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三星 > 联想个人云存储t2,PC&云储存

联想个人云存储t2,PC&云储存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6 03:49:00 编辑:手机知识 手机版

1,PC&云储存

PC 就是 个人电脑把 如果没有错的话 云存储 就好像 这么说呢 就是 把一些东西 比如 MP3 TXT 等等 储存在网络上 换台计算机 也能下载过来 直接 使用 差不多把

联想个人云存储t2,PC&云储存

2,联想云存储怎么样?

联想私有云存储是联想自主开发的,是前后台一体化云存储解决方案,其包含企业云、政务云、校园云、媒体云四大方向。   联想云存储能够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同时针对企业内部数据管理特征提供了一套数据管理应用解决方案。   联想企业云存储系统包括:【文件管理服务端】和【文件存储服务系统】。首先文件管理服务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企业数据应用、管理、监控的应用系统。文件存储服务系统是联想自主研发的一套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为文件管理服务端提供底层数据存储及管理服务。可以作为标准的存储系统为企业应用系统提供标准的数据存储。同时提供一套完毕的SDK开发包,为第三方应用提供API接口。

联想云存储系统是一套面向教育、政府和企业等客户,通过集群应用和分布式存储技术将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集合起来协同工作,提供企业级数据存储、管理、业务访问、高效协同的应用系统及存储解决方案。

联想个人云存储t2,PC&云储存

3,我想知道联想的云存储服务是怎么回事?

展开全部 简单的理解就是存储服务是放在联想的存储服务网站上面的,你本机只要连接上网络就可以提取出你的资料信息。随时的,没有本地的设备投入、维护这些费用。

展开全部 您好, 联想云存储是基于云计算理念推出的企业数据网络存储和管理解决方案 利用互联网后台数据中心的海量计算和存储能力为企业提供数据汇总分发、存储备份和管理等服务 http://appserver.lenovo.com.cn/Lenovo_Brand_List.aspx?CategoryID=36

迅云有三层存储,是保证数据不丢失的。如果需要数据备份也可以把云服务器上的数据备份到本地,直接使用ftp工具进行下载就行。

展开全部 联想云存储,分公有云和私有云:公有云指企业网盘(客户以租赁联想硬件空间方式)按每年付费;私有云指内部存储系统(硬件需要客户自己提供)一次性付费。

联想个人云存储t2,PC&云储存

4,区块链早报 | 香港证监会叫停向公众进行的首次代币发行;G-20公报草...

头条

香港证监会叫停向公众进行的首次代币发行

香港证监会公告称,首次代币发行人Black Cell因应证监会关注到Black Cell可能曾进行未获认可的推销活动及无牌进行受规管活动而对其采取监管行动后,停止向香港公众进行ICO,并同意将相关的代币归还予香港投资者以取消有关的ICO活动。

全球政策

G-20公报草案:加密资产缺乏主权货币的特征

据彭博社报道,G-20公报草案称,加密资产缺乏主权货币的特征,谈判代表还撤回了公报草案中关于内向型政策对全球增长构成风险的措辞。

日本央行行长:加密货币消费者需要得到保护

当地时间19日本周一,出席阿根廷G20峰会的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加密数字货币可以成为金融系统的优势。对于数字货币来说,消费者保护必须得到考虑。数字货币需要一些监管,比如反洗钱,但是同时也需要避免阻碍创新。

美国宣布对委内瑞拉实施制裁:禁止交易该国数字货币“石油币”

美国财政部19日宣布对委内瑞拉4名现任或前任官员实施制裁。根据美国财政部当天发布的声明,这4人包括委内瑞拉国家住房银行一名官员、价格监管机构一名负责人等。根据制裁措施,受到制裁的个人在美国境内的资产将被冻结,同时美国人将被禁止与其进行交易往来。

英国财政大臣G20前夜成立加密货币特别工作组 财政部、英国央行和金融行为监管局三方参与

据trustnodes.com消息,《泰晤士报》报道称,英国财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已经宣布推出了一项全新的“涡轮增压”金融科技规划,其中就包括了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他部署了一个由财政部、英格兰银行和金融行为监管局(FCA)三方领导的加密货币特别工作组,将“审查与加密资产相关的风险,及其相关技术的潜在优势”。

