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教育学试题

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教育学试题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30 18:26:48 编辑:教育管理 手机版

1,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教育学试题

http://www.100test.com/html/514/s__D0_A1_D1_A7_BD_CC_CA_A6_D7_CA_514471.htm

2009年的 希望给你点提示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教育学试题

2,小学心理学知识谢谢速进

1)惩罚必须能引起与受惩罚的反应互不相容的反应,而这种互不相容的反应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2)引起所需反应的刺激情境必须与引起受罚反应的刺激情境,具有一定数量的相同刺激要素 3)惩罚一种不良行为一定要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其中1)2)是格思里(E.R.Guthrie)的观点,3)是斯金纳的理论
你是知道不应该弄头发,也不想去弄它,但还是不自觉的去弄么?

小学心理学知识谢谢速进

3,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小知识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 5、学会舒缓舒解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注意锻炼身体,展现朝气活力。 9、学会思考,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 10、净化自己的心灵,追求平和的心境。 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是人生的一个必然和重要行为。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1、要学会有利他奉献的人生观的培养。 2、学会角色扮演的心理调适 3、对竞争与合作要有正确的认识 4|、接受自己,悦纳他人。 5、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三个度情、理、法。 6、消除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笔者简要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防治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
不以之为苦便不觉其苦
不以之为苦便不觉其苦---我说的,不算名言但也不全无道理。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4,小学生儿童发展心理学考点大纲

.掌握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了解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1.2 核心内容纲要 : 一、心理现象与心理的定义 1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个体心理活动或与他人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牲征,属于主观精神现象。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 课程性质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阐述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该课程着眼于提高学员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和应用性的课程。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 目的: 本课程以促进小学教师教育和心理学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将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融为一体,使小学教师在认识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掌握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规律,掌握影响学习的因素,促进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要求: 掌握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和教育观;掌握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能够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小学阶段的学习现象;掌握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并按其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了解影响学习与教学的因素,主动创设促进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的环境;了解师生的心理特点,增强教师的自我调节意识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意识。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 教学要求: 1、 理解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2、 了解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3、 了解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1、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2、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5,谁有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的重点谢谢

教育学: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制约课程的因素,课程评价模式和方法、课程的基本结构,我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4、教学的原则,常用的教学方法 5、在教学史上影响比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基本程序,班级授课的类型和结构,教学过程的基本方法 6、德育的意义,德育过程的基本方法,德育的原则,德育的主要途径,德育的主要方法 7、制订教育目的的依据 8、教师的人格特征 9、我过现行小学课程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2、心理发展及学生心理发展基本特征,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3、学习的定义,学习的主要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当今建构注意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5、迁移的概念及种类,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6、知识与知识学习的类型, 7、心智技能形成有关理论 8、学习策略构成,教学中如何运用学习策略 9、问题解决的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0、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 11、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2、教学目标的分类及表述方法 13、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课堂管理的策略,问题行为的主要策略 14、教师应具有的特征,教师期望的效应,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考试大纲: 1.《教育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小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教材: 1.《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学(适用于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和师范类毕业生上岗考试)》(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命题研究组、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心理学(适用于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和师范类毕业生上岗考试)》(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命题研究组、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配套教辅 1.《教师资格考试重点题库详解—教育学(小学组)》(金圣才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2.《教师资格考试重点题库详解—教育心理学(小学组)》(金圣才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3.《教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小学卷——教育学教材全解》(教师资格考试研究中心、国联资格考试研究中心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更具体的,你可以到 中华教育学习网 查看。里面写得很清楚,考试信息很全面,而且可以免费下载很多真题资料,而且他们做的网络课程也挂网上了,讲得很好,可以试听。

6,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出发,依据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与心理发展的需要,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自我意识的辅导 (2)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3)小学生情感和意志的训练 (4)小学生学习心理的提高(5)小学生人际关系的辅导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师的基本任务和责任之一。   新修改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了进一步细化。根据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   2.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3.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4.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   5.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   3.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4.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绪;   5.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   6.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   2.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4.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   5.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师的基本任务和责任之一。 新修改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了进一步细化。根据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 2.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3.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4.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 5.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 3.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4.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绪; 5.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 6.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 2.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4.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 5.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7,求 小学教育心理学 的复习资料以及重难点

