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问答 > 生活经验 > 09年二手伊柯丽斯,三菱伊柯丽斯2009款二手车多少钱

09年二手伊柯丽斯,三菱伊柯丽斯2009款二手车多少钱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10 15:51:41 编辑:汽车经验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三菱伊柯丽斯2009款二手车多少钱

计算评估方法:1、现在市值价=当时新车裸车价×(1-15%)×(1-15%)×(1-15%)×...,即每年递减15%左右,满几年就乘以多少个(1-15%)。2、看保险还有多长时间,审车还有多长时间,时间还长的须把保险和审车费用按时间比例加上去。3、手续齐全,购车发票、钥匙齐备(一般2把)、说明书、工具箱、灭火器、应急工具、三脚架等一应俱全,且一直在4s店保养、维修维护的,可适当提价,具体看个人。4、看是否有过重大事故,否则再在现在市值价上折价30%-50%+。5、看实际车况,包括发动机、底盘、变速箱、减震悬挂、车身漆水和钣金、各项电器、车灯(含大灯、雾灯、示宽灯、刹车灯、舱内照明灯、舱内氛围灯等等)、内饰、轮胎、刹车、各项机油(发动机油、变速箱油、刹车油等等)、汽车电瓶等等等。若全部正常,按第一条执行,否则,各项分别折价。6、试驾,直观感受,最好城市道路和高速都跑跑,看换挡是否顺畅,刹车是否正常,方向是否跑偏,是否有异响,中控是否完好,玻璃是否完好,玻璃升降是否顺畅,低速表现和高速表现如何等等。若全部正常,按第一条评估,否则,各项分别折价。

