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战神36计中周瑜怎么培养,《战神周瑜》深度解析

战神36计中周瑜怎么培养,《战神周瑜》深度解析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2 15:57:06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所以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计”事实上是修正版的“榻上策”,两者在核心上有任何区别。那周瑜和鲁肃的“划江而治”计划有无多少把握实现呢?客观来说,实现程度是不低的。当时刘备只得了荆州南四郡,通向益州的门户南郡掌握在孙权和周瑜手中。以刘璋的暗弱,绝非周瑜对手,周瑜完全能实现以南郡为联结点将扬州与益州相连,“竟长江所极”而与曹操对抗的战略目标。

如果刘备保持与孙权同盟,便会处于三面被孙权所围的劣势,不攻自破;如果刘备不能坐视周瑜伐益州而对孙权宣战,那孙刘之间的战事就会提前到来。这里就有两个问题:1、周瑜能消灭刘备吗?2、曹操还有能力南下吗?第一个问题,刘备当时的实力是很难与孙权相抗衡的。刘备兵力不济,南郡地利又为孙权所控;从人心而论,刘备虽在新野经营许久,但当时的势力却是南部的荆州四郡,而且刘备之为人并没有《三国演义》中所说得那么讨士人喜欢,通过刘巴、张鲁等人的态度就能分析出来。

仅仅一个没太上过战场的诸葛亮,和张飞、关羽、赵云等人,刘备对阵孙权,胜算极低。当时孙权帐下不仅是周瑜一人视刘备为大患,但刘备之患在于其潜力,能不能成大业,要看“蛟龙”是不是能“得云雨”,如果当时孙刘两家立刻开战,刘备很可能被扼杀于初始阶段。第二个问题,赤壁之战的确没有让曹操一蹶不振,但曹操想东征成功,必须依靠水军,而经赤壁一战,曹操水军的恢复与训练都需要时间。

同时,赤壁之败大大操作了曹操的威信,朝廷内多少汉臣欲杀曹操,赤壁之后曹操锐气减少,与这种政治局势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周瑜若征刘备,曹操直接出兵的可能性不大,纵然出兵,也很难起到足够的呼应。只是,周瑜偏偏在此时病逝——当时周瑜已经着手西征,大事将举。周瑜死后,孙权手下没有任何一个人具备此能力与胆略西征益州,鲁肃这才劝孙权借南郡于刘备。

《三国演义》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之计的漏洞在哪里?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故事发生在赤壁大战之中,周瑜为除掉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智斗曹操说客蒋干的趣事。《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盗书。这一回详细的描述了,周瑜用计的绝妙与蒋干中计的愚笨。蒋干何许人也?蒋干字子翼,九江人氏,是当时有名的辩论家,嘴码历害,江东一带没有人能辩过他。

为曹操所赏识,成为曹操幕僚。这次主动向曹操提出去劝降周瑜,而且把握十足。蒋干凭什么底气,敢在曹操面前自告奋勇去说降周瑜?蒋干对周瑜非常熟悉,他俩是发友加同学,小时候周瑜在蒋干面前是乖乖孩,很听蒋干的话。所以才敢对曹操打包票:“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就这样一个人物,实际是很难受骗的。在蒋干从见到周瑜和离开的整个过程中,给人印象蒋干就是一个任周瑜摆佈的玩偶。

周瑜自认得意的妙计,实则漏洞百出。其一,明知蒋干是明来拜访,实则是来刺探军情。使用反间计是最好时机。周瑜装醉拉蒋干在卧室共寝时,故意把蔡瑁张允来的密信明放在案上,这种作法是极不合常理的,这种高度机密的文件只能主帅周瑜一人知道,看过后也立即消毁了,是不可能留存的。更不可能与其它文件一起混放在桌子上。所以稍有常识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如果蒋干再聪明一点,就能立码识破了。其二,蒋干盗了信,于五更天便怱怱不迟而别,到了辕门口守门士兵只是问了;先生哪里去?蒋干只说怕误都督事,权且告别。军士並不阻拦。这段戏演的过于假了,正常人都不会相信,军营重地怎么可能随便出入的。如果蒋干突然醒悟,周瑜一番苦心岂不全都白废。所以蒋干盗书得手促成了双方的成功,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三国演义》里的周瑜一步三计,诸葛亮三步一计,周瑜为什么斗不过诸葛亮呢?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和英武潇洒的周瑜同样是 [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同时代英雄。他们都想把分裂变成统一,把乱世变成治世,求得社会的安宁,天下的太平。当然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认为,这个历史使命应该由他们自己来完成,或者说由他们那个集团来承担,决不肯拱手让给别人。因此,他们之间有矛盾,有冲突,有摩擦,有战争,甚至你死我活杀气腾腾。