全国自考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三 事业伟人 发表于 2006-10-12 21:21:29 11 对儿童的冲动行为,常采取的方法是什么? (1)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2) 避免严厉的冲动性惩罚。 (3) 使用“自我教育训练” (4) 使用行为改变技术。 (5) 暂时隔离法。 21 小学教师角色的构成有那些? 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学生楷模的角色, 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严格管理者的角色, 心理调节者或心理医生的角色, 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者的角色。 22 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有那些? l 不同角色期待引起的角色冲突, l 对角色行为的不同理解引起的角色冲突 l 教师在履行多种工作角色时所产生的角色冲突 l 其他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 l 角色内部的冲突。 23 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手段时要考虑到那几个条件? l 学生受表扬与批评的历史状况。 l 学生本人对表扬与批评的重视程度。 l 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也对奖惩的效果有直接影响。 l 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公正。 l 表扬的作用与一定年龄密切相关。 五 论述: 1 论:归因理论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l 韦纳极其同事在70年代通过大量关于归因与学习动机的研究,总结出归因理论。 l 认为,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归纳分析广泛地影响着后来行为的动机。不同的归因,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极不相同的。 l 当倾向于能力归因时,个体成功时就会认为自己能力高,因而信心十足。反之,会认为本身能力低,脑子笨,因而会丧失信心。 l 当倾向于努力归因时,个体成功时,会认为是由于努力的经过结果,就会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并预期自己今后再次获胜。反之会认为是自己不努力造成的,因此认为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获得下次的成功。 l 当倾向于任务难度时,个体成功,会提醒自己,今后要认真学习以应付更困难的任务。个体失败时会埋怨客观,并把今后的成功寄希望于难度较小的任务上。 l 当倾向于运气归因时,个体成功时,会认为只不过是自己此次侥幸,并不是自己真有水平,个体失败时,则自认倒霉,但祈求今后的好运气还能降临。 l 有此,我们认为,教师有责任花费更多的时间来了解学生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方式,并依据归因理论的规律。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给予就积极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帮助学生树立这样的信念:恰当的努力可以导致成功。 l 教师应该帮助孩子努力形成“努力归因”,强调学生的成功来于勤奋和刻苦;失败是因为不够努力不够用心而不是他们不够聪明和笨。 l 切忌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传递给学生这样的信息:你是一个毫无希望的笨蛋。如 一些间接方式也可达到类似的效果。班级中运用竞争等级的奖励系统将学生的成绩分为三六九等,并公布与众。 1 论: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l 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逻辑性强,系统性很强的内容以及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可以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l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学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l 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内部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 l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就是将学习的结果信息提供给学生。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强化正确的学习动机,克服不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 l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 l 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定一个更为实际可行的目标,并在他们达到目标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l 恰当地运用竞争和合作。过分的强调竞争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利的,它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论:认知结构的主要变量及其对学习迁移的影响。 l 可利用性及其作用。 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这是影响有意义学习与保持的第一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即当学习者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他的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吸引并固定新观念的原有观念。认知结构中处于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起固定做用的观念,对于新的学习能提供最佳联系和固着点。 l 可辨别性及其作用。 新的潜在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与同化他的原有的观念系统的可以辨别的程度,的影响有意义学习与保持的第二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即当学习者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原有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与要学习的新观念的差异应清晰可辩。 l 稳定性与清晰性及其作用。 即当学习者面临新的学习任务时,他的认知结构中原有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应十分巩固。