三菱伊柯丽斯2009款二手车多少钱

2,柯南的剧场版为什么越来越不好看

真心话。余秀华作为一个先天弱势者,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至少是实力派,更深一点说余秀华是天才。只是因为她在世人眼中很丑,因此连同她的生理及心理反应都涉嫌淫荡。而那些触动人心的句子,却只有她恰如其分地写出来。在这里我无法去评论她的诗作,因为一个天才的作品实质上就是某类作品的范例,只可以用她的作品来反观其它作品好不好,而她的作品是样板是母本。她内心充满对生存对爱对性对感情的渴望,她把这种渴望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那种骚动狂热道破了人原始的欲望,只不过因为她丑而让人觉得不耻,甚至是对自己的羞辱。正当她面对这种窘境,恰有类似郦师这样俗得只剩教科书的大师为她站台,借用欣赏她呵护她的幌子证明他的博爱多才。其实就才情而言,余秀华10分,那些看似大师或勉强称作公众人物的好事者均在3分以下。那些人的诗本来就是垃圾,不过因为冒充余秀华的知音而显得稍稍地有了些灵气,而他的俗媚及矫情却无法掩盖。余秀华走,是形势所逼。其他人走是读者的选择,余秀华是他们惩罚我们的工具,是所谓文化自信的人的牺牲品。
真心话。余秀华作为一个先天弱势者,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至少是实力派,更深一点说余秀华是天才。只是因为她在世人眼中很丑,因此连同她的生理及心理反应都涉嫌淫荡。而那些触动人心的句子,却只有她恰如其分地写出来。在这里我无法去评论她的诗作,因为一个天才的作品实质上就是某类作品的范例,只可以用她的作品来反观其它作品好不好,而她的作品是样板是母本。她内心充满对生存对爱对性对感情的渴望,她把这种渴望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那种骚动狂热道破了人原始的欲望,只不过因为她丑而让人觉得不耻,甚至是对自己的羞辱。正当她面对这种窘境,恰有类似郦师这样俗得只剩教科书的大师为她站台,借用欣赏她呵护她的幌子证明他的博爱多才。其实就才情而言,余秀华10分,那些看似大师或勉强称作公众人物的好事者均在3分以下。那些人的诗本来就是垃圾,不过因为冒充余秀华的知音而显得稍稍地有了些灵气,而他的俗媚及矫情却无法掩盖。余秀华走,是形势所逼。其他人走是读者的选择,余秀华是他们惩罚我们的工具,是所谓文化自信的人的牺牲品。在孩子冠姓上,作为男人,我肯定没有违法。守法的反义词就是违法,没有违法就是守法。题主也说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子女的姓,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有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比如我姓云,我老婆姓杨,我还在跟我姓,并没有姓王,没有叫北雁云依,也没有叫王者荣耀。只要跟我姓,跟我老婆姓都不违法。如果违法,派出所也不给登记。我不知道题主问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难道题主要你们的孩子跟女方姓吗?现在孩子跟男方姓是主流,跟女方姓是非主流。在本质上,跟女方姓也是跟男方姓,因为女方的爸爸也是“男方”,说起来是跟女方姓了,归根结底还是跟女方的爸爸姓。我不知道题主的爸爸是跟哪方姓的,是跟题主的爷爷姓(男方)呢?还是跟题主的奶奶(女方)姓呢?其实,夫妻两人的爱情结晶跟谁姓并不重要,和谐才是最重要的。基本上跟男方姓没有多大的麻烦。跟女方姓会引起很大的质疑。比如会让人怀疑这家男人是不是无能,是不是上门女婿。比如让人怀疑这个孩子是不是单亲家庭或者私生子,不知道父亲是谁。比如金庸写的小说《鹿鼎记》主角韦小宝就是跟妈妈姓。因为他妈妈不知道他爹是谁。比如唐朝的武则天称帝之后,就把自己的儿子跟他姓,搞得自己的儿子没有几个善终的。当然,现在也有生的孩子跟母亲姓的,比如华为的创始人、总裁任正非。他的一个女儿姓孟叫孟晚舟,现在还被加拿大软禁着。他的还有一个女儿叫姚安娜,现在已经进军娱乐圈,被很多人反感抵制,怎么都红不起来。总体来说,孩子跟男方姓的家庭比较和谐,跟女方姓的就不一定了。
真心话。余秀华作为一个先天弱势者,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至少是实力派,更深一点说余秀华是天才。只是因为她在世人眼中很丑,因此连同她的生理及心理反应都涉嫌淫荡。而那些触动人心的句子,却只有她恰如其分地写出来。在这里我无法去评论她的诗作,因为一个天才的作品实质上就是某类作品的范例,只可以用她的作品来反观其它作品好不好,而她的作品是样板是母本。她内心充满对生存对爱对性对感情的渴望,她把这种渴望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那种骚动狂热道破了人原始的欲望,只不过因为她丑而让人觉得不耻,甚至是对自己的羞辱。正当她面对这种窘境,恰有类似郦师这样俗得只剩教科书的大师为她站台,借用欣赏她呵护她的幌子证明他的博爱多才。其实就才情而言,余秀华10分,那些看似大师或勉强称作公众人物的好事者均在3分以下。那些人的诗本来就是垃圾,不过因为冒充余秀华的知音而显得稍稍地有了些灵气,而他的俗媚及矫情却无法掩盖。余秀华走,是形势所逼。其他人走是读者的选择,余秀华是他们惩罚我们的工具,是所谓文化自信的人的牺牲品。在孩子冠姓上,作为男人,我肯定没有违法。守法的反义词就是违法,没有违法就是守法。题主也说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子女的姓,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有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比如我姓云,我老婆姓杨,我还在跟我姓,并没有姓王,没有叫北雁云依,也没有叫王者荣耀。只要跟我姓,跟我老婆姓都不违法。如果违法,派出所也不给登记。我不知道题主问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难道题主要你们的孩子跟女方姓吗?现在孩子跟男方姓是主流,跟女方姓是非主流。在本质上,跟女方姓也是跟男方姓,因为女方的爸爸也是“男方”,说起来是跟女方姓了,归根结底还是跟女方的爸爸姓。我不知道题主的爸爸是跟哪方姓的,是跟题主的爷爷姓(男方)呢?还是跟题主的奶奶(女方)姓呢?其实,夫妻两人的爱情结晶跟谁姓并不重要,和谐才是最重要的。基本上跟男方姓没有多大的麻烦。跟女方姓会引起很大的质疑。比如会让人怀疑这家男人是不是无能,是不是上门女婿。比如让人怀疑这个孩子是不是单亲家庭或者私生子,不知道父亲是谁。比如金庸写的小说《鹿鼎记》主角韦小宝就是跟妈妈姓。因为他妈妈不知道他爹是谁。比如唐朝的武则天称帝之后,就把自己的儿子跟他姓,搞得自己的儿子没有几个善终的。当然,现在也有生的孩子跟母亲姓的,比如华为的创始人、总裁任正非。他的一个女儿姓孟叫孟晚舟,现在还被加拿大软禁着。他的还有一个女儿叫姚安娜,现在已经进军娱乐圈,被很多人反感抵制,怎么都红不起来。总体来说,孩子跟男方姓的家庭比较和谐,跟女方姓的就不一定了。01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02你还不来,我怎敢老去。03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04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05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0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了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07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08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09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10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11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12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真心话。余秀华作为一个先天弱势者,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至少是实力派,更深一点说余秀华是天才。只是因为她在世人眼中很丑,因此连同她的生理及心理反应都涉嫌淫荡。而那些触动人心的句子,却只有她恰如其分地写出来。在这里我无法去评论她的诗作,因为一个天才的作品实质上就是某类作品的范例,只可以用她的作品来反观其它作品好不好,而她的作品是样板是母本。她内心充满对生存对爱对性对感情的渴望,她把这种渴望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那种骚动狂热道破了人原始的欲望,只不过因为她丑而让人觉得不耻,甚至是对自己的羞辱。正当她面对这种窘境,恰有类似郦师这样俗得只剩教科书的大师为她站台,借用欣赏她呵护她的幌子证明他的博爱多才。其实就才情而言,余秀华10分,那些看似大师或勉强称作公众人物的好事者均在3分以下。那些人的诗本来就是垃圾,不过因为冒充余秀华的知音而显得稍稍地有了些灵气,而他的俗媚及矫情却无法掩盖。余秀华走,是形势所逼。其他人走是读者的选择,余秀华是他们惩罚我们的工具,是所谓文化自信的人的牺牲品。在孩子冠姓上,作为男人,我肯定没有违法。守法的反义词就是违法,没有违法就是守法。题主也说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子女的姓,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有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比如我姓云,我老婆姓杨,我还在跟我姓,并没有姓王,没有叫北雁云依,也没有叫王者荣耀。只要跟我姓,跟我老婆姓都不违法。如果违法,派出所也不给登记。我不知道题主问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难道题主要你们的孩子跟女方姓吗?现在孩子跟男方姓是主流,跟女方姓是非主流。在本质上,跟女方姓也是跟男方姓,因为女方的爸爸也是“男方”,说起来是跟女方姓了,归根结底还是跟女方的爸爸姓。我不知道题主的爸爸是跟哪方姓的,是跟题主的爷爷姓(男方)呢?还是跟题主的奶奶(女方)姓呢?其实,夫妻两人的爱情结晶跟谁姓并不重要,和谐才是最重要的。基本上跟男方姓没有多大的麻烦。跟女方姓会引起很大的质疑。比如会让人怀疑这家男人是不是无能,是不是上门女婿。比如让人怀疑这个孩子是不是单亲家庭或者私生子,不知道父亲是谁。比如金庸写的小说《鹿鼎记》主角韦小宝就是跟妈妈姓。因为他妈妈不知道他爹是谁。比如唐朝的武则天称帝之后,就把自己的儿子跟他姓,搞得自己的儿子没有几个善终的。当然,现在也有生的孩子跟母亲姓的,比如华为的创始人、总裁任正非。他的一个女儿姓孟叫孟晚舟,现在还被加拿大软禁着。他的还有一个女儿叫姚安娜,现在已经进军娱乐圈,被很多人反感抵制,怎么都红不起来。总体来说,孩子跟男方姓的家庭比较和谐,跟女方姓的就不一定了。01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02你还不来,我怎敢老去。03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04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05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0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了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07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08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09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10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11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12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谢谢邀请。绝对不能如此理解。匈奴、鲜卑(契丹、蒙古)、突厥,是完全不同的民族,后来者也没有从先行者那里继承到任何科技和文明。当然,不能排除后来者中有先行者的基因和血脉,但只要没有文化上的认同,就不是先行者的继承人。如果将这些游牧民族看作同一群人的不同朝代,那么与早些年土耳其、中亚流行的泛突厥主义有什么区别?下图是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非常搞笑的一个场面,他身后站着十来个仪仗队员,cosplay成不同时期的世界各地的游牧民族武士,泛突厥主义者将其一概视为土耳其人的祖先,贻笑大方,滑天下之大稽。如果将匈奴到蒙古的各游牧民族视同一个群体的不同朝代,其视觉效果,就像埃尔多安背后那群cosplay的小丑一样。在蒙古高原的历史上,中部鲜卑取代匈奴,突厥语民族取代鲜卑,室韦-鞑靼-蒙古取代突厥语民族,基本都是人类品种的更换,而不是同一民族内部的王朝更迭。匈奴人,是胡人,是黄白混血种人。在汉晋时代,不是北方所有少数民族都叫胡人,能叫做胡人的,除了中亚、新疆的西域白种人之外,只有匈奴、月氏、乌孙等少数几个。匈奴、月氏和乌孙生活习惯基本相同,政权组织方式也非常类似,他们是同一个品种的。早在汉代时期,胡人的发展水平普遍高于羌族、鲜卑、丁零等民族,匈奴也好,乌孙也好,月氏也好,他们都有比较进步的科技水平,政权组织方式也很进步,有一个强大的家族作为全民族的共同领导,各个部落围绕在民族领袖周围,遵守领袖的号令,一般情况下很难被切割粉碎。这三大胡人集团,都有长途跋涉、远程迁徙的经历,他们的主体都没有失散。但当时的羌族、鲜卑、乌桓、丁零都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们都是部落林立,互为仇雠,民族远远没有统一,很容易被人分而治之。从公元前128年开始,匈奴与汉朝之间持续爆发战争。汉武帝用了十年,将匈奴逐出漠南,匈奴远遁漠北;从前99年开始,汉武帝又用了十年,对漠北匈奴深入穷追,穷追猛打,虽然这一阶段汉朝损失很大,但匈奴损失更大,匈奴被打的人口锐减,内乱频仍,朝不保夕,危在旦夕。而且匈奴丧失了蒙古高原的宗主权,在汉昭帝时代,东部的乌桓把匈奴单于的祖坟都给刨了,壶衍鞮单于很愤怒,但汉朝出兵干涉,匈奴最终也没敢报仇。在汉宣帝时代,匈奴在西域也彻底失败了,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断匈奴右臂。于是,在握衍朐鞮单于时代,匈奴终于分裂了,呼韩邪单于干掉了握衍朐鞮单于,然后又冒出五个单于争雄,最后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兄弟争国。两个单于都像汉宣帝示好,但东部的呼韩邪单于尺度更大,他竟然亲自跑到长安,向汉宣帝称臣,时为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于是,汉朝支持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战败逃往西方,和西方的乌孙、丁零、坚昆几度交手,最终跑到了哈萨克的康居。西域都护甘延寿、陈汤追到康居,攻破康居,杀死郅支单于,留下一句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此,呼韩邪单于在汉朝扶持下统一了匈奴,并臣服于汉朝。此后,呼韩邪单于又两次来到长安面圣,分别拜见汉宣帝和汉元帝,在公元前33年那一次还得到了王昭君。此后,一直到王莽篡汉,匈奴一直臣服于中原,呼韩邪单于如此,他的六个儿子先后担任单于,也是如此,直至最后王莽欺人太甚而且中原大乱,匈奴短期内恢复独立,但不久就因为内部争权夺利而永久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时值东汉初期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分裂之际,匈奴内乱频仍,连年蝗旱,赤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南匈奴投奔东汉,最终成为东汉得附庸。随后,在接下来半个世纪中,东汉、南匈奴共同对垒北匈奴,北匈奴越打越弱,南匈奴则越打越强,从三万人发展到了三十万人。最终,在公元89年,汉和帝时代,大将军窦宪北伐,勒石燕然,北匈奴大败,开始向西迁徙。此后数年,东汉政府对北匈奴连续追杀,迫使北匈奴余孽主力于公元91年四散奔逃。有的逃到了辽河流域,融入了东部鲜卑之中,是为后来的宇文部;北单于本部向西逃亡,一直逃到了哈萨克丘陵,最终取代了康居,是为悦般,但到了5世纪初已经突厥化或者铁勒化了,不再是匈奴人;还有一部分留在草原上,但是中部鲜卑人进入了草原,这些匈奴余孽被鲜卑化,从此都是鲜卑人了。而陕北、山西的南匈奴,则在汉朝的全面控制之下,日趋汉化。在4世纪初西晋末年,南匈奴又一次兴风作浪,建立了汉-前赵政权,先后攻克洛阳和长安,灭亡了西晋,给中原汉族带来巨大灾难,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帷幕。但这些南匈奴基本都已汉化很久了,首领刘渊、刘聪、刘曜等人都有极其出色的儒学和文化修养,说话做事引经据典掉书袋,十分“酸腐”,南匈奴权贵大抵如此,而平民是种地的,不是放羊的,种地的匈奴人还能算是匈奴人吗?前赵被消灭后,南匈奴余孽大部分都被屠杀了,余部在山西吕梁山区还有,号称离石胡,对北方各国时叛时降,直至唐朝初年被李世民荡平。在东汉时期,1世纪末2世纪初,北匈奴被东汉政府灭亡,匈奴余孽主体都从蒙古高原上逃走了,补充进来的是东方大兴安岭森林中的鲜卑人。进入漠北的是中部鲜卑,他们非常原始和落后,发展程度完全比不上匈奴人。但进入漠北后,他们迅速进化,很快就对汉朝形成巨大威胁。但是,鲜卑与匈奴不同,他们始终未能统一,各部落各行其是,没有一个领袖群伦的类似于匈奴单于、突厥可汗的人物,所以他们对汉朝的威胁主要是骚扰缘边地区。但到了2世纪五六十年代,汉桓帝和汉灵帝之间,鲜卑突然出了一条好汉,叫做檀石槐,竟然奇迹般的再度统一了漠北高原,尽据匈奴故地,各鲜卑部落都听其号令,对汉朝的威胁陡增。汉灵帝曾派护乌桓校尉夏育、护羌校尉田晏、护匈奴中郎将臧旻各带一万人出塞讨伐檀石槐,结果战败,损失惨重,这是两汉时代对漠北游牧民族最大的一场败仗,亘古未有。檀石槐死后,他的儿子和孙子没出息没本事,他们家的政权很快就拉倒了,鲜卑又恢复到部落林立的年代了。汉末三国时期,中部鲜卑又出了一条好汉,叫轲比能,他在大量汉人和护乌桓校尉阎柔的支持下,迅速崛起,击败了檀石槐的后人步度根、泄归泥等,再次称雄鲜卑诸部,但影响力还是不如檀石槐。轲比能与曹魏政权乌桓校尉田豫、牵招等几次交手,各有胜负,曹魏为之头疼。最终,幽州刺史王雄想了一招,他派了个刺客去把轲比能干掉了,然后中部鲜卑又土崩瓦解了。从汉末以来,由于中原战乱,中部鲜卑开始大规模向南迁徙,他们的主流都到了内蒙古阴山、河套一带,在五胡乱华时期,在逃到北方的山西汉人的支持下,中部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最终在4世纪末河套平原上建立可北魏政权,在5世纪初成功入主中原,统一了北方。这是中部鲜卑的情况,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两股鲜卑人,人数众多,但那时没有进入漠北。其一是最发达的鲜卑部落,东部鲜卑,他们成群结队的生活在辽河流域的草原上,或者放羊,或者种地,分为众多部落。他们在汉魏时期是边患,但到了西晋时期,已经臣服于中原。西晋时期,东部鲜卑主要分为三个部落,分别是段部、慕容部和宇文部,其中宇文部是由东迁的匈奴和本地鲜卑融合发展而来的。东部鲜卑靠近河北与辽东,当地文化发达,汉人众多,所以东部鲜卑汉化严重,特别是段部和慕容部,汉化程度非常高。在永嘉之乱的时候,大量北方汉人向东北逃窜,就来到了慕容部,更是加速了慕容部的汉化。东部鲜卑几经洗牌,互相仇杀,最终,段部被慕容部和羯族后赵联合歼灭了,余部逃到山东,最终被前燕屠灭,宇文部则与慕容部屡战屡败,最终分崩离析,不复存在。而4世纪50年代,后赵灭亡,北方大乱,慕容部趁机南下中原,建立了前燕政权,慕容部的南下,与南匈奴和羯族对中原的破坏完全不同,他们是汉化的文明民族,同时一起跟着回来的是大量北迁的北方汉人士族,他们给久经战乱的北方带来了一股清风正气。在十六国时代,在连绵不绝的战乱中,慕容部鲜卑人最终基本死绝了,主要杀他们的是氐族、汉族,以及慕容部亲手扶植的中部鲜卑拓跋部。除了东部鲜卑之外,还有一股鲜卑人,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如果说辽河流域的东部鲜卑文化最先进,那么黑龙江流域的鲜卑发展最落后,他们是室韦人,也是部落林立,渔猎为生,他们一直到9世纪唐朝末年才进化成型,虽然落后,但他们厚积薄发,其后代将在13世纪撼动地球。鲜卑人进入漠北的同时,突厥语民族也开始进入漠北,汉朝时他们被叫做丁零人,生活在匈奴的西北,从阿尔泰山到贝加尔湖一带,他们比鲜卑人还要落后的多。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这些丁零人逐渐被叫做敕勒人、高车人,最后定为铁勒人。到了4世纪末,铁勒人等突厥语民族已经成了蒙古高原的主体,鲜卑人已经走光了,铁勒人部落林立,发展极其落后,除了放羊什么也不会。所以,虽然突厥语民族遍布草原各地,但他们的时代还要再等一等。4世纪,一股从拓跋部逃出来的鲜卑奴隶在首领木骨闾的率领下,从漠南来到漠北,逐渐发家致富,其子孙后代统治了漠北的突厥语民族,号称柔然,也被翻译做蠕蠕。蠕蠕到了木骨闾六世孙社仑的时代,也就是4世纪末,开始强大起来,柔然兼并了各个突厥语部落,打败了匈奴余孽,占据了整个草原,东至朝鲜,西至焉耆,尽有匈奴故地,柔然首领自称可汗,这是可汗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同时,拓跋部的北魏政权也开始崛起,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日益增多。到了5世纪,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即位之初,决定彻底解决柔然问题,于是几次兴师北伐,大破柔然,大檀可汗积郁成疾而死,从此柔然由盛转衰。此后,北魏日益强大,柔然日益衰弱,柔然的威胁逐渐减少。同时,柔然也逐渐丧失了对突厥语民族的优势。比如,5世纪末,铁勒副伏罗部就成功摆脱柔然统治,逃到天山北麓草原上独立建国,即高车国,与柔然抗衡,甚至在战场上杀了柔然可汗伏图。但高车国不重要,重要的是阿尔泰山北麓的一支强大的突厥语部落。这个部落,就是突厥,真正的突厥人。历史上,突厥长期受制于柔然,为柔然打铁制造兵器。在6世纪中叶,突厥逐渐崛起,并将高车国的余部收降,在西魏的支持下,开始反击柔然。很快,突厥就把柔然灭了,柔然人四散奔逃,其主要权贵分别被北周和北齐捕杀。甚至于7世纪出现在东罗马帝国的阿瓦尔人,据说也是远遁的柔然余孽,他们将马镫传到了西方,但这支阿瓦尔人不太可能是柔然人,所以通常叫他们伪阿瓦尔人。突厥实力非常强大,估计是崛起速度最快的游牧民族,短短几年就尽有匈奴故地,征服了全部的铁勒部落,而且趁着中原的分裂,一度对北周和北齐确立了相对优势,同时,木杆可汗时期,突厥征服了西域,灭掉了称雄中亚的嚈哒,击败了波斯帝国,向西与东罗马帝国也有纠纷。而且,突厥非常顽强,不同于包括匈奴在内的其他游牧民族,突厥在历史上三起三落,统治草原和西域达二百年之久。第一起,就是从突厥开国可汗伊利可汗开始,经过乙息记可汗、木杆可汗、他钵可汗兄弟三人,到沙钵略可汗,约三四十年之久,除了北齐文宣帝高洋能镇住突厥外,突厥谁都不怕。第一落,就是581年隋朝开国,隋文帝对突厥大加离间,制造内乱,同时出动大军打击突厥,突厥大败,沙钵略可汗被迫投降隋朝,经过莫何可汗、都蓝可汗、启民可汗,一直到始毕可汗为止。在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隋朝更是直接干预突厥内政,专一扶植亲汉但实力弱小的染干,每当染干战败的时候,隋朝的兵马钱粮接着就到了,杨素统帅大军,哪个突厥人不服就削哪个,都蓝可汗和西突厥达头可汗先后被隋朝搞掉,染干稳坐可汗宝座,被隋朝册封为启民可汗,并将义成公主下价给启民。这期间,突厥不是没有想过要崛起,比如沙钵略可汗临死的时候,放弃了儿子,而是让自己最讨厌的弟弟继承汗位,是为莫何可汗,因为只有莫何可汗有能力复兴突厥,不过莫何可汗命不好,在消灭堂兄弟阿波可汗的时候中箭战死了。突厥的第二起,就是隋末唐初的天下大乱,主要是始毕可汗、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他们兄弟三个,他三个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但这个时候突厥已经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抓住中原大乱,坐镇北方,力压群雄,对中国造成巨大的危害。不过他们遇到的对手是唐朝,所以突厥很快就有了第二落,在度过最初的艰难之后,贞观三年,唐太宗命李靖北伐,次年一举灭掉东突厥,将突厥人整体迁徙到漠南管理。突厥的第三起是在半个世纪以后,682年,突厥遗民阿史那骨咄禄兄弟率众反叛,逃回漠北,重建了突厥汗国,是为后突厥。后突厥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骨咄禄可汗、默啜可汗兄弟时期与唐朝的全面对抗,时值武周至唐玄宗初年,毗伽可汗时期的和平阶段,突厥父事唐朝,时值唐玄宗开元中期,毗伽可汗之后的突厥衰落直至最终灭亡,包括伊然可汗、登利可汗、阿史那骨咄叶护、乌苏米施可汗和白眉可汗时期,时值唐玄宗开元末期、天宝初期,这也是突厥的第三落。在唐朝和回鹘、东部葛逻禄的打击下,东突厥彻底灭亡,余孽大部分南下融入唐朝,少部分被回纥收编。这是东突厥。另外,还有西突厥,由突厥经略西域的偏师发展而来,主要由少量突厥人、异姓突厥(大概是乌孙后人)、葛逻禄、处月等突厥语民族组成。西突厥可汗是突厥开国的伊利可汗的弟弟室点密可汗的后人,室点密的儿子达头可汗在隋朝时期曾参与突厥内乱,最终被隋朝击败,达头可汗的孙子射匮可汗在隋末唐初之际建立了强大的西突厥汗国,历经统叶护可汗、肆叶护可汗、咄陆可汗等几代人,在咄陆可汗死后陷入内乱,而唐太宗趁机经略西域,插手西突厥内乱,连削带打,致使西突厥陷入近三十年的内乱。最终,在唐高宗时期,657年,苏定方灭掉西突厥。此后,西突厥沦为唐朝附庸,阿史那突厥人几经反复,最终失去了在西域突厥语民族中的地位,数万突厥人内迁进入唐朝,异姓突厥(主要是突骑施)和葛逻禄等成为西域主体游牧民族。东突厥灭亡后,占据漠北蒙古高原的是铁勒人。铁勒人已经来到蒙古高原几百年了,但由于太过落后,一直处于被统治、被压迫的地位,但在唐朝征服突厥的过程中,铁勒诸部得到了唐朝的大力扶植。在东突厥于630年第一次灭亡以后,铁勒中的薛延陀部首领夷男就被唐朝册封为新的珍珠毗伽可汗,但没过多久,薛延陀与唐朝关系恶化,被李勣、执失思力攻击,又被铁勒其他部落背叛,最终在贞观末年消亡。后突厥的灭亡,也离不开唐朝对铁勒诸部的扶持,最终取代后突厥的,是铁勒中的回纥部。在天宝初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被唐朝册封为怀仁可汗,此后一百年,漠北是回纥等铁勒人的天下,大部分铁勒部落融合成了统一的回纥族,后改名回鹘。回鹘,可能是有史以来对中原王朝威胁最小的游牧民族政权了,因为它的成长和发展完全离不开唐朝的支持。在安史之乱时,回纥两度派军协助唐朝平叛。在唐代宗和唐德宗初期,因为唐朝战后国力尚未恢复,回纥英义可汗妄图欺压唐朝,双方关系一度紧张。在英义可汗死后,双方关系基本恢复正常。840年,回鹘内乱,黠戛斯趁乱入侵,回鹘灭亡。主要余部南下投奔唐朝,因为不老实而被唐朝消灭,活下来的主要融入了汉族和契丹人之中,还有一部分选择西迁,有的到了河西走廊,发展为甘州回鹘,最后被西夏灭亡,有的到了吐鲁番,发展为高昌回鹘,最终被蒙古征服,有的到了七河流域,发展为葱岭西回鹘,与葛逻禄等其他突厥语民族融合。回鹘灭亡后,漠北草原暂时沉寂下来,新崛起的游牧民族不在蒙古高原核心位置,而是在东南一隅的辽河上游,这就是契丹人。早在4世纪,鲜卑和匈奴融合而成的宇文部,被慕容部打的灰飞烟灭,四分五裂,但宇文部的后人始终在辽河上游放羊,也就是内蒙古东南部,其中一股,在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契丹人。契丹由八个部落组成,原始而落后,几百年间没什么大作为,偶尔向中原朝贡或者制造小规模边患。契丹闹的最大的事就是696年武则天时期的一次造反,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反叛,极大的冲击了东北地区的秩序。此后,契丹基本生活在唐朝幽州节度使和漠北的后突厥与铁勒的阴影之下,直至唐朝末年,在韩延徽、韩知古、卢文进等汉人的帮助下,耶律阿保机逐渐掌握了权力,带领契丹人步入封建社会,逐渐建立起强大的汗国。在与五代、渤海国等政权的反复厮杀中,契丹最终做大做强,吞并了库莫奚、霫等周边类似民族,在草原上建立起强大的辽帝国,开创游牧民族之先河。契丹曾经被后唐暴打了三次,但后唐、后晋的灭亡都是契丹造成的,而且后晋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后,其国运更是气势如虹。北宋建立后,双方几度交手,各有胜败,最终达成《澶渊之盟》,双方握手言和,直至12世纪初,辽被东北崛起的女真人所灭亡。在辽国雄起的同时,另一股鲜卑后裔进入了漠北高原上,他们就是室韦人的后代。在回鹘走后,草原为之一空,黑龙江中游、小兴安岭一带的室韦诸部溯江而上,来到了蒙古高原东部。由于其中的鞑靼部过于强大,这群人被统称为鞑靼人。另外,在高原西部,还有一群突厥语民族的遗民,逐渐与鞑靼交融在一起,由于突厥语民族发达且人口多,被称为白鞑靼或者熟鞑靼,室韦诸部落后且人口少,油污不堪,被叫做生鞑靼或者黑鞑靼。鞑靼人在唐末就一直在蒙古高原上,与李克用集团关系密切,辽国、金国、西夏时期他们时叛时降。鞑靼诸部互相仇杀,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落是蒙兀室韦的后人,蒙古部,他们开始很小,但越来越兴旺。到了13世纪初,在金国的扶持下,蒙古乞颜部的一条好汉铁木真逐渐成材,做大做强,统一了草原诸部,建立起大蒙古国。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蒙古铁骑横扫半个地球,建立起强大无比的蒙古帝国。不过到了14世纪中后期,蒙古人在世界各地的统治基本都被推翻了。在中国的蒙古人被逐回草原,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最终成长为现代蒙古族。以上,就是蒙古高原历代各个游牧民族的概况。从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虽然彼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实际上是互不相同的品种。每一个游牧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语言和独有的生活方式,早期干净清洁的匈奴人与晚期浑身油污的蒙古人,生活方式的差异很大。每一个后来的游牧民族,基本没有从上一个离去的游牧民族那里继承到什么东西,后来者一切都要从头进化。也就是说,上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崩溃消亡之后,后一个游牧民族还要一步不差的完整走一遍游牧政权的发展流程,从林立的部落开始,到部落联盟,再到汗国,有本事的再发展到帝国。也就是说,上一个游牧民族盛极而衰至于消亡之后,取而代之的下一个游牧民族并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强大汗国,而是一群零散落后原始的小部落,还要一步步重复前人的努力,最终才能再发展为新的汗国。宋朝的汉族,其文明是远远高于汉朝时期的汉族的,因为这是同一个民族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而宋朝时期的蒙古人,其文明程度远远比不上汉朝时期的匈奴人,因为蒙古人与匈奴人无关,在匈奴已经消亡千年的时候,蒙古人的先民还处于蒙昧时代。这样的发展规律说明,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是各不相关的不同品种,而不是同一个民族的不同朝代。之所以会产生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是否是不同朝代的严重错觉,可能还是无法跳出汉民族的发展规律,不自觉的拿汉族的独有规律套用在其他民族身上。从古至今,文明不曾断绝的只有汉族,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在考古时,挖出一个几千年的古墓,里面躺着的人和将其挖出来的人属于同一个品种,这是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在汉族中才存在的独特现象。包括游牧民族在内,他们的历史都不是连续的,朝代这样的概念,不适用于游牧民族,也不适用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
真心话。余秀华作为一个先天弱势者,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至少是实力派,更深一点说余秀华是天才。只是因为她在世人眼中很丑,因此连同她的生理及心理反应都涉嫌淫荡。而那些触动人心的句子,却只有她恰如其分地写出来。在这里我无法去评论她的诗作,因为一个天才的作品实质上就是某类作品的范例,只可以用她的作品来反观其它作品好不好,而她的作品是样板是母本。她内心充满对生存对爱对性对感情的渴望,她把这种渴望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那种骚动狂热道破了人原始的欲望,只不过因为她丑而让人觉得不耻,甚至是对自己的羞辱。正当她面对这种窘境,恰有类似郦师这样俗得只剩教科书的大师为她站台,借用欣赏她呵护她的幌子证明他的博爱多才。其实就才情而言,余秀华10分,那些看似大师或勉强称作公众人物的好事者均在3分以下。那些人的诗本来就是垃圾,不过因为冒充余秀华的知音而显得稍稍地有了些灵气,而他的俗媚及矫情却无法掩盖。余秀华走,是形势所逼。其他人走是读者的选择,余秀华是他们惩罚我们的工具,是所谓文化自信的人的牺牲品。在孩子冠姓上,作为男人,我肯定没有违法。守法的反义词就是违法,没有违法就是守法。题主也说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子女的姓,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有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比如我姓云,我老婆姓杨,我还在跟我姓,并没有姓王,没有叫北雁云依,也没有叫王者荣耀。只要跟我姓,跟我老婆姓都不违法。如果违法,派出所也不给登记。我不知道题主问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难道题主要你们的孩子跟女方姓吗?现在孩子跟男方姓是主流,跟女方姓是非主流。在本质上,跟女方姓也是跟男方姓,因为女方的爸爸也是“男方”,说起来是跟女方姓了,归根结底还是跟女方的爸爸姓。我不知道题主的爸爸是跟哪方姓的,是跟题主的爷爷姓(男方)呢?还是跟题主的奶奶(女方)姓呢?其实,夫妻两人的爱情结晶跟谁姓并不重要,和谐才是最重要的。基本上跟男方姓没有多大的麻烦。跟女方姓会引起很大的质疑。比如会让人怀疑这家男人是不是无能,是不是上门女婿。比如让人怀疑这个孩子是不是单亲家庭或者私生子,不知道父亲是谁。比如金庸写的小说《鹿鼎记》主角韦小宝就是跟妈妈姓。因为他妈妈不知道他爹是谁。比如唐朝的武则天称帝之后,就把自己的儿子跟他姓,搞得自己的儿子没有几个善终的。当然,现在也有生的孩子跟母亲姓的,比如华为的创始人、总裁任正非。他的一个女儿姓孟叫孟晚舟,现在还被加拿大软禁着。他的还有一个女儿叫姚安娜,现在已经进军娱乐圈,被很多人反感抵制,怎么都红不起来。总体来说,孩子跟男方姓的家庭比较和谐,跟女方姓的就不一定了。01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02你还不来,我怎敢老去。03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04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05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0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了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07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08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09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10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11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12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谢谢邀请。绝对不能如此理解。匈奴、鲜卑(契丹、蒙古)、突厥,是完全不同的民族,后来者也没有从先行者那里继承到任何科技和文明。当然,不能排除后来者中有先行者的基因和血脉,但只要没有文化上的认同,就不是先行者的继承人。如果将这些游牧民族看作同一群人的不同朝代,那么与早些年土耳其、中亚流行的泛突厥主义有什么区别?下图是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非常搞笑的一个场面,他身后站着十来个仪仗队员,cosplay成不同时期的世界各地的游牧民族武士,泛突厥主义者将其一概视为土耳其人的祖先,贻笑大方,滑天下之大稽。如果将匈奴到蒙古的各游牧民族视同一个群体的不同朝代,其视觉效果,就像埃尔多安背后那群cosplay的小丑一样。在蒙古高原的历史上,中部鲜卑取代匈奴,突厥语民族取代鲜卑,室韦-鞑靼-蒙古取代突厥语民族,基本都是人类品种的更换,而不是同一民族内部的王朝更迭。匈奴人,是胡人,是黄白混血种人。在汉晋时代,不是北方所有少数民族都叫胡人,能叫做胡人的,除了中亚、新疆的西域白种人之外,只有匈奴、月氏、乌孙等少数几个。匈奴、月氏和乌孙生活习惯基本相同,政权组织方式也非常类似,他们是同一个品种的。早在汉代时期,胡人的发展水平普遍高于羌族、鲜卑、丁零等民族,匈奴也好,乌孙也好,月氏也好,他们都有比较进步的科技水平,政权组织方式也很进步,有一个强大的家族作为全民族的共同领导,各个部落围绕在民族领袖周围,遵守领袖的号令,一般情况下很难被切割粉碎。这三大胡人集团,都有长途跋涉、远程迁徙的经历,他们的主体都没有失散。但当时的羌族、鲜卑、乌桓、丁零都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们都是部落林立,互为仇雠,民族远远没有统一,很容易被人分而治之。从公元前128年开始,匈奴与汉朝之间持续爆发战争。汉武帝用了十年,将匈奴逐出漠南,匈奴远遁漠北;从前99年开始,汉武帝又用了十年,对漠北匈奴深入穷追,穷追猛打,虽然这一阶段汉朝损失很大,但匈奴损失更大,匈奴被打的人口锐减,内乱频仍,朝不保夕,危在旦夕。而且匈奴丧失了蒙古高原的宗主权,在汉昭帝时代,东部的乌桓把匈奴单于的祖坟都给刨了,壶衍鞮单于很愤怒,但汉朝出兵干涉,匈奴最终也没敢报仇。在汉宣帝时代,匈奴在西域也彻底失败了,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断匈奴右臂。于是,在握衍朐鞮单于时代,匈奴终于分裂了,呼韩邪单于干掉了握衍朐鞮单于,然后又冒出五个单于争雄,最后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兄弟争国。两个单于都像汉宣帝示好,但东部的呼韩邪单于尺度更大,他竟然亲自跑到长安,向汉宣帝称臣,时为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于是,汉朝支持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战败逃往西方,和西方的乌孙、丁零、坚昆几度交手,最终跑到了哈萨克的康居。西域都护甘延寿、陈汤追到康居,攻破康居,杀死郅支单于,留下一句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此,呼韩邪单于在汉朝扶持下统一了匈奴,并臣服于汉朝。此后,呼韩邪单于又两次来到长安面圣,分别拜见汉宣帝和汉元帝,在公元前33年那一次还得到了王昭君。此后,一直到王莽篡汉,匈奴一直臣服于中原,呼韩邪单于如此,他的六个儿子先后担任单于,也是如此,直至最后王莽欺人太甚而且中原大乱,匈奴短期内恢复独立,但不久就因为内部争权夺利而永久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时值东汉初期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分裂之际,匈奴内乱频仍,连年蝗旱,赤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南匈奴投奔东汉,最终成为东汉得附庸。随后,在接下来半个世纪中,东汉、南匈奴共同对垒北匈奴,北匈奴越打越弱,南匈奴则越打越强,从三万人发展到了三十万人。最终,在公元89年,汉和帝时代,大将军窦宪北伐,勒石燕然,北匈奴大败,开始向西迁徙。此后数年,东汉政府对北匈奴连续追杀,迫使北匈奴余孽主力于公元91年四散奔逃。有的逃到了辽河流域,融入了东部鲜卑之中,是为后来的宇文部;北单于本部向西逃亡,一直逃到了哈萨克丘陵,最终取代了康居,是为悦般,但到了5世纪初已经突厥化或者铁勒化了,不再是匈奴人;还有一部分留在草原上,但是中部鲜卑人进入了草原,这些匈奴余孽被鲜卑化,从此都是鲜卑人了。而陕北、山西的南匈奴,则在汉朝的全面控制之下,日趋汉化。在4世纪初西晋末年,南匈奴又一次兴风作浪,建立了汉-前赵政权,先后攻克洛阳和长安,灭亡了西晋,给中原汉族带来巨大灾难,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帷幕。但这些南匈奴基本都已汉化很久了,首领刘渊、刘聪、刘曜等人都有极其出色的儒学和文化修养,说话做事引经据典掉书袋,十分“酸腐”,南匈奴权贵大抵如此,而平民是种地的,不是放羊的,种地的匈奴人还能算是匈奴人吗?前赵被消灭后,南匈奴余孽大部分都被屠杀了,余部在山西吕梁山区还有,号称离石胡,对北方各国时叛时降,直至唐朝初年被李世民荡平。在东汉时期,1世纪末2世纪初,北匈奴被东汉政府灭亡,匈奴余孽主体都从蒙古高原上逃走了,补充进来的是东方大兴安岭森林中的鲜卑人。进入漠北的是中部鲜卑,他们非常原始和落后,发展程度完全比不上匈奴人。但进入漠北后,他们迅速进化,很快就对汉朝形成巨大威胁。但是,鲜卑与匈奴不同,他们始终未能统一,各部落各行其是,没有一个领袖群伦的类似于匈奴单于、突厥可汗的人物,所以他们对汉朝的威胁主要是骚扰缘边地区。但到了2世纪五六十年代,汉桓帝和汉灵帝之间,鲜卑突然出了一条好汉,叫做檀石槐,竟然奇迹般的再度统一了漠北高原,尽据匈奴故地,各鲜卑部落都听其号令,对汉朝的威胁陡增。汉灵帝曾派护乌桓校尉夏育、护羌校尉田晏、护匈奴中郎将臧旻各带一万人出塞讨伐檀石槐,结果战败,损失惨重,这是两汉时代对漠北游牧民族最大的一场败仗,亘古未有。檀石槐死后,他的儿子和孙子没出息没本事,他们家的政权很快就拉倒了,鲜卑又恢复到部落林立的年代了。汉末三国时期,中部鲜卑又出了一条好汉,叫轲比能,他在大量汉人和护乌桓校尉阎柔的支持下,迅速崛起,击败了檀石槐的后人步度根、泄归泥等,再次称雄鲜卑诸部,但影响力还是不如檀石槐。轲比能与曹魏政权乌桓校尉田豫、牵招等几次交手,各有胜负,曹魏为之头疼。最终,幽州刺史王雄想了一招,他派了个刺客去把轲比能干掉了,然后中部鲜卑又土崩瓦解了。从汉末以来,由于中原战乱,中部鲜卑开始大规模向南迁徙,他们的主流都到了内蒙古阴山、河套一带,在五胡乱华时期,在逃到北方的山西汉人的支持下,中部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最终在4世纪末河套平原上建立可北魏政权,在5世纪初成功入主中原,统一了北方。这是中部鲜卑的情况,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两股鲜卑人,人数众多,但那时没有进入漠北。其一是最发达的鲜卑部落,东部鲜卑,他们成群结队的生活在辽河流域的草原上,或者放羊,或者种地,分为众多部落。他们在汉魏时期是边患,但到了西晋时期,已经臣服于中原。西晋时期,东部鲜卑主要分为三个部落,分别是段部、慕容部和宇文部,其中宇文部是由东迁的匈奴和本地鲜卑融合发展而来的。东部鲜卑靠近河北与辽东,当地文化发达,汉人众多,所以东部鲜卑汉化严重,特别是段部和慕容部,汉化程度非常高。在永嘉之乱的时候,大量北方汉人向东北逃窜,就来到了慕容部,更是加速了慕容部的汉化。东部鲜卑几经洗牌,互相仇杀,最终,段部被慕容部和羯族后赵联合歼灭了,余部逃到山东,最终被前燕屠灭,宇文部则与慕容部屡战屡败,最终分崩离析,不复存在。而4世纪50年代,后赵灭亡,北方大乱,慕容部趁机南下中原,建立了前燕政权,慕容部的南下,与南匈奴和羯族对中原的破坏完全不同,他们是汉化的文明民族,同时一起跟着回来的是大量北迁的北方汉人士族,他们给久经战乱的北方带来了一股清风正气。在十六国时代,在连绵不绝的战乱中,慕容部鲜卑人最终基本死绝了,主要杀他们的是氐族、汉族,以及慕容部亲手扶植的中部鲜卑拓跋部。除了东部鲜卑之外,还有一股鲜卑人,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如果说辽河流域的东部鲜卑文化最先进,那么黑龙江流域的鲜卑发展最落后,他们是室韦人,也是部落林立,渔猎为生,他们一直到9世纪唐朝末年才进化成型,虽然落后,但他们厚积薄发,其后代将在13世纪撼动地球。