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王安石为什么不用苏轼,苏轼为什么不忘王安石

王安石为什么不用苏轼,苏轼为什么不忘王安石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17:58:55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尽管王安石的新法失败,但是,他的才华非一般人所能及。在他那个时代,人才之多,的确可以与唐李白时相提并论。欧阳修柳永秦观晏殊曾巩等,太多。还有最厉害的一家三口三苏。真的是人才济济。不以成败论英雄。改革是一件太复杂的事情。当时王安石面临的压力可谓四面八方。王安石官至宰相,力求改革,他的精力多专注于朝政。文学可算是副业中的副业。

不必苛求。横空出世的三苏,据传是把眉山的精气全都吸光。苏东坡是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在才艺方面,他的确太牛。在四川籍的最著名的名人中,除了李白,就是东坡了。他们是名人中的名人。李白太仙了,斗酒之后,往往不见踪影。作为丈夫父亲,我想他是不太负责任的。苏东坡不一样,他很接地气。除了那些人文的才华,最不同的一点,他会做菜。

东坡肉多出名!虽然君子远庖厨,但苏东坡依然是君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多么有情有义的爱人!尽管苏东坡官越做越小,但是他的才华越来越高。他的作品脍炙人口,豪放携婉约,并蒂开花。天涯何处无芳草。大江东去。千里共婵娟。深入人心。千年之后,苏东坡成了现代女孩的菜,她们最想嫁的居然就是苏东坡。足见其魅力。

苏轼先是反对王安石变法,后又反对司马光废法,为什么?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他诗、词、散文所表现的豪迈气象、丰思想和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但在政治上,他却显得不那么成熟。青年时期的苏轼,也曾风发有为,积极奋进,书生意气十足。他和王安石一样,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也感到忧虑,曾向朝廷提出过厉法禁、抑侥幸、决壅蔽、教战守等主张,表现了一个要求改革的政治家风度。

但当改革到来时,因触犯了他所代的集团利益和他的书生生活,他又上书反对,片面夸大新法推行的弊端,并因此遭到谪贬。正因为被贬,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实际,接近下层民众,了解了更多的社会现状,政治态度也有所改变。哲宗即位后,旧党执政,苏轼又被召还朝。这时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这使因有多年地方官吏经历,对社会矛盾和新法实施的好处有所了解的苏轼,认识到新法中“裁减皇族恩例,刋定任子条式,修完器械,阅习旗鼓"等裁抑贵族特权、增强国防力量的措施,不能废弃。

他“深虑数年之后,取吏之法渐宽,理财之政渐疏,备边之计渐弛",主张对新法“校量利害,参用所长",因此又遭到旧党的攻击,再度遭贬。不过,政治上的失意并没有改变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旺盛的创作力。相反,让他更加有机会接触社会实际,熟悉底层民众,接近自然风光,激励他写出更多的著名诗文。苏轼一生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遗留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的散文。

文章TAG:王安石苏轼不用王安石为什么不用苏轼苏轼为什么不忘王安石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