利用及时就正,反馈和过度学习等方法,可以改变原由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原有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有助于性的学习与保持。 3 论:促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 l 创拟,确定学习策略。 通过分析具体的学习任务,确定完成该任务所必须的学习策略及其执行方式。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利用现成的学习策略,同时有针对性的提炼自己的思路,并教给学生。 l 科学教授学习策略。应根据学习内容,学习者的特点,学习阶段等各种因素的不同,来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进行教授。还要给学生提供一套外显的,可操作的训练程序。还必须给学生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l 提供元认知指导。 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有效地应用学习策略,是因为元认知的缺乏。为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适当的进行一定的元认知训练。 l 丰富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原有知识的数量和质量。既要保持学生用有丰富而必要的知识经验,有要保证知识结构的合理性。 5 论:布鲁纳等人曾对培养儿童的直觉思维提出的建议。 l 鼓励学生近似合理的猜想和飞跃的直觉。 l 教师应善于应用直觉思维的方法,以给学生做出示范。 l 使学生知道对问题的解决抱有强烈愿望并搜集与阅读有关的资料的持续地思考,是产生直觉的前提。 l 启发学生运用类比,对称或形象化等方法去解决难题,有助于缩减思维过程而产生直觉的判断。 l 教会学生善于捕捉瞬间即逝的直觉。 l 善于利用休息和放松,以利于直觉的出现。 6 论:班级群体纪律不良和管理。 l 班级纪律不良的原因:a 与课程有关,b 教师与班级群体关系不好,c 班级缺乏良好的规范和健康的舆论,d 有的班级纪律不好是与整个学校纪律不好相一致的。 l 解决的办法:a 重建班级规范,行成健康舆论,b 切实解决与纪律有关的具体问题,c 面临班级纪律问题的教师要自己解决问题,不要借助其他人的权力,d 教师要以身作则。 7 论: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 l 因材施教就是因人而异的进行教育和教学,在分析学生的差异心理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与个性。应从一下几方面考虑。 l 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 l 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激励。 l 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帮助学生长善救失。 l 了解学生的个性,培养个性充分发展的人才。 l 总之,由于学生的个性有差异,所以要因材施教。要因材施教,就必须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 8 论:小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主要表现以及学校教育的措施。 A 小学新生的学习适应。 a 须适应的问题有:主体活动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面对组织纪律的约束。 b 教师的任务。教师应做到:如同父母般的对儿童表示关切和爱护;认同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地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帮助学生适应集体生活。 B 小学生的学习疲劳。 长期处于疲劳的状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所以要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改革,包括课程内容忽然教学方法的改革;保证学生充足的的休息和睡眠,使学生有参加体育运动和游戏的机会。 C 小学生的学习困难。学习困难学生的主要特征:视觉,听觉等知觉转换方面存在障碍;有视觉运动性感知障碍;运动不协调;言语发展障碍;易于分心,难以集中注意力;有时拌有情绪和行为问题。对他们应注意一下几点:对儿童的困难要理解;及早发现,寻求专业人员的训练矫治;给予耐心,细致,具体的帮助,多表扬,少批评,不能伤害儿童的自信心;通过各种体育运动发展感觉统合能力。 D 小学生的考试焦虑。过度的 考试焦虑导致心理紊乱,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造成伤害。其形成原因既有来自学生自身内部原因,也有学生外部环境因素的 作用。为防止和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工作,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a 认真转变教育思想,体制和观念,向素质教育转变,减轻考试压力,b 避免对学生提出超出其实际能力的要求,c 帮助学生提高应试的准备和技巧,使用系统脱敏训练法。 9 论: 教师的角色冲突及解决。 l 教师的角色冲突的表现在: 不同的角色期待引起的角色冲突;对角色行为的不同理解引起的角色冲突;教师在履行多种工作角色时所产生的角色冲突;其他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角色内部的冲突。 l 角色冲突使教师在实现角色期待时感到困难,他会降低教学的效果,因此需要进行调整和克服,具体在:适当分离,缓解冲突;分清角色的主次,教师对角色冲突要保持相当的适应性;明确工作职责,尊重教师的工作权益;加强角色学习,摆正地位,正视现实。 10 论: 师生冲突及处理。 l 师生冲突是指师与生之间的情绪对立或公开的对抗。 l 师生冲突的原因:由于角色地位不同产生的师生冲突;由于年龄“代沟”产生的师生冲突;由于价值观不同产生的师生冲突;奖励和惩罚带来的师生冲突。 l 师生冲突的正确对待与处理:加强沟通,促进心理接近;角色互换,形成宽容理解的心理气氛;避免滥用惩罚;适当调整认课教师。 l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教师除了要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外,还要正确处理好教育过程中与其他教师,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及其他的人际关系,这同样非常重要。教育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教师正确处理好教育过程中的这些关系。使之形成合力,才能够对学生产生一致的,深刻的影响。
<p _extended="true">楼主&nbsp; 不好意思哈 没有时间发到你邮箱了 我把地址给你 你自己去看吧</p> <p _extended="true">都是我平时收集的资料</p> <p _extended="true">有些还不太全</p> <p _extended="true">地址是: <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www.qnr.cn%2fzy%2fteacher%2fmoni%2f" target="_blank">http://www.qnr.cn/zy/teacher/moni/</a></p>
?我的心理正常!