鲜卑人进入漠北的同时,突厥语民族也开始进入漠北,汉朝时他们被叫做丁零人,生活在匈奴的西北,从阿尔泰山到贝加尔湖一带,他们比鲜卑人还要落后的多。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这些丁零人逐渐被叫做敕勒人、高车人,最后定为铁勒人。到了4世纪末,铁勒人等突厥语民族已经成了蒙古高原的主体,鲜卑人已经走光了,铁勒人部落林立,发展极其落后,除了放羊什么也不会。所以,虽然突厥语民族遍布草原各地,但他们的时代还要再等一等。4世纪,一股从拓跋部逃出来的鲜卑奴隶在首领木骨闾的率领下,从漠南来到漠北,逐渐发家致富,其子孙后代统治了漠北的突厥语民族,号称柔然,也被翻译做蠕蠕。蠕蠕到了木骨闾六世孙社仑的时代,也就是4世纪末,开始强大起来,柔然兼并了各个突厥语部落,打败了匈奴余孽,占据了整个草原,东至朝鲜,西至焉耆,尽有匈奴故地,柔然首领自称可汗,这是可汗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同时,拓跋部的北魏政权也开始崛起,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日益增多。到了5世纪,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即位之初,决定彻底解决柔然问题,于是几次兴师北伐,大破柔然,大檀可汗积郁成疾而死,从此柔然由盛转衰。此后,北魏日益强大,柔然日益衰弱,柔然的威胁逐渐减少。同时,柔然也逐渐丧失了对突厥语民族的优势。比如,5世纪末,铁勒副伏罗部就成功摆脱柔然统治,逃到天山北麓草原上独立建国,即高车国,与柔然抗衡,甚至在战场上杀了柔然可汗伏图。但高车国不重要,重要的是阿尔泰山北麓的一支强大的突厥语部落。这个部落,就是突厥,真正的突厥人。历史上,突厥长期受制于柔然,为柔然打铁制造兵器。在6世纪中叶,突厥逐渐崛起,并将高车国的余部收降,在西魏的支持下,开始反击柔然。很快,突厥就把柔然灭了,柔然人四散奔逃,其主要权贵分别被北周和北齐捕杀。甚至于7世纪出现在东罗马帝国的阿瓦尔人,据说也是远遁的柔然余孽,他们将马镫传到了西方,但这支阿瓦尔人不太可能是柔然人,所以通常叫他们伪阿瓦尔人。突厥实力非常强大,估计是崛起速度最快的游牧民族,短短几年就尽有匈奴故地,征服了全部的铁勒部落,而且趁着中原的分裂,一度对北周和北齐确立了相对优势,同时,木杆可汗时期,突厥征服了西域,灭掉了称雄中亚的嚈哒,击败了波斯帝国,向西与东罗马帝国也有纠纷。而且,突厥非常顽强,不同于包括匈奴在内的其他游牧民族,突厥在历史上三起三落,统治草原和西域达二百年之久。第一起,就是从突厥开国可汗伊利可汗开始,经过乙息记可汗、木杆可汗、他钵可汗兄弟三人,到沙钵略可汗,约三四十年之久,除了北齐文宣帝高洋能镇住突厥外,突厥谁都不怕。第一落,就是581年隋朝开国,隋文帝对突厥大加离间,制造内乱,同时出动大军打击突厥,突厥大败,沙钵略可汗被迫投降隋朝,经过莫何可汗、都蓝可汗、启民可汗,一直到始毕可汗为止。在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隋朝更是直接干预突厥内政,专一扶植亲汉但实力弱小的染干,每当染干战败的时候,隋朝的兵马钱粮接着就到了,杨素统帅大军,哪个突厥人不服就削哪个,都蓝可汗和西突厥达头可汗先后被隋朝搞掉,染干稳坐可汗宝座,被隋朝册封为启民可汗,并将义成公主下价给启民。这期间,突厥不是没有想过要崛起,比如沙钵略可汗临死的时候,放弃了儿子,而是让自己最讨厌的弟弟继承汗位,是为莫何可汗,因为只有莫何可汗有能力复兴突厥,不过莫何可汗命不好,在消灭堂兄弟阿波可汗的时候中箭战死了。突厥的第二起,就是隋末唐初的天下大乱,主要是始毕可汗、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他们兄弟三个,他三个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但这个时候突厥已经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抓住中原大乱,坐镇北方,力压群雄,对中国造成巨大的危害。不过他们遇到的对手是唐朝,所以突厥很快就有了第二落,在度过最初的艰难之后,贞观三年,唐太宗命李靖北伐,次年一举灭掉东突厥,将突厥人整体迁徙到漠南管理。突厥的第三起是在半个世纪以后,682年,突厥遗民阿史那骨咄禄兄弟率众反叛,逃回漠北,重建了突厥汗国,是为后突厥。后突厥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骨咄禄可汗、默啜可汗兄弟时期与唐朝的全面对抗,时值武周至唐玄宗初年,毗伽可汗时期的和平阶段,突厥父事唐朝,时值唐玄宗开元中期,毗伽可汗之后的突厥衰落直至最终灭亡,包括伊然可汗、登利可汗、阿史那骨咄叶护、乌苏米施可汗和白眉可汗时期,时值唐玄宗开元末期、天宝初期,这也是突厥的第三落。在唐朝和回鹘、东部葛逻禄的打击下,东突厥彻底灭亡,余孽大部分南下融入唐朝,少部分被回纥收编。这是东突厥。另外,还有西突厥,由突厥经略西域的偏师发展而来,主要由少量突厥人、异姓突厥(大概是乌孙后人)、葛逻禄、处月等突厥语民族组成。西突厥可汗是突厥开国的伊利可汗的弟弟室点密可汗的后人,室点密的儿子达头可汗在隋朝时期曾参与突厥内乱,最终被隋朝击败,达头可汗的孙子射匮可汗在隋末唐初之际建立了强大的西突厥汗国,历经统叶护可汗、肆叶护可汗、咄陆可汗等几代人,在咄陆可汗死后陷入内乱,而唐太宗趁机经略西域,插手西突厥内乱,连削带打,致使西突厥陷入近三十年的内乱。最终,在唐高宗时期,657年,苏定方灭掉西突厥。此后,西突厥沦为唐朝附庸,阿史那突厥人几经反复,最终失去了在西域突厥语民族中的地位,数万突厥人内迁进入唐朝,异姓突厥(主要是突骑施)和葛逻禄等成为西域主体游牧民族。东突厥灭亡后,占据漠北蒙古高原的是铁勒人。铁勒人已经来到蒙古高原几百年了,但由于太过落后,一直处于被统治、被压迫的地位,但在唐朝征服突厥的过程中,铁勒诸部得到了唐朝的大力扶植。在东突厥于630年第一次灭亡以后,铁勒中的薛延陀部首领夷男就被唐朝册封为新的珍珠毗伽可汗,但没过多久,薛延陀与唐朝关系恶化,被李勣、执失思力攻击,又被铁勒其他部落背叛,最终在贞观末年消亡。后突厥的灭亡,也离不开唐朝对铁勒诸部的扶持,最终取代后突厥的,是铁勒中的回纥部。在天宝初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被唐朝册封为怀仁可汗,此后一百年,漠北是回纥等铁勒人的天下,大部分铁勒部落融合成了统一的回纥族,后改名回鹘。回鹘,可能是有史以来对中原王朝威胁最小的游牧民族政权了,因为它的成长和发展完全离不开唐朝的支持。在安史之乱时,回纥两度派军协助唐朝平叛。在唐代宗和唐德宗初期,因为唐朝战后国力尚未恢复,回纥英义可汗妄图欺压唐朝,双方关系一度紧张。在英义可汗死后,双方关系基本恢复正常。840年,回鹘内乱,黠戛斯趁乱入侵,回鹘灭亡。主要余部南下投奔唐朝,因为不老实而被唐朝消灭,活下来的主要融入了汉族和契丹人之中,还有一部分选择西迁,有的到了河西走廊,发展为甘州回鹘,最后被西夏灭亡,有的到了吐鲁番,发展为高昌回鹘,最终被蒙古征服,有的到了七河流域,发展为葱岭西回鹘,与葛逻禄等其他突厥语民族融合。回鹘灭亡后,漠北草原暂时沉寂下来,新崛起的游牧民族不在蒙古高原核心位置,而是在东南一隅的辽河上游,这就是契丹人。早在4世纪,鲜卑和匈奴融合而成的宇文部,被慕容部打的灰飞烟灭,四分五裂,但宇文部的后人始终在辽河上游放羊,也就是内蒙古东南部,其中一股,在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契丹人。契丹由八个部落组成,原始而落后,几百年间没什么大作为,偶尔向中原朝贡或者制造小规模边患。契丹闹的最大的事就是696年武则天时期的一次造反,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反叛,极大的冲击了东北地区的秩序。此后,契丹基本生活在唐朝幽州节度使和漠北的后突厥与铁勒的阴影之下,直至唐朝末年,在韩延徽、韩知古、卢文进等汉人的帮助下,耶律阿保机逐渐掌握了权力,带领契丹人步入封建社会,逐渐建立起强大的汗国。在与五代、渤海国等政权的反复厮杀中,契丹最终做大做强,吞并了库莫奚、霫等周边类似民族,在草原上建立起强大的辽帝国,开创游牧民族之先河。契丹曾经被后唐暴打了三次,但后唐、后晋的灭亡都是契丹造成的,而且后晋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后,其国运更是气势如虹。北宋建立后,双方几度交手,各有胜败,最终达成《澶渊之盟》,双方握手言和,直至12世纪初,辽被东北崛起的女真人所灭亡。在辽国雄起的同时,另一股鲜卑后裔进入了漠北高原上,他们就是室韦人的后代。在回鹘走后,草原为之一空,黑龙江中游、小兴安岭一带的室韦诸部溯江而上,来到了蒙古高原东部。由于其中的鞑靼部过于强大,这群人被统称为鞑靼人。另外,在高原西部,还有一群突厥语民族的遗民,逐渐与鞑靼交融在一起,由于突厥语民族发达且人口多,被称为白鞑靼或者熟鞑靼,室韦诸部落后且人口少,油污不堪,被叫做生鞑靼或者黑鞑靼。鞑靼人在唐末就一直在蒙古高原上,与李克用集团关系密切,辽国、金国、西夏时期他们时叛时降。鞑靼诸部互相仇杀,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落是蒙兀室韦的后人,蒙古部,他们开始很小,但越来越兴旺。到了13世纪初,在金国的扶持下,蒙古乞颜部的一条好汉铁木真逐渐成材,做大做强,统一了草原诸部,建立起大蒙古国。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蒙古铁骑横扫半个地球,建立起强大无比的蒙古帝国。不过到了14世纪中后期,蒙古人在世界各地的统治基本都被推翻了。在中国的蒙古人被逐回草原,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最终成长为现代蒙古族。以上,就是蒙古高原历代各个游牧民族的概况。从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虽然彼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实际上是互不相同的品种。每一个游牧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语言和独有的生活方式,早期干净清洁的匈奴人与晚期浑身油污的蒙古人,生活方式的差异很大。每一个后来的游牧民族,基本没有从上一个离去的游牧民族那里继承到什么东西,后来者一切都要从头进化。也就是说,上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崩溃消亡之后,后一个游牧民族还要一步不差的完整走一遍游牧政权的发展流程,从林立的部落开始,到部落联盟,再到汗国,有本事的再发展到帝国。也就是说,上一个游牧民族盛极而衰至于消亡之后,取而代之的下一个游牧民族并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强大汗国,而是一群零散落后原始的小部落,还要一步步重复前人的努力,最终才能再发展为新的汗国。宋朝的汉族,其文明是远远高于汉朝时期的汉族的,因为这是同一个民族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而宋朝时期的蒙古人,其文明程度远远比不上汉朝时期的匈奴人,因为蒙古人与匈奴人无关,在匈奴已经消亡千年的时候,蒙古人的先民还处于蒙昧时代。这样的发展规律说明,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是各不相关的不同品种,而不是同一个民族的不同朝代。之所以会产生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是否是不同朝代的严重错觉,可能还是无法跳出汉民族的发展规律,不自觉的拿汉族的独有规律套用在其他民族身上。从古至今,文明不曾断绝的只有汉族,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在考古时,挖出一个几千年的古墓,里面躺着的人和将其挖出来的人属于同一个品种,这是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在汉族中才存在的独特现象。包括游牧民族在内,他们的历史都不是连续的,朝代这样的概念,不适用于游牧民族,也不适用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谢邀!要说最好听的很难有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欣赏风格不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自己最爱的!孙露!云菲菲!于洋!雷婷!陈瑞等等!她们的歌我都喜欢!最喜欢孙露的《黄玫瑰》
真心话。余秀华作为一个先天弱势者,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至少是实力派,更深一点说余秀华是天才。只是因为她在世人眼中很丑,因此连同她的生理及心理反应都涉嫌淫荡。而那些触动人心的句子,却只有她恰如其分地写出来。在这里我无法去评论她的诗作,因为一个天才的作品实质上就是某类作品的范例,只可以用她的作品来反观其它作品好不好,而她的作品是样板是母本。她内心充满对生存对爱对性对感情的渴望,她把这种渴望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那种骚动狂热道破了人原始的欲望,只不过因为她丑而让人觉得不耻,甚至是对自己的羞辱。正当她面对这种窘境,恰有类似郦师这样俗得只剩教科书的大师为她站台,借用欣赏她呵护她的幌子证明他的博爱多才。其实就才情而言,余秀华10分,那些看似大师或勉强称作公众人物的好事者均在3分以下。那些人的诗本来就是垃圾,不过因为冒充余秀华的知音而显得稍稍地有了些灵气,而他的俗媚及矫情却无法掩盖。余秀华走,是形势所逼。其他人走是读者的选择,余秀华是他们惩罚我们的工具,是所谓文化自信的人的牺牲品。在孩子冠姓上,作为男人,我肯定没有违法。守法的反义词就是违法,没有违法就是守法。题主也说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子女的姓,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有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比如我姓云,我老婆姓杨,我还在跟我姓,并没有姓王,没有叫北雁云依,也没有叫王者荣耀。只要跟我姓,跟我老婆姓都不违法。如果违法,派出所也不给登记。我不知道题主问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难道题主要你们的孩子跟女方姓吗?现在孩子跟男方姓是主流,跟女方姓是非主流。在本质上,跟女方姓也是跟男方姓,因为女方的爸爸也是“男方”,说起来是跟女方姓了,归根结底还是跟女方的爸爸姓。我不知道题主的爸爸是跟哪方姓的,是跟题主的爷爷姓(男方)呢?还是跟题主的奶奶(女方)姓呢?其实,夫妻两人的爱情结晶跟谁姓并不重要,和谐才是最重要的。基本上跟男方姓没有多大的麻烦。跟女方姓会引起很大的质疑。比如会让人怀疑这家男人是不是无能,是不是上门女婿。比如让人怀疑这个孩子是不是单亲家庭或者私生子,不知道父亲是谁。比如金庸写的小说《鹿鼎记》主角韦小宝就是跟妈妈姓。因为他妈妈不知道他爹是谁。比如唐朝的武则天称帝之后,就把自己的儿子跟他姓,搞得自己的儿子没有几个善终的。当然,现在也有生的孩子跟母亲姓的,比如华为的创始人、总裁任正非。他的一个女儿姓孟叫孟晚舟,现在还被加拿大软禁着。他的还有一个女儿叫姚安娜,现在已经进军娱乐圈,被很多人反感抵制,怎么都红不起来。总体来说,孩子跟男方姓的家庭比较和谐,跟女方姓的就不一定了。01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02你还不来,我怎敢老去。03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04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05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0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了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07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08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09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10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11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12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谢谢邀请。绝对不能如此理解。匈奴、鲜卑(契丹、蒙古)、突厥,是完全不同的民族,后来者也没有从先行者那里继承到任何科技和文明。当然,不能排除后来者中有先行者的基因和血脉,但只要没有文化上的认同,就不是先行者的继承人。如果将这些游牧民族看作同一群人的不同朝代,那么与早些年土耳其、中亚流行的泛突厥主义有什么区别?下图是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非常搞笑的一个场面,他身后站着十来个仪仗队员,cosplay成不同时期的世界各地的游牧民族武士,泛突厥主义者将其一概视为土耳其人的祖先,贻笑大方,滑天下之大稽。如果将匈奴到蒙古的各游牧民族视同一个群体的不同朝代,其视觉效果,就像埃尔多安背后那群cosplay的小丑一样。在蒙古高原的历史上,中部鲜卑取代匈奴,突厥语民族取代鲜卑,室韦-鞑靼-蒙古取代突厥语民族,基本都是人类品种的更换,而不是同一民族内部的王朝更迭。匈奴人,是胡人,是黄白混血种人。在汉晋时代,不是北方所有少数民族都叫胡人,能叫做胡人的,除了中亚、新疆的西域白种人之外,只有匈奴、月氏、乌孙等少数几个。匈奴、月氏和乌孙生活习惯基本相同,政权组织方式也非常类似,他们是同一个品种的。早在汉代时期,胡人的发展水平普遍高于羌族、鲜卑、丁零等民族,匈奴也好,乌孙也好,月氏也好,他们都有比较进步的科技水平,政权组织方式也很进步,有一个强大的家族作为全民族的共同领导,各个部落围绕在民族领袖周围,遵守领袖的号令,一般情况下很难被切割粉碎。这三大胡人集团,都有长途跋涉、远程迁徙的经历,他们的主体都没有失散。但当时的羌族、鲜卑、乌桓、丁零都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们都是部落林立,互为仇雠,民族远远没有统一,很容易被人分而治之。从公元前128年开始,匈奴与汉朝之间持续爆发战争。汉武帝用了十年,将匈奴逐出漠南,匈奴远遁漠北;从前99年开始,汉武帝又用了十年,对漠北匈奴深入穷追,穷追猛打,虽然这一阶段汉朝损失很大,但匈奴损失更大,匈奴被打的人口锐减,内乱频仍,朝不保夕,危在旦夕。而且匈奴丧失了蒙古高原的宗主权,在汉昭帝时代,东部的乌桓把匈奴单于的祖坟都给刨了,壶衍鞮单于很愤怒,但汉朝出兵干涉,匈奴最终也没敢报仇。在汉宣帝时代,匈奴在西域也彻底失败了,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断匈奴右臂。于是,在握衍朐鞮单于时代,匈奴终于分裂了,呼韩邪单于干掉了握衍朐鞮单于,然后又冒出五个单于争雄,最后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兄弟争国。两个单于都像汉宣帝示好,但东部的呼韩邪单于尺度更大,他竟然亲自跑到长安,向汉宣帝称臣,时为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于是,汉朝支持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战败逃往西方,和西方的乌孙、丁零、坚昆几度交手,最终跑到了哈萨克的康居。西域都护甘延寿、陈汤追到康居,攻破康居,杀死郅支单于,留下一句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此,呼韩邪单于在汉朝扶持下统一了匈奴,并臣服于汉朝。此后,呼韩邪单于又两次来到长安面圣,分别拜见汉宣帝和汉元帝,在公元前33年那一次还得到了王昭君。此后,一直到王莽篡汉,匈奴一直臣服于中原,呼韩邪单于如此,他的六个儿子先后担任单于,也是如此,直至最后王莽欺人太甚而且中原大乱,匈奴短期内恢复独立,但不久就因为内部争权夺利而永久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时值东汉初期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分裂之际,匈奴内乱频仍,连年蝗旱,赤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南匈奴投奔东汉,最终成为东汉得附庸。随后,在接下来半个世纪中,东汉、南匈奴共同对垒北匈奴,北匈奴越打越弱,南匈奴则越打越强,从三万人发展到了三十万人。最终,在公元89年,汉和帝时代,大将军窦宪北伐,勒石燕然,北匈奴大败,开始向西迁徙。此后数年,东汉政府对北匈奴连续追杀,迫使北匈奴余孽主力于公元91年四散奔逃。有的逃到了辽河流域,融入了东部鲜卑之中,是为后来的宇文部;北单于本部向西逃亡,一直逃到了哈萨克丘陵,最终取代了康居,是为悦般,但到了5世纪初已经突厥化或者铁勒化了,不再是匈奴人;还有一部分留在草原上,但是中部鲜卑人进入了草原,这些匈奴余孽被鲜卑化,从此都是鲜卑人了。而陕北、山西的南匈奴,则在汉朝的全面控制之下,日趋汉化。在4世纪初西晋末年,南匈奴又一次兴风作浪,建立了汉-前赵政权,先后攻克洛阳和长安,灭亡了西晋,给中原汉族带来巨大灾难,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帷幕。但这些南匈奴基本都已汉化很久了,首领刘渊、刘聪、刘曜等人都有极其出色的儒学和文化修养,说话做事引经据典掉书袋,十分“酸腐”,南匈奴权贵大抵如此,而平民是种地的,不是放羊的,种地的匈奴人还能算是匈奴人吗?前赵被消灭后,南匈奴余孽大部分都被屠杀了,余部在山西吕梁山区还有,号称离石胡,对北方各国时叛时降,直至唐朝初年被李世民荡平。在东汉时期,1世纪末2世纪初,北匈奴被东汉政府灭亡,匈奴余孽主体都从蒙古高原上逃走了,补充进来的是东方大兴安岭森林中的鲜卑人。进入漠北的是中部鲜卑,他们非常原始和落后,发展程度完全比不上匈奴人。但进入漠北后,他们迅速进化,很快就对汉朝形成巨大威胁。但是,鲜卑与匈奴不同,他们始终未能统一,各部落各行其是,没有一个领袖群伦的类似于匈奴单于、突厥可汗的人物,所以他们对汉朝的威胁主要是骚扰缘边地区。但到了2世纪五六十年代,汉桓帝和汉灵帝之间,鲜卑突然出了一条好汉,叫做檀石槐,竟然奇迹般的再度统一了漠北高原,尽据匈奴故地,各鲜卑部落都听其号令,对汉朝的威胁陡增。汉灵帝曾派护乌桓校尉夏育、护羌校尉田晏、护匈奴中郎将臧旻各带一万人出塞讨伐檀石槐,结果战败,损失惨重,这是两汉时代对漠北游牧民族最大的一场败仗,亘古未有。檀石槐死后,他的儿子和孙子没出息没本事,他们家的政权很快就拉倒了,鲜卑又恢复到部落林立的年代了。汉末三国时期,中部鲜卑又出了一条好汉,叫轲比能,他在大量汉人和护乌桓校尉阎柔的支持下,迅速崛起,击败了檀石槐的后人步度根、泄归泥等,再次称雄鲜卑诸部,但影响力还是不如檀石槐。轲比能与曹魏政权乌桓校尉田豫、牵招等几次交手,各有胜负,曹魏为之头疼。最终,幽州刺史王雄想了一招,他派了个刺客去把轲比能干掉了,然后中部鲜卑又土崩瓦解了。从汉末以来,由于中原战乱,中部鲜卑开始大规模向南迁徙,他们的主流都到了内蒙古阴山、河套一带,在五胡乱华时期,在逃到北方的山西汉人的支持下,中部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最终在4世纪末河套平原上建立可北魏政权,在5世纪初成功入主中原,统一了北方。这是中部鲜卑的情况,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两股鲜卑人,人数众多,但那时没有进入漠北。其一是最发达的鲜卑部落,东部鲜卑,他们成群结队的生活在辽河流域的草原上,或者放羊,或者种地,分为众多部落。他们在汉魏时期是边患,但到了西晋时期,已经臣服于中原。西晋时期,东部鲜卑主要分为三个部落,分别是段部、慕容部和宇文部,其中宇文部是由东迁的匈奴和本地鲜卑融合发展而来的。东部鲜卑靠近河北与辽东,当地文化发达,汉人众多,所以东部鲜卑汉化严重,特别是段部和慕容部,汉化程度非常高。在永嘉之乱的时候,大量北方汉人向东北逃窜,就来到了慕容部,更是加速了慕容部的汉化。东部鲜卑几经洗牌,互相仇杀,最终,段部被慕容部和羯族后赵联合歼灭了,余部逃到山东,最终被前燕屠灭,宇文部则与慕容部屡战屡败,最终分崩离析,不复存在。而4世纪50年代,后赵灭亡,北方大乱,慕容部趁机南下中原,建立了前燕政权,慕容部的南下,与南匈奴和羯族对中原的破坏完全不同,他们是汉化的文明民族,同时一起跟着回来的是大量北迁的北方汉人士族,他们给久经战乱的北方带来了一股清风正气。在十六国时代,在连绵不绝的战乱中,慕容部鲜卑人最终基本死绝了,主要杀他们的是氐族、汉族,以及慕容部亲手扶植的中部鲜卑拓跋部。除了东部鲜卑之外,还有一股鲜卑人,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如果说辽河流域的东部鲜卑文化最先进,那么黑龙江流域的鲜卑发展最落后,他们是室韦人,也是部落林立,渔猎为生,他们一直到9世纪唐朝末年才进化成型,虽然落后,但他们厚积薄发,其后代将在13世纪撼动地球。鲜卑人进入漠北的同时,突厥语民族也开始进入漠北,汉朝时他们被叫做丁零人,生活在匈奴的西北,从阿尔泰山到贝加尔湖一带,他们比鲜卑人还要落后的多。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这些丁零人逐渐被叫做敕勒人、高车人,最后定为铁勒人。到了4世纪末,铁勒人等突厥语民族已经成了蒙古高原的主体,鲜卑人已经走光了,铁勒人部落林立,发展极其落后,除了放羊什么也不会。所以,虽然突厥语民族遍布草原各地,但他们的时代还要再等一等。4世纪,一股从拓跋部逃出来的鲜卑奴隶在首领木骨闾的率领下,从漠南来到漠北,逐渐发家致富,其子孙后代统治了漠北的突厥语民族,号称柔然,也被翻译做蠕蠕。蠕蠕到了木骨闾六世孙社仑的时代,也就是4世纪末,开始强大起来,柔然兼并了各个突厥语部落,打败了匈奴余孽,占据了整个草原,东至朝鲜,西至焉耆,尽有匈奴故地,柔然首领自称可汗,这是可汗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同时,拓跋部的北魏政权也开始崛起,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日益增多。到了5世纪,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即位之初,决定彻底解决柔然问题,于是几次兴师北伐,大破柔然,大檀可汗积郁成疾而死,从此柔然由盛转衰。此后,北魏日益强大,柔然日益衰弱,柔然的威胁逐渐减少。同时,柔然也逐渐丧失了对突厥语民族的优势。比如,5世纪末,铁勒副伏罗部就成功摆脱柔然统治,逃到天山北麓草原上独立建国,即高车国,与柔然抗衡,甚至在战场上杀了柔然可汗伏图。但高车国不重要,重要的是阿尔泰山北麓的一支强大的突厥语部落。这个部落,就是突厥,真正的突厥人。历史上,突厥长期受制于柔然,为柔然打铁制造兵器。在6世纪中叶,突厥逐渐崛起,并将高车国的余部收降,在西魏的支持下,开始反击柔然。很快,突厥就把柔然灭了,柔然人四散奔逃,其主要权贵分别被北周和北齐捕杀。甚至于7世纪出现在东罗马帝国的阿瓦尔人,据说也是远遁的柔然余孽,他们将马镫传到了西方,但这支阿瓦尔人不太可能是柔然人,所以通常叫他们伪阿瓦尔人。突厥实力非常强大,估计是崛起速度最快的游牧民族,短短几年就尽有匈奴故地,征服了全部的铁勒部落,而且趁着中原的分裂,一度对北周和北齐确立了相对优势,同时,木杆可汗时期,突厥征服了西域,灭掉了称雄中亚的嚈哒,击败了波斯帝国,向西与东罗马帝国也有纠纷。而且,突厥非常顽强,不同于包括匈奴在内的其他游牧民族,突厥在历史上三起三落,统治草原和西域达二百年之久。第一起,就是从突厥开国可汗伊利可汗开始,经过乙息记可汗、木杆可汗、他钵可汗兄弟三人,到沙钵略可汗,约三四十年之久,除了北齐文宣帝高洋能镇住突厥外,突厥谁都不怕。第一落,就是581年隋朝开国,隋文帝对突厥大加离间,制造内乱,同时出动大军打击突厥,突厥大败,沙钵略可汗被迫投降隋朝,经过莫何可汗、都蓝可汗、启民可汗,一直到始毕可汗为止。在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隋朝更是直接干预突厥内政,专一扶植亲汉但实力弱小的染干,每当染干战败的时候,隋朝的兵马钱粮接着就到了,杨素统帅大军,哪个突厥人不服就削哪个,都蓝可汗和西突厥达头可汗先后被隋朝搞掉,染干稳坐可汗宝座,被隋朝册封为启民可汗,并将义成公主下价给启民。这期间,突厥不是没有想过要崛起,比如沙钵略可汗临死的时候,放弃了儿子,而是让自己最讨厌的弟弟继承汗位,是为莫何可汗,因为只有莫何可汗有能力复兴突厥,不过莫何可汗命不好,在消灭堂兄弟阿波可汗的时候中箭战死了。突厥的第二起,就是隋末唐初的天下大乱,主要是始毕可汗、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他们兄弟三个,他三个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但这个时候突厥已经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抓住中原大乱,坐镇北方,力压群雄,对中国造成巨大的危害。不过他们遇到的对手是唐朝,所以突厥很快就有了第二落,在度过最初的艰难之后,贞观三年,唐太宗命李靖北伐,次年一举灭掉东突厥,将突厥人整体迁徙到漠南管理。突厥的第三起是在半个世纪以后,682年,突厥遗民阿史那骨咄禄兄弟率众反叛,逃回漠北,重建了突厥汗国,是为后突厥。后突厥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骨咄禄可汗、默啜可汗兄弟时期与唐朝的全面对抗,时值武周至唐玄宗初年,毗伽可汗时期的和平阶段,突厥父事唐朝,时值唐玄宗开元中期,毗伽可汗之后的突厥衰落直至最终灭亡,包括伊然可汗、登利可汗、阿史那骨咄叶护、乌苏米施可汗和白眉可汗时期,时值唐玄宗开元末期、天宝初期,这也是突厥的第三落。在唐朝和回鹘、东部葛逻禄的打击下,东突厥彻底灭亡,余孽大部分南下融入唐朝,少部分被回纥收编。这是东突厥。另外,还有西突厥,由突厥经略西域的偏师发展而来,主要由少量突厥人、异姓突厥(大概是乌孙后人)、葛逻禄、处月等突厥语民族组成。西突厥可汗是突厥开国的伊利可汗的弟弟室点密可汗的后人,室点密的儿子达头可汗在隋朝时期曾参与突厥内乱,最终被隋朝击败,达头可汗的孙子射匮可汗在隋末唐初之际建立了强大的西突厥汗国,历经统叶护可汗、肆叶护可汗、咄陆可汗等几代人,在咄陆可汗死后陷入内乱,而唐太宗趁机经略西域,插手西突厥内乱,连削带打,致使西突厥陷入近三十年的内乱。最终,在唐高宗时期,657年,苏定方灭掉西突厥。此后,西突厥沦为唐朝附庸,阿史那突厥人几经反复,最终失去了在西域突厥语民族中的地位,数万突厥人内迁进入唐朝,异姓突厥(主要是突骑施)和葛逻禄等成为西域主体游牧民族。东突厥灭亡后,占据漠北蒙古高原的是铁勒人。铁勒人已经来到蒙古高原几百年了,但由于太过落后,一直处于被统治、被压迫的地位,但在唐朝征服突厥的过程中,铁勒诸部得到了唐朝的大力扶植。在东突厥于630年第一次灭亡以后,铁勒中的薛延陀部首领夷男就被唐朝册封为新的珍珠毗伽可汗,但没过多久,薛延陀与唐朝关系恶化,被李勣、执失思力攻击,又被铁勒其他部落背叛,最终在贞观末年消亡。后突厥的灭亡,也离不开唐朝对铁勒诸部的扶持,最终取代后突厥的,是铁勒中的回纥部。在天宝初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被唐朝册封为怀仁可汗,此后一百年,漠北是回纥等铁勒人的天下,大部分铁勒部落融合成了统一的回纥族,后改名回鹘。回鹘,可能是有史以来对中原王朝威胁最小的游牧民族政权了,因为它的成长和发展完全离不开唐朝的支持。在安史之乱时,回纥两度派军协助唐朝平叛。在唐代宗和唐德宗初期,因为唐朝战后国力尚未恢复,回纥英义可汗妄图欺压唐朝,双方关系一度紧张。在英义可汗死后,双方关系基本恢复正常。840年,回鹘内乱,黠戛斯趁乱入侵,回鹘灭亡。主要余部南下投奔唐朝,因为不老实而被唐朝消灭,活下来的主要融入了汉族和契丹人之中,还有一部分选择西迁,有的到了河西走廊,发展为甘州回鹘,最后被西夏灭亡,有的到了吐鲁番,发展为高昌回鹘,最终被蒙古征服,有的到了七河流域,发展为葱岭西回鹘,与葛逻禄等其他突厥语民族融合。回鹘灭亡后,漠北草原暂时沉寂下来,新崛起的游牧民族不在蒙古高原核心位置,而是在东南一隅的辽河上游,这就是契丹人。早在4世纪,鲜卑和匈奴融合而成的宇文部,被慕容部打的灰飞烟灭,四分五裂,但宇文部的后人始终在辽河上游放羊,也就是内蒙古东南部,其中一股,在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契丹人。契丹由八个部落组成,原始而落后,几百年间没什么大作为,偶尔向中原朝贡或者制造小规模边患。契丹闹的最大的事就是696年武则天时期的一次造反,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反叛,极大的冲击了东北地区的秩序。此后,契丹基本生活在唐朝幽州节度使和漠北的后突厥与铁勒的阴影之下,直至唐朝末年,在韩延徽、韩知古、卢文进等汉人的帮助下,耶律阿保机逐渐掌握了权力,带领契丹人步入封建社会,逐渐建立起强大的汗国。在与五代、渤海国等政权的反复厮杀中,契丹最终做大做强,吞并了库莫奚、霫等周边类似民族,在草原上建立起强大的辽帝国,开创游牧民族之先河。契丹曾经被后唐暴打了三次,但后唐、后晋的灭亡都是契丹造成的,而且后晋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后,其国运更是气势如虹。北宋建立后,双方几度交手,各有胜败,最终达成《澶渊之盟》,双方握手言和,直至12世纪初,辽被东北崛起的女真人所灭亡。在辽国雄起的同时,另一股鲜卑后裔进入了漠北高原上,他们就是室韦人的后代。在回鹘走后,草原为之一空,黑龙江中游、小兴安岭一带的室韦诸部溯江而上,来到了蒙古高原东部。由于其中的鞑靼部过于强大,这群人被统称为鞑靼人。另外,在高原西部,还有一群突厥语民族的遗民,逐渐与鞑靼交融在一起,由于突厥语民族发达且人口多,被称为白鞑靼或者熟鞑靼,室韦诸部落后且人口少,油污不堪,被叫做生鞑靼或者黑鞑靼。鞑靼人在唐末就一直在蒙古高原上,与李克用集团关系密切,辽国、金国、西夏时期他们时叛时降。鞑靼诸部互相仇杀,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落是蒙兀室韦的后人,蒙古部,他们开始很小,但越来越兴旺。到了13世纪初,在金国的扶持下,蒙古乞颜部的一条好汉铁木真逐渐成材,做大做强,统一了草原诸部,建立起大蒙古国。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蒙古铁骑横扫半个地球,建立起强大无比的蒙古帝国。不过到了14世纪中后期,蒙古人在世界各地的统治基本都被推翻了。在中国的蒙古人被逐回草原,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最终成长为现代蒙古族。以上,就是蒙古高原历代各个游牧民族的概况。从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虽然彼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实际上是互不相同的品种。每一个游牧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语言和独有的生活方式,早期干净清洁的匈奴人与晚期浑身油污的蒙古人,生活方式的差异很大。每一个后来的游牧民族,基本没有从上一个离去的游牧民族那里继承到什么东西,后来者一切都要从头进化。也就是说,上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崩溃消亡之后,后一个游牧民族还要一步不差的完整走一遍游牧政权的发展流程,从林立的部落开始,到部落联盟,再到汗国,有本事的再发展到帝国。也就是说,上一个游牧民族盛极而衰至于消亡之后,取而代之的下一个游牧民族并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强大汗国,而是一群零散落后原始的小部落,还要一步步重复前人的努力,最终才能再发展为新的汗国。宋朝的汉族,其文明是远远高于汉朝时期的汉族的,因为这是同一个民族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而宋朝时期的蒙古人,其文明程度远远比不上汉朝时期的匈奴人,因为蒙古人与匈奴人无关,在匈奴已经消亡千年的时候,蒙古人的先民还处于蒙昧时代。这样的发展规律说明,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是各不相关的不同品种,而不是同一个民族的不同朝代。之所以会产生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是否是不同朝代的严重错觉,可能还是无法跳出汉民族的发展规律,不自觉的拿汉族的独有规律套用在其他民族身上。从古至今,文明不曾断绝的只有汉族,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在考古时,挖出一个几千年的古墓,里面躺着的人和将其挖出来的人属于同一个品种,这是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在汉族中才存在的独特现象。包括游牧民族在内,他们的历史都不是连续的,朝代这样的概念,不适用于游牧民族,也不适用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谢邀!要说最好听的很难有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欣赏风格不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自己最爱的!孙露!云菲菲!于洋!雷婷!陈瑞等等!她们的歌我都喜欢!最喜欢孙露的《黄玫瑰》我觉得《好了歌》还行,那是植入我少年之心的句子,几十年了,想忘也忘不了,时值花甲之年,还能倒背如流。《好了歌》形象地刻画了人类社会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作者曹雪芹借《好了歌》,指出了在“人治”社会中,伦理道德的虚伪和败坏,也对人们丧失信仰,丧失人性的恶劣行为作了深刻的总结和讽刺。当然,这与当时的时代背累不无关系。那时,政治环境动荡,上层建筑腐朽堕落,败坏了社会整体的道德风气和公平正义,在此情况下,曹雪芹对社会的深刻怀疑和极度失望,就不足为怪了。初读《好了歌》时,我还是青涩少年,对生活,对世界充满着渴望和憧憬,《好了歌》就像一瓢冷水浇在了我的头上。好在那时是少年心性,一转眼,就把这《好了歌》抛之脑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在人生中的一些际遇,以后,每读一次,总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今,再度读《好了歌》,反而有一种释然。《好了歌》全篇,虽然都充斥着灰色的气息,但也充满了人生的智慧与哲理,它不正是当今社会的写照吗?我们在读《好了歌》时,特别是年青人在读时,要透过文字看本质,只有抛开功名利禄,只有追求生命的真谛,我们的生活才会真正地幸福快乐。
真心话。余秀华作为一个先天弱势者,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至少是实力派,更深一点说余秀华是天才。只是因为她在世人眼中很丑,因此连同她的生理及心理反应都涉嫌淫荡。而那些触动人心的句子,却只有她恰如其分地写出来。在这里我无法去评论她的诗作,因为一个天才的作品实质上就是某类作品的范例,只可以用她的作品来反观其它作品好不好,而她的作品是样板是母本。她内心充满对生存对爱对性对感情的渴望,她把这种渴望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那种骚动狂热道破了人原始的欲望,只不过因为她丑而让人觉得不耻,甚至是对自己的羞辱。正当她面对这种窘境,恰有类似郦师这样俗得只剩教科书的大师为她站台,借用欣赏她呵护她的幌子证明他的博爱多才。其实就才情而言,余秀华10分,那些看似大师或勉强称作公众人物的好事者均在3分以下。那些人的诗本来就是垃圾,不过因为冒充余秀华的知音而显得稍稍地有了些灵气,而他的俗媚及矫情却无法掩盖。余秀华走,是形势所逼。其他人走是读者的选择,余秀华是他们惩罚我们的工具,是所谓文化自信的人的牺牲品。在孩子冠姓上,作为男人,我肯定没有违法。守法的反义词就是违法,没有违法就是守法。题主也说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子女的姓,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有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比如我姓云,我老婆姓杨,我还在跟我姓,并没有姓王,没有叫北雁云依,也没有叫王者荣耀。只要跟我姓,跟我老婆姓都不违法。如果违法,派出所也不给登记。我不知道题主问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难道题主要你们的孩子跟女方姓吗?现在孩子跟男方姓是主流,跟女方姓是非主流。在本质上,跟女方姓也是跟男方姓,因为女方的爸爸也是“男方”,说起来是跟女方姓了,归根结底还是跟女方的爸爸姓。我不知道题主的爸爸是跟哪方姓的,是跟题主的爷爷姓(男方)呢?还是跟题主的奶奶(女方)姓呢?其实,夫妻两人的爱情结晶跟谁姓并不重要,和谐才是最重要的。基本上跟男方姓没有多大的麻烦。跟女方姓会引起很大的质疑。比如会让人怀疑这家男人是不是无能,是不是上门女婿。比如让人怀疑这个孩子是不是单亲家庭或者私生子,不知道父亲是谁。比如金庸写的小说《鹿鼎记》主角韦小宝就是跟妈妈姓。因为他妈妈不知道他爹是谁。比如唐朝的武则天称帝之后,就把自己的儿子跟他姓,搞得自己的儿子没有几个善终的。当然,现在也有生的孩子跟母亲姓的,比如华为的创始人、总裁任正非。他的一个女儿姓孟叫孟晚舟,现在还被加拿大软禁着。他的还有一个女儿叫姚安娜,现在已经进军娱乐圈,被很多人反感抵制,怎么都红不起来。总体来说,孩子跟男方姓的家庭比较和谐,跟女方姓的就不一定了。01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02你还不来,我怎敢老去。03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04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05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0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了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07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08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09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10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11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12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谢谢邀请。绝对不能如此理解。匈奴、鲜卑(契丹、蒙古)、突厥,是完全不同的民族,后来者也没有从先行者那里继承到任何科技和文明。当然,不能排除后来者中有先行者的基因和血脉,但只要没有文化上的认同,就不是先行者的继承人。如果将这些游牧民族看作同一群人的不同朝代,那么与早些年土耳其、中亚流行的泛突厥主义有什么区别?下图是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非常搞笑的一个场面,他身后站着十来个仪仗队员,cosplay成不同时期的世界各地的游牧民族武士,泛突厥主义者将其一概视为土耳其人的祖先,贻笑大方,滑天下之大稽。如果将匈奴到蒙古的各游牧民族视同一个群体的不同朝代,其视觉效果,就像埃尔多安背后那群cosplay的小丑一样。在蒙古高原的历史上,中部鲜卑取代匈奴,突厥语民族取代鲜卑,室韦-鞑靼-蒙古取代突厥语民族,基本都是人类品种的更换,而不是同一民族内部的王朝更迭。匈奴人,是胡人,是黄白混血种人。在汉晋时代,不是北方所有少数民族都叫胡人,能叫做胡人的,除了中亚、新疆的西域白种人之外,只有匈奴、月氏、乌孙等少数几个。匈奴、月氏和乌孙生活习惯基本相同,政权组织方式也非常类似,他们是同一个品种的。早在汉代时期,胡人的发展水平普遍高于羌族、鲜卑、丁零等民族,匈奴也好,乌孙也好,月氏也好,他们都有比较进步的科技水平,政权组织方式也很进步,有一个强大的家族作为全民族的共同领导,各个部落围绕在民族领袖周围,遵守领袖的号令,一般情况下很难被切割粉碎。这三大胡人集团,都有长途跋涉、远程迁徙的经历,他们的主体都没有失散。但当时的羌族、鲜卑、乌桓、丁零都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们都是部落林立,互为仇雠,民族远远没有统一,很容易被人分而治之。从公元前128年开始,匈奴与汉朝之间持续爆发战争。汉武帝用了十年,将匈奴逐出漠南,匈奴远遁漠北;从前99年开始,汉武帝又用了十年,对漠北匈奴深入穷追,穷追猛打,虽然这一阶段汉朝损失很大,但匈奴损失更大,匈奴被打的人口锐减,内乱频仍,朝不保夕,危在旦夕。而且匈奴丧失了蒙古高原的宗主权,在汉昭帝时代,东部的乌桓把匈奴单于的祖坟都给刨了,壶衍鞮单于很愤怒,但汉朝出兵干涉,匈奴最终也没敢报仇。在汉宣帝时代,匈奴在西域也彻底失败了,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断匈奴右臂。于是,在握衍朐鞮单于时代,匈奴终于分裂了,呼韩邪单于干掉了握衍朐鞮单于,然后又冒出五个单于争雄,最后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兄弟争国。两个单于都像汉宣帝示好,但东部的呼韩邪单于尺度更大,他竟然亲自跑到长安,向汉宣帝称臣,时为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于是,汉朝支持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战败逃往西方,和西方的乌孙、丁零、坚昆几度交手,最终跑到了哈萨克的康居。