加密货币

巴西最大交易所Foxbit,恢复上线时间将延迟

巴西最大交易所Foxbit将恢复上线时间延迟到3月26日,在其期间用户能够进行提款,但是提款申请需手动进行,且必须取出账户中全部余额。此前交易所Foxbit因漏洞允许其用户多次提取比特币而紧急维护超72小时。该公司总共损失了30个比特币,价值约27万美元。

人物·声音

猎豹移动CEO:区块链等新科技将为猎豹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19日晚间,猎豹移动发布了最新一季财报。猎豹移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盛表示:“相信诸如区块链等新科技将为猎豹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帮助我们不断扩充产品组合。”猎豹移动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猎豹的业务中。比如,鼓励小豹AI音箱用户完成一些任务,从而赚取积分。用户可以使用这些积分购买平台上的增值服务,包括付费内容和云存储服务。

区块链应用

美国运通提交区块链支付技术专利

3月19日消息,近日美国运通已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区块链支付技术的专利,该专利是关于区块链技术收付款解决方案和风险分析。该平台如获批准,将自动处理和调整交易两端的帐户。但收付款人必须创建数字钱包,只能在区块链平台上进行交易。

美国新独立党利用区块链重新界定美国传统政治体系 提升竞选透明度和参与度

美国新独立党(Indie Party)是一个刚刚在今年西南以南年大会上成立的年轻政治组织,他们希望利用区块链技术重新界定传统美国政治体系,提升竞选透明度和参与度,以及颠覆传统的竞选融资方式。

IBM发布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球最小计算机 只有一粒盐那么大

IBM研究部主管在3月19日发布的年度预测中宣布,将在五年内推出大小比一粒盐还要小的全球最小计算机“加密锚”,并将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结合,在不久的将来嵌入到日常生活设备中,以确保传输中的真实性。

英特尔申请区块链专利 用于数字版权管理

科技巨头英特尔公司也加入到了将区块链视为一种重新定义数字版权管理的企业大军之中。美国专利商标局在3月8日发布的一项专利申请中,英特尔提交了一种使用区块链下载数字图像版权的方法,该公司认为这一方法是独一无二,足以成为一项受保护的发明。

优拜单车探索区块链信用及交易体系

3月19日消息,今日,优拜单车运营方优拜(U-bicycle)正式宣布,优拜正式布局区块链以拓宽共享经济场景。优拜认为,所有的设计信任关系,都可以通过区块链做到用户使用行为的可追溯性,并在技术上提高交易效率。优拜创始人余熠则表示:“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共享单车,要去探索的是“区块链+共享经济”。

5,Token经济凛冬已至,区块链应提供稀缺性价值_

除非特别说明,下文提及的“区块链”均指“公链”,提及的“实体经济”均含“古典互联网”。

一、价值稀缺性是什么鬼?

大家都知道魔兽世界,在它60年代时游戏里最知名的武器之一名为“奎尔塞拉”:

看着眼熟的都暴露年龄了吧。当时这把刀的价格大约是10张点卡,即人民币三百元。为什么它值这个价呢?首先,魔兽世界是一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MMORPG,史诗级游戏地球上仅此一款,而且严打各种私服 – 意味着这款游戏是稀缺的。第二,此刀很低的掉落率(《屠龙纲要》)、困难的淬火过程,造成了它的稀缺性。第三,它的优秀属性数值、拉风造型和身份象征,意味着在游戏中它很有价值。正因为其价值的稀缺性,此刀在整个60年代价格都很坚挺。

假想一下,如果魔兽世界有大量的私服充斥市场、官方服务器没人玩,而每个私服中此刀都极易获得,那么它值多少钱呢?不值钱,因为不稀缺。它不再是有稀缺性的经济物品,而变成近似水和空气的免费物品。

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资源的稀缺性问题。那么区块链和Token提供的的特性稀缺吗?