8,小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 A.0-1岁 B.1-2岁 C.2-3岁 D.3-6岁 2.幼儿的行为动机常表现为( ) A.内部动机 B.间接动机 C.直接动机 D.远景动机 3.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细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4."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已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5.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6.属于儿童道德范畴的社会性内容是( ) A.亲子关系 B.亲社会行为 C.同伴关系 D.性别角色行为 7.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幻想 8.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4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 C.直觉思维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9.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0.儿童从出生至3个月处于前言语的( ) A.简单发音阶段 B.连续音节阶段 C.学话萌芽阶段 D.复杂发音阶段 11.学前儿童行动过程中,体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最主要指标是( ) A.有意性 B.目的性 C.计划性 D.坚持性 12.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 ) A.第二语言 B.书面语言 C.口头语言 D.对话语言 13.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14.属于性格特点的是( ) A.动力性 B.遗传性 C.惯常的行为方式 D.对刺激的反应强度 1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一定年龄阶段"是( ) A.0-1岁 B.1-3岁 C.3-6岁 D.0-6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A 2.C 3.B 4.A 5.D 6.B 7.A 8.B 9.C 10.A 11.D 12.C 13.C 14.C 15.D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903年美国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此书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作者是( ) A.杜威 B.斯金纳 C.霍尔 D.桑代克 2.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 A.新旧知识的联系 B.对新知识的理解 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 D.对新知识的应用 3.知识的基本单位是( ) A. 概念 B.表象 C.概念和表象 D.符号 4.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最早把有关学习方法的学习概括为( ) A.学习策略 B.学会学习 C.认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5.儿童能对某一概念的属性进行抽象,并将类似的属性加以认同,这是概念形成的( ) A.抽象化阶段 B.类化阶段 C.辨别阶段 D.符号化阶段 6.任何一个问题都必须具有四种成分,即( ) A.目的、条件、障碍、方法 B.目的、个体已有知识、障碍、方法 C.目的、条件、已有知识、障碍 D.目的、条件、已有知识、方法 7.人本主义学习观的代表人物是( ) A.班杜拉 B.罗杰斯 C.斯金纳 D.布鲁姆 8.美国心理学家贾德在学习迁移理论中,提出( ) A.经验泛化论 B.关系转换说 C.相同要素论 D.认知结构论 9.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难度中等时,最佳水平的学习动机强度应为( ) A.较高 B.较低 C.中等 D.极高 10.学生中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多半的原因是( ) A.道德认识不足 B.缺乏愿望与热情 C.道德意志力不够 D.缺乏合理的行为技能 11.实验研究表明,儿童倾向于自发、适时地使用复述策略的年龄是( ) A.5岁 B.7岁 C.9岁 D.11岁 12.在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记诵,教师经常用歌谣、口诀等方法,充分利用音韵和节奏把零散的枯燥的信息编成口诀,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13.某生学习英语字母"b"时,总是发出汉语拼音的"b"的音,这种心理现象是( ) A.功能固着 B.反应定势 C.智力低下 D.场依存性 14.某位老师在班级教学中,常常激励学生相互启发,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是( ) A.联想法 B.清单法 C.试误法 D.脑力激励法 15.道德性的社会行为理论代表人物是( ) A.班杜拉 B.皮亚杰 C.斯陶布 D.科尔伯格 16.科尔伯格的道德性研究与皮亚杰的研究有不同之处,科尔伯格强调( ) A.理论研究 B.问卷调查研究 C.实验研究 D.应用研究 17.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最有效的纪律约束方法是( ) A.强化 B.强制 C.法制约束 D.集体约束 18.智力测验的总体结果表明,就全体人类而言,智力超常者和低常者的人数表现出( ) A.男性与女性相等 B.男性多于女性 C.男性少于女性 D.与性别无关 19.在心理学上,鉴定一个人的性格可以采用( ) A.卡特尔量表 B.韦克斯勒量表 C.比奈量表 D.瑟斯顿量表 20.某生在学习上极其努力,但学业成绩仍跟不上班集体,多次承受失败之痛苦,因而产生被动、退缩、无动力、不进取。这种心理反应是:( ) A.认识功能障碍 B.无助感 C.自我估价降低 D.