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什么事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双新工作模式

什么事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双新工作模式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20:46:58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3.注重学校课程的整合与综合性。课程的整合与综合性已成为中小学深化实施课程改革、适应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从十大学校课程样本可以看出,这些学校在课程改革和建设中,大都采用多种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和超学科整合等形式,如上海市松江区立达中学所创建的基于办学特色的全课程,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所建构的“创想课程”,或对学校基础型课程、德育类课程和拓展型、探究型课程进行整合,或者依托科技、艺术、人文等七大学院整体架构学校课程,河南省民权县实验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国家课程的融合创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4.课程建设呈现体系化。学校课程的建设架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设从宏观层面来审视,已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结构体系;从微观层面来分析,执行国家课程有刚性、落实地方课程有弹性、开发校本课程有灵性的学校实施实践体系已日趋形成和完善。这一特征从十大学校课程样本的建设实践中也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

如辽宁省开原市第二高级中学的人文德育课程、上海市松江区立达中学的赛思课程体系、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的全景式课程体系,山东省诸城市大华学校的博雅课程等,无论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还是开发建设的特色校本课程,均形成了学校特有的建设实施体系,实现了培养学生上牵下挂、旁征博引,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等课程育人之目标。

5.突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本质上是对面向未来教育要“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的反思与追问,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细化,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引擎。而学科核心素养是一门学科留给学生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东西,是学科教育的灵魂。学校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科素养最重要的教育载体。

全国十大学校课程样本大都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并使其科学有机地贯穿渗透于学校课程的内容、实践、评价之中,且不断地创新化、有效化地落实。如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创建的“以素养为中心的学科课程图谱”,编制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14门学科的课程图谱,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德育课程、社团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统整在学科核心素养之下。

浙江省杭州市天地实验小学构建的“以领导力成就发展新天地课程“”,赋予学生21世纪必备的软技能及完善人格,培养学生面对快捷变化的世界所需要的生活能力。6.贯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学习科学、脑科学及互联网 、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应用,特别是在深度学习引起人们关注的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也衍生、创生出诸如场景学习、实践学习、社团学习、项目学习、翻转学习、合作学习、社团学习、仪式学习、影视学习、节庆学习、讲堂学习、服务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学生传统的“记、背、听、写”等学习方式被颠覆,纵观、细研全国十大学校课程样本结构及实施路径、全过程,不难发现,这些学校在建设建构学校课程的全域全程实践之中,大都注重探索与课程建设相匹配、匹对的多样化学习方式,通过不断创新、拓宽课程教学的科学途径,采取这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提升课程实施、教学育人功效,释放多样化学习方式在课程育人、教学育人中的综合功能。

文章TAG:事以双新课程复制导向什么事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双新工作模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