西域都护甘延寿、陈汤追到康居,攻破康居,杀死郅支单于,留下一句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此,呼韩邪单于在汉朝扶持下统一了匈奴,并臣服于汉朝。此后,呼韩邪单于又两次来到长安面圣,分别拜见汉宣帝和汉元帝,在公元前33年那一次还得到了王昭君。此后,一直到王莽篡汉,匈奴一直臣服于中原,呼韩邪单于如此,他的六个儿子先后担任单于,也是如此,直至最后王莽欺人太甚而且中原大乱,匈奴短期内恢复独立,但不久就因为内部争权夺利而永久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时值东汉初期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分裂之际,匈奴内乱频仍,连年蝗旱,赤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南匈奴投奔东汉,最终成为东汉得附庸。随后,在接下来半个世纪中,东汉、南匈奴共同对垒北匈奴,北匈奴越打越弱,南匈奴则越打越强,从三万人发展到了三十万人。最终,在公元89年,汉和帝时代,大将军窦宪北伐,勒石燕然,北匈奴大败,开始向西迁徙。此后数年,东汉政府对北匈奴连续追杀,迫使北匈奴余孽主力于公元91年四散奔逃。有的逃到了辽河流域,融入了东部鲜卑之中,是为后来的宇文部;北单于本部向西逃亡,一直逃到了哈萨克丘陵,最终取代了康居,是为悦般,但到了5世纪初已经突厥化或者铁勒化了,不再是匈奴人;还有一部分留在草原上,但是中部鲜卑人进入了草原,这些匈奴余孽被鲜卑化,从此都是鲜卑人了。而陕北、山西的南匈奴,则在汉朝的全面控制之下,日趋汉化。在4世纪初西晋末年,南匈奴又一次兴风作浪,建立了汉-前赵政权,先后攻克洛阳和长安,灭亡了西晋,给中原汉族带来巨大灾难,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帷幕。但这些南匈奴基本都已汉化很久了,首领刘渊、刘聪、刘曜等人都有极其出色的儒学和文化修养,说话做事引经据典掉书袋,十分“酸腐”,南匈奴权贵大抵如此,而平民是种地的,不是放羊的,种地的匈奴人还能算是匈奴人吗?前赵被消灭后,南匈奴余孽大部分都被屠杀了,余部在山西吕梁山区还有,号称离石胡,对北方各国时叛时降,直至唐朝初年被李世民荡平。在东汉时期,1世纪末2世纪初,北匈奴被东汉政府灭亡,匈奴余孽主体都从蒙古高原上逃走了,补充进来的是东方大兴安岭森林中的鲜卑人。进入漠北的是中部鲜卑,他们非常原始和落后,发展程度完全比不上匈奴人。但进入漠北后,他们迅速进化,很快就对汉朝形成巨大威胁。但是,鲜卑与匈奴不同,他们始终未能统一,各部落各行其是,没有一个领袖群伦的类似于匈奴单于、突厥可汗的人物,所以他们对汉朝的威胁主要是骚扰缘边地区。但到了2世纪五六十年代,汉桓帝和汉灵帝之间,鲜卑突然出了一条好汉,叫做檀石槐,竟然奇迹般的再度统一了漠北高原,尽据匈奴故地,各鲜卑部落都听其号令,对汉朝的威胁陡增。汉灵帝曾派护乌桓校尉夏育、护羌校尉田晏、护匈奴中郎将臧旻各带一万人出塞讨伐檀石槐,结果战败,损失惨重,这是两汉时代对漠北游牧民族最大的一场败仗,亘古未有。檀石槐死后,他的儿子和孙子没出息没本事,他们家的政权很快就拉倒了,鲜卑又恢复到部落林立的年代了。汉末三国时期,中部鲜卑又出了一条好汉,叫轲比能,他在大量汉人和护乌桓校尉阎柔的支持下,迅速崛起,击败了檀石槐的后人步度根、泄归泥等,再次称雄鲜卑诸部,但影响力还是不如檀石槐。轲比能与曹魏政权乌桓校尉田豫、牵招等几次交手,各有胜负,曹魏为之头疼。最终,幽州刺史王雄想了一招,他派了个刺客去把轲比能干掉了,然后中部鲜卑又土崩瓦解了。从汉末以来,由于中原战乱,中部鲜卑开始大规模向南迁徙,他们的主流都到了内蒙古阴山、河套一带,在五胡乱华时期,在逃到北方的山西汉人的支持下,中部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最终在4世纪末河套平原上建立可北魏政权,在5世纪初成功入主中原,统一了北方。这是中部鲜卑的情况,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两股鲜卑人,人数众多,但那时没有进入漠北。其一是最发达的鲜卑部落,东部鲜卑,他们成群结队的生活在辽河流域的草原上,或者放羊,或者种地,分为众多部落。他们在汉魏时期是边患,但到了西晋时期,已经臣服于中原。西晋时期,东部鲜卑主要分为三个部落,分别是段部、慕容部和宇文部,其中宇文部是由东迁的匈奴和本地鲜卑融合发展而来的。东部鲜卑靠近河北与辽东,当地文化发达,汉人众多,所以东部鲜卑汉化严重,特别是段部和慕容部,汉化程度非常高。在永嘉之乱的时候,大量北方汉人向东北逃窜,就来到了慕容部,更是加速了慕容部的汉化。东部鲜卑几经洗牌,互相仇杀,最终,段部被慕容部和羯族后赵联合歼灭了,余部逃到山东,最终被前燕屠灭,宇文部则与慕容部屡战屡败,最终分崩离析,不复存在。而4世纪50年代,后赵灭亡,北方大乱,慕容部趁机南下中原,建立了前燕政权,慕容部的南下,与南匈奴和羯族对中原的破坏完全不同,他们是汉化的文明民族,同时一起跟着回来的是大量北迁的北方汉人士族,他们给久经战乱的北方带来了一股清风正气。在十六国时代,在连绵不绝的战乱中,慕容部鲜卑人最终基本死绝了,主要杀他们的是氐族、汉族,以及慕容部亲手扶植的中部鲜卑拓跋部。除了东部鲜卑之外,还有一股鲜卑人,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如果说辽河流域的东部鲜卑文化最先进,那么黑龙江流域的鲜卑发展最落后,他们是室韦人,也是部落林立,渔猎为生,他们一直到9世纪唐朝末年才进化成型,虽然落后,但他们厚积薄发,其后代将在13世纪撼动地球。鲜卑人进入漠北的同时,突厥语民族也开始进入漠北,汉朝时他们被叫做丁零人,生活在匈奴的西北,从阿尔泰山到贝加尔湖一带,他们比鲜卑人还要落后的多。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这些丁零人逐渐被叫做敕勒人、高车人,最后定为铁勒人。到了4世纪末,铁勒人等突厥语民族已经成了蒙古高原的主体,鲜卑人已经走光了,铁勒人部落林立,发展极其落后,除了放羊什么也不会。所以,虽然突厥语民族遍布草原各地,但他们的时代还要再等一等。4世纪,一股从拓跋部逃出来的鲜卑奴隶在首领木骨闾的率领下,从漠南来到漠北,逐渐发家致富,其子孙后代统治了漠北的突厥语民族,号称柔然,也被翻译做蠕蠕。蠕蠕到了木骨闾六世孙社仑的时代,也就是4世纪末,开始强大起来,柔然兼并了各个突厥语部落,打败了匈奴余孽,占据了整个草原,东至朝鲜,西至焉耆,尽有匈奴故地,柔然首领自称可汗,这是可汗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同时,拓跋部的北魏政权也开始崛起,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日益增多。到了5世纪,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即位之初,决定彻底解决柔然问题,于是几次兴师北伐,大破柔然,大檀可汗积郁成疾而死,从此柔然由盛转衰。此后,北魏日益强大,柔然日益衰弱,柔然的威胁逐渐减少。同时,柔然也逐渐丧失了对突厥语民族的优势。比如,5世纪末,铁勒副伏罗部就成功摆脱柔然统治,逃到天山北麓草原上独立建国,即高车国,与柔然抗衡,甚至在战场上杀了柔然可汗伏图。但高车国不重要,重要的是阿尔泰山北麓的一支强大的突厥语部落。这个部落,就是突厥,真正的突厥人。历史上,突厥长期受制于柔然,为柔然打铁制造兵器。在6世纪中叶,突厥逐渐崛起,并将高车国的余部收降,在西魏的支持下,开始反击柔然。很快,突厥就把柔然灭了,柔然人四散奔逃,其主要权贵分别被北周和北齐捕杀。甚至于7世纪出现在东罗马帝国的阿瓦尔人,据说也是远遁的柔然余孽,他们将马镫传到了西方,但这支阿瓦尔人不太可能是柔然人,所以通常叫他们伪阿瓦尔人。突厥实力非常强大,估计是崛起速度最快的游牧民族,短短几年就尽有匈奴故地,征服了全部的铁勒部落,而且趁着中原的分裂,一度对北周和北齐确立了相对优势,同时,木杆可汗时期,突厥征服了西域,灭掉了称雄中亚的嚈哒,击败了波斯帝国,向西与东罗马帝国也有纠纷。而且,突厥非常顽强,不同于包括匈奴在内的其他游牧民族,突厥在历史上三起三落,统治草原和西域达二百年之久。第一起,就是从突厥开国可汗伊利可汗开始,经过乙息记可汗、木杆可汗、他钵可汗兄弟三人,到沙钵略可汗,约三四十年之久,除了北齐文宣帝高洋能镇住突厥外,突厥谁都不怕。第一落,就是581年隋朝开国,隋文帝对突厥大加离间,制造内乱,同时出动大军打击突厥,突厥大败,沙钵略可汗被迫投降隋朝,经过莫何可汗、都蓝可汗、启民可汗,一直到始毕可汗为止。在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隋朝更是直接干预突厥内政,专一扶植亲汉但实力弱小的染干,每当染干战败的时候,隋朝的兵马钱粮接着就到了,杨素统帅大军,哪个突厥人不服就削哪个,都蓝可汗和西突厥达头可汗先后被隋朝搞掉,染干稳坐可汗宝座,被隋朝册封为启民可汗,并将义成公主下价给启民。这期间,突厥不是没有想过要崛起,比如沙钵略可汗临死的时候,放弃了儿子,而是让自己最讨厌的弟弟继承汗位,是为莫何可汗,因为只有莫何可汗有能力复兴突厥,不过莫何可汗命不好,在消灭堂兄弟阿波可汗的时候中箭战死了。突厥的第二起,就是隋末唐初的天下大乱,主要是始毕可汗、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他们兄弟三个,他三个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但这个时候突厥已经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抓住中原大乱,坐镇北方,力压群雄,对中国造成巨大的危害。不过他们遇到的对手是唐朝,所以突厥很快就有了第二落,在度过最初的艰难之后,贞观三年,唐太宗命李靖北伐,次年一举灭掉东突厥,将突厥人整体迁徙到漠南管理。突厥的第三起是在半个世纪以后,682年,突厥遗民阿史那骨咄禄兄弟率众反叛,逃回漠北,重建了突厥汗国,是为后突厥。后突厥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骨咄禄可汗、默啜可汗兄弟时期与唐朝的全面对抗,时值武周至唐玄宗初年,毗伽可汗时期的和平阶段,突厥父事唐朝,时值唐玄宗开元中期,毗伽可汗之后的突厥衰落直至最终灭亡,包括伊然可汗、登利可汗、阿史那骨咄叶护、乌苏米施可汗和白眉可汗时期,时值唐玄宗开元末期、天宝初期,这也是突厥的第三落。在唐朝和回鹘、东部葛逻禄的打击下,东突厥彻底灭亡,余孽大部分南下融入唐朝,少部分被回纥收编。这是东突厥。另外,还有西突厥,由突厥经略西域的偏师发展而来,主要由少量突厥人、异姓突厥(大概是乌孙后人)、葛逻禄、处月等突厥语民族组成。西突厥可汗是突厥开国的伊利可汗的弟弟室点密可汗的后人,室点密的儿子达头可汗在隋朝时期曾参与突厥内乱,最终被隋朝击败,达头可汗的孙子射匮可汗在隋末唐初之际建立了强大的西突厥汗国,历经统叶护可汗、肆叶护可汗、咄陆可汗等几代人,在咄陆可汗死后陷入内乱,而唐太宗趁机经略西域,插手西突厥内乱,连削带打,致使西突厥陷入近三十年的内乱。最终,在唐高宗时期,657年,苏定方灭掉西突厥。此后,西突厥沦为唐朝附庸,阿史那突厥人几经反复,最终失去了在西域突厥语民族中的地位,数万突厥人内迁进入唐朝,异姓突厥(主要是突骑施)和葛逻禄等成为西域主体游牧民族。东突厥灭亡后,占据漠北蒙古高原的是铁勒人。铁勒人已经来到蒙古高原几百年了,但由于太过落后,一直处于被统治、被压迫的地位,但在唐朝征服突厥的过程中,铁勒诸部得到了唐朝的大力扶植。在东突厥于630年第一次灭亡以后,铁勒中的薛延陀部首领夷男就被唐朝册封为新的珍珠毗伽可汗,但没过多久,薛延陀与唐朝关系恶化,被李勣、执失思力攻击,又被铁勒其他部落背叛,最终在贞观末年消亡。后突厥的灭亡,也离不开唐朝对铁勒诸部的扶持,最终取代后突厥的,是铁勒中的回纥部。在天宝初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被唐朝册封为怀仁可汗,此后一百年,漠北是回纥等铁勒人的天下,大部分铁勒部落融合成了统一的回纥族,后改名回鹘。回鹘,可能是有史以来对中原王朝威胁最小的游牧民族政权了,因为它的成长和发展完全离不开唐朝的支持。在安史之乱时,回纥两度派军协助唐朝平叛。在唐代宗和唐德宗初期,因为唐朝战后国力尚未恢复,回纥英义可汗妄图欺压唐朝,双方关系一度紧张。在英义可汗死后,双方关系基本恢复正常。840年,回鹘内乱,黠戛斯趁乱入侵,回鹘灭亡。主要余部南下投奔唐朝,因为不老实而被唐朝消灭,活下来的主要融入了汉族和契丹人之中,还有一部分选择西迁,有的到了河西走廊,发展为甘州回鹘,最后被西夏灭亡,有的到了吐鲁番,发展为高昌回鹘,最终被蒙古征服,有的到了七河流域,发展为葱岭西回鹘,与葛逻禄等其他突厥语民族融合。回鹘灭亡后,漠北草原暂时沉寂下来,新崛起的游牧民族不在蒙古高原核心位置,而是在东南一隅的辽河上游,这就是契丹人。早在4世纪,鲜卑和匈奴融合而成的宇文部,被慕容部打的灰飞烟灭,四分五裂,但宇文部的后人始终在辽河上游放羊,也就是内蒙古东南部,其中一股,在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契丹人。契丹由八个部落组成,原始而落后,几百年间没什么大作为,偶尔向中原朝贡或者制造小规模边患。契丹闹的最大的事就是696年武则天时期的一次造反,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反叛,极大的冲击了东北地区的秩序。此后,契丹基本生活在唐朝幽州节度使和漠北的后突厥与铁勒的阴影之下,直至唐朝末年,在韩延徽、韩知古、卢文进等汉人的帮助下,耶律阿保机逐渐掌握了权力,带领契丹人步入封建社会,逐渐建立起强大的汗国。在与五代、渤海国等政权的反复厮杀中,契丹最终做大做强,吞并了库莫奚、霫等周边类似民族,在草原上建立起强大的辽帝国,开创游牧民族之先河。契丹曾经被后唐暴打了三次,但后唐、后晋的灭亡都是契丹造成的,而且后晋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后,其国运更是气势如虹。北宋建立后,双方几度交手,各有胜败,最终达成《澶渊之盟》,双方握手言和,直至12世纪初,辽被东北崛起的女真人所灭亡。在辽国雄起的同时,另一股鲜卑后裔进入了漠北高原上,他们就是室韦人的后代。在回鹘走后,草原为之一空,黑龙江中游、小兴安岭一带的室韦诸部溯江而上,来到了蒙古高原东部。由于其中的鞑靼部过于强大,这群人被统称为鞑靼人。另外,在高原西部,还有一群突厥语民族的遗民,逐渐与鞑靼交融在一起,由于突厥语民族发达且人口多,被称为白鞑靼或者熟鞑靼,室韦诸部落后且人口少,油污不堪,被叫做生鞑靼或者黑鞑靼。鞑靼人在唐末就一直在蒙古高原上,与李克用集团关系密切,辽国、金国、西夏时期他们时叛时降。鞑靼诸部互相仇杀,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落是蒙兀室韦的后人,蒙古部,他们开始很小,但越来越兴旺。到了13世纪初,在金国的扶持下,蒙古乞颜部的一条好汉铁木真逐渐成材,做大做强,统一了草原诸部,建立起大蒙古国。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蒙古铁骑横扫半个地球,建立起强大无比的蒙古帝国。不过到了14世纪中后期,蒙古人在世界各地的统治基本都被推翻了。在中国的蒙古人被逐回草原,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最终成长为现代蒙古族。以上,就是蒙古高原历代各个游牧民族的概况。从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虽然彼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实际上是互不相同的品种。每一个游牧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语言和独有的生活方式,早期干净清洁的匈奴人与晚期浑身油污的蒙古人,生活方式的差异很大。每一个后来的游牧民族,基本没有从上一个离去的游牧民族那里继承到什么东西,后来者一切都要从头进化。也就是说,上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崩溃消亡之后,后一个游牧民族还要一步不差的完整走一遍游牧政权的发展流程,从林立的部落开始,到部落联盟,再到汗国,有本事的再发展到帝国。也就是说,上一个游牧民族盛极而衰至于消亡之后,取而代之的下一个游牧民族并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强大汗国,而是一群零散落后原始的小部落,还要一步步重复前人的努力,最终才能再发展为新的汗国。宋朝的汉族,其文明是远远高于汉朝时期的汉族的,因为这是同一个民族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而宋朝时期的蒙古人,其文明程度远远比不上汉朝时期的匈奴人,因为蒙古人与匈奴人无关,在匈奴已经消亡千年的时候,蒙古人的先民还处于蒙昧时代。这样的发展规律说明,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是各不相关的不同品种,而不是同一个民族的不同朝代。之所以会产生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是否是不同朝代的严重错觉,可能还是无法跳出汉民族的发展规律,不自觉的拿汉族的独有规律套用在其他民族身上。从古至今,文明不曾断绝的只有汉族,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在考古时,挖出一个几千年的古墓,里面躺着的人和将其挖出来的人属于同一个品种,这是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在汉族中才存在的独特现象。包括游牧民族在内,他们的历史都不是连续的,朝代这样的概念,不适用于游牧民族,也不适用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谢邀!要说最好听的很难有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欣赏风格不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自己最爱的!孙露!云菲菲!于洋!雷婷!陈瑞等等!她们的歌我都喜欢!最喜欢孙露的《黄玫瑰》我觉得《好了歌》还行,那是植入我少年之心的句子,几十年了,想忘也忘不了,时值花甲之年,还能倒背如流。《好了歌》形象地刻画了人类社会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作者曹雪芹借《好了歌》,指出了在“人治”社会中,伦理道德的虚伪和败坏,也对人们丧失信仰,丧失人性的恶劣行为作了深刻的总结和讽刺。当然,这与当时的时代背累不无关系。那时,政治环境动荡,上层建筑腐朽堕落,败坏了社会整体的道德风气和公平正义,在此情况下,曹雪芹对社会的深刻怀疑和极度失望,就不足为怪了。初读《好了歌》时,我还是青涩少年,对生活,对世界充满着渴望和憧憬,《好了歌》就像一瓢冷水浇在了我的头上。好在那时是少年心性,一转眼,就把这《好了歌》抛之脑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在人生中的一些际遇,以后,每读一次,总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今,再度读《好了歌》,反而有一种释然。《好了歌》全篇,虽然都充斥着灰色的气息,但也充满了人生的智慧与哲理,它不正是当今社会的写照吗?我们在读《好了歌》时,特别是年青人在读时,要透过文字看本质,只有抛开功名利禄,只有追求生命的真谛,我们的生活才会真正地幸福快乐。一句话一首诗,总有一句打动你!总有那么些诗词,你读一两句,就仿佛在山水间,云里雾里。1、海上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张爱玲2、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追风筝的人》3、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回头看,不准偷偷想念,你要知道,不是所有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村上春树4、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5、成长最遗憾的部分在于,我们总在最无知的年华里遇到最好的人,却不自知。——《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6、说真的,我并不喜欢我的家乡。可扪心而问,我的确又是爱它的。但愿前者不是罪行,后者也并非荣耀。——史铁生《喜欢与爱》7、人说人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断气的时候,从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时候,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然后在社会上他死了,不再会有他的位置;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住他的人把他忘记的时候,那时候他才真正的死了。8、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送别》9、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顾贞观《金缕曲》10、我是伤口,又是刀锋。我是耳光,有时脸面,我是四肢,又是刑车,我是死囚,又是屠夫!被判时终身微笑,却始终张不开嘴笑。——波德莱尔《自我折磨者》11、有一颗心,志未消。大地未绿我先绿,草木已凋我不凋。——汪国真《有一颗心》12、说一句再见,就是死去一点。——《漫长的告别》13、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白居易《太行路》1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15、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1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许多往事在眼前一幕一幕,变得那么模糊。曾经那么坚信的,那么执着的,一直相信着的,你都还记得吗?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是否已经淡忘。在默默的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们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们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在即将逝去的2017,你会用那几句话或哪句诗来总结你的2017呢?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真心话。余秀华作为一个先天弱势者,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至少是实力派,更深一点说余秀华是天才。只是因为她在世人眼中很丑,因此连同她的生理及心理反应都涉嫌淫荡。而那些触动人心的句子,却只有她恰如其分地写出来。在这里我无法去评论她的诗作,因为一个天才的作品实质上就是某类作品的范例,只可以用她的作品来反观其它作品好不好,而她的作品是样板是母本。她内心充满对生存对爱对性对感情的渴望,她把这种渴望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那种骚动狂热道破了人原始的欲望,只不过因为她丑而让人觉得不耻,甚至是对自己的羞辱。正当她面对这种窘境,恰有类似郦师这样俗得只剩教科书的大师为她站台,借用欣赏她呵护她的幌子证明他的博爱多才。其实就才情而言,余秀华10分,那些看似大师或勉强称作公众人物的好事者均在3分以下。那些人的诗本来就是垃圾,不过因为冒充余秀华的知音而显得稍稍地有了些灵气,而他的俗媚及矫情却无法掩盖。余秀华走,是形势所逼。其他人走是读者的选择,余秀华是他们惩罚我们的工具,是所谓文化自信的人的牺牲品。在孩子冠姓上,作为男人,我肯定没有违法。守法的反义词就是违法,没有违法就是守法。题主也说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子女的姓,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有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比如我姓云,我老婆姓杨,我还在跟我姓,并没有姓王,没有叫北雁云依,也没有叫王者荣耀。只要跟我姓,跟我老婆姓都不违法。如果违法,派出所也不给登记。我不知道题主问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难道题主要你们的孩子跟女方姓吗?现在孩子跟男方姓是主流,跟女方姓是非主流。在本质上,跟女方姓也是跟男方姓,因为女方的爸爸也是“男方”,说起来是跟女方姓了,归根结底还是跟女方的爸爸姓。我不知道题主的爸爸是跟哪方姓的,是跟题主的爷爷姓(男方)呢?还是跟题主的奶奶(女方)姓呢?其实,夫妻两人的爱情结晶跟谁姓并不重要,和谐才是最重要的。基本上跟男方姓没有多大的麻烦。跟女方姓会引起很大的质疑。比如会让人怀疑这家男人是不是无能,是不是上门女婿。比如让人怀疑这个孩子是不是单亲家庭或者私生子,不知道父亲是谁。比如金庸写的小说《鹿鼎记》主角韦小宝就是跟妈妈姓。因为他妈妈不知道他爹是谁。比如唐朝的武则天称帝之后,就把自己的儿子跟他姓,搞得自己的儿子没有几个善终的。当然,现在也有生的孩子跟母亲姓的,比如华为的创始人、总裁任正非。他的一个女儿姓孟叫孟晚舟,现在还被加拿大软禁着。他的还有一个女儿叫姚安娜,现在已经进军娱乐圈,被很多人反感抵制,怎么都红不起来。总体来说,孩子跟男方姓的家庭比较和谐,跟女方姓的就不一定了。01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02你还不来,我怎敢老去。03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04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05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0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了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07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08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09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10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11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12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谢谢邀请。绝对不能如此理解。匈奴、鲜卑(契丹、蒙古)、突厥,是完全不同的民族,后来者也没有从先行者那里继承到任何科技和文明。当然,不能排除后来者中有先行者的基因和血脉,但只要没有文化上的认同,就不是先行者的继承人。如果将这些游牧民族看作同一群人的不同朝代,那么与早些年土耳其、中亚流行的泛突厥主义有什么区别?下图是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非常搞笑的一个场面,他身后站着十来个仪仗队员,cosplay成不同时期的世界各地的游牧民族武士,泛突厥主义者将其一概视为土耳其人的祖先,贻笑大方,滑天下之大稽。如果将匈奴到蒙古的各游牧民族视同一个群体的不同朝代,其视觉效果,就像埃尔多安背后那群cosplay的小丑一样。在蒙古高原的历史上,中部鲜卑取代匈奴,突厥语民族取代鲜卑,室韦-鞑靼-蒙古取代突厥语民族,基本都是人类品种的更换,而不是同一民族内部的王朝更迭。匈奴人,是胡人,是黄白混血种人。在汉晋时代,不是北方所有少数民族都叫胡人,能叫做胡人的,除了中亚、新疆的西域白种人之外,只有匈奴、月氏、乌孙等少数几个。匈奴、月氏和乌孙生活习惯基本相同,政权组织方式也非常类似,他们是同一个品种的。早在汉代时期,胡人的发展水平普遍高于羌族、鲜卑、丁零等民族,匈奴也好,乌孙也好,月氏也好,他们都有比较进步的科技水平,政权组织方式也很进步,有一个强大的家族作为全民族的共同领导,各个部落围绕在民族领袖周围,遵守领袖的号令,一般情况下很难被切割粉碎。这三大胡人集团,都有长途跋涉、远程迁徙的经历,他们的主体都没有失散。但当时的羌族、鲜卑、乌桓、丁零都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们都是部落林立,互为仇雠,民族远远没有统一,很容易被人分而治之。从公元前128年开始,匈奴与汉朝之间持续爆发战争。汉武帝用了十年,将匈奴逐出漠南,匈奴远遁漠北;从前99年开始,汉武帝又用了十年,对漠北匈奴深入穷追,穷追猛打,虽然这一阶段汉朝损失很大,但匈奴损失更大,匈奴被打的人口锐减,内乱频仍,朝不保夕,危在旦夕。而且匈奴丧失了蒙古高原的宗主权,在汉昭帝时代,东部的乌桓把匈奴单于的祖坟都给刨了,壶衍鞮单于很愤怒,但汉朝出兵干涉,匈奴最终也没敢报仇。在汉宣帝时代,匈奴在西域也彻底失败了,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断匈奴右臂。于是,在握衍朐鞮单于时代,匈奴终于分裂了,呼韩邪单于干掉了握衍朐鞮单于,然后又冒出五个单于争雄,最后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兄弟争国。两个单于都像汉宣帝示好,但东部的呼韩邪单于尺度更大,他竟然亲自跑到长安,向汉宣帝称臣,时为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于是,汉朝支持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战败逃往西方,和西方的乌孙、丁零、坚昆几度交手,最终跑到了哈萨克的康居。西域都护甘延寿、陈汤追到康居,攻破康居,杀死郅支单于,留下一句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此,呼韩邪单于在汉朝扶持下统一了匈奴,并臣服于汉朝。此后,呼韩邪单于又两次来到长安面圣,分别拜见汉宣帝和汉元帝,在公元前33年那一次还得到了王昭君。此后,一直到王莽篡汉,匈奴一直臣服于中原,呼韩邪单于如此,他的六个儿子先后担任单于,也是如此,直至最后王莽欺人太甚而且中原大乱,匈奴短期内恢复独立,但不久就因为内部争权夺利而永久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时值东汉初期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分裂之际,匈奴内乱频仍,连年蝗旱,赤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南匈奴投奔东汉,最终成为东汉得附庸。随后,在接下来半个世纪中,东汉、南匈奴共同对垒北匈奴,北匈奴越打越弱,南匈奴则越打越强,从三万人发展到了三十万人。最终,在公元89年,汉和帝时代,大将军窦宪北伐,勒石燕然,北匈奴大败,开始向西迁徙。此后数年,东汉政府对北匈奴连续追杀,迫使北匈奴余孽主力于公元91年四散奔逃。有的逃到了辽河流域,融入了东部鲜卑之中,是为后来的宇文部;北单于本部向西逃亡,一直逃到了哈萨克丘陵,最终取代了康居,是为悦般,但到了5世纪初已经突厥化或者铁勒化了,不再是匈奴人;还有一部分留在草原上,但是中部鲜卑人进入了草原,这些匈奴余孽被鲜卑化,从此都是鲜卑人了。而陕北、山西的南匈奴,则在汉朝的全面控制之下,日趋汉化。在4世纪初西晋末年,南匈奴又一次兴风作浪,建立了汉-前赵政权,先后攻克洛阳和长安,灭亡了西晋,给中原汉族带来巨大灾难,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帷幕。但这些南匈奴基本都已汉化很久了,首领刘渊、刘聪、刘曜等人都有极其出色的儒学和文化修养,说话做事引经据典掉书袋,十分“酸腐”,南匈奴权贵大抵如此,而平民是种地的,不是放羊的,种地的匈奴人还能算是匈奴人吗?前赵被消灭后,南匈奴余孽大部分都被屠杀了,余部在山西吕梁山区还有,号称离石胡,对北方各国时叛时降,直至唐朝初年被李世民荡平。在东汉时期,1世纪末2世纪初,北匈奴被东汉政府灭亡,匈奴余孽主体都从蒙古高原上逃走了,补充进来的是东方大兴安岭森林中的鲜卑人。进入漠北的是中部鲜卑,他们非常原始和落后,发展程度完全比不上匈奴人。但进入漠北后,他们迅速进化,很快就对汉朝形成巨大威胁。但是,鲜卑与匈奴不同,他们始终未能统一,各部落各行其是,没有一个领袖群伦的类似于匈奴单于、突厥可汗的人物,所以他们对汉朝的威胁主要是骚扰缘边地区。但到了2世纪五六十年代,汉桓帝和汉灵帝之间,鲜卑突然出了一条好汉,叫做檀石槐,竟然奇迹般的再度统一了漠北高原,尽据匈奴故地,各鲜卑部落都听其号令,对汉朝的威胁陡增。汉灵帝曾派护乌桓校尉夏育、护羌校尉田晏、护匈奴中郎将臧旻各带一万人出塞讨伐檀石槐,结果战败,损失惨重,这是两汉时代对漠北游牧民族最大的一场败仗,亘古未有。檀石槐死后,他的儿子和孙子没出息没本事,他们家的政权很快就拉倒了,鲜卑又恢复到部落林立的年代了。汉末三国时期,中部鲜卑又出了一条好汉,叫轲比能,他在大量汉人和护乌桓校尉阎柔的支持下,迅速崛起,击败了檀石槐的后人步度根、泄归泥等,再次称雄鲜卑诸部,但影响力还是不如檀石槐。轲比能与曹魏政权乌桓校尉田豫、牵招等几次交手,各有胜负,曹魏为之头疼。最终,幽州刺史王雄想了一招,他派了个刺客去把轲比能干掉了,然后中部鲜卑又土崩瓦解了。从汉末以来,由于中原战乱,中部鲜卑开始大规模向南迁徙,他们的主流都到了内蒙古阴山、河套一带,在五胡乱华时期,在逃到北方的山西汉人的支持下,中部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最终在4世纪末河套平原上建立可北魏政权,在5世纪初成功入主中原,统一了北方。这是中部鲜卑的情况,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两股鲜卑人,人数众多,但那时没有进入漠北。其一是最发达的鲜卑部落,东部鲜卑,他们成群结队的生活在辽河流域的草原上,或者放羊,或者种地,分为众多部落。他们在汉魏时期是边患,但到了西晋时期,已经臣服于中原。西晋时期,东部鲜卑主要分为三个部落,分别是段部、慕容部和宇文部,其中宇文部是由东迁的匈奴和本地鲜卑融合发展而来的。东部鲜卑靠近河北与辽东,当地文化发达,汉人众多,所以东部鲜卑汉化严重,特别是段部和慕容部,汉化程度非常高。在永嘉之乱的时候,大量北方汉人向东北逃窜,就来到了慕容部,更是加速了慕容部的汉化。东部鲜卑几经洗牌,互相仇杀,最终,段部被慕容部和羯族后赵联合歼灭了,余部逃到山东,最终被前燕屠灭,宇文部则与慕容部屡战屡败,最终分崩离析,不复存在。而4世纪50年代,后赵灭亡,北方大乱,慕容部趁机南下中原,建立了前燕政权,慕容部的南下,与南匈奴和羯族对中原的破坏完全不同,他们是汉化的文明民族,同时一起跟着回来的是大量北迁的北方汉人士族,他们给久经战乱的北方带来了一股清风正气。在十六国时代,在连绵不绝的战乱中,慕容部鲜卑人最终基本死绝了,主要杀他们的是氐族、汉族,以及慕容部亲手扶植的中部鲜卑拓跋部。除了东部鲜卑之外,还有一股鲜卑人,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如果说辽河流域的东部鲜卑文化最先进,那么黑龙江流域的鲜卑发展最落后,他们是室韦人,也是部落林立,渔猎为生,他们一直到9世纪唐朝末年才进化成型,虽然落后,但他们厚积薄发,其后代将在13世纪撼动地球。鲜卑人进入漠北的同时,突厥语民族也开始进入漠北,汉朝时他们被叫做丁零人,生活在匈奴的西北,从阿尔泰山到贝加尔湖一带,他们比鲜卑人还要落后的多。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这些丁零人逐渐被叫做敕勒人、高车人,最后定为铁勒人。到了4世纪末,铁勒人等突厥语民族已经成了蒙古高原的主体,鲜卑人已经走光了,铁勒人部落林立,发展极其落后,除了放羊什么也不会。所以,虽然突厥语民族遍布草原各地,但他们的时代还要再等一等。4世纪,一股从拓跋部逃出来的鲜卑奴隶在首领木骨闾的率领下,从漠南来到漠北,逐渐发家致富,其子孙后代统治了漠北的突厥语民族,号称柔然,也被翻译做蠕蠕。蠕蠕到了木骨闾六世孙社仑的时代,也就是4世纪末,开始强大起来,柔然兼并了各个突厥语部落,打败了匈奴余孽,占据了整个草原,东至朝鲜,西至焉耆,尽有匈奴故地,柔然首领自称可汗,这是可汗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同时,拓跋部的北魏政权也开始崛起,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日益增多。到了5世纪,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即位之初,决定彻底解决柔然问题,于是几次兴师北伐,大破柔然,大檀可汗积郁成疾而死,从此柔然由盛转衰。此后,北魏日益强大,柔然日益衰弱,柔然的威胁逐渐减少。同时,柔然也逐渐丧失了对突厥语民族的优势。比如,5世纪末,铁勒副伏罗部就成功摆脱柔然统治,逃到天山北麓草原上独立建国,即高车国,与柔然抗衡,甚至在战场上杀了柔然可汗伏图。但高车国不重要,重要的是阿尔泰山北麓的一支强大的突厥语部落。这个部落,就是突厥,真正的突厥人。历史上,突厥长期受制于柔然,为柔然打铁制造兵器。在6世纪中叶,突厥逐渐崛起,并将高车国的余部收降,在西魏的支持下,开始反击柔然。很快,突厥就把柔然灭了,柔然人四散奔逃,其主要权贵分别被北周和北齐捕杀。甚至于7世纪出现在东罗马帝国的阿瓦尔人,据说也是远遁的柔然余孽,他们将马镫传到了西方,但这支阿瓦尔人不太可能是柔然人,所以通常叫他们伪阿瓦尔人。突厥实力非常强大,估计是崛起速度最快的游牧民族,短短几年就尽有匈奴故地,征服了全部的铁勒部落,而且趁着中原的分裂,一度对北周和北齐确立了相对优势,同时,木杆可汗时期,突厥征服了西域,灭掉了称雄中亚的嚈哒,击败了波斯帝国,向西与东罗马帝国也有纠纷。而且,突厥非常顽强,不同于包括匈奴在内的其他游牧民族,突厥在历史上三起三落,统治草原和西域达二百年之久。第一起,就是从突厥开国可汗伊利可汗开始,经过乙息记可汗、木杆可汗、他钵可汗兄弟三人,到沙钵略可汗,约三四十年之久,除了北齐文宣帝高洋能镇住突厥外,突厥谁都不怕。第一落,就是581年隋朝开国,隋文帝对突厥大加离间,制造内乱,同时出动大军打击突厥,突厥大败,沙钵略可汗被迫投降隋朝,经过莫何可汗、都蓝可汗、启民可汗,一直到始毕可汗为止。在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隋朝更是直接干预突厥内政,专一扶植亲汉但实力弱小的染干,每当染干战败的时候,隋朝的兵马钱粮接着就到了,杨素统帅大军,哪个突厥人不服就削哪个,都蓝可汗和西突厥达头可汗先后被隋朝搞掉,染干稳坐可汗宝座,被隋朝册封为启民可汗,并将义成公主下价给启民。这期间,突厥不是没有想过要崛起,比如沙钵略可汗临死的时候,放弃了儿子,而是让自己最讨厌的弟弟继承汗位,是为莫何可汗,因为只有莫何可汗有能力复兴突厥,不过莫何可汗命不好,在消灭堂兄弟阿波可汗的时候中箭战死了。突厥的第二起,就是隋末唐初的天下大乱,主要是始毕可汗、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他们兄弟三个,他三个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但这个时候突厥已经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抓住中原大乱,坐镇北方,力压群雄,对中国造成巨大的危害。不过他们遇到的对手是唐朝,所以突厥很快就有了第二落,在度过最初的艰难之后,贞观三年,唐太宗命李靖北伐,次年一举灭掉东突厥,将突厥人整体迁徙到漠南管理。突厥的第三起是在半个世纪以后,682年,突厥遗民阿史那骨咄禄兄弟率众反叛,逃回漠北,重建了突厥汗国,是为后突厥。后突厥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骨咄禄可汗、默啜可汗兄弟时期与唐朝的全面对抗,时值武周至唐玄宗初年,毗伽可汗时期的和平阶段,突厥父事唐朝,时值唐玄宗开元中期,毗伽可汗之后的突厥衰落直至最终灭亡,包括伊然可汗、登利可汗、阿史那骨咄叶护、乌苏米施可汗和白眉可汗时期,时值唐玄宗开元末期、天宝初期,这也是突厥的第三落。在唐朝和回鹘、东部葛逻禄的打击下,东突厥彻底灭亡,余孽大部分南下融入唐朝,少部分被回纥收编。这是东突厥。另外,还有西突厥,由突厥经略西域的偏师发展而来,主要由少量突厥人、异姓突厥(大概是乌孙后人)、葛逻禄、处月等突厥语民族组成。西突厥可汗是突厥开国的伊利可汗的弟弟室点密可汗的后人,室点密的儿子达头可汗在隋朝时期曾参与突厥内乱,最终被隋朝击败,达头可汗的孙子射匮可汗在隋末唐初之际建立了强大的西突厥汗国,历经统叶护可汗、肆叶护可汗、咄陆可汗等几代人,在咄陆可汗死后陷入内乱,而唐太宗趁机经略西域,插手西突厥内乱,连削带打,致使西突厥陷入近三十年的内乱。最终,在唐高宗时期,657年,苏定方灭掉西突厥。此后,西突厥沦为唐朝附庸,阿史那突厥人几经反复,最终失去了在西域突厥语民族中的地位,数万突厥人内迁进入唐朝,异姓突厥(主要是突骑施)和葛逻禄等成为西域主体游牧民族。东突厥灭亡后,占据漠北蒙古高原的是铁勒人。铁勒人已经来到蒙古高原几百年了,但由于太过落后,一直处于被统治、被压迫的地位,但在唐朝征服突厥的过程中,铁勒诸部得到了唐朝的大力扶植。在东突厥于630年第一次灭亡以后,铁勒中的薛延陀部首领夷男就被唐朝册封为新的珍珠毗伽可汗,但没过多久,薛延陀与唐朝关系恶化,被李勣、执失思力攻击,又被铁勒其他部落背叛,最终在贞观末年消亡。后突厥的灭亡,也离不开唐朝对铁勒诸部的扶持,最终取代后突厥的,是铁勒中的回纥部。在天宝初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被唐朝册封为怀仁可汗,此后一百年,漠北是回纥等铁勒人的天下,大部分铁勒部落融合成了统一的回纥族,后改名回鹘。回鹘,可能是有史以来对中原王朝威胁最小的游牧民族政权了,因为它的成长和发展完全离不开唐朝的支持。在安史之乱时,回纥两度派军协助唐朝平叛。在唐代宗和唐德宗初期,因为唐朝战后国力尚未恢复,回纥英义可汗妄图欺压唐朝,双方关系一度紧张。在英义可汗死后,双方关系基本恢复正常。840年,回鹘内乱,黠戛斯趁乱入侵,回鹘灭亡。主要余部南下投奔唐朝,因为不老实而被唐朝消灭,活下来的主要融入了汉族和契丹人之中,还有一部分选择西迁,有的到了河西走廊,发展为甘州回鹘,最后被西夏灭亡,有的到了吐鲁番,发展为高昌回鹘,最终被蒙古征服,有的到了七河流域,发展为葱岭西回鹘,与葛逻禄等其他突厥语民族融合。回鹘灭亡后,漠北草原暂时沉寂下来,新崛起的游牧民族不在蒙古高原核心位置,而是在东南一隅的辽河上游,这就是契丹人。早在4世纪,鲜卑和匈奴融合而成的宇文部,被慕容部打的灰飞烟灭,四分五裂,但宇文部的后人始终在辽河上游放羊,也就是内蒙古东南部,其中一股,在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契丹人。契丹由八个部落组成,原始而落后,几百年间没什么大作为,偶尔向中原朝贡或者制造小规模边患。契丹闹的最大的事就是696年武则天时期的一次造反,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反叛,极大的冲击了东北地区的秩序。此后,契丹基本生活在唐朝幽州节度使和漠北的后突厥与铁勒的阴影之下,直至唐朝末年,在韩延徽、韩知古、卢文进等汉人的帮助下,耶律阿保机逐渐掌握了权力,带领契丹人步入封建社会,逐渐建立起强大的汗国。在与五代、渤海国等政权的反复厮杀中,契丹最终做大做强,吞并了库莫奚、霫等周边类似民族,在草原上建立起强大的辽帝国,开创游牧民族之先河。契丹曾经被后唐暴打了三次,但后唐、后晋的灭亡都是契丹造成的,而且后晋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后,其国运更是气势如虹。北宋建立后,双方几度交手,各有胜败,最终达成《澶渊之盟》,双方握手言和,直至12世纪初,辽被东北崛起的女真人所灭亡。在辽国雄起的同时,另一股鲜卑后裔进入了漠北高原上,他们就是室韦人的后代。在回鹘走后,草原为之一空,黑龙江中游、小兴安岭一带的室韦诸部溯江而上,来到了蒙古高原东部。由于其中的鞑靼部过于强大,这群人被统称为鞑靼人。另外,在高原西部,还有一群突厥语民族的遗民,逐渐与鞑靼交融在一起,由于突厥语民族发达且人口多,被称为白鞑靼或者熟鞑靼,室韦诸部落后且人口少,油污不堪,被叫做生鞑靼或者黑鞑靼。鞑靼人在唐末就一直在蒙古高原上,与李克用集团关系密切,辽国、金国、西夏时期他们时叛时降。鞑靼诸部互相仇杀,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落是蒙兀室韦的后人,蒙古部,他们开始很小,但越来越兴旺。到了13世纪初,在金国的扶持下,蒙古乞颜部的一条好汉铁木真逐渐成材,做大做强,统一了草原诸部,建立起大蒙古国。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蒙古铁骑横扫半个地球,建立起强大无比的蒙古帝国。不过到了14世纪中后期,蒙古人在世界各地的统治基本都被推翻了。在中国的蒙古人被逐回草原,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最终成长为现代蒙古族。以上,就是蒙古高原历代各个游牧民族的概况。从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虽然彼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实际上是互不相同的品种。每一个游牧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语言和独有的生活方式,早期干净清洁的匈奴人与晚期浑身油污的蒙古人,生活方式的差异很大。每一个后来的游牧民族,基本没有从上一个离去的游牧民族那里继承到什么东西,后来者一切都要从头进化。也就是说,上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崩溃消亡之后,后一个游牧民族还要一步不差的完整走一遍游牧政权的发展流程,从林立的部落开始,到部落联盟,再到汗国,有本事的再发展到帝国。