焦虑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以下哪种关于师生关系的特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 A.师生关系是一种多重角色的人际关系 B.师生关系是一种有主导面的多重角色的人际关系 C.师生关系是一种双向性的人际关系 D.师生关系是一种互动性的人际关系 2.班集体的形成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 A.松散期、同化期、凝聚期、形成期 B.松散期、权威期、凝聚期、形成期 C.权威期、同化期、凝聚期、成熟期 D.松散期、同化期、凝聚期、成熟期 3.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 A.原则定向、良心定向 B.社会契约定向、良心或原则定向 C.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D."好孩子"定向、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4.心理健康具有( ) A.绝对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 D.相对性 5.斯金纳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 A.认知目的说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C.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6.杜威认为,问题解决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 A.疑问、分析、假设、检验、结论 B.疑问、分析、假设、检验和评价、结论 C.疑问、分析、假设、评价、结论 D.疑问、分析、假设、检验、评价 7.个人智力的量化结果是( ) A.智力水平 B.智力测验 C.智力发展水平 D.智商 8.瞬时记忆又称作为( ) A.知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视觉记忆 9.在派生类属学习中所学习的新概念是( ) A.下位概念中的一个特例 B.上位概念中的一个特例 C.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 D.下位概念中的一个新概念 10.强化可以分为( ) A.有效强化和无效强化 B.正强化和负强化 C.长期强化和短期强化 D.食物强化和语言强化 11.迁移量的计算公式为( ) A.迁移量(%)= ×100 B.迁移量(%)= ×100 C.迁移量(%)= ×100 D.迁移量(%)= ×100 12.学校教育中有三个核心因素。这三个核心因素是( ) A.教师、学生和家庭 B.教师、学生和环境 C.教师、学生和社会 D.教师、学生和教材 13.一般认为,较为理想的复习安排是每次复习的时间为( ) A.1个小时 B.10分钟左右 C.20-50分钟 D.1个小时多一点 14.自然实验法与实验室实验法相比有以下优点( ) A.排除了实验室实验法的被动局面与观察法明显的人为性质 B.排除了实验室实验法明显的控制不够严格与观察法的被动局面 C.排除了实验室实验法明显的人为性质与观察法控制不够严格 D.排除了实验室实验法明显的人为性质与观察法的被动局面 15.纵向迁移可以进一步地分为( ) A.自下而上的迁移和自上而下的迁移 B.正迁移和负迁移 C.特殊成分的迁移和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D.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16.问题解决的首要条件是( ) A.提出假设 B.提出问题 C.个体具有创造性 D.提出方案 17.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性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 A.互惠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公正阶段 B.自我中心阶段、互惠阶段、可逆阶段、公正阶段 C.自我中心阶段、互惠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公正阶段 18.归因理论认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分析可以划分为三个维度,即( ) A.天资、能力和心境 B.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C.个体的力量、环境因素和偶然因素 D.内外性、稳定性和可控性 19.人的心理现象( ) A.具有自然属性 B.具有社会属性 C.既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又具有动物性 D.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20.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包括( ) A.认知同化理论和认知目的说 B.认知建构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C.认知同化理论和认知建构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发现理论 21.PQ4R阅读法的4R除了复述、复习外,另外还包括( ) A.背诵、反思 B.背诵、提问 C.练习、提问 D.阅读、反思 22.对小学生的学习来说,随着年级的增高( ) A.社会阻抑作用表现得越来越不明显 B.社会阻抑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C.社会助长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D.社会阻抑作用和社会助长作用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23.人在能力发展的水平和迟早上的差异是属于( ) A.能力的量的差异 B.能力的质的差异 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D.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24.学生是否接受教师所传授的道德规范首先取决于( ) A.道德规范的可信度 B.自己的道德认识 C.已形成的态度定势 D.自己的道德感 25.个性的特征主要有( ) A.先天性和后天性、共同性和差异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独立性和统一性、客观性和能动性 B.