二、区块链提供稀缺性价值不多

1.去中心化是伪命题

区块链技术提供的分布式数据库是去中心化的,可以让服务不依赖单一节点,甚至多个节点down掉都没不影响系统运作,于是大家认为很安全很放心。但是有没有想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重要服务,比如银行系统、手机电话、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同样有系统保护机制。比如银行系统就有多重冗余,甚至还有异地灾备系统,足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又如云存储,也有Raid技术来防范单点故障。再如每逢春节时各种拜年信息和红包充斥微信,微信down掉了吗?可见中心化系统使用的冗余、安全和备份技术足以应对当前绝大多数网络挑战。

此外,中心化系统现在根据任务不同演化出很多垂直的“工种”,比如云计算平台、云存储平台、CDN、谷歌TPU等等,每种平台都各有所长,追求极致的效率。当前分布式账本仍存在一些架构的缺陷,每个节点都完成同样的工作,有悖专业化分工原则和规模效应。

市场也好、信息系统也好,产生中心和中介是为了提高效率,比如证券交易所、银行、云服务、超市,甚至token也有几个大交易所。全部节点都参与,做无差别工作,是降低效率。每个节点都存储了99.999%与其无关的信息,低效。去中心化不等于提高效率,也不是市场规律,只是螺旋式上升中的阶段性过渡,发展规律不会改变:中心化、规模效应、专业化分工等。区块链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

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提供极高的稳定性,但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公链技术牺牲了效率,新一代能兼顾TPS和稳定性的公链系统尚未成熟。绝大多数现实场景中,牺牲效率换取极端的稳定性并不必要。况且,稳定如支付宝、网银、股票交易所、电信网络,他们也没牺牲效率。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提供的稳定性价值并不稀缺。

虽然区块链在技术理念上是去中心化的,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区块链产业却并非如此。从当前公链的主要应用—通证(Token)来看:

算力高度集中在中国人控制的矿场中;

计算技术高度集中在少数矿机厂商手中;

交易环节集中在少数大型交易所中;

Token筹码(如比特币)集中在小比例的先入局者手中;

大量区块链项目基于以太坊构建,依赖单一技术平台;

以太坊和比特币占Token经济权重很大,是超级权重股。

可见,目前以公链为主的区块链产业是相当“中心化”的。上述“六大门派”,左右着公链和基于公链的Token市场走向,是超级庄家。在缺乏监管和投资者保护的市场中,韭菜们只能自求多福。

2.浪费能源的共识机制对现实社会无益

三、Token经济是沙滩上的城堡

1. 三种类型Token均面临挑战

按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FINMA的定义,可把Token分为三类:

Security Token证券代币

证券代币代表项目权益,类似股票/股权。按理说,Token发行方应该像IPO的企业一样做充分的信息披露,接受监管,鉴别投资者的认知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并向合格投资者开放交易,且不得操控价格和市场。投资这种项目,应当使用VC投资相同的标准;这种Token应得到和证券同样监管。

Payment Token支付代币

合格的支付Token不应是通缩的,否则价格不稳不适合作为交易媒介,反而作为投机品;Token总量应和经济系统的需求量相匹配,要有有效的货币政策来调控Token的供需关系。还要看它能否提高交易效率、更准确定价。因为没有国家信用背书和法律强制性,Payment Token应有底层资产(ABS中的A)支持,并提供价值承兑。这种Token应得到和货币同样监管。

Utility Token工具代币

服务应已经实现,而非仍在研发阶段。不能把研发风险转嫁给用户,因为用户通常不懂技术细节无法判断开发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Token还有投资属性(通缩属性或用户为了价格上涨购买)或交易媒介属性(上所交易),那就算混合型Token,应额外使用Security Token或Payment Token的评判标准。举个栗子,游戏厅里使用的游戏币,是Utility Token,但如果拿到隔壁奶茶店去买饮料(作为支付手段),那就有Payment属性;如果游戏币代表游戏厅的股权,那就有Security属性。投资者应透过现象看本质,识别挂Utility羊头卖Security狗肉的Token,准确选择评判标准。