也就是说,上一个游牧民族盛极而衰至于消亡之后,取而代之的下一个游牧民族并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强大汗国,而是一群零散落后原始的小部落,还要一步步重复前人的努力,最终才能再发展为新的汗国。宋朝的汉族,其文明是远远高于汉朝时期的汉族的,因为这是同一个民族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而宋朝时期的蒙古人,其文明程度远远比不上汉朝时期的匈奴人,因为蒙古人与匈奴人无关,在匈奴已经消亡千年的时候,蒙古人的先民还处于蒙昧时代。这样的发展规律说明,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是各不相关的不同品种,而不是同一个民族的不同朝代。之所以会产生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是否是不同朝代的严重错觉,可能还是无法跳出汉民族的发展规律,不自觉的拿汉族的独有规律套用在其他民族身上。从古至今,文明不曾断绝的只有汉族,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在考古时,挖出一个几千年的古墓,里面躺着的人和将其挖出来的人属于同一个品种,这是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在汉族中才存在的独特现象。包括游牧民族在内,他们的历史都不是连续的,朝代这样的概念,不适用于游牧民族,也不适用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谢邀!要说最好听的很难有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欣赏风格不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自己最爱的!孙露!云菲菲!于洋!雷婷!陈瑞等等!她们的歌我都喜欢!最喜欢孙露的《黄玫瑰》我觉得《好了歌》还行,那是植入我少年之心的句子,几十年了,想忘也忘不了,时值花甲之年,还能倒背如流。《好了歌》形象地刻画了人类社会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作者曹雪芹借《好了歌》,指出了在“人治”社会中,伦理道德的虚伪和败坏,也对人们丧失信仰,丧失人性的恶劣行为作了深刻的总结和讽刺。当然,这与当时的时代背累不无关系。那时,政治环境动荡,上层建筑腐朽堕落,败坏了社会整体的道德风气和公平正义,在此情况下,曹雪芹对社会的深刻怀疑和极度失望,就不足为怪了。初读《好了歌》时,我还是青涩少年,对生活,对世界充满着渴望和憧憬,《好了歌》就像一瓢冷水浇在了我的头上。好在那时是少年心性,一转眼,就把这《好了歌》抛之脑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在人生中的一些际遇,以后,每读一次,总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今,再度读《好了歌》,反而有一种释然。《好了歌》全篇,虽然都充斥着灰色的气息,但也充满了人生的智慧与哲理,它不正是当今社会的写照吗?我们在读《好了歌》时,特别是年青人在读时,要透过文字看本质,只有抛开功名利禄,只有追求生命的真谛,我们的生活才会真正地幸福快乐。一句话一首诗,总有一句打动你!总有那么些诗词,你读一两句,就仿佛在山水间,云里雾里。1、海上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张爱玲2、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追风筝的人》3、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回头看,不准偷偷想念,你要知道,不是所有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村上春树4、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5、成长最遗憾的部分在于,我们总在最无知的年华里遇到最好的人,却不自知。——《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6、说真的,我并不喜欢我的家乡。可扪心而问,我的确又是爱它的。但愿前者不是罪行,后者也并非荣耀。——史铁生《喜欢与爱》7、人说人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断气的时候,从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时候,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然后在社会上他死了,不再会有他的位置;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住他的人把他忘记的时候,那时候他才真正的死了。8、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送别》9、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顾贞观《金缕曲》10、我是伤口,又是刀锋。我是耳光,有时脸面,我是四肢,又是刑车,我是死囚,又是屠夫!被判时终身微笑,却始终张不开嘴笑。——波德莱尔《自我折磨者》11、有一颗心,志未消。大地未绿我先绿,草木已凋我不凋。——汪国真《有一颗心》12、说一句再见,就是死去一点。——《漫长的告别》13、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白居易《太行路》1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15、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1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许多往事在眼前一幕一幕,变得那么模糊。曾经那么坚信的,那么执着的,一直相信着的,你都还记得吗?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是否已经淡忘。在默默的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们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们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在即将逝去的2017,你会用那几句话或哪句诗来总结你的2017呢?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沁园春【锦绣中华】绿水青山,建国七十,改地换天。看嫦娥奔月,航空母舰,蓝鲸潜水,纵向深蓝。科技兴邦,民族崛起,强国强军世井然。雄狮醒,改革开放路,越走方宽。初心不忘前行,使命在胸责任在肩。望山河锦绣,中华大地,莺歌燕舞,旧貌新颜。山水田园,以邻为伴,共创和谐天下欢,齐发展,大国之风范,人类平安。
谢邀!要说最好听的很难有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欣赏风格不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自己最爱的!孙露!云菲菲!于洋!雷婷!陈瑞等等!她们的歌我都喜欢!最喜欢孙露的《黄玫瑰》
谢邀!要说最好听的很难有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欣赏风格不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自己最爱的!孙露!云菲菲!于洋!雷婷!陈瑞等等!她们的歌我都喜欢!最喜欢孙露的《黄玫瑰》真心话。余秀华作为一个先天弱势者,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至少是实力派,更深一点说余秀华是天才。只是因为她在世人眼中很丑,因此连同她的生理及心理反应都涉嫌淫荡。而那些触动人心的句子,却只有她恰如其分地写出来。在这里我无法去评论她的诗作,因为一个天才的作品实质上就是某类作品的范例,只可以用她的作品来反观其它作品好不好,而她的作品是样板是母本。她内心充满对生存对爱对性对感情的渴望,她把这种渴望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那种骚动狂热道破了人原始的欲望,只不过因为她丑而让人觉得不耻,甚至是对自己的羞辱。正当她面对这种窘境,恰有类似郦师这样俗得只剩教科书的大师为她站台,借用欣赏她呵护她的幌子证明他的博爱多才。其实就才情而言,余秀华10分,那些看似大师或勉强称作公众人物的好事者均在3分以下。那些人的诗本来就是垃圾,不过因为冒充余秀华的知音而显得稍稍地有了些灵气,而他的俗媚及矫情却无法掩盖。余秀华走,是形势所逼。其他人走是读者的选择,余秀华是他们惩罚我们的工具,是所谓文化自信的人的牺牲品。
谢邀!要说最好听的很难有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欣赏风格不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自己最爱的!孙露!云菲菲!于洋!雷婷!陈瑞等等!她们的歌我都喜欢!最喜欢孙露的《黄玫瑰》真心话。余秀华作为一个先天弱势者,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至少是实力派,更深一点说余秀华是天才。只是因为她在世人眼中很丑,因此连同她的生理及心理反应都涉嫌淫荡。而那些触动人心的句子,却只有她恰如其分地写出来。在这里我无法去评论她的诗作,因为一个天才的作品实质上就是某类作品的范例,只可以用她的作品来反观其它作品好不好,而她的作品是样板是母本。她内心充满对生存对爱对性对感情的渴望,她把这种渴望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那种骚动狂热道破了人原始的欲望,只不过因为她丑而让人觉得不耻,甚至是对自己的羞辱。正当她面对这种窘境,恰有类似郦师这样俗得只剩教科书的大师为她站台,借用欣赏她呵护她的幌子证明他的博爱多才。其实就才情而言,余秀华10分,那些看似大师或勉强称作公众人物的好事者均在3分以下。那些人的诗本来就是垃圾,不过因为冒充余秀华的知音而显得稍稍地有了些灵气,而他的俗媚及矫情却无法掩盖。余秀华走,是形势所逼。其他人走是读者的选择,余秀华是他们惩罚我们的工具,是所谓文化自信的人的牺牲品。那年代的汽车环境排放标准一般国3居多,那时国4还不多。今后这种车国家随时可能实行强制报废。这跟行使公里数与车况好坏无关,一般不值得入手。如果个人实在有玩车的隐,又苦于口袋无银子,那么就是值当是买个摩托车。3~5000元足唉!
谢邀!要说最好听的很难有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欣赏风格不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自己最爱的!孙露!云菲菲!于洋!雷婷!陈瑞等等!她们的歌我都喜欢!最喜欢孙露的《黄玫瑰》真心话。余秀华作为一个先天弱势者,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至少是实力派,更深一点说余秀华是天才。只是因为她在世人眼中很丑,因此连同她的生理及心理反应都涉嫌淫荡。而那些触动人心的句子,却只有她恰如其分地写出来。在这里我无法去评论她的诗作,因为一个天才的作品实质上就是某类作品的范例,只可以用她的作品来反观其它作品好不好,而她的作品是样板是母本。她内心充满对生存对爱对性对感情的渴望,她把这种渴望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那种骚动狂热道破了人原始的欲望,只不过因为她丑而让人觉得不耻,甚至是对自己的羞辱。正当她面对这种窘境,恰有类似郦师这样俗得只剩教科书的大师为她站台,借用欣赏她呵护她的幌子证明他的博爱多才。其实就才情而言,余秀华10分,那些看似大师或勉强称作公众人物的好事者均在3分以下。那些人的诗本来就是垃圾,不过因为冒充余秀华的知音而显得稍稍地有了些灵气,而他的俗媚及矫情却无法掩盖。余秀华走,是形势所逼。其他人走是读者的选择,余秀华是他们惩罚我们的工具,是所谓文化自信的人的牺牲品。那年代的汽车环境排放标准一般国3居多,那时国4还不多。今后这种车国家随时可能实行强制报废。这跟行使公里数与车况好坏无关,一般不值得入手。如果个人实在有玩车的隐,又苦于口袋无银子,那么就是值当是买个摩托车。3~5000元足唉!谢谢邀请。绝对不能如此理解。匈奴、鲜卑(契丹、蒙古)、突厥,是完全不同的民族,后来者也没有从先行者那里继承到任何科技和文明。当然,不能排除后来者中有先行者的基因和血脉,但只要没有文化上的认同,就不是先行者的继承人。如果将这些游牧民族看作同一群人的不同朝代,那么与早些年土耳其、中亚流行的泛突厥主义有什么区别?下图是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非常搞笑的一个场面,他身后站着十来个仪仗队员,cosplay成不同时期的世界各地的游牧民族武士,泛突厥主义者将其一概视为土耳其人的祖先,贻笑大方,滑天下之大稽。如果将匈奴到蒙古的各游牧民族视同一个群体的不同朝代,其视觉效果,就像埃尔多安背后那群cosplay的小丑一样。在蒙古高原的历史上,中部鲜卑取代匈奴,突厥语民族取代鲜卑,室韦-鞑靼-蒙古取代突厥语民族,基本都是人类品种的更换,而不是同一民族内部的王朝更迭。匈奴人,是胡人,是黄白混血种人。在汉晋时代,不是北方所有少数民族都叫胡人,能叫做胡人的,除了中亚、新疆的西域白种人之外,只有匈奴、月氏、乌孙等少数几个。匈奴、月氏和乌孙生活习惯基本相同,政权组织方式也非常类似,他们是同一个品种的。早在汉代时期,胡人的发展水平普遍高于羌族、鲜卑、丁零等民族,匈奴也好,乌孙也好,月氏也好,他们都有比较进步的科技水平,政权组织方式也很进步,有一个强大的家族作为全民族的共同领导,各个部落围绕在民族领袖周围,遵守领袖的号令,一般情况下很难被切割粉碎。这三大胡人集团,都有长途跋涉、远程迁徙的经历,他们的主体都没有失散。但当时的羌族、鲜卑、乌桓、丁零都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们都是部落林立,互为仇雠,民族远远没有统一,很容易被人分而治之。从公元前128年开始,匈奴与汉朝之间持续爆发战争。汉武帝用了十年,将匈奴逐出漠南,匈奴远遁漠北;从前99年开始,汉武帝又用了十年,对漠北匈奴深入穷追,穷追猛打,虽然这一阶段汉朝损失很大,但匈奴损失更大,匈奴被打的人口锐减,内乱频仍,朝不保夕,危在旦夕。而且匈奴丧失了蒙古高原的宗主权,在汉昭帝时代,东部的乌桓把匈奴单于的祖坟都给刨了,壶衍鞮单于很愤怒,但汉朝出兵干涉,匈奴最终也没敢报仇。在汉宣帝时代,匈奴在西域也彻底失败了,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断匈奴右臂。于是,在握衍朐鞮单于时代,匈奴终于分裂了,呼韩邪单于干掉了握衍朐鞮单于,然后又冒出五个单于争雄,最后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兄弟争国。两个单于都像汉宣帝示好,但东部的呼韩邪单于尺度更大,他竟然亲自跑到长安,向汉宣帝称臣,时为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于是,汉朝支持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战败逃往西方,和西方的乌孙、丁零、坚昆几度交手,最终跑到了哈萨克的康居。西域都护甘延寿、陈汤追到康居,攻破康居,杀死郅支单于,留下一句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此,呼韩邪单于在汉朝扶持下统一了匈奴,并臣服于汉朝。此后,呼韩邪单于又两次来到长安面圣,分别拜见汉宣帝和汉元帝,在公元前33年那一次还得到了王昭君。此后,一直到王莽篡汉,匈奴一直臣服于中原,呼韩邪单于如此,他的六个儿子先后担任单于,也是如此,直至最后王莽欺人太甚而且中原大乱,匈奴短期内恢复独立,但不久就因为内部争权夺利而永久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时值东汉初期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分裂之际,匈奴内乱频仍,连年蝗旱,赤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南匈奴投奔东汉,最终成为东汉得附庸。随后,在接下来半个世纪中,东汉、南匈奴共同对垒北匈奴,北匈奴越打越弱,南匈奴则越打越强,从三万人发展到了三十万人。最终,在公元89年,汉和帝时代,大将军窦宪北伐,勒石燕然,北匈奴大败,开始向西迁徙。此后数年,东汉政府对北匈奴连续追杀,迫使北匈奴余孽主力于公元91年四散奔逃。有的逃到了辽河流域,融入了东部鲜卑之中,是为后来的宇文部;北单于本部向西逃亡,一直逃到了哈萨克丘陵,最终取代了康居,是为悦般,但到了5世纪初已经突厥化或者铁勒化了,不再是匈奴人;还有一部分留在草原上,但是中部鲜卑人进入了草原,这些匈奴余孽被鲜卑化,从此都是鲜卑人了。而陕北、山西的南匈奴,则在汉朝的全面控制之下,日趋汉化。在4世纪初西晋末年,南匈奴又一次兴风作浪,建立了汉-前赵政权,先后攻克洛阳和长安,灭亡了西晋,给中原汉族带来巨大灾难,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帷幕。但这些南匈奴基本都已汉化很久了,首领刘渊、刘聪、刘曜等人都有极其出色的儒学和文化修养,说话做事引经据典掉书袋,十分“酸腐”,南匈奴权贵大抵如此,而平民是种地的,不是放羊的,种地的匈奴人还能算是匈奴人吗?前赵被消灭后,南匈奴余孽大部分都被屠杀了,余部在山西吕梁山区还有,号称离石胡,对北方各国时叛时降,直至唐朝初年被李世民荡平。在东汉时期,1世纪末2世纪初,北匈奴被东汉政府灭亡,匈奴余孽主体都从蒙古高原上逃走了,补充进来的是东方大兴安岭森林中的鲜卑人。进入漠北的是中部鲜卑,他们非常原始和落后,发展程度完全比不上匈奴人。但进入漠北后,他们迅速进化,很快就对汉朝形成巨大威胁。但是,鲜卑与匈奴不同,他们始终未能统一,各部落各行其是,没有一个领袖群伦的类似于匈奴单于、突厥可汗的人物,所以他们对汉朝的威胁主要是骚扰缘边地区。但到了2世纪五六十年代,汉桓帝和汉灵帝之间,鲜卑突然出了一条好汉,叫做檀石槐,竟然奇迹般的再度统一了漠北高原,尽据匈奴故地,各鲜卑部落都听其号令,对汉朝的威胁陡增。汉灵帝曾派护乌桓校尉夏育、护羌校尉田晏、护匈奴中郎将臧旻各带一万人出塞讨伐檀石槐,结果战败,损失惨重,这是两汉时代对漠北游牧民族最大的一场败仗,亘古未有。檀石槐死后,他的儿子和孙子没出息没本事,他们家的政权很快就拉倒了,鲜卑又恢复到部落林立的年代了。汉末三国时期,中部鲜卑又出了一条好汉,叫轲比能,他在大量汉人和护乌桓校尉阎柔的支持下,迅速崛起,击败了檀石槐的后人步度根、泄归泥等,再次称雄鲜卑诸部,但影响力还是不如檀石槐。轲比能与曹魏政权乌桓校尉田豫、牵招等几次交手,各有胜负,曹魏为之头疼。最终,幽州刺史王雄想了一招,他派了个刺客去把轲比能干掉了,然后中部鲜卑又土崩瓦解了。从汉末以来,由于中原战乱,中部鲜卑开始大规模向南迁徙,他们的主流都到了内蒙古阴山、河套一带,在五胡乱华时期,在逃到北方的山西汉人的支持下,中部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最终在4世纪末河套平原上建立可北魏政权,在5世纪初成功入主中原,统一了北方。这是中部鲜卑的情况,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两股鲜卑人,人数众多,但那时没有进入漠北。其一是最发达的鲜卑部落,东部鲜卑,他们成群结队的生活在辽河流域的草原上,或者放羊,或者种地,分为众多部落。他们在汉魏时期是边患,但到了西晋时期,已经臣服于中原。西晋时期,东部鲜卑主要分为三个部落,分别是段部、慕容部和宇文部,其中宇文部是由东迁的匈奴和本地鲜卑融合发展而来的。东部鲜卑靠近河北与辽东,当地文化发达,汉人众多,所以东部鲜卑汉化严重,特别是段部和慕容部,汉化程度非常高。在永嘉之乱的时候,大量北方汉人向东北逃窜,就来到了慕容部,更是加速了慕容部的汉化。东部鲜卑几经洗牌,互相仇杀,最终,段部被慕容部和羯族后赵联合歼灭了,余部逃到山东,最终被前燕屠灭,宇文部则与慕容部屡战屡败,最终分崩离析,不复存在。而4世纪50年代,后赵灭亡,北方大乱,慕容部趁机南下中原,建立了前燕政权,慕容部的南下,与南匈奴和羯族对中原的破坏完全不同,他们是汉化的文明民族,同时一起跟着回来的是大量北迁的北方汉人士族,他们给久经战乱的北方带来了一股清风正气。在十六国时代,在连绵不绝的战乱中,慕容部鲜卑人最终基本死绝了,主要杀他们的是氐族、汉族,以及慕容部亲手扶植的中部鲜卑拓跋部。除了东部鲜卑之外,还有一股鲜卑人,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如果说辽河流域的东部鲜卑文化最先进,那么黑龙江流域的鲜卑发展最落后,他们是室韦人,也是部落林立,渔猎为生,他们一直到9世纪唐朝末年才进化成型,虽然落后,但他们厚积薄发,其后代将在13世纪撼动地球。鲜卑人进入漠北的同时,突厥语民族也开始进入漠北,汉朝时他们被叫做丁零人,生活在匈奴的西北,从阿尔泰山到贝加尔湖一带,他们比鲜卑人还要落后的多。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这些丁零人逐渐被叫做敕勒人、高车人,最后定为铁勒人。到了4世纪末,铁勒人等突厥语民族已经成了蒙古高原的主体,鲜卑人已经走光了,铁勒人部落林立,发展极其落后,除了放羊什么也不会。所以,虽然突厥语民族遍布草原各地,但他们的时代还要再等一等。4世纪,一股从拓跋部逃出来的鲜卑奴隶在首领木骨闾的率领下,从漠南来到漠北,逐渐发家致富,其子孙后代统治了漠北的突厥语民族,号称柔然,也被翻译做蠕蠕。蠕蠕到了木骨闾六世孙社仑的时代,也就是4世纪末,开始强大起来,柔然兼并了各个突厥语部落,打败了匈奴余孽,占据了整个草原,东至朝鲜,西至焉耆,尽有匈奴故地,柔然首领自称可汗,这是可汗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同时,拓跋部的北魏政权也开始崛起,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日益增多。到了5世纪,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即位之初,决定彻底解决柔然问题,于是几次兴师北伐,大破柔然,大檀可汗积郁成疾而死,从此柔然由盛转衰。此后,北魏日益强大,柔然日益衰弱,柔然的威胁逐渐减少。同时,柔然也逐渐丧失了对突厥语民族的优势。比如,5世纪末,铁勒副伏罗部就成功摆脱柔然统治,逃到天山北麓草原上独立建国,即高车国,与柔然抗衡,甚至在战场上杀了柔然可汗伏图。但高车国不重要,重要的是阿尔泰山北麓的一支强大的突厥语部落。这个部落,就是突厥,真正的突厥人。历史上,突厥长期受制于柔然,为柔然打铁制造兵器。在6世纪中叶,突厥逐渐崛起,并将高车国的余部收降,在西魏的支持下,开始反击柔然。很快,突厥就把柔然灭了,柔然人四散奔逃,其主要权贵分别被北周和北齐捕杀。甚至于7世纪出现在东罗马帝国的阿瓦尔人,据说也是远遁的柔然余孽,他们将马镫传到了西方,但这支阿瓦尔人不太可能是柔然人,所以通常叫他们伪阿瓦尔人。突厥实力非常强大,估计是崛起速度最快的游牧民族,短短几年就尽有匈奴故地,征服了全部的铁勒部落,而且趁着中原的分裂,一度对北周和北齐确立了相对优势,同时,木杆可汗时期,突厥征服了西域,灭掉了称雄中亚的嚈哒,击败了波斯帝国,向西与东罗马帝国也有纠纷。而且,突厥非常顽强,不同于包括匈奴在内的其他游牧民族,突厥在历史上三起三落,统治草原和西域达二百年之久。第一起,就是从突厥开国可汗伊利可汗开始,经过乙息记可汗、木杆可汗、他钵可汗兄弟三人,到沙钵略可汗,约三四十年之久,除了北齐文宣帝高洋能镇住突厥外,突厥谁都不怕。第一落,就是581年隋朝开国,隋文帝对突厥大加离间,制造内乱,同时出动大军打击突厥,突厥大败,沙钵略可汗被迫投降隋朝,经过莫何可汗、都蓝可汗、启民可汗,一直到始毕可汗为止。在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隋朝更是直接干预突厥内政,专一扶植亲汉但实力弱小的染干,每当染干战败的时候,隋朝的兵马钱粮接着就到了,杨素统帅大军,哪个突厥人不服就削哪个,都蓝可汗和西突厥达头可汗先后被隋朝搞掉,染干稳坐可汗宝座,被隋朝册封为启民可汗,并将义成公主下价给启民。这期间,突厥不是没有想过要崛起,比如沙钵略可汗临死的时候,放弃了儿子,而是让自己最讨厌的弟弟继承汗位,是为莫何可汗,因为只有莫何可汗有能力复兴突厥,不过莫何可汗命不好,在消灭堂兄弟阿波可汗的时候中箭战死了。突厥的第二起,就是隋末唐初的天下大乱,主要是始毕可汗、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他们兄弟三个,他三个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但这个时候突厥已经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抓住中原大乱,坐镇北方,力压群雄,对中国造成巨大的危害。不过他们遇到的对手是唐朝,所以突厥很快就有了第二落,在度过最初的艰难之后,贞观三年,唐太宗命李靖北伐,次年一举灭掉东突厥,将突厥人整体迁徙到漠南管理。突厥的第三起是在半个世纪以后,682年,突厥遗民阿史那骨咄禄兄弟率众反叛,逃回漠北,重建了突厥汗国,是为后突厥。后突厥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骨咄禄可汗、默啜可汗兄弟时期与唐朝的全面对抗,时值武周至唐玄宗初年,毗伽可汗时期的和平阶段,突厥父事唐朝,时值唐玄宗开元中期,毗伽可汗之后的突厥衰落直至最终灭亡,包括伊然可汗、登利可汗、阿史那骨咄叶护、乌苏米施可汗和白眉可汗时期,时值唐玄宗开元末期、天宝初期,这也是突厥的第三落。在唐朝和回鹘、东部葛逻禄的打击下,东突厥彻底灭亡,余孽大部分南下融入唐朝,少部分被回纥收编。这是东突厥。另外,还有西突厥,由突厥经略西域的偏师发展而来,主要由少量突厥人、异姓突厥(大概是乌孙后人)、葛逻禄、处月等突厥语民族组成。西突厥可汗是突厥开国的伊利可汗的弟弟室点密可汗的后人,室点密的儿子达头可汗在隋朝时期曾参与突厥内乱,最终被隋朝击败,达头可汗的孙子射匮可汗在隋末唐初之际建立了强大的西突厥汗国,历经统叶护可汗、肆叶护可汗、咄陆可汗等几代人,在咄陆可汗死后陷入内乱,而唐太宗趁机经略西域,插手西突厥内乱,连削带打,致使西突厥陷入近三十年的内乱。最终,在唐高宗时期,657年,苏定方灭掉西突厥。此后,西突厥沦为唐朝附庸,阿史那突厥人几经反复,最终失去了在西域突厥语民族中的地位,数万突厥人内迁进入唐朝,异姓突厥(主要是突骑施)和葛逻禄等成为西域主体游牧民族。东突厥灭亡后,占据漠北蒙古高原的是铁勒人。铁勒人已经来到蒙古高原几百年了,但由于太过落后,一直处于被统治、被压迫的地位,但在唐朝征服突厥的过程中,铁勒诸部得到了唐朝的大力扶植。在东突厥于630年第一次灭亡以后,铁勒中的薛延陀部首领夷男就被唐朝册封为新的珍珠毗伽可汗,但没过多久,薛延陀与唐朝关系恶化,被李勣、执失思力攻击,又被铁勒其他部落背叛,最终在贞观末年消亡。后突厥的灭亡,也离不开唐朝对铁勒诸部的扶持,最终取代后突厥的,是铁勒中的回纥部。在天宝初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被唐朝册封为怀仁可汗,此后一百年,漠北是回纥等铁勒人的天下,大部分铁勒部落融合成了统一的回纥族,后改名回鹘。回鹘,可能是有史以来对中原王朝威胁最小的游牧民族政权了,因为它的成长和发展完全离不开唐朝的支持。在安史之乱时,回纥两度派军协助唐朝平叛。在唐代宗和唐德宗初期,因为唐朝战后国力尚未恢复,回纥英义可汗妄图欺压唐朝,双方关系一度紧张。在英义可汗死后,双方关系基本恢复正常。840年,回鹘内乱,黠戛斯趁乱入侵,回鹘灭亡。主要余部南下投奔唐朝,因为不老实而被唐朝消灭,活下来的主要融入了汉族和契丹人之中,还有一部分选择西迁,有的到了河西走廊,发展为甘州回鹘,最后被西夏灭亡,有的到了吐鲁番,发展为高昌回鹘,最终被蒙古征服,有的到了七河流域,发展为葱岭西回鹘,与葛逻禄等其他突厥语民族融合。回鹘灭亡后,漠北草原暂时沉寂下来,新崛起的游牧民族不在蒙古高原核心位置,而是在东南一隅的辽河上游,这就是契丹人。早在4世纪,鲜卑和匈奴融合而成的宇文部,被慕容部打的灰飞烟灭,四分五裂,但宇文部的后人始终在辽河上游放羊,也就是内蒙古东南部,其中一股,在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契丹人。契丹由八个部落组成,原始而落后,几百年间没什么大作为,偶尔向中原朝贡或者制造小规模边患。契丹闹的最大的事就是696年武则天时期的一次造反,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反叛,极大的冲击了东北地区的秩序。此后,契丹基本生活在唐朝幽州节度使和漠北的后突厥与铁勒的阴影之下,直至唐朝末年,在韩延徽、韩知古、卢文进等汉人的帮助下,耶律阿保机逐渐掌握了权力,带领契丹人步入封建社会,逐渐建立起强大的汗国。在与五代、渤海国等政权的反复厮杀中,契丹最终做大做强,吞并了库莫奚、霫等周边类似民族,在草原上建立起强大的辽帝国,开创游牧民族之先河。契丹曾经被后唐暴打了三次,但后唐、后晋的灭亡都是契丹造成的,而且后晋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后,其国运更是气势如虹。北宋建立后,双方几度交手,各有胜败,最终达成《澶渊之盟》,双方握手言和,直至12世纪初,辽被东北崛起的女真人所灭亡。在辽国雄起的同时,另一股鲜卑后裔进入了漠北高原上,他们就是室韦人的后代。在回鹘走后,草原为之一空,黑龙江中游、小兴安岭一带的室韦诸部溯江而上,来到了蒙古高原东部。由于其中的鞑靼部过于强大,这群人被统称为鞑靼人。另外,在高原西部,还有一群突厥语民族的遗民,逐渐与鞑靼交融在一起,由于突厥语民族发达且人口多,被称为白鞑靼或者熟鞑靼,室韦诸部落后且人口少,油污不堪,被叫做生鞑靼或者黑鞑靼。鞑靼人在唐末就一直在蒙古高原上,与李克用集团关系密切,辽国、金国、西夏时期他们时叛时降。鞑靼诸部互相仇杀,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落是蒙兀室韦的后人,蒙古部,他们开始很小,但越来越兴旺。到了13世纪初,在金国的扶持下,蒙古乞颜部的一条好汉铁木真逐渐成材,做大做强,统一了草原诸部,建立起大蒙古国。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蒙古铁骑横扫半个地球,建立起强大无比的蒙古帝国。不过到了14世纪中后期,蒙古人在世界各地的统治基本都被推翻了。在中国的蒙古人被逐回草原,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最终成长为现代蒙古族。以上,就是蒙古高原历代各个游牧民族的概况。从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虽然彼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实际上是互不相同的品种。每一个游牧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语言和独有的生活方式,早期干净清洁的匈奴人与晚期浑身油污的蒙古人,生活方式的差异很大。每一个后来的游牧民族,基本没有从上一个离去的游牧民族那里继承到什么东西,后来者一切都要从头进化。也就是说,上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崩溃消亡之后,后一个游牧民族还要一步不差的完整走一遍游牧政权的发展流程,从林立的部落开始,到部落联盟,再到汗国,有本事的再发展到帝国。也就是说,上一个游牧民族盛极而衰至于消亡之后,取而代之的下一个游牧民族并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强大汗国,而是一群零散落后原始的小部落,还要一步步重复前人的努力,最终才能再发展为新的汗国。宋朝的汉族,其文明是远远高于汉朝时期的汉族的,因为这是同一个民族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而宋朝时期的蒙古人,其文明程度远远比不上汉朝时期的匈奴人,因为蒙古人与匈奴人无关,在匈奴已经消亡千年的时候,蒙古人的先民还处于蒙昧时代。这样的发展规律说明,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是各不相关的不同品种,而不是同一个民族的不同朝代。之所以会产生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是否是不同朝代的严重错觉,可能还是无法跳出汉民族的发展规律,不自觉的拿汉族的独有规律套用在其他民族身上。从古至今,文明不曾断绝的只有汉族,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在考古时,挖出一个几千年的古墓,里面躺着的人和将其挖出来的人属于同一个品种,这是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在汉族中才存在的独特现象。包括游牧民族在内,他们的历史都不是连续的,朝代这样的概念,不适用于游牧民族,也不适用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
谢邀!要说最好听的很难有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欣赏风格不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自己最爱的!孙露!云菲菲!于洋!雷婷!陈瑞等等!她们的歌我都喜欢!最喜欢孙露的《黄玫瑰》真心话。余秀华作为一个先天弱势者,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至少是实力派,更深一点说余秀华是天才。只是因为她在世人眼中很丑,因此连同她的生理及心理反应都涉嫌淫荡。而那些触动人心的句子,却只有她恰如其分地写出来。在这里我无法去评论她的诗作,因为一个天才的作品实质上就是某类作品的范例,只可以用她的作品来反观其它作品好不好,而她的作品是样板是母本。她内心充满对生存对爱对性对感情的渴望,她把这种渴望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那种骚动狂热道破了人原始的欲望,只不过因为她丑而让人觉得不耻,甚至是对自己的羞辱。正当她面对这种窘境,恰有类似郦师这样俗得只剩教科书的大师为她站台,借用欣赏她呵护她的幌子证明他的博爱多才。其实就才情而言,余秀华10分,那些看似大师或勉强称作公众人物的好事者均在3分以下。那些人的诗本来就是垃圾,不过因为冒充余秀华的知音而显得稍稍地有了些灵气,而他的俗媚及矫情却无法掩盖。余秀华走,是形势所逼。其他人走是读者的选择,余秀华是他们惩罚我们的工具,是所谓文化自信的人的牺牲品。那年代的汽车环境排放标准一般国3居多,那时国4还不多。今后这种车国家随时可能实行强制报废。这跟行使公里数与车况好坏无关,一般不值得入手。如果个人实在有玩车的隐,又苦于口袋无银子,那么就是值当是买个摩托车。3~5000元足唉!谢谢邀请。绝对不能如此理解。匈奴、鲜卑(契丹、蒙古)、突厥,是完全不同的民族,后来者也没有从先行者那里继承到任何科技和文明。当然,不能排除后来者中有先行者的基因和血脉,但只要没有文化上的认同,就不是先行者的继承人。如果将这些游牧民族看作同一群人的不同朝代,那么与早些年土耳其、中亚流行的泛突厥主义有什么区别?下图是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非常搞笑的一个场面,他身后站着十来个仪仗队员,cosplay成不同时期的世界各地的游牧民族武士,泛突厥主义者将其一概视为土耳其人的祖先,贻笑大方,滑天下之大稽。如果将匈奴到蒙古的各游牧民族视同一个群体的不同朝代,其视觉效果,就像埃尔多安背后那群cosplay的小丑一样。在蒙古高原的历史上,中部鲜卑取代匈奴,突厥语民族取代鲜卑,室韦-鞑靼-蒙古取代突厥语民族,基本都是人类品种的更换,而不是同一民族内部的王朝更迭。匈奴人,是胡人,是黄白混血种人。在汉晋时代,不是北方所有少数民族都叫胡人,能叫做胡人的,除了中亚、新疆的西域白种人之外,只有匈奴、月氏、乌孙等少数几个。匈奴、月氏和乌孙生活习惯基本相同,政权组织方式也非常类似,他们是同一个品种的。早在汉代时期,胡人的发展水平普遍高于羌族、鲜卑、丁零等民族,匈奴也好,乌孙也好,月氏也好,他们都有比较进步的科技水平,政权组织方式也很进步,有一个强大的家族作为全民族的共同领导,各个部落围绕在民族领袖周围,遵守领袖的号令,一般情况下很难被切割粉碎。这三大胡人集团,都有长途跋涉、远程迁徙的经历,他们的主体都没有失散。但当时的羌族、鲜卑、乌桓、丁零都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们都是部落林立,互为仇雠,民族远远没有统一,很容易被人分而治之。从公元前128年开始,匈奴与汉朝之间持续爆发战争。汉武帝用了十年,将匈奴逐出漠南,匈奴远遁漠北;从前99年开始,汉武帝又用了十年,对漠北匈奴深入穷追,穷追猛打,虽然这一阶段汉朝损失很大,但匈奴损失更大,匈奴被打的人口锐减,内乱频仍,朝不保夕,危在旦夕。而且匈奴丧失了蒙古高原的宗主权,在汉昭帝时代,东部的乌桓把匈奴单于的祖坟都给刨了,壶衍鞮单于很愤怒,但汉朝出兵干涉,匈奴最终也没敢报仇。在汉宣帝时代,匈奴在西域也彻底失败了,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断匈奴右臂。于是,在握衍朐鞮单于时代,匈奴终于分裂了,呼韩邪单于干掉了握衍朐鞮单于,然后又冒出五个单于争雄,最后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兄弟争国。两个单于都像汉宣帝示好,但东部的呼韩邪单于尺度更大,他竟然亲自跑到长安,向汉宣帝称臣,时为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于是,汉朝支持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战败逃往西方,和西方的乌孙、丁零、坚昆几度交手,最终跑到了哈萨克的康居。西域都护甘延寿、陈汤追到康居,攻破康居,杀死郅支单于,留下一句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此,呼韩邪单于在汉朝扶持下统一了匈奴,并臣服于汉朝。此后,呼韩邪单于又两次来到长安面圣,分别拜见汉宣帝和汉元帝,在公元前33年那一次还得到了王昭君。此后,一直到王莽篡汉,匈奴一直臣服于中原,呼韩邪单于如此,他的六个儿子先后担任单于,也是如此,直至最后王莽欺人太甚而且中原大乱,匈奴短期内恢复独立,但不久就因为内部争权夺利而永久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时值东汉初期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分裂之际,匈奴内乱频仍,连年蝗旱,赤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南匈奴投奔东汉,最终成为东汉得附庸。随后,在接下来半个世纪中,东汉、南匈奴共同对垒北匈奴,北匈奴越打越弱,南匈奴则越打越强,从三万人发展到了三十万人。最终,在公元89年,汉和帝时代,大将军窦宪北伐,勒石燕然,北匈奴大败,开始向西迁徙。此后数年,东汉政府对北匈奴连续追杀,迫使北匈奴余孽主力于公元91年四散奔逃。有的逃到了辽河流域,融入了东部鲜卑之中,是为后来的宇文部;北单于本部向西逃亡,一直逃到了哈萨克丘陵,最终取代了康居,是为悦般,但到了5世纪初已经突厥化或者铁勒化了,不再是匈奴人;还有一部分留在草原上,但是中部鲜卑人进入了草原,这些匈奴余孽被鲜卑化,从此都是鲜卑人了。而陕北、山西的南匈奴,则在汉朝的全面控制之下,日趋汉化。在4世纪初西晋末年,南匈奴又一次兴风作浪,建立了汉-前赵政权,先后攻克洛阳和长安,灭亡了西晋,给中原汉族带来巨大灾难,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帷幕。但这些南匈奴基本都已汉化很久了,首领刘渊、刘聪、刘曜等人都有极其出色的儒学和文化修养,说话做事引经据典掉书袋,十分“酸腐”,南匈奴权贵大抵如此,而平民是种地的,不是放羊的,种地的匈奴人还能算是匈奴人吗?前赵被消灭后,南匈奴余孽大部分都被屠杀了,余部在山西吕梁山区还有,号称离石胡,对北方各国时叛时降,直至唐朝初年被李世民荡平。在东汉时期,1世纪末2世纪初,北匈奴被东汉政府灭亡,匈奴余孽主体都从蒙古高原上逃走了,补充进来的是东方大兴安岭森林中的鲜卑人。进入漠北的是中部鲜卑,他们非常原始和落后,发展程度完全比不上匈奴人。但进入漠北后,他们迅速进化,很快就对汉朝形成巨大威胁。但是,鲜卑与匈奴不同,他们始终未能统一,各部落各行其是,没有一个领袖群伦的类似于匈奴单于、突厥可汗的人物,所以他们对汉朝的威胁主要是骚扰缘边地区。但到了2世纪五六十年代,汉桓帝和汉灵帝之间,鲜卑突然出了一条好汉,叫做檀石槐,竟然奇迹般的再度统一了漠北高原,尽据匈奴故地,各鲜卑部落都听其号令,对汉朝的威胁陡增。汉灵帝曾派护乌桓校尉夏育、护羌校尉田晏、护匈奴中郎将臧旻各带一万人出塞讨伐檀石槐,结果战败,损失惨重,这是两汉时代对漠北游牧民族最大的一场败仗,亘古未有。檀石槐死后,他的儿子和孙子没出息没本事,他们家的政权很快就拉倒了,鲜卑又恢复到部落林立的年代了。汉末三国时期,中部鲜卑又出了一条好汉,叫轲比能,他在大量汉人和护乌桓校尉阎柔的支持下,迅速崛起,击败了檀石槐的后人步度根、泄归泥等,再次称雄鲜卑诸部,但影响力还是不如檀石槐。轲比能与曹魏政权乌桓校尉田豫、牵招等几次交手,各有胜负,曹魏为之头疼。最终,幽州刺史王雄想了一招,他派了个刺客去把轲比能干掉了,然后中部鲜卑又土崩瓦解了。从汉末以来,由于中原战乱,中部鲜卑开始大规模向南迁徙,他们的主流都到了内蒙古阴山、河套一带,在五胡乱华时期,在逃到北方的山西汉人的支持下,中部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最终在4世纪末河套平原上建立可北魏政权,在5世纪初成功入主中原,统一了北方。这是中部鲜卑的情况,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两股鲜卑人,人数众多,但那时没有进入漠北。其一是最发达的鲜卑部落,东部鲜卑,他们成群结队的生活在辽河流域的草原上,或者放羊,或者种地,分为众多部落。他们在汉魏时期是边患,但到了西晋时期,已经臣服于中原。西晋时期,东部鲜卑主要分为三个部落,分别是段部、慕容部和宇文部,其中宇文部是由东迁的匈奴和本地鲜卑融合发展而来的。东部鲜卑靠近河北与辽东,当地文化发达,汉人众多,所以东部鲜卑汉化严重,特别是段部和慕容部,汉化程度非常高。在永嘉之乱的时候,大量北方汉人向东北逃窜,就来到了慕容部,更是加速了慕容部的汉化。东部鲜卑几经洗牌,互相仇杀,最终,段部被慕容部和羯族后赵联合歼灭了,余部逃到山东,最终被前燕屠灭,宇文部则与慕容部屡战屡败,最终分崩离析,不复存在。而4世纪50年代,后赵灭亡,北方大乱,慕容部趁机南下中原,建立了前燕政权,慕容部的南下,与南匈奴和羯族对中原的破坏完全不同,他们是汉化的文明民族,同时一起跟着回来的是大量北迁的北方汉人士族,他们给久经战乱的北方带来了一股清风正气。在十六国时代,在连绵不绝的战乱中,慕容部鲜卑人最终基本死绝了,主要杀他们的是氐族、汉族,以及慕容部亲手扶植的中部鲜卑拓跋部。除了东部鲜卑之外,还有一股鲜卑人,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如果说辽河流域的东部鲜卑文化最先进,那么黑龙江流域的鲜卑发展最落后,他们是室韦人,也是部落林立,渔猎为生,他们一直到9世纪唐朝末年才进化成型,虽然落后,但他们厚积薄发,其后代将在13世纪撼动地球。鲜卑人进入漠北的同时,突厥语民族也开始进入漠北,汉朝时他们被叫做丁零人,生活在匈奴的西北,从阿尔泰山到贝加尔湖一带,他们比鲜卑人还要落后的多。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这些丁零人逐渐被叫做敕勒人、高车人,最后定为铁勒人。到了4世纪末,铁勒人等突厥语民族已经成了蒙古高原的主体,鲜卑人已经走光了,铁勒人部落林立,发展极其落后,除了放羊什么也不会。所以,虽然突厥语民族遍布草原各地,但他们的时代还要再等一等。4世纪,一股从拓跋部逃出来的鲜卑奴隶在首领木骨闾的率领下,从漠南来到漠北,逐渐发家致富,其子孙后代统治了漠北的突厥语民族,号称柔然,也被翻译做蠕蠕。蠕蠕到了木骨闾六世孙社仑的时代,也就是4世纪末,开始强大起来,柔然兼并了各个突厥语部落,打败了匈奴余孽,占据了整个草原,东至朝鲜,西至焉耆,尽有匈奴故地,柔然首领自称可汗,这是可汗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同时,拓跋部的北魏政权也开始崛起,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日益增多。到了5世纪,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即位之初,决定彻底解决柔然问题,于是几次兴师北伐,大破柔然,大檀可汗积郁成疾而死,从此柔然由盛转衰。此后,北魏日益强大,柔然日益衰弱,柔然的威胁逐渐减少。同时,柔然也逐渐丧失了对突厥语民族的优势。比如,5世纪末,铁勒副伏罗部就成功摆脱柔然统治,逃到天山北麓草原上独立建国,即高车国,与柔然抗衡,甚至在战场上杀了柔然可汗伏图。但高车国不重要,重要的是阿尔泰山北麓的一支强大的突厥语部落。这个部落,就是突厥,真正的突厥人。历史上,突厥长期受制于柔然,为柔然打铁制造兵器。在6世纪中叶,突厥逐渐崛起,并将高车国的余部收降,在西魏的支持下,开始反击柔然。很快,突厥就把柔然灭了,柔然人四散奔逃,其主要权贵分别被北周和北齐捕杀。甚至于7世纪出现在东罗马帝国的阿瓦尔人,据说也是远遁的柔然余孽,他们将马镫传到了西方,但这支阿瓦尔人不太可能是柔然人,所以通常叫他们伪阿瓦尔人。突厥实力非常强大,估计是崛起速度最快的游牧民族,短短几年就尽有匈奴故地,征服了全部的铁勒部落,而且趁着中原的分裂,一度对北周和北齐确立了相对优势,同时,木杆可汗时期,突厥征服了西域,灭掉了称雄中亚的嚈哒,击败了波斯帝国,向西与东罗马帝国也有纠纷。而且,突厥非常顽强,不同于包括匈奴在内的其他游牧民族,突厥在历史上三起三落,统治草原和西域达二百年之久。第一起,就是从突厥开国可汗伊利可汗开始,经过乙息记可汗、木杆可汗、他钵可汗兄弟三人,到沙钵略可汗,约三四十年之久,除了北齐文宣帝高洋能镇住突厥外,突厥谁都不怕。第一落,就是581年隋朝开国,隋文帝对突厥大加离间,制造内乱,同时出动大军打击突厥,突厥大败,沙钵略可汗被迫投降隋朝,经过莫何可汗、都蓝可汗、启民可汗,一直到始毕可汗为止。