先天性和后天性、共同性和差异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独立性和统一性、主观性和能动性 C.先天性和后天性、共同性和差异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独立性和统一性 D.共同性和差异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独立性和统一性、客观性和能动性 26.学生的纪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 A.课堂里的纪律问题和课堂外的纪律问题 B.个别学生经常表现出的破坏纪律行为、班级群体性的纪律问题 C.校内的纪律问题和校外的纪律问题 D.学校的纪律问题和家庭的纪律问题 27.人们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的满足受到阻碍时,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就是( ) A.挫折 B.应激 C.冲突 D.焦虑 28.常用的心理测量有( ) A.智力测量、个性测量、学习诊断测量及心理测量 B.智力测量、个性测量、心理健康测量等 C.智力测量、个性测量、学习诊断测量等 D.智力测量、个性测量和能力测量等 29.教师的思维应具有的特征是( ) A.准确性和创造性 B.严密性和准确性 C.逻辑性和精细性 D.逻辑性和创造性 30.关于迁移的认知结构说是由( ) A.机能心理学派提出 B.联结主义心理学派提出 C.认知派提出 D.人本主义学派提出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31.群体规范有以下几种重要的心理功能( ) A.行为诱发的功能 B.群体支柱的功能 C.评价标准的功能 D.行为激励的功能 E.行为导向的功能 32.创建测量智力方法的学者有( ) A.斯金纳 B.西蒙 C.冯特 D.桑代克 E.比奈 33.应激反应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A.警戒阶段 B.抵抗阶段 C.适应阶段 D.衰竭阶段 E.恢复阶段 34.规则学习的方式有( ) A.规则的发现学习方式 B.规则的掌握学习方式 C.规则的自我学习方式 D.规则的应用学习方式 E.规则的接受学习方式 35.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关系是( ) A.动机和目的是一一对应的 B.动机一定有与其相伴随的目的 C.动机与目的是有区别的 D.有了目的一定会有动机 E.动机与目的的关系错综复杂。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 1.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 A.学习 B.成熟 C.学习准备 D.知识准备 2.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 )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桑代克 D.斯金纳 3.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认知结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及稳定性和清晰性三个变量,是( )的观点。 A.相同要素说 B.认知结构迁移说 C.概括说 D.关系转换说 4.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学内容并不依靠他们独立的发现,学习者只须接受或理解,以便今后可以利用或重视。这就是(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机械学习 D.掌握学习 5.一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反映出来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特征,称之为( )。 A.道德评价 B.道德观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品质 6.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问题的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路径是指( )。 A.形成问题的表征 B.解题成果的评价 C.知识技能的调用 D.知识的准备 7.认知领域的口标分为六级,其中( )是最低水平的认知结果。 A.知识 B.运用 C.领会 D.评价 8.根据练习的时间分配方式,可以将练习分为( )。 A.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 B.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 C.内隐练习和外显练习 D.一般练习和特殊练习 9.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中时,倾向于仔细考虑所观察到的现象及所面临的问题,在行动前致力于把问题考虑清楚的认知方式是( )。 A.场依存型 B.冲动型 C.慎思型 D.独立型 10.处于概括水平同等层次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 )。 A.逆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纵向迁移 11.在记忆的三个系统中,短时记忆的容量较小,一般仅能驻留( )个单元的信息。 A.7 2 B.5 2 C.9-20 D.10—15 12.自我评价是( )的一种形式。 A.自我控制 B.自我意识 C.自我体验 D.道德品质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分,每小题至少有两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 )。 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调查法 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比较,它具有的特点是( )。 A.教育的独立性 B.教育的主动性 C.教育的可控性 D.教育的权威性 3.学习动机产生的必要条件是( )。 A.学习的内驱力 B.智力水平 C.诱因 D.情绪 4.根据学习过程的特征对学习分类,可以把学习分为( )。 A.情感学习 B.试误学习 C.