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如果被高校录取不去会有什么后果,高校是根据什么录取的

如果被高校录取不去会有什么后果,高校是根据什么录取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8 22:37:12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每年高考录取分线是根据什么规定的?

谢邀。作为一名研究指导志愿填报的高三教师,我来把整个高考后的流程梳理一下,重点突出分数线的划定。高考结束,各地区的试卷被统一送到省会,分由几个大学评阅试卷,时间在十天左右。评阅完毕 ,进行登分、核分,经教育考试院确认无误后向社会公布成绩,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的形式查询成绩和名次。一般在成绩公布后的最迟一天时间内,省教育考试院会公布各批次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简称分数线。

分数线一般分两次公布,第一次是高考成绩公布后,主要是提前批次、一本和二;七月中旬左右公布的是三本(有些地区合并入二本)、大专、高职等批次分数线。而最重要的一本、二本的录取分数线,它的划定流程如下——考试院先根据全国高校在本省的招生计划汇总,也就是分文理科,一本、二本总共有多少,这个数字可以比较精确。比如2018年在甘肃省招收的文科二本以上学生是1.6万人,那么考试院会通过数据分析,以120%的比例,也就是录取人数乘以1.2倍的人数作为最低控制分数线。

比如说这个分数是468分,那么也就意味着全甘肃省文科468分以上的人数和本科以及以上层次大学招生人数相一致,分数线就此产生。注意,按照招生计划的120%划定录取分数线,这主要是考虑录取环节考上选择的差异等因素。这时候,那句多考一分干掉千人就变成了现实,467分的学生将和二本线失之交臂。有些人会问,分数线为什么不再低一分呢?低不了,因为考467分的考生可能数以千计,将他们纳进来,录取人数就要超员。

提档线、一本二本之类的录取线及各个学校的提档线和录取线都是怎么产生的?

  感谢邀请。我在招考部门工作,我为你解答。  高考分数线是成绩出来后,根据招生计划划定的——通常按招生计划数1.1—1.2倍划定。如某省理科一本批次招生计划总数为3万人,按1.1倍比例划定分数线,则理科第3.3万名考生的成绩就是一本线。假设理科第3.3万名的考生成绩为520分,则该省的理科一本线就是520分。

二、三本的分数线划定也是同样道理。  超1:1比例划定分数线,目的是确保高校招生计划的完成率,但这也意味着一本线上也有10%-20%的考生只能读二本。  高校提档线、录取线则是由考生的填报行为所形成的。以平行志愿为例,投档比例一般在105%以内。如果某校计划招收100人,投档比例为105%,则填报了该校志愿且符合投档条件的考生,会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向该校投档,投够105人即停止,第105个考生的成绩就是该校的投档线(也称提档线)。

  被高校提档并不等于被录取。被提档的考生中,部分人专业撞车(低分但只填了高分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或体检结论、单科成绩不符合学校要求被退档的情况是较常见的。如某校招生计划100人,提档105人,但有10人被退档,录取95人,则被录取的95名考生中最低分者的成绩就是该校的录取线。当然,并非每所学校都存在退档的情况,如上述案例进档的105名的考生中,如果所有人都符合招生章程要求且服从专业调剂,则高校通常会增加计划将全部考生录取,此时学校的录取线与投档线相同。

考生报志愿即将结束了,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各个高校是根据什么给各省分配录取名额的?

1952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国高等学校年暑期招收新生的规定》,全国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被收回。分省定额。高考不断落实过程中,“分省定额”这个单词出现了,首先由各高校申报,再由教育部审核批准。严格说,各高校分配给各省的招生名额,都是国家分配,教育部统一规定,这就是分省定额。其后经过数次调整,重点大学,全国性大学,央属大学分别获得了少量独立招生权,调剂权,需要与教育部,相关省市协商。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1977年之后,分省定额方式被延续下来,一直到现在。全国各高校在国家划定的招生规模内自行编制自己的招生计划,然后申报。比如2016年北京大学的招生简单:北京大学根据本校办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各省份高考人数、生源质量、区域协调发展等因素,结合近年来本校来源计划编制情况,综合分析,确定本校分省来源招生计划。

看上面的描述,总觉得有点“公式化”,因为很明显,高校招生和各省高考人数之间并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无论如何,这是目前能给出的正确答案。高校招生主要考虑:各省高考人数、生源质量、区域协调发展。这是什么意思?哪个省考生多,这个省录取人数就多,比如河南省。高质量的学生应该被分配到更多的地方,如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至于区域协调发展,99的同学不是随便就知道的,所以不敢乱说。

文章TAG:录取高校不去后果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