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观物取象是什么成语,古代书论中取象喻书的3大核心思维方式

观物取象是什么成语,古代书论中取象喻书的3大核心思维方式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20:07:53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绍兴有一著名的点心叫“佛手酥”。佛手酥是一种酥点,形如佛手果,色微黄,皮酥馅香甜。黄縢酒是绍兴的美酒,并以黄纸为封。唐婉偶遇陆游,得到丈夫的同意,安排酒馔招待他。沈园是绍兴名园,他们身处绍兴,唐婉安排的酒食中顺理成章地有当地的特色食品。红酥手,黄縢酒,酒食并列而写,两种颜色对仗非常工整。诗人先看桌上酒食,再看满园春色,再看眼前人,感慨万千。

春如旧,人空瘦,你为人妇我为人夫,当年的誓言再也不能写在书信里互诉衷肠了。只能感叹:错,错,错!莫,莫,莫!指唐婉的纤纤素手。红酥手还可解释为唐婉的手。古诗词中常用玉手来形容指代美女。如《古诗十九首》之二《青青河畔草》有“纤纤出素手”,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有“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这里陆游可能用“红酥手”来指代唐婉。

“酥”字形容皮肤柔软,古代作品中常用“酥胸”一词,就是这个意思。红酥手,黄縢酒,唐婉纤纤素手,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此情此景,陆游脑海中不由浮上当年两人恩爱,把酒言欢的幸福时光。抚今追昔,酒入愁肠,更添感伤。结语作者具体的用意,我们只能从词义来理解。红酥手,既可以指食物,和黄縢酒对仗使用,也可指代唐婉,可谓一语双关,哪种理解都可。

词中的“东风恶”也是双关语,既指摧残花枝的东风,也指棒打鸳鸯的陆母。陆唐二人本为琴瑟和鸣的恩爱夫妻,被陆母逼迫分开。唐婉也和了一首《钗头凤》,描述了自己离开陆游后郁郁寡欢、强颜欢笑的生活,凄婉感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周文王对《周易》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历史上普遍认为《周易》为周文王的著作,这是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巨大贡献。周文王,(公元前1152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公元前1056年)享年97岁。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商末西方诸侯之长。在位50年(约前1105年--前1056年在位)。传说古公亶父见少子季历和昌贤德,想传位给他们,季历的两兄太伯、仲雍为让位奔于荆蛮。

古公死,季历继位,后又传位于昌。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周人谥西伯为文王。周文王在位时遵祖训,创基业,施行仁政,礼贤下士,尊老爱幼,招贤纳士,四方贤士纷纷应聘而来。辛甲大夫原是殷纣王的大臣,为人忠直,体恤百姓痛苦,不满朝廷腐败,屡向纣王进谏而遭到拒绝,因此弃殷而投奔西伯。

西伯亲自迎接,待以上宾,作为公卿。鬻子,名熊,见西伯时已90多岁了,年岁已高,身体不佳,西伯也对他委以重任。鬻子对自己老而有为感叹不已。他说:让我像身强力壮的骏马追赶狡兔那样,身体是不行了,然而如使我评议政治,预断得失,凭我的资历和阅历还是强而不衰的。西伯唯才是用,各地有才之士如散宜生、闳夭等人多奔西岐。

西周力量逐渐强盛,对殷纣王形成了严重威胁。据《左传》载,周文王囚于羑里七年(《史记纲目》记为三年)。被囚期间,文王经受了殷纣王的重重折磨和生与死的考验,表现了坚强不屈的高贵品质。纣王为了断绝文王与外界的联系,不仅在羑里驻有重兵,而且在通往羑里的道路上也层层设卡。在伏道驻兵以监视,在愁思冈设立防城。文王的儿子来看望也不让接近。

文王身居囹圄,不得自由,白天看不到太阳,黑夜看不到月亮,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有人说西伯昌是圣人,能推知过去,预测未来。为了检验西伯昌是不是圣人,能不能知过去,测未来,纣王把文王的长子伯邑考烹为羹,送给文王吃。文王在纣王淫威的逼迫下,忍痛将羹吃下。纣王闻知,嘲弄地说:圣人当不食其子羹。吃自己儿子煮成的羹尚且不知,谁说他是圣人呢?文王食羹遂又吐出,吐出之物后人称之为“吐儿堆”。

尽管纣王对文王残酷迫害,文王还说:“父有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君有不明,臣不可以不忠,岂有君而可叛乎。”于是纣王放松了对文王的监视。文王虽身陷囹圄,但胸怀宽宏,自强不息,总结夏商两代八卦的精华,将伏羲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卦有卦辞,爻有爻辞,遂成《易经》。用以探索人生、宇宙变化的原理,推演人生、宇宙和社会变化的规律。

诗词里的物境、意境和具象,谁来解读一下?

我想题主问的可能是诗词中的物象、意象和意境吧!1.物象:指大自然中具体的事物形象。比如山川河流、草木鱼虫、飞鸟走兽等等。2.意象:“意”是心意,象就是“物象”,所以“意象”就是赋予了情感色彩的事物形象。比如:柳树有惜别之意;鲤鱼有家书之意;丁香有哀愁之意……3.意境:就是指意象最终带来的情感境界,也就是最终带给读者的“美”的体验。

文章TAG:书论观物取中取喻书成语观物取象是什么成语古代书论中取象喻书的3大核心思维方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