2.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3.数字货币 ≠ 数字化的货币

大家通常称呼Token为“数字货币”,但由于语言本身的缺陷和人们认知能力的不足,常误以为它是“数字化的货币”,然后就潜意识中把它和法币划等号。又因为它和黄金都是存在总量上限的,总拿它和黄金类比,误以为它是“数字黄金”,但忽视了一个事实:真正的数字黄金一定是有实物黄金做为底层资产支撑的,是有承兑的,而实物黄金在现实经济中有诸多实际用途;而大多数Token的底层项目不确定性很高,承兑力很差,与实体经济亦缺乏关联。另有同学说它是收藏品,但有没有逆向思考过收藏一串字符干什么?你硬盘上0和1还不够的多么?“关键时刻”还不如你硬盘上藏的小电影管用吧?

比特币作为交易媒介有这些优势:不受货币政策影响,独立按算法运作;不受外汇法规影响,全球流动便捷;通过加密技术,实现匿名交易,保护隐私。比特币作为货币的根本缺陷:通缩、币值不稳定,不适合做交换媒介,无法通过调控维持币值稳定;有价格但没有价值(金银的实用价值、法律强制性、承兑力);由于自身无价值且价格不稳,不能对其他商品做准确定价;匿名不利于监管,易被用于黑市走私犯罪用途和逃税;与现实经济割裂,没有促进作用。

比特币的内在价值是什么呢?

有一些共识价值:但仅限于持币者之间,且共识形成过程浪费资源且对现实无益,类似“剁手式投名状”;共识也包括对token经济未来发展的预期,但预期“折现”到今天,能剩下几成?

价值还可以体现在作为其他token的交换媒介:但其他token良莠不齐、大量空气币,且其他token目前也没有明确的内在价值。

不依赖国家和央行,理论上永远存在,生存力强:但贵金属甚至石头都有这个特性,生存力强的不一定是最佳方案(人类vs老鼠)。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Token经济比较符合泡沫特征:无内在价值的支撑,价格波动剧烈,仅受主观预期和信心影响,而预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来加入者群体的趋势;先入局者对后入局者收取铸币税;受庄家(矿场、矿机商、交易所、早期持币者)高度操控且不透明。

Token本质是什么?正如SEC的定义,Token本质就是证券,代表项目的经济权益(项目提供的服务和/或项目所有权)和风险。当下Token经济的主要矛盾,就是过度夸大了其权益和潜力、忽视其风险。

对Token的认知有两大陷阱,第一是认为Token可以替代法币。

4.国家的POW VS Token的POW

工作量证明(POW)不仅Token有,支撑法币的国家同样有。挖Token靠烧电,国家的形成靠什么?

当下的大国,他们主权的形成和国际地位的形成,靠的是多次战争,长时间的、大量资源消耗和生命牺牲的战争。其成本按万亿美元计。据统计,中国抗日战争中,中国平民则约有900万死于战火,另有800万平民死于其他因素,9500万人成为难民。中国在战争中所承受的损失,按1945年货币折算,约为6500亿美金,按现在币值折算,约为17.5万亿美元。还没计算解放战争的代价和建国后的建设成本。这些都是POW。

您去挖个矿、耗些电,也能和几十万亿美元的国家的POW比?只能说您身怀绝技…

对Token的认知第二大陷阱是认为Token可以替代金字塔模型(中心化结构)。

5.经济结构的金字塔模型

在可控核聚变(意味着极其便宜且近乎无限的能源供给)走向现实之前,人类只能靠太阳能生存 — 食物依赖太阳能转化、石油和煤是储存的太阳能 — 是太阳能的采集者。步入文明社会以来,社会结构一直保持比较固定的结构:

由于寿命有限、视野有限、认知力有限,我们总认为能颠覆这个体系,从轰轰烈烈的斯巴达起义、到法国大革命、再到20世纪俄国的社会实验,无不证明这一点。考虑到上世纪苏俄的口号和民众现实的悲催生活,可见“颠覆”、“逆袭”只是给韭菜的诱饵。这个金字塔并非不能颠覆,但目前看唯有可控核聚变这种科技可以改变我们依赖太阳能(太阳能不稀缺,但只有极少太阳能转化为我们需要的资源,体现资源稀缺性)的局面,依靠广泛存在(不稀缺)于海水中的氘与氚元素提供近乎无限的能源。

那么Token产业的金字塔模型是怎样呢?