在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隋朝更是直接干预突厥内政,专一扶植亲汉但实力弱小的染干,每当染干战败的时候,隋朝的兵马钱粮接着就到了,杨素统帅大军,哪个突厥人不服就削哪个,都蓝可汗和西突厥达头可汗先后被隋朝搞掉,染干稳坐可汗宝座,被隋朝册封为启民可汗,并将义成公主下价给启民。这期间,突厥不是没有想过要崛起,比如沙钵略可汗临死的时候,放弃了儿子,而是让自己最讨厌的弟弟继承汗位,是为莫何可汗,因为只有莫何可汗有能力复兴突厥,不过莫何可汗命不好,在消灭堂兄弟阿波可汗的时候中箭战死了。突厥的第二起,就是隋末唐初的天下大乱,主要是始毕可汗、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他们兄弟三个,他三个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但这个时候突厥已经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抓住中原大乱,坐镇北方,力压群雄,对中国造成巨大的危害。不过他们遇到的对手是唐朝,所以突厥很快就有了第二落,在度过最初的艰难之后,贞观三年,唐太宗命李靖北伐,次年一举灭掉东突厥,将突厥人整体迁徙到漠南管理。突厥的第三起是在半个世纪以后,682年,突厥遗民阿史那骨咄禄兄弟率众反叛,逃回漠北,重建了突厥汗国,是为后突厥。后突厥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骨咄禄可汗、默啜可汗兄弟时期与唐朝的全面对抗,时值武周至唐玄宗初年,毗伽可汗时期的和平阶段,突厥父事唐朝,时值唐玄宗开元中期,毗伽可汗之后的突厥衰落直至最终灭亡,包括伊然可汗、登利可汗、阿史那骨咄叶护、乌苏米施可汗和白眉可汗时期,时值唐玄宗开元末期、天宝初期,这也是突厥的第三落。在唐朝和回鹘、东部葛逻禄的打击下,东突厥彻底灭亡,余孽大部分南下融入唐朝,少部分被回纥收编。这是东突厥。另外,还有西突厥,由突厥经略西域的偏师发展而来,主要由少量突厥人、异姓突厥(大概是乌孙后人)、葛逻禄、处月等突厥语民族组成。西突厥可汗是突厥开国的伊利可汗的弟弟室点密可汗的后人,室点密的儿子达头可汗在隋朝时期曾参与突厥内乱,最终被隋朝击败,达头可汗的孙子射匮可汗在隋末唐初之际建立了强大的西突厥汗国,历经统叶护可汗、肆叶护可汗、咄陆可汗等几代人,在咄陆可汗死后陷入内乱,而唐太宗趁机经略西域,插手西突厥内乱,连削带打,致使西突厥陷入近三十年的内乱。最终,在唐高宗时期,657年,苏定方灭掉西突厥。此后,西突厥沦为唐朝附庸,阿史那突厥人几经反复,最终失去了在西域突厥语民族中的地位,数万突厥人内迁进入唐朝,异姓突厥(主要是突骑施)和葛逻禄等成为西域主体游牧民族。东突厥灭亡后,占据漠北蒙古高原的是铁勒人。铁勒人已经来到蒙古高原几百年了,但由于太过落后,一直处于被统治、被压迫的地位,但在唐朝征服突厥的过程中,铁勒诸部得到了唐朝的大力扶植。在东突厥于630年第一次灭亡以后,铁勒中的薛延陀部首领夷男就被唐朝册封为新的珍珠毗伽可汗,但没过多久,薛延陀与唐朝关系恶化,被李勣、执失思力攻击,又被铁勒其他部落背叛,最终在贞观末年消亡。后突厥的灭亡,也离不开唐朝对铁勒诸部的扶持,最终取代后突厥的,是铁勒中的回纥部。在天宝初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被唐朝册封为怀仁可汗,此后一百年,漠北是回纥等铁勒人的天下,大部分铁勒部落融合成了统一的回纥族,后改名回鹘。回鹘,可能是有史以来对中原王朝威胁最小的游牧民族政权了,因为它的成长和发展完全离不开唐朝的支持。在安史之乱时,回纥两度派军协助唐朝平叛。在唐代宗和唐德宗初期,因为唐朝战后国力尚未恢复,回纥英义可汗妄图欺压唐朝,双方关系一度紧张。在英义可汗死后,双方关系基本恢复正常。840年,回鹘内乱,黠戛斯趁乱入侵,回鹘灭亡。主要余部南下投奔唐朝,因为不老实而被唐朝消灭,活下来的主要融入了汉族和契丹人之中,还有一部分选择西迁,有的到了河西走廊,发展为甘州回鹘,最后被西夏灭亡,有的到了吐鲁番,发展为高昌回鹘,最终被蒙古征服,有的到了七河流域,发展为葱岭西回鹘,与葛逻禄等其他突厥语民族融合。回鹘灭亡后,漠北草原暂时沉寂下来,新崛起的游牧民族不在蒙古高原核心位置,而是在东南一隅的辽河上游,这就是契丹人。早在4世纪,鲜卑和匈奴融合而成的宇文部,被慕容部打的灰飞烟灭,四分五裂,但宇文部的后人始终在辽河上游放羊,也就是内蒙古东南部,其中一股,在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契丹人。契丹由八个部落组成,原始而落后,几百年间没什么大作为,偶尔向中原朝贡或者制造小规模边患。契丹闹的最大的事就是696年武则天时期的一次造反,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反叛,极大的冲击了东北地区的秩序。此后,契丹基本生活在唐朝幽州节度使和漠北的后突厥与铁勒的阴影之下,直至唐朝末年,在韩延徽、韩知古、卢文进等汉人的帮助下,耶律阿保机逐渐掌握了权力,带领契丹人步入封建社会,逐渐建立起强大的汗国。在与五代、渤海国等政权的反复厮杀中,契丹最终做大做强,吞并了库莫奚、霫等周边类似民族,在草原上建立起强大的辽帝国,开创游牧民族之先河。契丹曾经被后唐暴打了三次,但后唐、后晋的灭亡都是契丹造成的,而且后晋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后,其国运更是气势如虹。北宋建立后,双方几度交手,各有胜败,最终达成《澶渊之盟》,双方握手言和,直至12世纪初,辽被东北崛起的女真人所灭亡。在辽国雄起的同时,另一股鲜卑后裔进入了漠北高原上,他们就是室韦人的后代。在回鹘走后,草原为之一空,黑龙江中游、小兴安岭一带的室韦诸部溯江而上,来到了蒙古高原东部。由于其中的鞑靼部过于强大,这群人被统称为鞑靼人。另外,在高原西部,还有一群突厥语民族的遗民,逐渐与鞑靼交融在一起,由于突厥语民族发达且人口多,被称为白鞑靼或者熟鞑靼,室韦诸部落后且人口少,油污不堪,被叫做生鞑靼或者黑鞑靼。鞑靼人在唐末就一直在蒙古高原上,与李克用集团关系密切,辽国、金国、西夏时期他们时叛时降。鞑靼诸部互相仇杀,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落是蒙兀室韦的后人,蒙古部,他们开始很小,但越来越兴旺。到了13世纪初,在金国的扶持下,蒙古乞颜部的一条好汉铁木真逐渐成材,做大做强,统一了草原诸部,建立起大蒙古国。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蒙古铁骑横扫半个地球,建立起强大无比的蒙古帝国。不过到了14世纪中后期,蒙古人在世界各地的统治基本都被推翻了。在中国的蒙古人被逐回草原,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最终成长为现代蒙古族。以上,就是蒙古高原历代各个游牧民族的概况。从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虽然彼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实际上是互不相同的品种。每一个游牧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语言和独有的生活方式,早期干净清洁的匈奴人与晚期浑身油污的蒙古人,生活方式的差异很大。每一个后来的游牧民族,基本没有从上一个离去的游牧民族那里继承到什么东西,后来者一切都要从头进化。也就是说,上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崩溃消亡之后,后一个游牧民族还要一步不差的完整走一遍游牧政权的发展流程,从林立的部落开始,到部落联盟,再到汗国,有本事的再发展到帝国。也就是说,上一个游牧民族盛极而衰至于消亡之后,取而代之的下一个游牧民族并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强大汗国,而是一群零散落后原始的小部落,还要一步步重复前人的努力,最终才能再发展为新的汗国。宋朝的汉族,其文明是远远高于汉朝时期的汉族的,因为这是同一个民族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而宋朝时期的蒙古人,其文明程度远远比不上汉朝时期的匈奴人,因为蒙古人与匈奴人无关,在匈奴已经消亡千年的时候,蒙古人的先民还处于蒙昧时代。这样的发展规律说明,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是各不相关的不同品种,而不是同一个民族的不同朝代。之所以会产生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是否是不同朝代的严重错觉,可能还是无法跳出汉民族的发展规律,不自觉的拿汉族的独有规律套用在其他民族身上。从古至今,文明不曾断绝的只有汉族,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在考古时,挖出一个几千年的古墓,里面躺着的人和将其挖出来的人属于同一个品种,这是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在汉族中才存在的独特现象。包括游牧民族在内,他们的历史都不是连续的,朝代这样的概念,不适用于游牧民族,也不适用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一句话一首诗,总有一句打动你!总有那么些诗词,你读一两句,就仿佛在山水间,云里雾里。1、海上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张爱玲2、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追风筝的人》3、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回头看,不准偷偷想念,你要知道,不是所有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村上春树4、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5、成长最遗憾的部分在于,我们总在最无知的年华里遇到最好的人,却不自知。——《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6、说真的,我并不喜欢我的家乡。可扪心而问,我的确又是爱它的。但愿前者不是罪行,后者也并非荣耀。——史铁生《喜欢与爱》7、人说人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断气的时候,从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时候,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然后在社会上他死了,不再会有他的位置;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住他的人把他忘记的时候,那时候他才真正的死了。8、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送别》9、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顾贞观《金缕曲》10、我是伤口,又是刀锋。我是耳光,有时脸面,我是四肢,又是刑车,我是死囚,又是屠夫!被判时终身微笑,却始终张不开嘴笑。——波德莱尔《自我折磨者》11、有一颗心,志未消。大地未绿我先绿,草木已凋我不凋。——汪国真《有一颗心》12、说一句再见,就是死去一点。——《漫长的告别》13、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白居易《太行路》1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15、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1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许多往事在眼前一幕一幕,变得那么模糊。曾经那么坚信的,那么执着的,一直相信着的,你都还记得吗?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是否已经淡忘。在默默的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们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们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在即将逝去的2017,你会用那几句话或哪句诗来总结你的2017呢?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谢邀!要说最好听的很难有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欣赏风格不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自己最爱的!孙露!云菲菲!于洋!雷婷!陈瑞等等!她们的歌我都喜欢!最喜欢孙露的《黄玫瑰》真心话。余秀华作为一个先天弱势者,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至少是实力派,更深一点说余秀华是天才。只是因为她在世人眼中很丑,因此连同她的生理及心理反应都涉嫌淫荡。而那些触动人心的句子,却只有她恰如其分地写出来。在这里我无法去评论她的诗作,因为一个天才的作品实质上就是某类作品的范例,只可以用她的作品来反观其它作品好不好,而她的作品是样板是母本。她内心充满对生存对爱对性对感情的渴望,她把这种渴望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那种骚动狂热道破了人原始的欲望,只不过因为她丑而让人觉得不耻,甚至是对自己的羞辱。正当她面对这种窘境,恰有类似郦师这样俗得只剩教科书的大师为她站台,借用欣赏她呵护她的幌子证明他的博爱多才。其实就才情而言,余秀华10分,那些看似大师或勉强称作公众人物的好事者均在3分以下。那些人的诗本来就是垃圾,不过因为冒充余秀华的知音而显得稍稍地有了些灵气,而他的俗媚及矫情却无法掩盖。余秀华走,是形势所逼。其他人走是读者的选择,余秀华是他们惩罚我们的工具,是所谓文化自信的人的牺牲品。那年代的汽车环境排放标准一般国3居多,那时国4还不多。今后这种车国家随时可能实行强制报废。这跟行使公里数与车况好坏无关,一般不值得入手。如果个人实在有玩车的隐,又苦于口袋无银子,那么就是值当是买个摩托车。3~5000元足唉!谢谢邀请。绝对不能如此理解。匈奴、鲜卑(契丹、蒙古)、突厥,是完全不同的民族,后来者也没有从先行者那里继承到任何科技和文明。当然,不能排除后来者中有先行者的基因和血脉,但只要没有文化上的认同,就不是先行者的继承人。如果将这些游牧民族看作同一群人的不同朝代,那么与早些年土耳其、中亚流行的泛突厥主义有什么区别?下图是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非常搞笑的一个场面,他身后站着十来个仪仗队员,cosplay成不同时期的世界各地的游牧民族武士,泛突厥主义者将其一概视为土耳其人的祖先,贻笑大方,滑天下之大稽。如果将匈奴到蒙古的各游牧民族视同一个群体的不同朝代,其视觉效果,就像埃尔多安背后那群cosplay的小丑一样。在蒙古高原的历史上,中部鲜卑取代匈奴,突厥语民族取代鲜卑,室韦-鞑靼-蒙古取代突厥语民族,基本都是人类品种的更换,而不是同一民族内部的王朝更迭。匈奴人,是胡人,是黄白混血种人。在汉晋时代,不是北方所有少数民族都叫胡人,能叫做胡人的,除了中亚、新疆的西域白种人之外,只有匈奴、月氏、乌孙等少数几个。匈奴、月氏和乌孙生活习惯基本相同,政权组织方式也非常类似,他们是同一个品种的。早在汉代时期,胡人的发展水平普遍高于羌族、鲜卑、丁零等民族,匈奴也好,乌孙也好,月氏也好,他们都有比较进步的科技水平,政权组织方式也很进步,有一个强大的家族作为全民族的共同领导,各个部落围绕在民族领袖周围,遵守领袖的号令,一般情况下很难被切割粉碎。这三大胡人集团,都有长途跋涉、远程迁徙的经历,他们的主体都没有失散。但当时的羌族、鲜卑、乌桓、丁零都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们都是部落林立,互为仇雠,民族远远没有统一,很容易被人分而治之。从公元前128年开始,匈奴与汉朝之间持续爆发战争。汉武帝用了十年,将匈奴逐出漠南,匈奴远遁漠北;从前99年开始,汉武帝又用了十年,对漠北匈奴深入穷追,穷追猛打,虽然这一阶段汉朝损失很大,但匈奴损失更大,匈奴被打的人口锐减,内乱频仍,朝不保夕,危在旦夕。而且匈奴丧失了蒙古高原的宗主权,在汉昭帝时代,东部的乌桓把匈奴单于的祖坟都给刨了,壶衍鞮单于很愤怒,但汉朝出兵干涉,匈奴最终也没敢报仇。在汉宣帝时代,匈奴在西域也彻底失败了,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断匈奴右臂。于是,在握衍朐鞮单于时代,匈奴终于分裂了,呼韩邪单于干掉了握衍朐鞮单于,然后又冒出五个单于争雄,最后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兄弟争国。两个单于都像汉宣帝示好,但东部的呼韩邪单于尺度更大,他竟然亲自跑到长安,向汉宣帝称臣,时为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于是,汉朝支持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战败逃往西方,和西方的乌孙、丁零、坚昆几度交手,最终跑到了哈萨克的康居。西域都护甘延寿、陈汤追到康居,攻破康居,杀死郅支单于,留下一句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此,呼韩邪单于在汉朝扶持下统一了匈奴,并臣服于汉朝。此后,呼韩邪单于又两次来到长安面圣,分别拜见汉宣帝和汉元帝,在公元前33年那一次还得到了王昭君。此后,一直到王莽篡汉,匈奴一直臣服于中原,呼韩邪单于如此,他的六个儿子先后担任单于,也是如此,直至最后王莽欺人太甚而且中原大乱,匈奴短期内恢复独立,但不久就因为内部争权夺利而永久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时值东汉初期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分裂之际,匈奴内乱频仍,连年蝗旱,赤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南匈奴投奔东汉,最终成为东汉得附庸。随后,在接下来半个世纪中,东汉、南匈奴共同对垒北匈奴,北匈奴越打越弱,南匈奴则越打越强,从三万人发展到了三十万人。最终,在公元89年,汉和帝时代,大将军窦宪北伐,勒石燕然,北匈奴大败,开始向西迁徙。此后数年,东汉政府对北匈奴连续追杀,迫使北匈奴余孽主力于公元91年四散奔逃。有的逃到了辽河流域,融入了东部鲜卑之中,是为后来的宇文部;北单于本部向西逃亡,一直逃到了哈萨克丘陵,最终取代了康居,是为悦般,但到了5世纪初已经突厥化或者铁勒化了,不再是匈奴人;还有一部分留在草原上,但是中部鲜卑人进入了草原,这些匈奴余孽被鲜卑化,从此都是鲜卑人了。而陕北、山西的南匈奴,则在汉朝的全面控制之下,日趋汉化。在4世纪初西晋末年,南匈奴又一次兴风作浪,建立了汉-前赵政权,先后攻克洛阳和长安,灭亡了西晋,给中原汉族带来巨大灾难,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帷幕。但这些南匈奴基本都已汉化很久了,首领刘渊、刘聪、刘曜等人都有极其出色的儒学和文化修养,说话做事引经据典掉书袋,十分“酸腐”,南匈奴权贵大抵如此,而平民是种地的,不是放羊的,种地的匈奴人还能算是匈奴人吗?前赵被消灭后,南匈奴余孽大部分都被屠杀了,余部在山西吕梁山区还有,号称离石胡,对北方各国时叛时降,直至唐朝初年被李世民荡平。在东汉时期,1世纪末2世纪初,北匈奴被东汉政府灭亡,匈奴余孽主体都从蒙古高原上逃走了,补充进来的是东方大兴安岭森林中的鲜卑人。进入漠北的是中部鲜卑,他们非常原始和落后,发展程度完全比不上匈奴人。但进入漠北后,他们迅速进化,很快就对汉朝形成巨大威胁。但是,鲜卑与匈奴不同,他们始终未能统一,各部落各行其是,没有一个领袖群伦的类似于匈奴单于、突厥可汗的人物,所以他们对汉朝的威胁主要是骚扰缘边地区。但到了2世纪五六十年代,汉桓帝和汉灵帝之间,鲜卑突然出了一条好汉,叫做檀石槐,竟然奇迹般的再度统一了漠北高原,尽据匈奴故地,各鲜卑部落都听其号令,对汉朝的威胁陡增。汉灵帝曾派护乌桓校尉夏育、护羌校尉田晏、护匈奴中郎将臧旻各带一万人出塞讨伐檀石槐,结果战败,损失惨重,这是两汉时代对漠北游牧民族最大的一场败仗,亘古未有。檀石槐死后,他的儿子和孙子没出息没本事,他们家的政权很快就拉倒了,鲜卑又恢复到部落林立的年代了。汉末三国时期,中部鲜卑又出了一条好汉,叫轲比能,他在大量汉人和护乌桓校尉阎柔的支持下,迅速崛起,击败了檀石槐的后人步度根、泄归泥等,再次称雄鲜卑诸部,但影响力还是不如檀石槐。轲比能与曹魏政权乌桓校尉田豫、牵招等几次交手,各有胜负,曹魏为之头疼。最终,幽州刺史王雄想了一招,他派了个刺客去把轲比能干掉了,然后中部鲜卑又土崩瓦解了。从汉末以来,由于中原战乱,中部鲜卑开始大规模向南迁徙,他们的主流都到了内蒙古阴山、河套一带,在五胡乱华时期,在逃到北方的山西汉人的支持下,中部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最终在4世纪末河套平原上建立可北魏政权,在5世纪初成功入主中原,统一了北方。这是中部鲜卑的情况,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两股鲜卑人,人数众多,但那时没有进入漠北。其一是最发达的鲜卑部落,东部鲜卑,他们成群结队的生活在辽河流域的草原上,或者放羊,或者种地,分为众多部落。他们在汉魏时期是边患,但到了西晋时期,已经臣服于中原。西晋时期,东部鲜卑主要分为三个部落,分别是段部、慕容部和宇文部,其中宇文部是由东迁的匈奴和本地鲜卑融合发展而来的。东部鲜卑靠近河北与辽东,当地文化发达,汉人众多,所以东部鲜卑汉化严重,特别是段部和慕容部,汉化程度非常高。在永嘉之乱的时候,大量北方汉人向东北逃窜,就来到了慕容部,更是加速了慕容部的汉化。东部鲜卑几经洗牌,互相仇杀,最终,段部被慕容部和羯族后赵联合歼灭了,余部逃到山东,最终被前燕屠灭,宇文部则与慕容部屡战屡败,最终分崩离析,不复存在。而4世纪50年代,后赵灭亡,北方大乱,慕容部趁机南下中原,建立了前燕政权,慕容部的南下,与南匈奴和羯族对中原的破坏完全不同,他们是汉化的文明民族,同时一起跟着回来的是大量北迁的北方汉人士族,他们给久经战乱的北方带来了一股清风正气。在十六国时代,在连绵不绝的战乱中,慕容部鲜卑人最终基本死绝了,主要杀他们的是氐族、汉族,以及慕容部亲手扶植的中部鲜卑拓跋部。除了东部鲜卑之外,还有一股鲜卑人,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如果说辽河流域的东部鲜卑文化最先进,那么黑龙江流域的鲜卑发展最落后,他们是室韦人,也是部落林立,渔猎为生,他们一直到9世纪唐朝末年才进化成型,虽然落后,但他们厚积薄发,其后代将在13世纪撼动地球。鲜卑人进入漠北的同时,突厥语民族也开始进入漠北,汉朝时他们被叫做丁零人,生活在匈奴的西北,从阿尔泰山到贝加尔湖一带,他们比鲜卑人还要落后的多。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这些丁零人逐渐被叫做敕勒人、高车人,最后定为铁勒人。到了4世纪末,铁勒人等突厥语民族已经成了蒙古高原的主体,鲜卑人已经走光了,铁勒人部落林立,发展极其落后,除了放羊什么也不会。所以,虽然突厥语民族遍布草原各地,但他们的时代还要再等一等。4世纪,一股从拓跋部逃出来的鲜卑奴隶在首领木骨闾的率领下,从漠南来到漠北,逐渐发家致富,其子孙后代统治了漠北的突厥语民族,号称柔然,也被翻译做蠕蠕。蠕蠕到了木骨闾六世孙社仑的时代,也就是4世纪末,开始强大起来,柔然兼并了各个突厥语部落,打败了匈奴余孽,占据了整个草原,东至朝鲜,西至焉耆,尽有匈奴故地,柔然首领自称可汗,这是可汗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同时,拓跋部的北魏政权也开始崛起,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日益增多。到了5世纪,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即位之初,决定彻底解决柔然问题,于是几次兴师北伐,大破柔然,大檀可汗积郁成疾而死,从此柔然由盛转衰。此后,北魏日益强大,柔然日益衰弱,柔然的威胁逐渐减少。同时,柔然也逐渐丧失了对突厥语民族的优势。比如,5世纪末,铁勒副伏罗部就成功摆脱柔然统治,逃到天山北麓草原上独立建国,即高车国,与柔然抗衡,甚至在战场上杀了柔然可汗伏图。但高车国不重要,重要的是阿尔泰山北麓的一支强大的突厥语部落。这个部落,就是突厥,真正的突厥人。历史上,突厥长期受制于柔然,为柔然打铁制造兵器。在6世纪中叶,突厥逐渐崛起,并将高车国的余部收降,在西魏的支持下,开始反击柔然。很快,突厥就把柔然灭了,柔然人四散奔逃,其主要权贵分别被北周和北齐捕杀。甚至于7世纪出现在东罗马帝国的阿瓦尔人,据说也是远遁的柔然余孽,他们将马镫传到了西方,但这支阿瓦尔人不太可能是柔然人,所以通常叫他们伪阿瓦尔人。突厥实力非常强大,估计是崛起速度最快的游牧民族,短短几年就尽有匈奴故地,征服了全部的铁勒部落,而且趁着中原的分裂,一度对北周和北齐确立了相对优势,同时,木杆可汗时期,突厥征服了西域,灭掉了称雄中亚的嚈哒,击败了波斯帝国,向西与东罗马帝国也有纠纷。而且,突厥非常顽强,不同于包括匈奴在内的其他游牧民族,突厥在历史上三起三落,统治草原和西域达二百年之久。第一起,就是从突厥开国可汗伊利可汗开始,经过乙息记可汗、木杆可汗、他钵可汗兄弟三人,到沙钵略可汗,约三四十年之久,除了北齐文宣帝高洋能镇住突厥外,突厥谁都不怕。第一落,就是581年隋朝开国,隋文帝对突厥大加离间,制造内乱,同时出动大军打击突厥,突厥大败,沙钵略可汗被迫投降隋朝,经过莫何可汗、都蓝可汗、启民可汗,一直到始毕可汗为止。在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隋朝更是直接干预突厥内政,专一扶植亲汉但实力弱小的染干,每当染干战败的时候,隋朝的兵马钱粮接着就到了,杨素统帅大军,哪个突厥人不服就削哪个,都蓝可汗和西突厥达头可汗先后被隋朝搞掉,染干稳坐可汗宝座,被隋朝册封为启民可汗,并将义成公主下价给启民。这期间,突厥不是没有想过要崛起,比如沙钵略可汗临死的时候,放弃了儿子,而是让自己最讨厌的弟弟继承汗位,是为莫何可汗,因为只有莫何可汗有能力复兴突厥,不过莫何可汗命不好,在消灭堂兄弟阿波可汗的时候中箭战死了。突厥的第二起,就是隋末唐初的天下大乱,主要是始毕可汗、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他们兄弟三个,他三个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但这个时候突厥已经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抓住中原大乱,坐镇北方,力压群雄,对中国造成巨大的危害。不过他们遇到的对手是唐朝,所以突厥很快就有了第二落,在度过最初的艰难之后,贞观三年,唐太宗命李靖北伐,次年一举灭掉东突厥,将突厥人整体迁徙到漠南管理。突厥的第三起是在半个世纪以后,682年,突厥遗民阿史那骨咄禄兄弟率众反叛,逃回漠北,重建了突厥汗国,是为后突厥。后突厥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骨咄禄可汗、默啜可汗兄弟时期与唐朝的全面对抗,时值武周至唐玄宗初年,毗伽可汗时期的和平阶段,突厥父事唐朝,时值唐玄宗开元中期,毗伽可汗之后的突厥衰落直至最终灭亡,包括伊然可汗、登利可汗、阿史那骨咄叶护、乌苏米施可汗和白眉可汗时期,时值唐玄宗开元末期、天宝初期,这也是突厥的第三落。在唐朝和回鹘、东部葛逻禄的打击下,东突厥彻底灭亡,余孽大部分南下融入唐朝,少部分被回纥收编。这是东突厥。另外,还有西突厥,由突厥经略西域的偏师发展而来,主要由少量突厥人、异姓突厥(大概是乌孙后人)、葛逻禄、处月等突厥语民族组成。西突厥可汗是突厥开国的伊利可汗的弟弟室点密可汗的后人,室点密的儿子达头可汗在隋朝时期曾参与突厥内乱,最终被隋朝击败,达头可汗的孙子射匮可汗在隋末唐初之际建立了强大的西突厥汗国,历经统叶护可汗、肆叶护可汗、咄陆可汗等几代人,在咄陆可汗死后陷入内乱,而唐太宗趁机经略西域,插手西突厥内乱,连削带打,致使西突厥陷入近三十年的内乱。最终,在唐高宗时期,657年,苏定方灭掉西突厥。此后,西突厥沦为唐朝附庸,阿史那突厥人几经反复,最终失去了在西域突厥语民族中的地位,数万突厥人内迁进入唐朝,异姓突厥(主要是突骑施)和葛逻禄等成为西域主体游牧民族。东突厥灭亡后,占据漠北蒙古高原的是铁勒人。铁勒人已经来到蒙古高原几百年了,但由于太过落后,一直处于被统治、被压迫的地位,但在唐朝征服突厥的过程中,铁勒诸部得到了唐朝的大力扶植。在东突厥于630年第一次灭亡以后,铁勒中的薛延陀部首领夷男就被唐朝册封为新的珍珠毗伽可汗,但没过多久,薛延陀与唐朝关系恶化,被李勣、执失思力攻击,又被铁勒其他部落背叛,最终在贞观末年消亡。后突厥的灭亡,也离不开唐朝对铁勒诸部的扶持,最终取代后突厥的,是铁勒中的回纥部。在天宝初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被唐朝册封为怀仁可汗,此后一百年,漠北是回纥等铁勒人的天下,大部分铁勒部落融合成了统一的回纥族,后改名回鹘。回鹘,可能是有史以来对中原王朝威胁最小的游牧民族政权了,因为它的成长和发展完全离不开唐朝的支持。在安史之乱时,回纥两度派军协助唐朝平叛。在唐代宗和唐德宗初期,因为唐朝战后国力尚未恢复,回纥英义可汗妄图欺压唐朝,双方关系一度紧张。在英义可汗死后,双方关系基本恢复正常。840年,回鹘内乱,黠戛斯趁乱入侵,回鹘灭亡。主要余部南下投奔唐朝,因为不老实而被唐朝消灭,活下来的主要融入了汉族和契丹人之中,还有一部分选择西迁,有的到了河西走廊,发展为甘州回鹘,最后被西夏灭亡,有的到了吐鲁番,发展为高昌回鹘,最终被蒙古征服,有的到了七河流域,发展为葱岭西回鹘,与葛逻禄等其他突厥语民族融合。回鹘灭亡后,漠北草原暂时沉寂下来,新崛起的游牧民族不在蒙古高原核心位置,而是在东南一隅的辽河上游,这就是契丹人。早在4世纪,鲜卑和匈奴融合而成的宇文部,被慕容部打的灰飞烟灭,四分五裂,但宇文部的后人始终在辽河上游放羊,也就是内蒙古东南部,其中一股,在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契丹人。契丹由八个部落组成,原始而落后,几百年间没什么大作为,偶尔向中原朝贡或者制造小规模边患。契丹闹的最大的事就是696年武则天时期的一次造反,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反叛,极大的冲击了东北地区的秩序。此后,契丹基本生活在唐朝幽州节度使和漠北的后突厥与铁勒的阴影之下,直至唐朝末年,在韩延徽、韩知古、卢文进等汉人的帮助下,耶律阿保机逐渐掌握了权力,带领契丹人步入封建社会,逐渐建立起强大的汗国。在与五代、渤海国等政权的反复厮杀中,契丹最终做大做强,吞并了库莫奚、霫等周边类似民族,在草原上建立起强大的辽帝国,开创游牧民族之先河。契丹曾经被后唐暴打了三次,但后唐、后晋的灭亡都是契丹造成的,而且后晋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后,其国运更是气势如虹。北宋建立后,双方几度交手,各有胜败,最终达成《澶渊之盟》,双方握手言和,直至12世纪初,辽被东北崛起的女真人所灭亡。在辽国雄起的同时,另一股鲜卑后裔进入了漠北高原上,他们就是室韦人的后代。在回鹘走后,草原为之一空,黑龙江中游、小兴安岭一带的室韦诸部溯江而上,来到了蒙古高原东部。由于其中的鞑靼部过于强大,这群人被统称为鞑靼人。另外,在高原西部,还有一群突厥语民族的遗民,逐渐与鞑靼交融在一起,由于突厥语民族发达且人口多,被称为白鞑靼或者熟鞑靼,室韦诸部落后且人口少,油污不堪,被叫做生鞑靼或者黑鞑靼。鞑靼人在唐末就一直在蒙古高原上,与李克用集团关系密切,辽国、金国、西夏时期他们时叛时降。鞑靼诸部互相仇杀,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落是蒙兀室韦的后人,蒙古部,他们开始很小,但越来越兴旺。到了13世纪初,在金国的扶持下,蒙古乞颜部的一条好汉铁木真逐渐成材,做大做强,统一了草原诸部,建立起大蒙古国。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蒙古铁骑横扫半个地球,建立起强大无比的蒙古帝国。不过到了14世纪中后期,蒙古人在世界各地的统治基本都被推翻了。在中国的蒙古人被逐回草原,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最终成长为现代蒙古族。以上,就是蒙古高原历代各个游牧民族的概况。从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虽然彼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实际上是互不相同的品种。每一个游牧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语言和独有的生活方式,早期干净清洁的匈奴人与晚期浑身油污的蒙古人,生活方式的差异很大。每一个后来的游牧民族,基本没有从上一个离去的游牧民族那里继承到什么东西,后来者一切都要从头进化。也就是说,上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崩溃消亡之后,后一个游牧民族还要一步不差的完整走一遍游牧政权的发展流程,从林立的部落开始,到部落联盟,再到汗国,有本事的再发展到帝国。也就是说,上一个游牧民族盛极而衰至于消亡之后,取而代之的下一个游牧民族并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强大汗国,而是一群零散落后原始的小部落,还要一步步重复前人的努力,最终才能再发展为新的汗国。宋朝的汉族,其文明是远远高于汉朝时期的汉族的,因为这是同一个民族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而宋朝时期的蒙古人,其文明程度远远比不上汉朝时期的匈奴人,因为蒙古人与匈奴人无关,在匈奴已经消亡千年的时候,蒙古人的先民还处于蒙昧时代。这样的发展规律说明,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是各不相关的不同品种,而不是同一个民族的不同朝代。之所以会产生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是否是不同朝代的严重错觉,可能还是无法跳出汉民族的发展规律,不自觉的拿汉族的独有规律套用在其他民族身上。从古至今,文明不曾断绝的只有汉族,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在考古时,挖出一个几千年的古墓,里面躺着的人和将其挖出来的人属于同一个品种,这是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在汉族中才存在的独特现象。包括游牧民族在内,他们的历史都不是连续的,朝代这样的概念,不适用于游牧民族,也不适用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一句话一首诗,总有一句打动你!总有那么些诗词,你读一两句,就仿佛在山水间,云里雾里。1、海上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张爱玲2、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追风筝的人》3、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回头看,不准偷偷想念,你要知道,不是所有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村上春树4、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5、成长最遗憾的部分在于,我们总在最无知的年华里遇到最好的人,却不自知。——《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6、说真的,我并不喜欢我的家乡。可扪心而问,我的确又是爱它的。但愿前者不是罪行,后者也并非荣耀。——史铁生《喜欢与爱》7、人说人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断气的时候,从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时候,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然后在社会上他死了,不再会有他的位置;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住他的人把他忘记的时候,那时候他才真正的死了。8、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送别》9、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顾贞观《金缕曲》10、我是伤口,又是刀锋。我是耳光,有时脸面,我是四肢,又是刑车,我是死囚,又是屠夫!被判时终身微笑,却始终张不开嘴笑。——波德莱尔《自我折磨者》11、有一颗心,志未消。大地未绿我先绿,草木已凋我不凋。——汪国真《有一颗心》12、说一句再见,就是死去一点。——《漫长的告别》13、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白居易《太行路》1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15、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1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许多往事在眼前一幕一幕,变得那么模糊。曾经那么坚信的,那么执着的,一直相信着的,你都还记得吗?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是否已经淡忘。在默默的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们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们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在即将逝去的2017,你会用那几句话或哪句诗来总结你的2017呢?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沁园春【锦绣中华】绿水青山,建国七十,改地换天。看嫦娥奔月,航空母舰,蓝鲸潜水,纵向深蓝。科技兴邦,民族崛起,强国强军世井然。雄狮醒,改革开放路,越走方宽。初心不忘前行,使命在胸责任在肩。望山河锦绣,中华大地,莺歌燕舞,旧貌新颜。山水田园,以邻为伴,共创和谐天下欢,齐发展,大国之风范,人类平安。
谢邀!要说最好听的很难有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欣赏风格不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自己最爱的!孙露!云菲菲!于洋!雷婷!陈瑞等等!她们的歌我都喜欢!最喜欢孙露的《黄玫瑰》真心话。余秀华作为一个先天弱势者,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至少是实力派,更深一点说余秀华是天才。只是因为她在世人眼中很丑,因此连同她的生理及心理反应都涉嫌淫荡。而那些触动人心的句子,却只有她恰如其分地写出来。在这里我无法去评论她的诗作,因为一个天才的作品实质上就是某类作品的范例,只可以用她的作品来反观其它作品好不好,而她的作品是样板是母本。她内心充满对生存对爱对性对感情的渴望,她把这种渴望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那种骚动狂热道破了人原始的欲望,只不过因为她丑而让人觉得不耻,甚至是对自己的羞辱。正当她面对这种窘境,恰有类似郦师这样俗得只剩教科书的大师为她站台,借用欣赏她呵护她的幌子证明他的博爱多才。其实就才情而言,余秀华10分,那些看似大师或勉强称作公众人物的好事者均在3分以下。那些人的诗本来就是垃圾,不过因为冒充余秀华的知音而显得稍稍地有了些灵气,而他的俗媚及矫情却无法掩盖。余秀华走,是形势所逼。其他人走是读者的选择,余秀华是他们惩罚我们的工具,是所谓文化自信的人的牺牲品。那年代的汽车环境排放标准一般国3居多,那时国4还不多。今后这种车国家随时可能实行强制报废。这跟行使公里数与车况好坏无关,一般不值得入手。如果个人实在有玩车的隐,又苦于口袋无银子,那么就是值当是买个摩托车。3~5000元足唉!谢谢邀请。绝对不能如此理解。匈奴、鲜卑(契丹、蒙古)、突厥,是完全不同的民族,后来者也没有从先行者那里继承到任何科技和文明。当然,不能排除后来者中有先行者的基因和血脉,但只要没有文化上的认同,就不是先行者的继承人。如果将这些游牧民族看作同一群人的不同朝代,那么与早些年土耳其、中亚流行的泛突厥主义有什么区别?下图是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非常搞笑的一个场面,他身后站着十来个仪仗队员,cosplay成不同时期的世界各地的游牧民族武士,泛突厥主义者将其一概视为土耳其人的祖先,贻笑大方,滑天下之大稽。如果将匈奴到蒙古的各游牧民族视同一个群体的不同朝代,其视觉效果,就像埃尔多安背后那群cosplay的小丑一样。在蒙古高原的历史上,中部鲜卑取代匈奴,突厥语民族取代鲜卑,室韦-鞑靼-蒙古取代突厥语民族,基本都是人类品种的更换,而不是同一民族内部的王朝更迭。匈奴人,是胡人,是黄白混血种人。在汉晋时代,不是北方所有少数民族都叫胡人,能叫做胡人的,除了中亚、新疆的西域白种人之外,只有匈奴、月氏、乌孙等少数几个。匈奴、月氏和乌孙生活习惯基本相同,政权组织方式也非常类似,他们是同一个品种的。早在汉代时期,胡人的发展水平普遍高于羌族、鲜卑、丁零等民族,匈奴也好,乌孙也好,月氏也好,他们都有比较进步的科技水平,政权组织方式也很进步,有一个强大的家族作为全民族的共同领导,各个部落围绕在民族领袖周围,遵守领袖的号令,一般情况下很难被切割粉碎。这三大胡人集团,都有长途跋涉、远程迁徙的经历,他们的主体都没有失散。但当时的羌族、鲜卑、乌桓、丁零都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们都是部落林立,互为仇雠,民族远远没有统一,很容易被人分而治之。从公元前128年开始,匈奴与汉朝之间持续爆发战争。汉武帝用了十年,将匈奴逐出漠南,匈奴远遁漠北;从前99年开始,汉武帝又用了十年,对漠北匈奴深入穷追,穷追猛打,虽然这一阶段汉朝损失很大,但匈奴损失更大,匈奴被打的人口锐减,内乱频仍,朝不保夕,危在旦夕。而且匈奴丧失了蒙古高原的宗主权,在汉昭帝时代,东部的乌桓把匈奴单于的祖坟都给刨了,壶衍鞮单于很愤怒,但汉朝出兵干涉,匈奴最终也没敢报仇。在汉宣帝时代,匈奴在西域也彻底失败了,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断匈奴右臂。于是,在握衍朐鞮单于时代,匈奴终于分裂了,呼韩邪单于干掉了握衍朐鞮单于,然后又冒出五个单于争雄,最后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兄弟争国。两个单于都像汉宣帝示好,但东部的呼韩邪单于尺度更大,他竟然亲自跑到长安,向汉宣帝称臣,时为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于是,汉朝支持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战败逃往西方,和西方的乌孙、丁零、坚昆几度交手,最终跑到了哈萨克的康居。西域都护甘延寿、陈汤追到康居,攻破康居,杀死郅支单于,留下一句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此,呼韩邪单于在汉朝扶持下统一了匈奴,并臣服于汉朝。此后,呼韩邪单于又两次来到长安面圣,分别拜见汉宣帝和汉元帝,在公元前33年那一次还得到了王昭君。此后,一直到王莽篡汉,匈奴一直臣服于中原,呼韩邪单于如此,他的六个儿子先后担任单于,也是如此,直至最后王莽欺人太甚而且中原大乱,匈奴短期内恢复独立,但不久就因为内部争权夺利而永久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时值东汉初期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分裂之际,匈奴内乱频仍,连年蝗旱,赤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南匈奴投奔东汉,最终成为东汉得附庸。随后,在接下来半个世纪中,东汉、南匈奴共同对垒北匈奴,北匈奴越打越弱,南匈奴则越打越强,从三万人发展到了三十万人。最终,在公元89年,汉和帝时代,大将军窦宪北伐,勒石燕然,北匈奴大败,开始向西迁徙。此后数年,东汉政府对北匈奴连续追杀,迫使北匈奴余孽主力于公元91年四散奔逃。有的逃到了辽河流域,融入了东部鲜卑之中,是为后来的宇文部;北单于本部向西逃亡,一直逃到了哈萨克丘陵,最终取代了康居,是为悦般,但到了5世纪初已经突厥化或者铁勒化了,不再是匈奴人;还有一部分留在草原上,但是中部鲜卑人进入了草原,这些匈奴余孽被鲜卑化,从此都是鲜卑人了。而陕北、山西的南匈奴,则在汉朝的全面控制之下,日趋汉化。在4世纪初西晋末年,南匈奴又一次兴风作浪,建立了汉-前赵政权,先后攻克洛阳和长安,灭亡了西晋,给中原汉族带来巨大灾难,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帷幕。但这些南匈奴基本都已汉化很久了,首领刘渊、刘聪、刘曜等人都有极其出色的儒学和文化修养,说话做事引经据典掉书袋,十分“酸腐”,南匈奴权贵大抵如此,而平民是种地的,不是放羊的,种地的匈奴人还能算是匈奴人吗?前赵被消灭后,南匈奴余孽大部分都被屠杀了,余部在山西吕梁山区还有,号称离石胡,对北方各国时叛时降,直至唐朝初年被李世民荡平。在东汉时期,1世纪末2世纪初,北匈奴被东汉政府灭亡,匈奴余孽主体都从蒙古高原上逃走了,补充进来的是东方大兴安岭森林中的鲜卑人。进入漠北的是中部鲜卑,他们非常原始和落后,发展程度完全比不上匈奴人。但进入漠北后,他们迅速进化,很快就对汉朝形成巨大威胁。但是,鲜卑与匈奴不同,他们始终未能统一,各部落各行其是,没有一个领袖群伦的类似于匈奴单于、突厥可汗的人物,所以他们对汉朝的威胁主要是骚扰缘边地区。