顿悟学习 D.模仿学习 5.联结说关于学习的主要定律有( )。 A.练习律 B.情绪律 C.效果律 D.准备律 6.短时记忆的信息主要以( )编码。 A.言语 B.听党 C.视觉 D.表象 7.情绪的功能为( )。 A.信号交际 B.动机 C.适应 D.塑造个性 8.构成教学的基本因素有( )。 A.教师 B.学生 C.课程内容 D.政策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C 2.A 3.B 4.B 5.D 6.A 7.A 8.A 9.C 10.C 11.A 12.B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ABCD 2.ABC 3.AC 4.BCD 5.ACD 6.BC 7.ABCD 8.ABC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时蓉华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心理 B.社会行为 C.个体心理 D.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2.位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第三层次是( ) A.哲学世界观 B.专门方法论 C.具体技术和手段 D.各种理论 3.社会心理学在确立时期的特征是( )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群体研究 D.理论研究 4.我国早期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有( ) A.高觉敷 B.严复 C.梁启超 D.潘菽 5.从四五十年代开始,社会心理学领域最突出是( ) A.学科分化 B.整合趋势 C.产生危机 D.学科繁荣 6.文化人类学家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侧重于( ) A.群体心理 B.国民性 C.人格 D.文化 7.如果一个人的人格和他扮演的角色不一致,这属于( )上的问题 A.角色期待 B.角色冲突 C.角色认知 D.角色矛盾 8.激发动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需要 B.行为 C.目标 D.刺激 9.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指( ) A.随心所欲 B.事业心强 C.成名成家 D.做力所能及的事 10.如果你和一个人有数次交往,并以第一次的印象对该人作出判断,这在社会认 知中属于( )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近因效应 11.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或信息,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要求一致叫( ) A.同化 B.内化 C.服从 D.从众 12.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加达斯创立了( ) A.总加量表法 B.社会距离尺度法 C.投射法 D.生理反应法 13.判断\"谢谢啦\"这句话的准确意思主要依赖于( ) A.场合 B.声调 C.热情程度 D.表情 14.如果双方在冲突中作出让步,这种调适方式叫( ) A.和解 B.妥协 C.容忍 D.调解 15.最早研究暗示现象的人是( ) A.中国学者孙本文 B.俄国学者别赫捷列夫 C.德国学者施密根斯 D.法国学者塔尔德 16.大众传播的心理效力是有限的观点是由( )提出的 A.强效力论 B.适度效力论 C.子弹论 D.有限效力论 17.一个平时遵纪守法的人,在动乱时混在人群中焚烧车辆,这种行为可以从( )中得到较好的解释 A.匿名理论 B.还原理论 C.价值累加理论 D.紧急规范理论 18.将领导行为分为民主、专制、放任三种类型的学者是( ) A.勒温 B.伯德 C.斯德克迪尔 D.若拉列夫 19.俄国学者( )欲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社会心理学 A.列宁 B.巴甫洛夫 C.斯大林 D.普列汉诺夫 20.个体因团体压力影响,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同团体内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叫( ) A.同化 B.服从 C.从众 D.内化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社会心理的内过程包括( ) A.社会舆论 B.社会认知 C.社会动机 D.聚集行为 E.社会态度 22.奥尔波特认为夸张可以分为( ) A.内化 B.磨尖 C.同化 D.削平 E.弥补 23.符号互动论者布卢默将群体分为( ) A.行动人群 B.临时人群 C.常规人群 D.松散人群 E.表意人群 24.合作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合作者 B.共同的环境 C.共同的目标 D.直接沟通 E.行为配合 25.身势语主要有( ) A.手势 B.体态 C.人际距离 D.言语 E.触摸 26.将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看成是心理学分支的代表人物有( ) A.孙本文 B.埃尔伍德 C.时蓉华 D.吴江霖 27.社会心理学在形成时期受到了( )的影响 A.社会学 B.民族学 C.心理学 D.语言学 E.人类学 28.理智的对抗方式有( ) A.消极对抗 B.发泄不满 C.侵犯行为 D.自我辩解 E.改变策略 29.自我意识主要包括对自我的( ) A.情感 B.认知 C.模仿 D.印象 E.意向 30.美国社会心理学出现危机被认为的原因有( ) A.理论脱离现实 B.实验室的局限 C.不科学 D.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E.社会期望过高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B 6.B 7.B 8.A 9.D 10.B 11.A 12.B 13.B 14.A 15.D 16.D 17.A 18.A 19.D 20.C 21.BCE 22.BCD 23.ABCE 24.ACE 25.AB E 26.CDE 27.AC 28.DE 29.ABE 30.ABE
文章TAG: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教育学试题小学心理心理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