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大皇帝司马炎怎么开局加怒气,晋武帝为何催促司马攸回封地

大皇帝司马炎怎么开局加怒气,晋武帝为何催促司马攸回封地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16:57:35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创造了一个耻辱性的第一名。那么,晋朝为什么会这么弱,这么乱呢?很多人知道,晋朝有一个白痴皇帝司马衷。一句“何不食肉糜”让他把痴呆皇帝的帽子牢牢扣在了脑袋上。正是司马衷的任上,西晋爆发“八王之乱”。接着外族入侵,将西晋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才会有这个疑问“司马炎如果没有传位给司马衷,那么晋朝会不会是个长寿的王朝?”填哥觉得,就算司马炎不传位给司马衷,晋朝的命运也改不了多少

填哥并不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但是即使传位给其他人,晋朝的命运确实改变不了多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西晋灭亡的祸根并不是司马衷种下的。像他这样才能平庸的人没能力为西晋的灭亡埋下祸根。那么西晋灭亡的祸根是什么?是谁埋下的呢?是司马衷的父亲司马炎。因为西晋灭亡的祸根有三:宗室残杀和外族入侵和统治腐朽。我们来看看西晋的宗室残杀。

西晋建立之后,为了平衡世家大族的势力,司马炎大封宗族。从265年开始,到290年,总共封了29个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大的可以拥有5000兵力,小的也有1500人以上。且这些诸侯王并不驻扎京城,可以在封地驻扎。这些封地,也并不是一些荒凉之地,而大多数是一些战略要地或者比较富庶的地方,这些诸侯王还可以在征收封地的赋税。

凭借这些,诸侯王完全可以招兵买马,对抗中央。晋武帝司马炎290年去世。291年,司马玮和司马亮就起兵了。八王之乱整整持续16年。对西晋形成极大破坏。可以想象,这些诸侯王的实力发展有多强,发展有多快。而这是任何一个在位的皇帝都要面对的实实在在的威胁。本来这些地方的力量,对实力强大的中央政府应该够不成威胁。

因为中央一般有实力更为强大的禁军。但是晋朝是个例外。西晋统一全国之后,大力裁剪军队。本来是节省了国家的开支。但是也造成西晋中央政府直接掌控的军队其实不多,力量不强。反倒是地方的诸侯王实力不小。西晋灭亡的另一个祸根,则是少数民族内迁。这个问题,其实在东汉中后期就存在了。随着匈奴政权的垮台,北匈奴远遁,南匈奴开始内迁。

但是在东汉乃至整个三国时期。这些都不是事。当时的汉族政府时时刻刻教他们做人。司马懿平定辽东之后,把大量汉人迁往内地。造成辽东防守空虚。外族趁机而入。到了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已经深入内地。埋下西晋灭亡的祸根。西晋灭亡的第三个祸根,则是西晋的昏庸腐朽。西晋并不是在前朝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军之后建立的政权,而是通过篡权夺位得来的政权。

统治者不懂民生的艰难。穷奢极欲。即使是开国皇帝司马炎也不例外。甚至发生石崇与王凯斗富的事情。上行下效,西晋王朝官员贪污成风。对下层老百姓包括內迁的少数民族加紧盘剥。盘剥的结果,则是造成国内大规模的流民起义。早在公元303年,李雄就率领流民攻占成都。建立成汉政权。西晋统治者则忙于“八王之乱”,没有精力镇压。

叛乱的诸王内部相互勾结或者攻伐,外部勾结少数民族贵族势力。加之一些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的盘剥。纷纷揭竿而起。八王之乱,流民起义和少数民族的起兵。才导致西晋政权的迅速瓦解。这样的局面,是不是真的就没有办法解除呢?非也。如果第二代能够以雷霆手腕,解决宗室或者说是诸侯王的问题。迅速镇压八王之乱,那么,西晋长久一点不成问题。

但是,问题在于,不要说司马衷,司马炎的其他儿子能够解决问题吗?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但是在司马炎去世的时候,仍然在世的有10个,除了司马衷之外,分别是:秦王 司马柬(262-291)楚王 司马玮(271-291)八王之一淮南王 司马允(272-300)代王 司马演(272-289后)清河王 司马遐(273-300)长沙王 司马乂(277-304)八王之一成都王 司马颖(279-306)八王之一吴王 司马晏(281-311)豫章王 司马炽(284-313)司马柬和司马演都是在司马炎去世之后不久就挂掉的,吴王司马晏和豫章王司马炽那时候还小,且司马炽后来是当了皇帝了,但是表现也不咋滴,司马玮、司马乂、司马颖都是八王之乱的主角之一,也都表现有勇无谋,基本属于那种脑袋进水的那种,所以只剩下淮南王司马允。

史书对司马允的评价还是挺好的。但是司马允绝对不是像李世民和朱棣那种外能荡敌寇,内能固统治的那种雄才大略的人物。否则就不用在二十九岁的时候被人暗算而死了。而且,这个时候的晋朝,统一全国,征战沙场的老将基本死光了。祖逖,刘裕,王镇恶等等大将都还没出生。属于既无贤相,也无大将的时代,拿什么抵御外族,镇压内乱?西晋王室相残,全中国为其买单。

痴呆的司马衷为什么能作为西晋的皇帝?司马炎没有其他正常儿子吗?

戏说历史,我是游子dream。常听人说:傻人有傻福,这话用在司马衷身上再合适不过了。然而作为皇位的继承者,将来是要统领江山、造福百姓的,可晋武帝司马炎偏偏传位于痴傻儿子司马衷,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对其抉择,作了以下分析: 一、司马衷乃皇次子,因其兄长早夭,他也就成了嫡长子,自古储君之选立长不立幼,且其又是国母所生,地位非比寻常。

因此他自然而然成为了帝位接班人。 二、司马炎深知此子头脑简单,智商不高,对此他也焦灼不已。后来为了检测司马衷的思维能力,用出题的方法限其三天内完成作答。司马衷拿到题目后一头雾水,其妻贾南风见状,灵机一动,请来几位知识渊博的学士帮他解题。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不但顺利通过了考核,还使得司马炎对其刮目相看,接替皇位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当然在他继位后,本来面目表露无遗,也因此引发许多啼笑皆非的趣闻,诸如我们所熟知的“官私蛤蟆”、“何不食肉糜”都记录了其痴傻的一面。三、虽说司马衷看上去呆头呆脑,但他却义气深重。永兴元年,一次交战中,司马衷的军队被石超的将士打得溃不成军,其本人也深受三箭,当时他身边近侍纷纷落荒而逃,唯有穿着朝服的嵇绍挺身护卫。

这时石超的将士奉命欲杀嵇绍,司马衷还为其求情,但没有效果。嵇绍被杀后,血渍溅到司马衷衣服上,一时间他感到无比悲痛。待战事平定,在他换洗衣物时,吩咐侍从莫将血迹洗去,因为这时嵇侍中的血。可见司马衷是位仁义皇帝,或许当初司马炎也发现了他这一优点,才传位于他吧。总结 无论司马衷是否痴傻,司马炎既然让他成为接班人,一定有他的道理。

文章TAG:攸回司马炎晋武帝开局封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