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八仙过海 什么时代,关于八仙过海成语故事

八仙过海 什么时代,关于八仙过海成语故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8 18:17:46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几日后,韩湘子再入终南山,箫声悠悠不绝,夕日下,韩愈默默相望。唐宪宗晚年好佛,欲求长生,迎佛骨回朝。韩愈心忧国事,大力劝阻,惹得唐宪宗大怒,被贬潮洲。行至秦岭,落雪纷纷,天地一片苍凉,马缩步不前,应景之下,韩愈这才想起当初湘子贺寿之诗,情不自禁完善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诗出,有箫声来迎,大雪之中,一人飘飘而来,是为韩湘子。

韩湘子,唐朝人,韩愈的侄孙,曾经考取进士官至大理丞,一箫闹别红尘。曹国舅曹国舅,因姐姐而荣,也因姐姐而入道。曹国舅性情温和,通晓音律,饱读经书,尤喜作诗。姐姐熟读经史,胸藏大志,勤奋而节俭,自从被宋仁宗册封为皇后后,曹家并没有一飞冲天。曹皇后是个非常贤惠的女子,深知外戚专权的厉害,因此弟弟身为国舅,却无实权,只享受富贵,对其他曹家人更是要求严格,一旦犯过从严处理。

士兵叛乱,曹皇后助宋仁宗平叛。宋英宗即位,曹皇后垂帘听政,不久还权。宋神宗变法,曹皇后救下苏东坡。三代皇帝,旁观的曹国舅感叹世事无常,帝王家尚且沉浮不定,百姓又该经历怎样的苦痛?墙之内富贵,墙之外困苦,不过是一场好梦,曹国舅看破世事后便决意修道,出游名山寻仙指点。一日乘船渡河,船家索要船钱,国舅爷吃遍天下,只有一块刻有“国舅到处,如朕亲行”的金牌,哪有现银,无奈以金牌抵押。

众人见字大惊,船中一道人说曹国舅以势压人,曹国舅便将金牌扔进水中,金银乃事外之物而已,问道修仙才为真。道人大笑,遂传曹国舅修炼之道,道人吕洞宾是也!曹国舅,宋代河北宁晋人,着官服,持玉笏,济危扶困。另类的八仙来历还有一个有点可怕的说法,八仙乃是一堆犯人,此说在我看来,典型的胡子上长嘴——胡说。北宋建隆年间,有个秘密海岛叫沙门岛(今庙岛),是关押重犯和罪兵的地方。

犯人越来越多,朝廷却按旧例只派三百人口粮,岛上看守头目李庆便想出了一个歹毒主意,超过三百人后便将多余罪犯绑住手脚扔进海里去。当得知要接受这样的命运,一支由五十来人的组成的队伍开始了逃跑计划。他们成功避开了看守,抱着预先埋在附近的葫芦、木头跳入海中,借着浮力游向蓬莱山。从沙门岛到蓬莱约三十里之遥,许多人体力不支最后沉水而死,其中有八个武艺高强的人最后成功抵达蓬莱,并潜藏于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并被外出打渔的渔民发现因而成功获救。

渔民得知八人是游海而来,视为神迹,后来便演化成为了“八仙过海”的故事。这种说法一点不靠谱,罪犯发配沙门岛均有造册,朝廷不可能只派人不作口粮调整,里面还有军人,因此肯定会派官员定期视察。三十里的野海,方向、淡水、安全都是问题,何况还有女人,这种逃狱基本上是自寻死路,所以对于这种说法,笑一笑就行了。(图片均来自网络)。

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为什么非要过海?

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为什么非要过海

有一个成语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竞赛。所以八仙过海的目的其实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分别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那么“八仙过海”是如何会与“各显神通”联系在一起的呢?八仙过海的故事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八仙即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据传,八仙某次来到蓬莱阁上聚会,大家观海赏景,饮酒作诗,好不痛快。酒至酣时,众人微有醉意,但再饮下去,决不尽兴,于是铁拐李对众人说道:“都说海外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景致秀丽,我等何不趁着酒意前去游玩一番?”说完后,众人顿时兴致连连,齐声附和,大家正要腾云而起,前往仙山之际,吕洞宾突然朗声说道:“我等既为仙人,今番渡海不得乘舟驾云,只凭个人道法,意下如何?”众人听后,既觉好玩又起了争强好胜之心,于是均表赞同,大家来到海边纷纷亮出自己的法宝,准备过海。

汉钟离率先将手中芭蕉扇扔进海中,只见芭蕉扇瞬间变大犹如蒲席,汉钟离袒胸露腹卧席而睡,蒲席径自漂向远处,何仙姑将荷花抛入海中,顿时红光万丈,仙姑伫立荷花之中,倚浪而行,随后吕洞宾的纯阳剑,铁拐李的酒葫芦,张果老的驴,蓝采和的花篮,韩湘子的笛子,曹国舅的玉笏板纷纷成为主人的渡海工具,载着他们一路东行,前往海外仙山。

文章TAG:八仙过海成语故事时代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