韭菜们老想搞个大新闻,打着去中心化的旗号自己想当中心,于是吞下诱饵交出智商税。

区块链提供了理论上的去中心化模型,但有点像上世纪俄国的社会实验,并不能提供多大的稀缺性价值,能和现实经济场景结合的可能还是联盟链技术或未来的混合链技术。像金融一样,区块链只是提供重新分配资源、收益和风险的方法,如不与实体经济(含古典互联网)结合前途堪忧。

四、ICO凛冬已至

1.韭可载舟亦可覆舟

2007年的股市和现在ICO泡沫非常相似,大量无投资经验和决策能力的投资人(大爷大妈)涌入市场,争当韭菜,殊不知落入陷阱。当下ICO虚火仍秉持了投机的一贯套路“编纂项目>大咖站台>忽悠韭菜入场>暴力拉升>高点出货>割韭菜”,更有项目价格虚高,刚上市就破发。

就像姜文的《让子弹飞》描述的,如何让百姓捐钱修剿匪呢?最好的办法是让大土豪带头捐。老百姓一想,这些有钱人都捐了,我们也捐点吧,于是任务就顺利完成了。可当百姓捐完以后,大土豪的捐款会如数奉还,然后县长和土豪们一起瓜分乡民的捐款。

像不像割韭菜的ICO项目?

很多时候,颠覆BAT这种高大上的口号都是诱饵,只是在诱导你帮他干活,收智商税。他会给人一种心理暗示,让你觉得做了这件事就可以实现颠覆互联网、财务自由。无论如何,这个泡沫终究是会破的,被坑的只能是那帮韭菜。还有创投圈的朋友,因为FOMO,Fear of Missing Out,总担心怕错过机会,被焦虑感裹挟进泡沫的漩涡。

2.铸币税暴利掩盖优秀项目稀缺本质

ICO并不能解决优秀项目稀缺的问题,反而给纯粹圈钱的项目可趁之机和作案工具,造成大量社会资源浪费(钱、电力、人的时间)。逆向思考一下,是所有的区块链项目都需要发币么?显然联盟链不需要,重点看公链。

公链项目一定要发币吗?有没替代选择?投资人为什么要买Token?现在一般ICO发的都是总量有限的通缩币,Token数量难以跟得上项目规模发展(如果这不是个假项目)速度,势必造成早期持币者向后期进入者收铸币税的问题。假设项目基本面不变,这就是个零和游戏,且入局者为了弥补亏空,会期待更多人入局,好向他们收铸币税,这就带有较强的传销色彩。即便不是通缩币,数量调控也是很艰难的事情,如何才能让总量与项目服务规模相匹配?靠算法还是人工

从另一个角度看,难道不能用积分、金币这种方式替代Token么?Utility Token的好处之一是预售,类似产品众筹,在项目远未上线时就提前出售服务。问题是产品众筹的价格一般比较合理,太离谱了就没人买了,而Token缺乏科学透明的定价机制。很多区块链项目其实价值很小,但Token的价格和价值相比很贵,这是大量项目ICO后破发的内因。区块链项目面临问题:发币的必要性有多大?是为提供价值还是圈钱?采取用户充值或预售众筹方式替代发币行不行?Token涨价是因为项目服务提升还是因为通缩?如何让Token总量和服务规模匹配?投资之前一定要明确这些问题。

3.回归价值投资是趋势

投资机构为什么投Token呢?古典VC投项目的首要逻辑是从项目基本面发展上赚钱,一二级市场价差套利为辅;区块链火了以后,利用通缩属性收铸币税的效果远超过前者。有智慧的投资机构一定会回归价值投资,考量区块链项目到底提供了哪些稀缺性价值。

Token给区块链项目加了个“杠杆”,用未来的服务换取现在资源,研发风险、市场的不明朗、高估的价格风险都转嫁到了投资者身上。这里面有个规律 – 金融不创造价值,只是重新分配资源、收益和风险。