结果是 "一将功成万骨枯'。而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些真真假假的素材,睿智发挥,巧妙安排完成了举世皆作 [ 三国演义]。小说毕竟是小说,和历史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所以我认为用小说之事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好象有些欠公平。我想问者的本意是通过问题的解答让人们 再去了解历史,还原人物的本来面目,反之对于一边倒的小说描写,其回答还有什么意义呢?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曾气过周瑜,即就是气过,怕也气不死。

周瑜是如何去世的?真的如同《三国演义》中是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被诸葛亮用计气死的吗?

《三国演义》由于宣扬了尊刘贬曹的正统观念,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有画龙点睛之笔,个体的语言和心里活动又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以,从古至今这部小说的热度长升不减;致使风流倜傥的周公瑾和忠贞不渝的诸葛孔明的形象都烙印到人们的头脑中了,而诸葛亮三气周喻的故事到现在依然为人们耳熟能详,人们津津乐道于这则 故事的细节,可以从中获得愉悦之情。

关于周喻之死,演义中有诸葛亮三气周公瑾的描写,周瑜在屡次给诸葛亮上套失败后,终于对苍天发出了了既生亮何生喻?的悲鸣,随即吐血身亡;诸葛亮还不善罢甘休,急忙奔赴江东为周瑜吊丧,悼词写得情真意切、感天动地,还在灵堂上放声恸哭、倒地不起,让人们认为了周喻是心胸狭隘的人,短命是他计不如人造成的。写得确实精彩,但这不是史实,只是小说家言。

真实的历史说到周喻之死是这样的,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意气风发的周瑜返回江陵驻地,行军到巴邱即现在的湖南岳阳时,突然发病,猝不及防地离开了人间,年仅36岁,算是英年早逝了。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淤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三国志·周瑜传》《三国志》是正史,作者陈寿生活的年代与周喻生活的年代很接近,他的记载是可信的;而且历史上周瑜去世以后,蜀汉军事集团派往东吴去做祭奠活动的使者是庞统即凤雏先生,并非如演义中说的是诸葛孔明!演义虚构的成份多,我们不能被罗贯中先生忽悠了。

而身为东吴大都督的周公瑾也不是小肚鸡肠的人,在《三国志》中,作者陈寿对这位年轻有为的精英人物称赞有加,说周瑜“气度非凡”,连蜀汉方的首脑人物刘备都也对周瑜赞赏不已;要了解真实的三国历史,我们要多读三国志,淡忘三国演义中的诸多渲染成分。为什么周喻会突然死亡呢?追根溯源,周喻可能有家族性遗传病。如心脏病、脑溢血之类的!周瑜短命,他的两个儿子也不长寿,长子周循没有战死沙场,也没有被暗杀,所以肯定是病死的;次子周胤有犯罪后被流放的经历,但史书上交待后来得到了赦免,也就是在即将获得自由时,突然就挂了,这现象与他父亲之死如出一辙。

我们还知道周瑜舍道南宅于孙策的事,当时他才十五、六岁,就有了家族丰厚财产的处置的权力,这就证明,周家当家的人是周喻;他的父亲、爷爷肯定不在身边了;而孙策渡江时,周瑜是和自己的叔叔在一起混的,也没提到他的父亲周异,很可能这个时候,他的父亲已经撒手人寰了。当然,周瑜是孤儿只是笔者依现有史料猜测得出的结论,目前没有史料来证实周喻“少孤”!不过周喻绝对不是诸葛亮气死的,这点是可以肯定的! 。

文章TAG:战神周瑜计中解析深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