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描写边塞诗的诗句,边塞诗是描写什么的

描写边塞诗的诗句,边塞诗是描写什么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18:05:15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其实,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无论内容、文化意蕴,还是艺术风格,都颇具特色,在唐代边塞诗中占有重要地位。骆宾王出塞遥远,时间较长,熟悉边疆一草一木,对边疆生活感受深刻。所以,他笔下的塞外风光是亲眼所见,真实可信。骆宾王在他的边塞诗中描绘了塞外迥异的风光,抒发了独特而真实的戍边生活感受。

如《夕次蒲类津》,反映紧张边塞气氛和艰苦的征战生活 :二 庭 归 望 断 , 万 里 客 心 愁 。山 路 犹 南 属 , 河 源 自 北 流 。晚 风 连 朔 气 , 新 月 照 边 秋 。灶 火 通 军 壁 , 烽 烟 上 戍 楼 。龙 庭 但 苦 战 , 燕 颔 会 封侯 。莫 作 兰 山 下 , 空 令 汉 国 羞 。

诗人写秋夜在蒲类津所见所感,月照边塞,寒气袭人,壁垒森严,烽烟报警,衬托边塞气氛的紧张和征战生活的艰辛。又如《宿温城望军营》,边塞的夜晚宁静而凄凉,戍边的战士艰辛而刚强 :虏 地 寒 胶 折 , 边 城 夜 柝 闻 。兵 符 关 帝 阙 , 天 策 动 将 军 。塞 静 胡 笳彻 , 沙 明 楚 练 分 。

风 旗 翻 翼 影 , 霜 剑 转 龙 文 。白 羽 摇 如 月 , 青 山 断 若云。军营报警的柝声,远处传来的胡笳声,在边塞宁静的夜晚更显凄凉。 风吹旗卷,剑明如霜,远处的青山断续若云,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又如《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边塞秋来早,战士思乡苦:季 月 炎 初 尽 , 边 亭 草 早 枯 。

层 阴 笼 古 木 , 穷 色 变 寒 芜 。海 鹤 声 嘹唳 , 城 乌 尾 毕 逋 。葭 繁 秋 色 引 , 桂 满 夕 轮 虚 。行 役 风 霜 久 , 乡 园 梦 想孤 。六月刚过,炎热初退,边塞的野草就枯黄了。秋色浓郁,萧瑟渐起,令人生出无限感慨。再看看骆宾王笔下的西南边塞,哀牢山和澜沧江山高水急,绝壁险峻,无路可走:邛 关 九 折 无 平 路 , 江 水 双 源 有 急 流 。

征 役 无 期 返 , 他 乡 岁 华 晚 。香 杳 丘 陵 出 , 苍 苍 林 薄 远 。 途 危 紫 盖 峰 , 路 涩 青 泥 圾 。 去 去 指 哀 牢 ,行 行 入 不 毛 。 绝 壁 千 里 险 , 连 山 四 望 高 。 中 外 分 区 宇 , 夷 夏 殊 风 土 。交 趾 枕 南 荒 , 昆 弥 临 北 户 。

川 原 绕 毒 雾 , 溪 谷 多 淫 雨 。 行 潦 四 时 流 ,崩 查 千 岁 古 。 漂 梗 飞 蓬 不 自 安 , 扪 藤 引 葛 度 危 峦 。 昔 时 闻 道 从 军 乐 ,今 曰 方 知 行 路 难 。 沧 江 绿 水 东 流 驶 , 炎 洲 丹 徼 南 中 地 。 ( 《 从 军 中 行路 难 二 首 》 其 一 )这是一首反映哀牢山和澜沧江的 长篇边塞诗。

诗人将他进蜀地入姚州的沿途所见写入诗中,邛崃九折坂险要, 行路难于上青天,走进哀牢山,如入不毛之地,绝壁险峻,四望如合,毒气弥漫,淫雨霏霏,山高林密,无路可走,只能攀藤引蔓而越。形象生动, 真实感人。宾王出塞遥远,而又时间漫长,他在展示边塞风光的同时,也流露出浓重的思乡情感。最有代表性的是《晚度天山有怀京邑》 :忽 上 天 山 路 , 依 然 想 物 华 。

云 疑 上 苑 叶 , 雪 似 御 沟 花 。行 叹 戎 麾远 , 坐 怜 衣 带 赊 。交 河 浮 绝 塞 , 弱 水 浸 流 沙 。旅 思 徒 漂 梗 , 归 期 未 及瓜 。宁 知 心 断 绝 , 夜 夜 听 胡 笳 。身在西域军营,心已飞往京城。天山在骆宾王笔下竟是如此安详柔媚,他由天山的云和雪联想到长安的上苑叶和御沟花,在美妙的联想中隐含着难以言说的伤感。

边塞诗描写的内容一般有哪些?

唐代的边塞诗主要是指王昌龄,李欣,高适,岑参的作品.这类诗篇主要是塑造边庭健儿的英雄形象。诗人们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但绝不是无原则地讴歌战争,反而很多作品反对开边之战。毕竟战争会给人民带来痛苦,使无数家庭妻离子散,夫死父亡。在描写胜利喜悦或失败痛苦时,诗人更加关注的是人民的和平生活遭到战争的干扰和破坏,这始终是边塞诗的主题。

在边塞诗词中,你觉得最有气势的句子是什么?

在边塞诗中,我觉得最有气势的句子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词。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约715—770年),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人。唐天宝进士,曾任嘉州刺史,两次赴边塞,从军西域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验。盛唐时期边塞诗的代表作家,共写七十余首边塞诗,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唐天宝十三年(754年),作者二度出塞,此诗是他在轮台送同僚武判官归京时所作。

诗作前六句先写胡地大雪飞扬,一片银装素裹,以梨花喻飞雪,想象瑰丽,意境奇美;接着四句写角弓难控、铁衣难着的奇寒,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最后八句写中军饮宴送行、辕门送别的场景,虽然对友人回京的不舍和对家乡思念的惆怅,但他们始终充满戍守边关的自豪和百折不挠的斗志。全诗以苍劲有力的笔触,描绘了西北边塞的寒冬奇景,抒发了戍边将士的爱国情感,特别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精典。

文章TAG:边塞诗描写诗句描写边塞诗的诗句边塞诗是描写什么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