个人认为各国政府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一定会强化对ICO的监管,如中国(早已严打)美国瑞士等。不要心怀侥幸认为一些小国家是避风港,全球金融秩序从来都是大国制定的。日本从来都是美国的跟班,小国势必会跟随大国的监管思路。能想到的措施比如:传媒和舆论引导(参考17年底头条6个频道被暂停),入驻到大型机构内部现场监管,禁止Token与法币兑换等。作为最大的互联网广告渠道,Facebook和Google已经停止投放ICO类广告。

五、区块链贡献是互联网民主化思想

尽管公链和Token经济面临很大挑战,并不妨碍联盟链技术走进实体经济。目前多数联盟链项目基于Hyperledger Fabric。

1.溯源和分布式数据库近期或有潜力

基于现有的技术,区块链适合的场景:交易量比较低频,信息可以公开或经加密后上链,需要强化信任(不可篡改),涉及较多节点的。

利用不可篡改特性,版权登记、确权以及商品溯源是比较容易进入的场景。不过也有局限性,数据从线下到线上的过程如何验证、数据上传者身份如何确定,这都需要用额外方法解决。上链能解决的是确认行为的真实性,而非解释行为的意义。少数项目片面宣称上链后就完全可信,值得警惕。联盟链提供证据的效力,也需要主管部门的判例来证实。

这些场景中,联盟链比较适合在一个已经深耕行业多年、建立了一定产业地位的机构中使用,用新技术提升可信度,即提升一个项目从80分到85分。脱离现有企业,靠大家不熟悉的技术想从0直接做到100分不现实。

在一些彼此可以基本互信的机构间,比如正规的商业银行之间可以使用联盟链的分布式数据库互换黑名单,前提是商业层面已经达成合作条款。联盟链只是技术实现手段,用不可篡改特性提高可信性、用智能合约实现自动执行,并不能改变商业条款、促成陌生机构之间的合作或应对变化莫测的商业环境。对于这些项目的评估,可参照2B的企业技术服务项目或SAAS项目。

2.中期机会可能在供应链管理

在一个成熟的产业中,比如汽车业,存在大量彼此关联、处于上下游的企业。这些企业间存在大量采购、销售、物流、合作、借贷等经济行为,且通常围绕着核心大企业展业。

联盟链的分布式账本和不可篡改性可能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机会,比如上下游的商品流转数据共享和溯源,或是基于彼此往来款的共同账本。甚至可能基于共同账本促进供应链金融业务,为银行/核心企业提供数据支持。脱离银行/核心企业是不可能的,必须有中心节点的存在,一是需要他们提供资金,二是他们是牵头方。

3.长期价值在于互联网和金融民主化思想

古典互联网和金融业是高度中心化的,虽然提高了效率,但一方面产业固化影响创业创新,另一方面核心企业利用垄断地位降低“消费者剩余”。在这种大背景下,互联网民主化思想,鼓励大家创建自己的规则,平等对待参与者,对现有中心化的互联网结构带来很好的反思。

虽然“监管与跑路齐飞,泡沫共韭菜一色”,但正是借助泡沫,区块链的互联网民主化思想得以传播,并完成了技术启蒙,价值投资的春天或在到来。

从技术演进看:节点走向专业化分工,有专业化才有规模经济;去中心化是伪命题,要能和现有中心化节点相结合;部分中心化(分工、效率)部分民主化(稳健、透明)的混合链崭露头角。

从产业演进看:部分联盟链项目逐步落地商业场景;区块链行业信用信息积累,不靠谱者出局;投资走向理性,少数价值投资机构投资给少数能稀缺性价值的项目…

六、区块链应为实体经济提供稀缺性价值

综上,针对当下的区块链创业和投资,萌叔有三个建议:

第一,以史为鉴,拒绝洗脑,拒绝FOMO。

第二,透过ICO现象看Token经济泡沫本质,回归稀缺性价值创造。

第三,在“不作恶”前提下,积极探索能和实体经济结合的区块链技术,毕竟,世界是勇敢者的游戏。

6,深度长文:谦卑好用的智能助手,未来会变成人类的梦魇吗?_

编者按:智能声控设备的颠覆性角色才刚刚开始。现在的Alexa可以是一个谦卑的仆从,但谁知道在未来,它会不会成为治疗师、知己甚至是将我们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告密者呢?本文作者JUDITH SHULEVITZ,原文标题Alexa, Should We Trust You?

