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论《吴越春秋》中的伍子胥形象,成吴霸业说明伍子胥是什么样的人

论《吴越春秋》中的伍子胥形象,成吴霸业说明伍子胥是什么样的人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1:12:26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助吴破楚灭越,北败齐鲁韓等国,是时,几与孙武齐名,功劳不小。但其后吴王夫差,在灭越国后,不休养整训就举兵北征,且子胥看穿越王勾践,使计得吴王信任,力谏夫差,杀勾践以兔后患,但吴王不听,硬性出征,并听信太宰伯?谗言,说其暗中通齐,赐剑让伍自刎,伍恕叹,叫其死后掛首于城楼,看吴国灭亡。果然他死九年后,勾践袭吴成功,灭了吴国。

商鞅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个人?

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部《大秦帝国》让很多人认识到了一个博学、果敢、为国为民的法家学者商鞅。小说毕竟是艺术,它将商鞅美化成一个“完美”的人。不可否认历史上的商鞅确实是一个伟大变革者,但同时他也是一个贱视百姓生命的御用政客。 实至名归:伟大的变革者,变法浪潮当中的胜利者古代中国的第一次变革就发生在春秋战国那个光辉的时代。一方面是随着社会生产工具的改进以及生产力的提高,新兴的地主阶级跟自耕农阶级,对旧有的奴隶制社会体制越发不满。

另一方面是旧有的奴隶制生产模式因其生产效率低下,影响到列国间的争霸。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法家应运而生,一大批法家学者奔走于列国当中推行一系列解放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变革。魏国在李悝变法之后成为战国首霸,楚国在吴起变法之后重拾昔日的雄风,韩国也在申不害变法之后成为了实力不可小觑的小霸主。但是这些人跟商鞅比起来都显得那么的渺小,作为一个变革者,商鞅的伟大是毋庸置疑的。

据《史记·商君列传》载:“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是商鞅在秦国推行的第一次变法后,秦国的改变。推行了十年,秦国怡然达到了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的风貌,而之前那些乐于私斗的人也变得怯于私斗、勇于公战。可以说商鞅的第一次变法效果显著,于是商鞅又紧接着推行了第二次变法。

据《史记·商君列传》载:“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在第二次变法之后,秦国已经是国富民强,天子都“致胙于孝公”,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可以说正是商鞅的两次变法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正如秦昭襄王时期的相国蔡泽所言:“夫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赏,有罪必罚,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稸积,习战陈之事,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成秦国之业”。

文章TAG:伍子胥成吴霸业吴越春秋论《吴越春秋》中的伍子胥形象成吴霸业说明伍子胥是什么样的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