但到了2世纪五六十年代,汉桓帝和汉灵帝之间,鲜卑突然出了一条好汉,叫做檀石槐,竟然奇迹般的再度统一了漠北高原,尽据匈奴故地,各鲜卑部落都听其号令,对汉朝的威胁陡增。汉灵帝曾派护乌桓校尉夏育、护羌校尉田晏、护匈奴中郎将臧旻各带一万人出塞讨伐檀石槐,结果战败,损失惨重,这是两汉时代对漠北游牧民族最大的一场败仗,亘古未有。檀石槐死后,他的儿子和孙子没出息没本事,他们家的政权很快就拉倒了,鲜卑又恢复到部落林立的年代了。汉末三国时期,中部鲜卑又出了一条好汉,叫轲比能,他在大量汉人和护乌桓校尉阎柔的支持下,迅速崛起,击败了檀石槐的后人步度根、泄归泥等,再次称雄鲜卑诸部,但影响力还是不如檀石槐。轲比能与曹魏政权乌桓校尉田豫、牵招等几次交手,各有胜负,曹魏为之头疼。最终,幽州刺史王雄想了一招,他派了个刺客去把轲比能干掉了,然后中部鲜卑又土崩瓦解了。从汉末以来,由于中原战乱,中部鲜卑开始大规模向南迁徙,他们的主流都到了内蒙古阴山、河套一带,在五胡乱华时期,在逃到北方的山西汉人的支持下,中部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最终在4世纪末河套平原上建立可北魏政权,在5世纪初成功入主中原,统一了北方。这是中部鲜卑的情况,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两股鲜卑人,人数众多,但那时没有进入漠北。其一是最发达的鲜卑部落,东部鲜卑,他们成群结队的生活在辽河流域的草原上,或者放羊,或者种地,分为众多部落。他们在汉魏时期是边患,但到了西晋时期,已经臣服于中原。西晋时期,东部鲜卑主要分为三个部落,分别是段部、慕容部和宇文部,其中宇文部是由东迁的匈奴和本地鲜卑融合发展而来的。东部鲜卑靠近河北与辽东,当地文化发达,汉人众多,所以东部鲜卑汉化严重,特别是段部和慕容部,汉化程度非常高。在永嘉之乱的时候,大量北方汉人向东北逃窜,就来到了慕容部,更是加速了慕容部的汉化。东部鲜卑几经洗牌,互相仇杀,最终,段部被慕容部和羯族后赵联合歼灭了,余部逃到山东,最终被前燕屠灭,宇文部则与慕容部屡战屡败,最终分崩离析,不复存在。而4世纪50年代,后赵灭亡,北方大乱,慕容部趁机南下中原,建立了前燕政权,慕容部的南下,与南匈奴和羯族对中原的破坏完全不同,他们是汉化的文明民族,同时一起跟着回来的是大量北迁的北方汉人士族,他们给久经战乱的北方带来了一股清风正气。在十六国时代,在连绵不绝的战乱中,慕容部鲜卑人最终基本死绝了,主要杀他们的是氐族、汉族,以及慕容部亲手扶植的中部鲜卑拓跋部。除了东部鲜卑之外,还有一股鲜卑人,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如果说辽河流域的东部鲜卑文化最先进,那么黑龙江流域的鲜卑发展最落后,他们是室韦人,也是部落林立,渔猎为生,他们一直到9世纪唐朝末年才进化成型,虽然落后,但他们厚积薄发,其后代将在13世纪撼动地球。鲜卑人进入漠北的同时,突厥语民族也开始进入漠北,汉朝时他们被叫做丁零人,生活在匈奴的西北,从阿尔泰山到贝加尔湖一带,他们比鲜卑人还要落后的多。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这些丁零人逐渐被叫做敕勒人、高车人,最后定为铁勒人。到了4世纪末,铁勒人等突厥语民族已经成了蒙古高原的主体,鲜卑人已经走光了,铁勒人部落林立,发展极其落后,除了放羊什么也不会。所以,虽然突厥语民族遍布草原各地,但他们的时代还要再等一等。4世纪,一股从拓跋部逃出来的鲜卑奴隶在首领木骨闾的率领下,从漠南来到漠北,逐渐发家致富,其子孙后代统治了漠北的突厥语民族,号称柔然,也被翻译做蠕蠕。蠕蠕到了木骨闾六世孙社仑的时代,也就是4世纪末,开始强大起来,柔然兼并了各个突厥语部落,打败了匈奴余孽,占据了整个草原,东至朝鲜,西至焉耆,尽有匈奴故地,柔然首领自称可汗,这是可汗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同时,拓跋部的北魏政权也开始崛起,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日益增多。到了5世纪,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即位之初,决定彻底解决柔然问题,于是几次兴师北伐,大破柔然,大檀可汗积郁成疾而死,从此柔然由盛转衰。此后,北魏日益强大,柔然日益衰弱,柔然的威胁逐渐减少。同时,柔然也逐渐丧失了对突厥语民族的优势。比如,5世纪末,铁勒副伏罗部就成功摆脱柔然统治,逃到天山北麓草原上独立建国,即高车国,与柔然抗衡,甚至在战场上杀了柔然可汗伏图。但高车国不重要,重要的是阿尔泰山北麓的一支强大的突厥语部落。这个部落,就是突厥,真正的突厥人。历史上,突厥长期受制于柔然,为柔然打铁制造兵器。在6世纪中叶,突厥逐渐崛起,并将高车国的余部收降,在西魏的支持下,开始反击柔然。很快,突厥就把柔然灭了,柔然人四散奔逃,其主要权贵分别被北周和北齐捕杀。甚至于7世纪出现在东罗马帝国的阿瓦尔人,据说也是远遁的柔然余孽,他们将马镫传到了西方,但这支阿瓦尔人不太可能是柔然人,所以通常叫他们伪阿瓦尔人。突厥实力非常强大,估计是崛起速度最快的游牧民族,短短几年就尽有匈奴故地,征服了全部的铁勒部落,而且趁着中原的分裂,一度对北周和北齐确立了相对优势,同时,木杆可汗时期,突厥征服了西域,灭掉了称雄中亚的嚈哒,击败了波斯帝国,向西与东罗马帝国也有纠纷。而且,突厥非常顽强,不同于包括匈奴在内的其他游牧民族,突厥在历史上三起三落,统治草原和西域达二百年之久。第一起,就是从突厥开国可汗伊利可汗开始,经过乙息记可汗、木杆可汗、他钵可汗兄弟三人,到沙钵略可汗,约三四十年之久,除了北齐文宣帝高洋能镇住突厥外,突厥谁都不怕。第一落,就是581年隋朝开国,隋文帝对突厥大加离间,制造内乱,同时出动大军打击突厥,突厥大败,沙钵略可汗被迫投降隋朝,经过莫何可汗、都蓝可汗、启民可汗,一直到始毕可汗为止。在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隋朝更是直接干预突厥内政,专一扶植亲汉但实力弱小的染干,每当染干战败的时候,隋朝的兵马钱粮接着就到了,杨素统帅大军,哪个突厥人不服就削哪个,都蓝可汗和西突厥达头可汗先后被隋朝搞掉,染干稳坐可汗宝座,被隋朝册封为启民可汗,并将义成公主下价给启民。这期间,突厥不是没有想过要崛起,比如沙钵略可汗临死的时候,放弃了儿子,而是让自己最讨厌的弟弟继承汗位,是为莫何可汗,因为只有莫何可汗有能力复兴突厥,不过莫何可汗命不好,在消灭堂兄弟阿波可汗的时候中箭战死了。突厥的第二起,就是隋末唐初的天下大乱,主要是始毕可汗、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他们兄弟三个,他三个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但这个时候突厥已经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抓住中原大乱,坐镇北方,力压群雄,对中国造成巨大的危害。不过他们遇到的对手是唐朝,所以突厥很快就有了第二落,在度过最初的艰难之后,贞观三年,唐太宗命李靖北伐,次年一举灭掉东突厥,将突厥人整体迁徙到漠南管理。突厥的第三起是在半个世纪以后,682年,突厥遗民阿史那骨咄禄兄弟率众反叛,逃回漠北,重建了突厥汗国,是为后突厥。后突厥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骨咄禄可汗、默啜可汗兄弟时期与唐朝的全面对抗,时值武周至唐玄宗初年,毗伽可汗时期的和平阶段,突厥父事唐朝,时值唐玄宗开元中期,毗伽可汗之后的突厥衰落直至最终灭亡,包括伊然可汗、登利可汗、阿史那骨咄叶护、乌苏米施可汗和白眉可汗时期,时值唐玄宗开元末期、天宝初期,这也是突厥的第三落。在唐朝和回鹘、东部葛逻禄的打击下,东突厥彻底灭亡,余孽大部分南下融入唐朝,少部分被回纥收编。这是东突厥。另外,还有西突厥,由突厥经略西域的偏师发展而来,主要由少量突厥人、异姓突厥(大概是乌孙后人)、葛逻禄、处月等突厥语民族组成。西突厥可汗是突厥开国的伊利可汗的弟弟室点密可汗的后人,室点密的儿子达头可汗在隋朝时期曾参与突厥内乱,最终被隋朝击败,达头可汗的孙子射匮可汗在隋末唐初之际建立了强大的西突厥汗国,历经统叶护可汗、肆叶护可汗、咄陆可汗等几代人,在咄陆可汗死后陷入内乱,而唐太宗趁机经略西域,插手西突厥内乱,连削带打,致使西突厥陷入近三十年的内乱。最终,在唐高宗时期,657年,苏定方灭掉西突厥。此后,西突厥沦为唐朝附庸,阿史那突厥人几经反复,最终失去了在西域突厥语民族中的地位,数万突厥人内迁进入唐朝,异姓突厥(主要是突骑施)和葛逻禄等成为西域主体游牧民族。东突厥灭亡后,占据漠北蒙古高原的是铁勒人。铁勒人已经来到蒙古高原几百年了,但由于太过落后,一直处于被统治、被压迫的地位,但在唐朝征服突厥的过程中,铁勒诸部得到了唐朝的大力扶植。在东突厥于630年第一次灭亡以后,铁勒中的薛延陀部首领夷男就被唐朝册封为新的珍珠毗伽可汗,但没过多久,薛延陀与唐朝关系恶化,被李勣、执失思力攻击,又被铁勒其他部落背叛,最终在贞观末年消亡。后突厥的灭亡,也离不开唐朝对铁勒诸部的扶持,最终取代后突厥的,是铁勒中的回纥部。在天宝初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被唐朝册封为怀仁可汗,此后一百年,漠北是回纥等铁勒人的天下,大部分铁勒部落融合成了统一的回纥族,后改名回鹘。回鹘,可能是有史以来对中原王朝威胁最小的游牧民族政权了,因为它的成长和发展完全离不开唐朝的支持。在安史之乱时,回纥两度派军协助唐朝平叛。在唐代宗和唐德宗初期,因为唐朝战后国力尚未恢复,回纥英义可汗妄图欺压唐朝,双方关系一度紧张。在英义可汗死后,双方关系基本恢复正常。840年,回鹘内乱,黠戛斯趁乱入侵,回鹘灭亡。主要余部南下投奔唐朝,因为不老实而被唐朝消灭,活下来的主要融入了汉族和契丹人之中,还有一部分选择西迁,有的到了河西走廊,发展为甘州回鹘,最后被西夏灭亡,有的到了吐鲁番,发展为高昌回鹘,最终被蒙古征服,有的到了七河流域,发展为葱岭西回鹘,与葛逻禄等其他突厥语民族融合。回鹘灭亡后,漠北草原暂时沉寂下来,新崛起的游牧民族不在蒙古高原核心位置,而是在东南一隅的辽河上游,这就是契丹人。早在4世纪,鲜卑和匈奴融合而成的宇文部,被慕容部打的灰飞烟灭,四分五裂,但宇文部的后人始终在辽河上游放羊,也就是内蒙古东南部,其中一股,在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契丹人。契丹由八个部落组成,原始而落后,几百年间没什么大作为,偶尔向中原朝贡或者制造小规模边患。契丹闹的最大的事就是696年武则天时期的一次造反,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反叛,极大的冲击了东北地区的秩序。此后,契丹基本生活在唐朝幽州节度使和漠北的后突厥与铁勒的阴影之下,直至唐朝末年,在韩延徽、韩知古、卢文进等汉人的帮助下,耶律阿保机逐渐掌握了权力,带领契丹人步入封建社会,逐渐建立起强大的汗国。在与五代、渤海国等政权的反复厮杀中,契丹最终做大做强,吞并了库莫奚、霫等周边类似民族,在草原上建立起强大的辽帝国,开创游牧民族之先河。契丹曾经被后唐暴打了三次,但后唐、后晋的灭亡都是契丹造成的,而且后晋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后,其国运更是气势如虹。北宋建立后,双方几度交手,各有胜败,最终达成《澶渊之盟》,双方握手言和,直至12世纪初,辽被东北崛起的女真人所灭亡。在辽国雄起的同时,另一股鲜卑后裔进入了漠北高原上,他们就是室韦人的后代。在回鹘走后,草原为之一空,黑龙江中游、小兴安岭一带的室韦诸部溯江而上,来到了蒙古高原东部。由于其中的鞑靼部过于强大,这群人被统称为鞑靼人。另外,在高原西部,还有一群突厥语民族的遗民,逐渐与鞑靼交融在一起,由于突厥语民族发达且人口多,被称为白鞑靼或者熟鞑靼,室韦诸部落后且人口少,油污不堪,被叫做生鞑靼或者黑鞑靼。鞑靼人在唐末就一直在蒙古高原上,与李克用集团关系密切,辽国、金国、西夏时期他们时叛时降。鞑靼诸部互相仇杀,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落是蒙兀室韦的后人,蒙古部,他们开始很小,但越来越兴旺。到了13世纪初,在金国的扶持下,蒙古乞颜部的一条好汉铁木真逐渐成材,做大做强,统一了草原诸部,建立起大蒙古国。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蒙古铁骑横扫半个地球,建立起强大无比的蒙古帝国。不过到了14世纪中后期,蒙古人在世界各地的统治基本都被推翻了。在中国的蒙古人被逐回草原,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最终成长为现代蒙古族。以上,就是蒙古高原历代各个游牧民族的概况。从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虽然彼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实际上是互不相同的品种。每一个游牧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语言和独有的生活方式,早期干净清洁的匈奴人与晚期浑身油污的蒙古人,生活方式的差异很大。每一个后来的游牧民族,基本没有从上一个离去的游牧民族那里继承到什么东西,后来者一切都要从头进化。也就是说,上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崩溃消亡之后,后一个游牧民族还要一步不差的完整走一遍游牧政权的发展流程,从林立的部落开始,到部落联盟,再到汗国,有本事的再发展到帝国。也就是说,上一个游牧民族盛极而衰至于消亡之后,取而代之的下一个游牧民族并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强大汗国,而是一群零散落后原始的小部落,还要一步步重复前人的努力,最终才能再发展为新的汗国。宋朝的汉族,其文明是远远高于汉朝时期的汉族的,因为这是同一个民族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而宋朝时期的蒙古人,其文明程度远远比不上汉朝时期的匈奴人,因为蒙古人与匈奴人无关,在匈奴已经消亡千年的时候,蒙古人的先民还处于蒙昧时代。这样的发展规律说明,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是各不相关的不同品种,而不是同一个民族的不同朝代。之所以会产生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是否是不同朝代的严重错觉,可能还是无法跳出汉民族的发展规律,不自觉的拿汉族的独有规律套用在其他民族身上。从古至今,文明不曾断绝的只有汉族,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在考古时,挖出一个几千年的古墓,里面躺着的人和将其挖出来的人属于同一个品种,这是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在汉族中才存在的独特现象。包括游牧民族在内,他们的历史都不是连续的,朝代这样的概念,不适用于游牧民族,也不适用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一句话一首诗,总有一句打动你!总有那么些诗词,你读一两句,就仿佛在山水间,云里雾里。1、海上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张爱玲2、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追风筝的人》3、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回头看,不准偷偷想念,你要知道,不是所有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村上春树4、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5、成长最遗憾的部分在于,我们总在最无知的年华里遇到最好的人,却不自知。——《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6、说真的,我并不喜欢我的家乡。可扪心而问,我的确又是爱它的。但愿前者不是罪行,后者也并非荣耀。——史铁生《喜欢与爱》7、人说人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断气的时候,从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时候,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然后在社会上他死了,不再会有他的位置;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住他的人把他忘记的时候,那时候他才真正的死了。8、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送别》9、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顾贞观《金缕曲》10、我是伤口,又是刀锋。我是耳光,有时脸面,我是四肢,又是刑车,我是死囚,又是屠夫!被判时终身微笑,却始终张不开嘴笑。——波德莱尔《自我折磨者》11、有一颗心,志未消。大地未绿我先绿,草木已凋我不凋。——汪国真《有一颗心》12、说一句再见,就是死去一点。——《漫长的告别》13、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白居易《太行路》1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15、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1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许多往事在眼前一幕一幕,变得那么模糊。曾经那么坚信的,那么执着的,一直相信着的,你都还记得吗?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是否已经淡忘。在默默的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们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们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在即将逝去的2017,你会用那几句话或哪句诗来总结你的2017呢?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沁园春【锦绣中华】绿水青山,建国七十,改地换天。看嫦娥奔月,航空母舰,蓝鲸潜水,纵向深蓝。科技兴邦,民族崛起,强国强军世井然。雄狮醒,改革开放路,越走方宽。初心不忘前行,使命在胸责任在肩。望山河锦绣,中华大地,莺歌燕舞,旧貌新颜。山水田园,以邻为伴,共创和谐天下欢,齐发展,大国之风范,人类平安。历经风雨更辉煌!谢谢邀请!
谢邀!要说最好听的很难有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欣赏风格不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自己最爱的!孙露!云菲菲!于洋!雷婷!陈瑞等等!她们的歌我都喜欢!最喜欢孙露的《黄玫瑰》真心话。余秀华作为一个先天弱势者,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至少是实力派,更深一点说余秀华是天才。只是因为她在世人眼中很丑,因此连同她的生理及心理反应都涉嫌淫荡。而那些触动人心的句子,却只有她恰如其分地写出来。在这里我无法去评论她的诗作,因为一个天才的作品实质上就是某类作品的范例,只可以用她的作品来反观其它作品好不好,而她的作品是样板是母本。她内心充满对生存对爱对性对感情的渴望,她把这种渴望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那种骚动狂热道破了人原始的欲望,只不过因为她丑而让人觉得不耻,甚至是对自己的羞辱。正当她面对这种窘境,恰有类似郦师这样俗得只剩教科书的大师为她站台,借用欣赏她呵护她的幌子证明他的博爱多才。其实就才情而言,余秀华10分,那些看似大师或勉强称作公众人物的好事者均在3分以下。那些人的诗本来就是垃圾,不过因为冒充余秀华的知音而显得稍稍地有了些灵气,而他的俗媚及矫情却无法掩盖。余秀华走,是形势所逼。其他人走是读者的选择,余秀华是他们惩罚我们的工具,是所谓文化自信的人的牺牲品。那年代的汽车环境排放标准一般国3居多,那时国4还不多。今后这种车国家随时可能实行强制报废。这跟行使公里数与车况好坏无关,一般不值得入手。如果个人实在有玩车的隐,又苦于口袋无银子,那么就是值当是买个摩托车。3~5000元足唉!谢谢邀请。绝对不能如此理解。匈奴、鲜卑(契丹、蒙古)、突厥,是完全不同的民族,后来者也没有从先行者那里继承到任何科技和文明。当然,不能排除后来者中有先行者的基因和血脉,但只要没有文化上的认同,就不是先行者的继承人。如果将这些游牧民族看作同一群人的不同朝代,那么与早些年土耳其、中亚流行的泛突厥主义有什么区别?下图是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非常搞笑的一个场面,他身后站着十来个仪仗队员,cosplay成不同时期的世界各地的游牧民族武士,泛突厥主义者将其一概视为土耳其人的祖先,贻笑大方,滑天下之大稽。如果将匈奴到蒙古的各游牧民族视同一个群体的不同朝代,其视觉效果,就像埃尔多安背后那群cosplay的小丑一样。在蒙古高原的历史上,中部鲜卑取代匈奴,突厥语民族取代鲜卑,室韦-鞑靼-蒙古取代突厥语民族,基本都是人类品种的更换,而不是同一民族内部的王朝更迭。匈奴人,是胡人,是黄白混血种人。在汉晋时代,不是北方所有少数民族都叫胡人,能叫做胡人的,除了中亚、新疆的西域白种人之外,只有匈奴、月氏、乌孙等少数几个。匈奴、月氏和乌孙生活习惯基本相同,政权组织方式也非常类似,他们是同一个品种的。早在汉代时期,胡人的发展水平普遍高于羌族、鲜卑、丁零等民族,匈奴也好,乌孙也好,月氏也好,他们都有比较进步的科技水平,政权组织方式也很进步,有一个强大的家族作为全民族的共同领导,各个部落围绕在民族领袖周围,遵守领袖的号令,一般情况下很难被切割粉碎。这三大胡人集团,都有长途跋涉、远程迁徙的经历,他们的主体都没有失散。但当时的羌族、鲜卑、乌桓、丁零都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们都是部落林立,互为仇雠,民族远远没有统一,很容易被人分而治之。从公元前128年开始,匈奴与汉朝之间持续爆发战争。汉武帝用了十年,将匈奴逐出漠南,匈奴远遁漠北;从前99年开始,汉武帝又用了十年,对漠北匈奴深入穷追,穷追猛打,虽然这一阶段汉朝损失很大,但匈奴损失更大,匈奴被打的人口锐减,内乱频仍,朝不保夕,危在旦夕。而且匈奴丧失了蒙古高原的宗主权,在汉昭帝时代,东部的乌桓把匈奴单于的祖坟都给刨了,壶衍鞮单于很愤怒,但汉朝出兵干涉,匈奴最终也没敢报仇。在汉宣帝时代,匈奴在西域也彻底失败了,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断匈奴右臂。于是,在握衍朐鞮单于时代,匈奴终于分裂了,呼韩邪单于干掉了握衍朐鞮单于,然后又冒出五个单于争雄,最后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兄弟争国。两个单于都像汉宣帝示好,但东部的呼韩邪单于尺度更大,他竟然亲自跑到长安,向汉宣帝称臣,时为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于是,汉朝支持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战败逃往西方,和西方的乌孙、丁零、坚昆几度交手,最终跑到了哈萨克的康居。西域都护甘延寿、陈汤追到康居,攻破康居,杀死郅支单于,留下一句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此,呼韩邪单于在汉朝扶持下统一了匈奴,并臣服于汉朝。此后,呼韩邪单于又两次来到长安面圣,分别拜见汉宣帝和汉元帝,在公元前33年那一次还得到了王昭君。此后,一直到王莽篡汉,匈奴一直臣服于中原,呼韩邪单于如此,他的六个儿子先后担任单于,也是如此,直至最后王莽欺人太甚而且中原大乱,匈奴短期内恢复独立,但不久就因为内部争权夺利而永久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时值东汉初期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分裂之际,匈奴内乱频仍,连年蝗旱,赤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南匈奴投奔东汉,最终成为东汉得附庸。随后,在接下来半个世纪中,东汉、南匈奴共同对垒北匈奴,北匈奴越打越弱,南匈奴则越打越强,从三万人发展到了三十万人。最终,在公元89年,汉和帝时代,大将军窦宪北伐,勒石燕然,北匈奴大败,开始向西迁徙。此后数年,东汉政府对北匈奴连续追杀,迫使北匈奴余孽主力于公元91年四散奔逃。有的逃到了辽河流域,融入了东部鲜卑之中,是为后来的宇文部;北单于本部向西逃亡,一直逃到了哈萨克丘陵,最终取代了康居,是为悦般,但到了5世纪初已经突厥化或者铁勒化了,不再是匈奴人;还有一部分留在草原上,但是中部鲜卑人进入了草原,这些匈奴余孽被鲜卑化,从此都是鲜卑人了。而陕北、山西的南匈奴,则在汉朝的全面控制之下,日趋汉化。在4世纪初西晋末年,南匈奴又一次兴风作浪,建立了汉-前赵政权,先后攻克洛阳和长安,灭亡了西晋,给中原汉族带来巨大灾难,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帷幕。但这些南匈奴基本都已汉化很久了,首领刘渊、刘聪、刘曜等人都有极其出色的儒学和文化修养,说话做事引经据典掉书袋,十分“酸腐”,南匈奴权贵大抵如此,而平民是种地的,不是放羊的,种地的匈奴人还能算是匈奴人吗?前赵被消灭后,南匈奴余孽大部分都被屠杀了,余部在山西吕梁山区还有,号称离石胡,对北方各国时叛时降,直至唐朝初年被李世民荡平。在东汉时期,1世纪末2世纪初,北匈奴被东汉政府灭亡,匈奴余孽主体都从蒙古高原上逃走了,补充进来的是东方大兴安岭森林中的鲜卑人。进入漠北的是中部鲜卑,他们非常原始和落后,发展程度完全比不上匈奴人。但进入漠北后,他们迅速进化,很快就对汉朝形成巨大威胁。但是,鲜卑与匈奴不同,他们始终未能统一,各部落各行其是,没有一个领袖群伦的类似于匈奴单于、突厥可汗的人物,所以他们对汉朝的威胁主要是骚扰缘边地区。但到了2世纪五六十年代,汉桓帝和汉灵帝之间,鲜卑突然出了一条好汉,叫做檀石槐,竟然奇迹般的再度统一了漠北高原,尽据匈奴故地,各鲜卑部落都听其号令,对汉朝的威胁陡增。汉灵帝曾派护乌桓校尉夏育、护羌校尉田晏、护匈奴中郎将臧旻各带一万人出塞讨伐檀石槐,结果战败,损失惨重,这是两汉时代对漠北游牧民族最大的一场败仗,亘古未有。檀石槐死后,他的儿子和孙子没出息没本事,他们家的政权很快就拉倒了,鲜卑又恢复到部落林立的年代了。汉末三国时期,中部鲜卑又出了一条好汉,叫轲比能,他在大量汉人和护乌桓校尉阎柔的支持下,迅速崛起,击败了檀石槐的后人步度根、泄归泥等,再次称雄鲜卑诸部,但影响力还是不如檀石槐。轲比能与曹魏政权乌桓校尉田豫、牵招等几次交手,各有胜负,曹魏为之头疼。最终,幽州刺史王雄想了一招,他派了个刺客去把轲比能干掉了,然后中部鲜卑又土崩瓦解了。从汉末以来,由于中原战乱,中部鲜卑开始大规模向南迁徙,他们的主流都到了内蒙古阴山、河套一带,在五胡乱华时期,在逃到北方的山西汉人的支持下,中部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最终在4世纪末河套平原上建立可北魏政权,在5世纪初成功入主中原,统一了北方。这是中部鲜卑的情况,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两股鲜卑人,人数众多,但那时没有进入漠北。其一是最发达的鲜卑部落,东部鲜卑,他们成群结队的生活在辽河流域的草原上,或者放羊,或者种地,分为众多部落。他们在汉魏时期是边患,但到了西晋时期,已经臣服于中原。西晋时期,东部鲜卑主要分为三个部落,分别是段部、慕容部和宇文部,其中宇文部是由东迁的匈奴和本地鲜卑融合发展而来的。东部鲜卑靠近河北与辽东,当地文化发达,汉人众多,所以东部鲜卑汉化严重,特别是段部和慕容部,汉化程度非常高。在永嘉之乱的时候,大量北方汉人向东北逃窜,就来到了慕容部,更是加速了慕容部的汉化。东部鲜卑几经洗牌,互相仇杀,最终,段部被慕容部和羯族后赵联合歼灭了,余部逃到山东,最终被前燕屠灭,宇文部则与慕容部屡战屡败,最终分崩离析,不复存在。而4世纪50年代,后赵灭亡,北方大乱,慕容部趁机南下中原,建立了前燕政权,慕容部的南下,与南匈奴和羯族对中原的破坏完全不同,他们是汉化的文明民族,同时一起跟着回来的是大量北迁的北方汉人士族,他们给久经战乱的北方带来了一股清风正气。在十六国时代,在连绵不绝的战乱中,慕容部鲜卑人最终基本死绝了,主要杀他们的是氐族、汉族,以及慕容部亲手扶植的中部鲜卑拓跋部。除了东部鲜卑之外,还有一股鲜卑人,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如果说辽河流域的东部鲜卑文化最先进,那么黑龙江流域的鲜卑发展最落后,他们是室韦人,也是部落林立,渔猎为生,他们一直到9世纪唐朝末年才进化成型,虽然落后,但他们厚积薄发,其后代将在13世纪撼动地球。鲜卑人进入漠北的同时,突厥语民族也开始进入漠北,汉朝时他们被叫做丁零人,生活在匈奴的西北,从阿尔泰山到贝加尔湖一带,他们比鲜卑人还要落后的多。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这些丁零人逐渐被叫做敕勒人、高车人,最后定为铁勒人。到了4世纪末,铁勒人等突厥语民族已经成了蒙古高原的主体,鲜卑人已经走光了,铁勒人部落林立,发展极其落后,除了放羊什么也不会。所以,虽然突厥语民族遍布草原各地,但他们的时代还要再等一等。4世纪,一股从拓跋部逃出来的鲜卑奴隶在首领木骨闾的率领下,从漠南来到漠北,逐渐发家致富,其子孙后代统治了漠北的突厥语民族,号称柔然,也被翻译做蠕蠕。蠕蠕到了木骨闾六世孙社仑的时代,也就是4世纪末,开始强大起来,柔然兼并了各个突厥语部落,打败了匈奴余孽,占据了整个草原,东至朝鲜,西至焉耆,尽有匈奴故地,柔然首领自称可汗,这是可汗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同时,拓跋部的北魏政权也开始崛起,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日益增多。到了5世纪,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即位之初,决定彻底解决柔然问题,于是几次兴师北伐,大破柔然,大檀可汗积郁成疾而死,从此柔然由盛转衰。此后,北魏日益强大,柔然日益衰弱,柔然的威胁逐渐减少。同时,柔然也逐渐丧失了对突厥语民族的优势。比如,5世纪末,铁勒副伏罗部就成功摆脱柔然统治,逃到天山北麓草原上独立建国,即高车国,与柔然抗衡,甚至在战场上杀了柔然可汗伏图。但高车国不重要,重要的是阿尔泰山北麓的一支强大的突厥语部落。这个部落,就是突厥,真正的突厥人。历史上,突厥长期受制于柔然,为柔然打铁制造兵器。在6世纪中叶,突厥逐渐崛起,并将高车国的余部收降,在西魏的支持下,开始反击柔然。很快,突厥就把柔然灭了,柔然人四散奔逃,其主要权贵分别被北周和北齐捕杀。甚至于7世纪出现在东罗马帝国的阿瓦尔人,据说也是远遁的柔然余孽,他们将马镫传到了西方,但这支阿瓦尔人不太可能是柔然人,所以通常叫他们伪阿瓦尔人。突厥实力非常强大,估计是崛起速度最快的游牧民族,短短几年就尽有匈奴故地,征服了全部的铁勒部落,而且趁着中原的分裂,一度对北周和北齐确立了相对优势,同时,木杆可汗时期,突厥征服了西域,灭掉了称雄中亚的嚈哒,击败了波斯帝国,向西与东罗马帝国也有纠纷。而且,突厥非常顽强,不同于包括匈奴在内的其他游牧民族,突厥在历史上三起三落,统治草原和西域达二百年之久。第一起,就是从突厥开国可汗伊利可汗开始,经过乙息记可汗、木杆可汗、他钵可汗兄弟三人,到沙钵略可汗,约三四十年之久,除了北齐文宣帝高洋能镇住突厥外,突厥谁都不怕。第一落,就是581年隋朝开国,隋文帝对突厥大加离间,制造内乱,同时出动大军打击突厥,突厥大败,沙钵略可汗被迫投降隋朝,经过莫何可汗、都蓝可汗、启民可汗,一直到始毕可汗为止。在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隋朝更是直接干预突厥内政,专一扶植亲汉但实力弱小的染干,每当染干战败的时候,隋朝的兵马钱粮接着就到了,杨素统帅大军,哪个突厥人不服就削哪个,都蓝可汗和西突厥达头可汗先后被隋朝搞掉,染干稳坐可汗宝座,被隋朝册封为启民可汗,并将义成公主下价给启民。这期间,突厥不是没有想过要崛起,比如沙钵略可汗临死的时候,放弃了儿子,而是让自己最讨厌的弟弟继承汗位,是为莫何可汗,因为只有莫何可汗有能力复兴突厥,不过莫何可汗命不好,在消灭堂兄弟阿波可汗的时候中箭战死了。突厥的第二起,就是隋末唐初的天下大乱,主要是始毕可汗、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他们兄弟三个,他三个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但这个时候突厥已经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抓住中原大乱,坐镇北方,力压群雄,对中国造成巨大的危害。不过他们遇到的对手是唐朝,所以突厥很快就有了第二落,在度过最初的艰难之后,贞观三年,唐太宗命李靖北伐,次年一举灭掉东突厥,将突厥人整体迁徙到漠南管理。突厥的第三起是在半个世纪以后,682年,突厥遗民阿史那骨咄禄兄弟率众反叛,逃回漠北,重建了突厥汗国,是为后突厥。后突厥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骨咄禄可汗、默啜可汗兄弟时期与唐朝的全面对抗,时值武周至唐玄宗初年,毗伽可汗时期的和平阶段,突厥父事唐朝,时值唐玄宗开元中期,毗伽可汗之后的突厥衰落直至最终灭亡,包括伊然可汗、登利可汗、阿史那骨咄叶护、乌苏米施可汗和白眉可汗时期,时值唐玄宗开元末期、天宝初期,这也是突厥的第三落。在唐朝和回鹘、东部葛逻禄的打击下,东突厥彻底灭亡,余孽大部分南下融入唐朝,少部分被回纥收编。这是东突厥。另外,还有西突厥,由突厥经略西域的偏师发展而来,主要由少量突厥人、异姓突厥(大概是乌孙后人)、葛逻禄、处月等突厥语民族组成。西突厥可汗是突厥开国的伊利可汗的弟弟室点密可汗的后人,室点密的儿子达头可汗在隋朝时期曾参与突厥内乱,最终被隋朝击败,达头可汗的孙子射匮可汗在隋末唐初之际建立了强大的西突厥汗国,历经统叶护可汗、肆叶护可汗、咄陆可汗等几代人,在咄陆可汗死后陷入内乱,而唐太宗趁机经略西域,插手西突厥内乱,连削带打,致使西突厥陷入近三十年的内乱。最终,在唐高宗时期,657年,苏定方灭掉西突厥。此后,西突厥沦为唐朝附庸,阿史那突厥人几经反复,最终失去了在西域突厥语民族中的地位,数万突厥人内迁进入唐朝,异姓突厥(主要是突骑施)和葛逻禄等成为西域主体游牧民族。东突厥灭亡后,占据漠北蒙古高原的是铁勒人。铁勒人已经来到蒙古高原几百年了,但由于太过落后,一直处于被统治、被压迫的地位,但在唐朝征服突厥的过程中,铁勒诸部得到了唐朝的大力扶植。在东突厥于630年第一次灭亡以后,铁勒中的薛延陀部首领夷男就被唐朝册封为新的珍珠毗伽可汗,但没过多久,薛延陀与唐朝关系恶化,被李勣、执失思力攻击,又被铁勒其他部落背叛,最终在贞观末年消亡。后突厥的灭亡,也离不开唐朝对铁勒诸部的扶持,最终取代后突厥的,是铁勒中的回纥部。在天宝初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被唐朝册封为怀仁可汗,此后一百年,漠北是回纥等铁勒人的天下,大部分铁勒部落融合成了统一的回纥族,后改名回鹘。回鹘,可能是有史以来对中原王朝威胁最小的游牧民族政权了,因为它的成长和发展完全离不开唐朝的支持。在安史之乱时,回纥两度派军协助唐朝平叛。在唐代宗和唐德宗初期,因为唐朝战后国力尚未恢复,回纥英义可汗妄图欺压唐朝,双方关系一度紧张。在英义可汗死后,双方关系基本恢复正常。840年,回鹘内乱,黠戛斯趁乱入侵,回鹘灭亡。主要余部南下投奔唐朝,因为不老实而被唐朝消灭,活下来的主要融入了汉族和契丹人之中,还有一部分选择西迁,有的到了河西走廊,发展为甘州回鹘,最后被西夏灭亡,有的到了吐鲁番,发展为高昌回鹘,最终被蒙古征服,有的到了七河流域,发展为葱岭西回鹘,与葛逻禄等其他突厥语民族融合。回鹘灭亡后,漠北草原暂时沉寂下来,新崛起的游牧民族不在蒙古高原核心位置,而是在东南一隅的辽河上游,这就是契丹人。早在4世纪,鲜卑和匈奴融合而成的宇文部,被慕容部打的灰飞烟灭,四分五裂,但宇文部的后人始终在辽河上游放羊,也就是内蒙古东南部,其中一股,在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契丹人。契丹由八个部落组成,原始而落后,几百年间没什么大作为,偶尔向中原朝贡或者制造小规模边患。契丹闹的最大的事就是696年武则天时期的一次造反,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反叛,极大的冲击了东北地区的秩序。此后,契丹基本生活在唐朝幽州节度使和漠北的后突厥与铁勒的阴影之下,直至唐朝末年,在韩延徽、韩知古、卢文进等汉人的帮助下,耶律阿保机逐渐掌握了权力,带领契丹人步入封建社会,逐渐建立起强大的汗国。在与五代、渤海国等政权的反复厮杀中,契丹最终做大做强,吞并了库莫奚、霫等周边类似民族,在草原上建立起强大的辽帝国,开创游牧民族之先河。契丹曾经被后唐暴打了三次,但后唐、后晋的灭亡都是契丹造成的,而且后晋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后,其国运更是气势如虹。北宋建立后,双方几度交手,各有胜败,最终达成《澶渊之盟》,双方握手言和,直至12世纪初,辽被东北崛起的女真人所灭亡。在辽国雄起的同时,另一股鲜卑后裔进入了漠北高原上,他们就是室韦人的后代。在回鹘走后,草原为之一空,黑龙江中游、小兴安岭一带的室韦诸部溯江而上,来到了蒙古高原东部。由于其中的鞑靼部过于强大,这群人被统称为鞑靼人。另外,在高原西部,还有一群突厥语民族的遗民,逐渐与鞑靼交融在一起,由于突厥语民族发达且人口多,被称为白鞑靼或者熟鞑靼,室韦诸部落后且人口少,油污不堪,被叫做生鞑靼或者黑鞑靼。鞑靼人在唐末就一直在蒙古高原上,与李克用集团关系密切,辽国、金国、西夏时期他们时叛时降。鞑靼诸部互相仇杀,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落是蒙兀室韦的后人,蒙古部,他们开始很小,但越来越兴旺。到了13世纪初,在金国的扶持下,蒙古乞颜部的一条好汉铁木真逐渐成材,做大做强,统一了草原诸部,建立起大蒙古国。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蒙古铁骑横扫半个地球,建立起强大无比的蒙古帝国。不过到了14世纪中后期,蒙古人在世界各地的统治基本都被推翻了。在中国的蒙古人被逐回草原,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最终成长为现代蒙古族。以上,就是蒙古高原历代各个游牧民族的概况。从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虽然彼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实际上是互不相同的品种。每一个游牧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语言和独有的生活方式,早期干净清洁的匈奴人与晚期浑身油污的蒙古人,生活方式的差异很大。每一个后来的游牧民族,基本没有从上一个离去的游牧民族那里继承到什么东西,后来者一切都要从头进化。也就是说,上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崩溃消亡之后,后一个游牧民族还要一步不差的完整走一遍游牧政权的发展流程,从林立的部落开始,到部落联盟,再到汗国,有本事的再发展到帝国。也就是说,上一个游牧民族盛极而衰至于消亡之后,取而代之的下一个游牧民族并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强大汗国,而是一群零散落后原始的小部落,还要一步步重复前人的努力,最终才能再发展为新的汗国。宋朝的汉族,其文明是远远高于汉朝时期的汉族的,因为这是同一个民族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而宋朝时期的蒙古人,其文明程度远远比不上汉朝时期的匈奴人,因为蒙古人与匈奴人无关,在匈奴已经消亡千年的时候,蒙古人的先民还处于蒙昧时代。这样的发展规律说明,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是各不相关的不同品种,而不是同一个民族的不同朝代。之所以会产生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是否是不同朝代的严重错觉,可能还是无法跳出汉民族的发展规律,不自觉的拿汉族的独有规律套用在其他民族身上。从古至今,文明不曾断绝的只有汉族,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在考古时,挖出一个几千年的古墓,里面躺着的人和将其挖出来的人属于同一个品种,这是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在汉族中才存在的独特现象。包括游牧民族在内,他们的历史都不是连续的,朝代这样的概念,不适用于游牧民族,也不适用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一句话一首诗,总有一句打动你!总有那么些诗词,你读一两句,就仿佛在山水间,云里雾里。1、海上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张爱玲2、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追风筝的人》3、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回头看,不准偷偷想念,你要知道,不是所有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村上春树4、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5、成长最遗憾的部分在于,我们总在最无知的年华里遇到最好的人,却不自知。——《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6、说真的,我并不喜欢我的家乡。可扪心而问,我的确又是爱它的。但愿前者不是罪行,后者也并非荣耀。——史铁生《喜欢与爱》7、人说人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断气的时候,从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时候,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然后在社会上他死了,不再会有他的位置;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住他的人把他忘记的时候,那时候他才真正的死了。8、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送别》9、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顾贞观《金缕曲》10、我是伤口,又是刀锋。我是耳光,有时脸面,我是四肢,又是刑车,我是死囚,又是屠夫!被判时终身微笑,却始终张不开嘴笑。——波德莱尔《自我折磨者》11、有一颗心,志未消。大地未绿我先绿,草木已凋我不凋。——汪国真《有一颗心》12、说一句再见,就是死去一点。——《漫长的告别》13、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白居易《太行路》1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15、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1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许多往事在眼前一幕一幕,变得那么模糊。曾经那么坚信的,那么执着的,一直相信着的,你都还记得吗?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是否已经淡忘。在默默的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们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们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在即将逝去的2017,你会用那几句话或哪句诗来总结你的2017呢?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沁园春【锦绣中华】绿水青山,建国七十,改地换天。看嫦娥奔月,航空母舰,蓝鲸潜水,纵向深蓝。科技兴邦,民族崛起,强国强军世井然。雄狮醒,改革开放路,越走方宽。初心不忘前行,使命在胸责任在肩。望山河锦绣,中华大地,莺歌燕舞,旧貌新颜。山水田园,以邻为伴,共创和谐天下欢,齐发展,大国之风范,人类平安。历经风雨更辉煌!谢谢邀请!讲真,这其实就是事实吧,虽然这么说确实不好听。其实不仅仅只是《名侦探柯南》剧场版越来越烂了,包括TV版确实也越来越烂了。讲道理,作为一个推理题材的作品(包括小说电视剧),优劣是很容易判断的。毕竟手法的揭露之后直观的冲击是从来不会骗人的,尤其是本格推理。而社会派得推理故事中,人际关系以及情感动机也会给人比较大的冲击。而柯南作为以本格推理为主的作品,审美疲劳是会出现。一旦故事案件手法没有突破没有改变没有冲击之后,是很难让人买单的。在经历了《飞跃摩天大楼》《贝克街的亡灵》这样的高光作品之后,后面故事真的很难有亮点的作品。而近年《业火的向日葵》《纯黑的噩梦》《唐红的恋歌》以及今年的《零之执行者》。豆瓣评分真的惨不忍睹,《唐红的恋歌》甚至放弃了引进,而《零之执行者》即将在国内影院上映。先下一个预防针,这推理真的是有点烂了。怎么说呢,剧场版万年不变的阿笠博士的冷笑话猜谜,以及爆炸剧情真的让人有点审美疲劳。尤其是阿笠博士的冷笑话,真的有点让人疲劳了。讲道理其实有点浪费了仓木麻衣的献声了,歌真的要比动画优秀了。不过推理的越来越烂也是因为故事有点像动作方面得转变有关,尤其是《纯黑的噩梦》,真的不存在推理,就是一个简单的叙事吧。而没有推理,推理越来越没看点的《柯南》,已经丢了他的主心骨了,有点本末倒置了。不过《零之执行者》还是决定去刷一次。真香。