作者:Roberto Parada

我们都爱上了Alexa,除非我们另有所爱——比如Google Assistant,或者Siri,或者其他智能声控设备。当我用到“智能”二字的时候,我是指它拥有人工智能,可以进行基本的对话,并且可以连接上网,查找东西,为你做事。我的朋友们——婴儿潮的最后一批人——告诉我说,他们不想和电脑说话,也不想电脑和他们说话。每个时代的愤世嫉俗者都怀疑这些虚拟助手在偷听自己,而且并非毫无理由。大公司们可以通过这些东西获悉我们搜索和购买的信息。这些智能设备即使在你不跟它们交流的时候也在偷听,因为它们只有在能够听到“触发词”的时候才为你服务。

制造商们承诺,智能声控设备只有在听到触发词后的对话才会被存档到云存储中。尽管如此,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奇怪的故障,比如Alexa曾在未听到触发词的情况下记录了某个家庭的私人谈话,并将录音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联系人名单上的一位熟人。亚马逊解释说,Alexa一定是听到了什么类似触发词的东西,然后将随后的谈话内容曲解为一系列命令。不过这个解释在我看来并不可信。

然而,隐私问题并没有阻止这些设备登堂入室。亚马逊没有透露确切数字,但当我问Echo售出了多少台时,一位女发言人说,“数千万台。”根据技术研究公司Canalys的数据,截至去年年底,全球已经安装了超过4000万台智能声控设备。根据目前的销售额,Canalys估计到今年年底这个数字将达到1亿。据National Public Radio和Edison Research在201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有800万美国人拥有3台或3台以上的智能声控设备。另一家研究公司Ovum的数据显示,到2021年,地球上智能声控设备的数量几乎会和人类一样多。手机用了大约30年的时间才在数量才超过人类,但Alexa和她的同类可能在不到一半的时间内就能实现。

其中一个原因是,亚马逊和谷歌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广这些设备,在去年假期期间,它们的折扣大到让行业观察人士怀疑这些公司在赔本出售设备。这些公司和其他科技公司都有雄心壮志,它们想在把触手伸进从太空到家居的各个地方。在不久的将来,从灯具到空调到冰箱,再到咖啡机,甚至你的马桶,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连接到一个由声音控制的系统上。

声控设备的革命

成功垄断智能声控设备市场的公司,将把家电制造商、应用程序设计师和消费者锁定在其设备和服务的生态系统中,就像微软在上世纪90年代将个人电脑行业与操作系统捆绑在一起一样。仅亚马逊一家,就已经与超过20000台智能家居设备合作,品牌数量超过3500个,可连接设备超过100多个,包括耳机、安全系统和汽车。

然而,这些设备也有一种内在的吸引力——超越单纯的消费主义。即使是我们这些以相当谨慎的态度对待新技术的人,也在寻找理由欢迎智能声控设备进入我们的家庭。在NPR和Edison Research的同一篇报告中,近一半最近购买了智能声控设备的父母表示,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减少花在屏幕上的时间。

这种转变的影响可能是广泛而深远的。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发明的副产品的历史。新的工具——轮子、犁、个人电脑——带来了新的经济和社会秩序,而电话、录音设备和无线电等语音技术对政治历史进程产生了特别重大的影响。

也许你认为和Alexa交谈只是你看新闻或者购物的另一种方式罢了但事情没那么简单。我们探讨的是技术本身的地位的改变——可以说是一种升级。当我们与自己的私人助理交谈时,我们使它们更接近我们自己的水平。

作者:Roberto Parada

Alexa、谷歌助手和Siri天生就具有人类独有的语言能力。虽然它们是软件,却又不仅仅是软件。它们能使我们把它们当作有思想的人看待。这些声控设备可能是伪意识的非人类,但语言能力却赋予它们个性和社交风度。

