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明朝时代敏捷有什么用,盗墓笔记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明朝时代敏捷有什么用,盗墓笔记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8 19:01:51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明朝募兵制有什么特点?募兵制的优缺点介绍后来战事不断,为了弥补军队数量的不足,募兵成了常态,时时补充,到了嘉靖时代便大规模展开,卫所制度彻底边缘化,募兵成为了明军主力。募兵称之为营伍兵,编制、待遇与卫所不同。营伍制下,将官分别为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千总、把总等,而卫所制为都指挥使、指挥佥事、千户、百户、总旗、小旗。

一个卫为五千六百人左右,营伍制一营的兵力大约在两千两百五十人到四千五百人之间。卫所部队有土地耕种,而营伍兵有军饷可拿。募兵制施行以后,明军的战斗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东南地区的戚家军、俞家军,东北地区的关宁骑兵,西北地区的秦兵等。这些军人以壮龄参军、职业作战,并且凭军功可以拿赏金或升官,实现阶级跃迁,因此作战士气更为旺盛。

营伍制的存在,使得明军得以与国内外反对势力展开作战,比如万历年间入朝征倭,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是从辽东、宣府、延绥、浙江等地的作战劲旅中抽调,因此取得了对倭作战的胜利。如果此时明朝依然普遍使用卫所制,那么部队的战斗力根本无法应对长途远征以及持久作战。明朝募兵制有什么特点?募兵制的优缺点介绍营伍制拉开了明朝军事改革的序幕,却没能一直走到最后——因为募兵制太费钱了!在明朝初年,国家财政尚且宽裕,外部战争烈度较小,因此营伍兵们的军饷规模也并不庞大。

但是到了中后期,募兵成为主流,募兵费用也节节攀升,但国家的财政却日趋崩溃。小冰河期到来以后,农民起义相继爆发,多年来头疼的蒙古部落也疯狂向边塞进攻,女真部落在东北兴起,以掳掠、屠杀削弱华北、东北地区明朝势力。明廷只得募更多兵来应对,故而形成了“开流节源”的局面。比如明朝儒将谭纶曾对朝廷苦叹道:“中国长技,无如火器,欲练兵三万,比得鸟铳手三千人为冲锋”,但“计三万人,宜各月给银一两五钱,岁费四十五万,司农告匮,一难也被。

”计算一下发现,相当于每名士兵十八两,这个程度已经吓坏了户部和兵部,而这还是隆庆年间的事情。到了崇祯年间,财政状况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每名士兵的年俸已经超过了四十两,士兵在军饷不足的情况下,哗变也成了常有的事情,这就直接影响了士兵的忠诚度和士气值。更为严重的,是募兵制下,部队的归属问题。明末的官兵私有化问题素来严重,比如各个边镇,有规模不小的家丁团体;而募兵制兴起以后,部队大多归将领所有,比如浙江的招兵,已经不再为部队挑选将领了,而是将领自行募兵,募得一百人授把总、募得三千人授总兵。

明朝募兵制有什么特点?募兵制的优缺点介绍如此一来,军队私人化问题就难以逆转,崇祯皇帝殉国后,南京京畿有江北四镇、荆襄有左良玉,拥兵近百万,但是这些士卒都是为将官个人效命的部队,他们的归宿也就和将官一样了——高杰在被刺杀以后,部队逐步溃散分裂;刘泽清、刘良佐两人投降满清,部队则成为了清军的前锋;黄得功部则死战殉国。

这些部队最终的归宿,都与其将官一致,而从不接受朝廷命令。这自然与明朝军人生存的大环境有关,但将官个人权力膨胀则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任何改革,都必须是社会性、全面性的。明朝军事的改革的问题在于:一方面是太晚——没能在前期逐步找到一个适合自身国情的道路,而在战事爆发忽然大规模扩军,不曾考虑后果;另一方面,是经济制度的落后保证不了部队庞大的支出。

同样的时代,明朝农民的税赋是日本的二十分之一、英国的四十分之一,但百姓却负担严重、国家赤字不断,社会急需一场全面的改革去打碎桎梏,一场军事改革是远远不够的。文官的牵制让武官临阵决策等收到了极大的影响,最后损失的还是国家的战斗力。军队成为私人武装“兵为将有 ,骄兵悍将 ,皆不奉天子之诏 ”——《明史》列传197这一现象是必然的,募兵制的出现和临时招募被允许就容易造成士兵为将帅私有,比如戚家军这样的,他们只认戚继光,其他人指挥绝对不会有那么大的威力,东北李家的铁骑,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他们实际上映归兵将所有,太平之时还好,一旦乱世,就出出现倒戈相向的问题,比如吴三桂。

募兵制拖垮国家的财政明初实行的是军户世袭制度,这种制度对朝廷而言是好的,“居常使之自耕取足,有事发之无偿征戍”养兵百万,不费朝廷一钱‘’这些军户根本不需要付给兵饷,就连武器都是自备等,但是募兵制就不一样了,它让当兵成为一种职业,各种武器马匹都需要国家出,无形之中加大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即使在没有遇到大的战事的时候,军费开支依然庞大,比如万历六年,国家无战事,但是边镇军费开支高达3162145两,占当年太仓实收银两的88%,庞大的军费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文章TAG:敏捷笔记盗墓明朝故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