柯南的剧场版为什么越来越不好看

文章TAG:09年二手伊柯丽斯二手伊柯丽斯三菱

最近更新

  • 918加速攻2钓什么鱼,蓝鲫加九一八加一窝疯能钓什么鱼野钓

    本文目录一览1,蓝鲫加九一八加一窝疯能钓什么鱼野钓2,一份螺鲤2号一份野战蓝鲫一份918一份速攻2号这样可以钓鲤鱼吗3,九一八野战篇鱼饵加速攻2加九一八大比重怎么搭配4,我有打野战九一八金版九一八速攻2天下鲫天下鲤野战蓝5,我有打野战九一八金版九一八速攻2天下鲫天下鲤野战蓝鲫请问自然6,请问918野战和3合1鲤钓鲤鱼怎么样野钓7,我用速攻 ......

    生活经验 日期:2022-09-27

  • 为什么高铁上不能带活动扳手,火车上活动扳手虎钳可以带不

    本文目录一览1,火车上活动扳手虎钳可以带不2,火车上能携带活板手吗3,自己用的工具扳手和钳子想带走能带上火车吗4,火车上能带劳动工具如锤子锯子扳手等吗5,板手和一支电笔能带上动车吗6,坐高铁能带上班工具扳手吗7,坐动车带的液体不能超过多少毫升1,火车上活动扳手虎钳可以带不任务占坑不能2,火车上能携带活板手吗可以的,活动扳手只是属于常用的普 ......

    生活经验 日期:2022-09-27

  • 在高铁站坐什么车到深圳湾口岸,深圳罗湖口岸搭什么公交或火车到深圳湾口岸大约多少元打的大约

    本文目录一览1,深圳罗湖口岸搭什么公交或火车到深圳湾口岸大约多少元打的大约2,从深圳湾口岸坐什么车到深圳北高铁站3,深圳湾口岸到旺角东站坐什么车4,从深圳东火车站到深圳湾口岸怎么走谢谢5,如何从深圳火车站去深圳湾口岸过关6,从深圳火车西站到深圳湾坐什么公交车7,从深圳火车北站至深圳湾口岸如何乘车8,如果从深圳汽车站或者火车站到深圳湾口岸怎 ......

    生活经验 日期:2022-09-27

  • 重庆渝西高铁到外县什么时候动工,渝西高铁线路

    本文目录一览1,渝西高铁线路2,渝西高铁走向最新消息3,西渝高铁规划有经过渠县吗4,渝西高速铁路的规划方案5,重庆市忠县何时才能通列车和撤县设区6,西渝高铁将会过境达州吗7,渝西高铁最新规划8,渝怀复线铁路9,渝黔高铁最新消息1,渝西高铁线路买张车票,然后上车,就可以走了。2,渝西高铁走向最新消息2016-03-1919:50西安本地宝西 ......

    生活经验 日期:2022-09-27

  • 什么商品冻饵好,钓鱼用什么牌子的鱼饵好用

    本文目录一览1,钓鱼用什么牌子的鱼饵好用2,五福和战神冷冻饵哪个好3,夏季钓鱼用什么商品饵4,钓罗非鱼用什么饵料好5,关于现有几种商品饵搭配水库钓鲫鱼6,冬季野钓鲫鱼用什么商品饵料最好7,野钓用什么牌子的商品饵好8,为什么钓罗非鱼一定要用冻饵用丁口南瓜酥效果怎么样9,什么冷冻饵10,什么冷冻饵11,冬天钓鱼加什么小药啊12,钓鲤鱼用什么商 ......

    生活经验 日期:2022-09-27

  • 高铁货运什么时候可以买票,怎么办理高铁货运

    本文目录一览1,怎么办理高铁货运2,高铁发车前15分钟可以买票吗高铁票最晚提前多久买3,2018年春运成都至广州动车什么时候可以购票4,动车提前几天可以买票啊5,高铁在一天里什么时间段放票6,g2815高铁线路啥时候能订票7,高铁人工售票时间1,怎么办理高铁货运目前乘坐高铁列车是不能办理行李托运的,按规定,坐高铁只能携带20公斤以内的行李 ......

    生活经验 日期:2022-09-27

  • 千岛湖鳜鱼用什么钓,千岛湖有机鱼的千岛湖有机鱼为什么好吃

    本文目录一览1,千岛湖有机鱼的千岛湖有机鱼为什么好吃2,桂鱼怎么钓用什么饵料好3,杭州哪里有千岛湖有机新鲜的鱼买4,钓桂鱼用什么饵料钓桂鱼有哪些技巧5,钓鱼时如何让鱼类克服应激反应6,夜钓鳜鱼用什么假饵最好急流路亚怎么钓鳜鱼呢7,黄墩湖有机鱼和普通鱼有什么区别8,钓鳜鱼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怎么判断河里有鳜鱼9,国家有机鱼怎么认证在哪里认证机 ......

    生活经验 日期:2022-09-27

  • 黑坑肥水什么味行好,冬季钓鲫鱼打窝放葡萄糖好吗

    本文目录一览1,冬季钓鲫鱼打窝放葡萄糖好吗2,肥水黑坑回锅鲤鱼用什么小药味行效果好3,黑坑肥水腐烂低怎么钓鱼水绿黄色4,肥水滑鱼麝香钓鱼效果好吗5,钓黑坑用奶味的好吗6,黑坑钓鲤鱼肥水用什么饵料好7,黑坑肥水塘钓鱼饵料和技巧是什么8,夏天钓黑坑水肥用什么味型的饵料好鲤鱼和草鱼9,红虫拉饵如何开制10,如何判断黑坑的水质肥水还是瘦水并开出适 ......

    生活经验 日期:20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