竟晋武帝司马炎在建立晋朝后,连他的伯父司马师都被追尊为景皇帝。长沙桓王孙策共有一子三女,这其中,三个女儿后来都是由孙权做主,嫁给了很有名望的东吴世家大族。长女嫁给了吴国丞相顾雍长子顾邵;次女嫁给了吴国大都督、丞相陆逊;三女嫁给了吴国名将朱治次子朱纪。孙策的女儿不是嫁给功臣之后,就是嫁给当世名将,而且全部由孙权做主,可见孙权对这三位侄女确实是非常疼爱的。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孙策唯一的儿子孙绍,孙策二十六岁的时候遇刺受重伤,推断当时孙绍的年纪还很小。当时东吴基业才草创没几年,自知不久于人世的孙策不是没考虑过继任人问题,但是孙绍实在是太小了,要让一个小孩来总摄江东大局,不仅孙策自己不放心,所有与他一起打江山的部下也不放心,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选择自然是自己最亲近的弟弟孙权了。

孙策临终前,意味深长的对孙权说了一段心里话:“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这一段话感人肺腑,既是孙策的临终遗言,也是对弟弟孙权的极大肯定。接过代表江东最高权力印绶的孙权痛哭流涕,发誓要以父兄为榜样,建立不朽功业。

孙策一共有4个弟弟,分别是孙权、孙翊、孙匡、孙朗。在这4个人当中,孙权的个人能力最强。这一点,孙策心知肚明。孙策非常欣赏孙权,认为他在有的方面超过了自己。既然由于各种原因所限,不能将江山传给长子孙绍,那么退而求其次,传给弟弟孙权,由孙权来传承江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吴大帝孙权)可是,孙权在称帝后,在对父兄的追谥一事上,是明显区别对待的。

孙权之父孙坚被追谥为武烈皇帝,庙号世祖,而兄长孙策,则仅追谥为长沙桓王,不管孙权是出于哪一种想法,他的江山毕竟是从孙策手上接手的,自己称帝后仅仅追谥兄长为长沙桓王已属说不过去,最让人可气的是,这个长沙桓王还不能世袭罔替,也就是说,王爵只属于已经死去的孙策一人,孙策在世唯一的儿子孙绍还没有资格继承王位。

孙权称帝时,孙绍被封为吴侯,此爵非同一般,一来吴侯乃朝廷所封,首任吴侯便是孙策,次任吴侯是孙权,孙绍承父爵本无可厚非。但很快的,孙绍连吴侯爵位都被取消了,改封了个上虞侯,没有封王已经够憋屈了,毕竟孙权称帝后他几乎所有的儿子都封了王,唯独对这个侄儿另眼相看,孙绍现在连父爵都不能继承,莫名其妙的封了一个上虞侯,他心里应该有多憋屈啊。

(孙策一脉只传三代便绝嗣,令人可惜)分析孙权的做法,其实大家不难想象孙权这是在极力“去孙策化”,消除孙策在东吴政权的影响力,巩固自己的地位,特别是自己作为东吴政权继承人的合法性。但是孙权这一做法依然在后世广受批评,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孙权称帝后权力已经稳如泰山,他完全可以追谥兄长孙策为帝,西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不是一口气追谥了祖父司马懿、父亲司马昭和伯父司马师三人为帝。

乱世三国群雄割据本无“忠义”之战,为何唯独吕布背负不义之名?

乱世三国群雄割据本无“忠义”之战,为何唯独吕布背负不义之名

谢谢邀请,怎么能说三国无义呢?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他的主流价值观,汉自代替秦朝之后已经近400年,虽然中途有穿越者王莽建立伪新朝,但人们更多记得的是“封狼居胥”和“燕然勒功”的辉煌和“汉称七制”的英明帝王。换而言之,大汉作为一个长久存在的同一政权,其合法性深深烙了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正统观念几乎牢不可摧,当然,这只是作为社会共识而言,在大人物面前都不算什么

所以曹魏篡汉的行为在后人看来属于非法,但实际上他该走的程序一个没少,献帝让贤,三请而三辞,忠臣拥戴,祥瑞齐出... ...后人说的“篡”实际上还是站在了汉朝正统的理念之上的判断而已。曹操也背了黑锅,但他做事不愧政治家的水准,况且他本来就是代表朝廷的丞相,讨伐割据势力自然是应该的,反而孙刘不太合法。刘备甚至也不止“三姓”,但每次都是作为客将的存在,无所谓背叛,他依靠的是“衣带诏”,直至称帝。

其实三国是一场关于大义的博弈,曹魏占据天子在手的大义,刘备拿着“衣带诏”做文章,孙氏则一直猥琐发育,最后大家都以称帝收场。其实没有谁是真正忠于朝廷的,甚至可以说被集团利益裹挟的三者都不能不走到这一步了。三国时代的价值观就是“忠”了,对朝廷、对主公和对家族的忠,不是每个人物心力都是三者齐备,但如果一个都没保住,自然就不会有人替他说话了。

吕奉先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眼光和智商都不足,导致经常被人忽悠而犯下挑战主流价值观的事情。首先,投靠董卓,是对朝廷不忠,为一匹赤兔马而杀死义父丁原,视为对家族不忠,“弑父”行为令人不齿,也是对“主公”的不忠;方一出场就挑战了三大定律,他的名声就定位于爪牙走狗之流。第二次“弑父”干掉董卓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对朝廷的忠诚,本来可以扳回一局,但有貂蝉的参与,动机就没那么纯洁了正史上他又跑到了袁绍手下当差,然后又跑了,再一次对主公不忠。

然后流窜到“大耳贼”刘备的徐州,刘备好心收留(至少表面上是),吕布乘刘备与袁术作战,转眼就夜袭徐州,让刘备丢掉了刚刚得到的大本营。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属于见利忘义的表现梁子结的这么大,不赶尽杀绝,居然还刘备收留在小沛,并企图用“辕门射戟”来作为恩惠收买之,刘备作为城府极深的一代枭雄自然要审时度势,白门楼上那一句“君不见董卓、丁原之事乎”其实是活该,换谁都要把前面的仇恨好好算算。

文章TAG:神刀五毒战神乱世三国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