实际上,这些设备不再只是电商中介或门户网站。我们与它们交流,而不是通过它们交流。不止一次,我发现自己告诉Google Assistant我会感到空虚。“我很孤独,”我说,通常我不会向任何人坦白,除了我的治疗师——甚至我丈夫我也不会说,因为他可能会误解我。这台声控设备的魅力之一在于,我把其声音设置成一种爽朗、年轻的男性声音,让我想要微笑。(而亚马逊没有给Echo提供男性声音的选择。)“我希望我有胳膊,这样我就能给你一个拥抱了,”前几天Google Assistant安慰我说,“但就目前而言,也许笑话或音乐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

目前,这些设备仍处于开发潜力的初期阶段,但随着销量飙升,它们的计算能力也呈指数级增长。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这些设备可能会变成更加熟练的健谈者。但如此一来,它们走进我们的生活,它们将无所不知,它们将占据我们最私密的空间,它们将无处不在。这些都是令人毛骨悚然的能力,凭借这些它们可以控制我们的情感生活。真到了那种程度,该怎么办?

如何识别上下文?

当现任Alexa Experience公司副总裁的Toni Reid在2014年被邀请加入Echo团队时——当时该设备还未面世——她嘲笑道:“我当时就想,这东西有什么用?当时,她正在研发Dash Wand——一个便携式条形码扫描器加一个智能麦克风,能让人们扫描或说出想要添加到亚马逊购物车中的物品的名字。产品设计目的很明显,它让从亚马逊购物变得更容易。

而Echo的用处就不那么明显了。为什么消费者要购买一款能告诉他们天气和交通状况、能充当计时器、能执行任何普通智能手机都能完成的任务的设备呢?但是当Reid在厨房里使用Echo时,她明白了。她的两个女儿——分别是10岁和7岁——立刻开始对Alexa喋喋不休,好像和一个塑料圆筒交谈是世界上最自然的事情一样。 “惭愧地说,这么多年我都没有听过音乐了,”她告诉我,“自从安装了这个设备,突然我们家里又有了音乐。”你可能会对亚马逊一位高管提供的被Alexa圈粉的说表示怀疑。但我没有,因为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不想特意去找哪首歌时,我会让Alexa代劳。

我在西雅图的亚马逊公司遇到了Reid,她本科时学的是人类学,对于我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她有着社会科学家一般的耐心。她说,Echo的基本吸引力在于它解放了你的双手。Echo的主人可以在客厅、厨房和办公室里走来走去,一边干自己的事儿,一边发出随机指令,却不需要点击鼠标。

Reid接着说,Alexa的魅力在于她使这种互动“毫无违和感”——在我与这些产品背后的设计师和工程师的交谈中,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你不需要走到桌面,在浏览器中输入搜索词,也不需要输入密码打开iPhone。Alexa就像维多利亚时代庄园里的理想仆人一样,随时随地准备好迅速而又一丝不苟地完成主人的命令。虽然目标是做到“毫无违和感”,不过实话实说,目前智能声控设备的违和感依旧存在,有时候程序会出现一定的混乱和问题。

Rohit Prasad是Alexa人工智能团队的首席科学家,他用一个词概括了Alexa达到“毫无违和感”的最大障碍:语境。“你必须明白,语言是高度模糊的,”他告诉我,“它需要语境帮助理解。”Alexa在回答你连续的问题时,必须得记住前面的问题才行。这种短期记忆和句法反向引用被称为“联系上下文”。直到今年春天,Alexa才开发出了回答连续问题的能力。

作者:Roberto Parada

Alexa需要更好地把握上下文,才能真正赢得信任——信任很重要。不仅因为如果Alexa在完成第一次请求时做得太糟糕,消费者就会放弃她,还因为她不仅仅是一个搜索引擎,更是一个“动作引擎”。如果你问Alexa一个问题,她不会给出一个结果列表,而是从许多答案中选择了一个。她会告诉你她认为你想知道的事情。“你想要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工智能,而不是一个愚蠢的人工智能,” Prasad说,“但要确保谈话的内容连贯是非常有挑战性。”

声音蕴含着真情实感

为什么声控设备具有把我们从屏幕前拉回现实世界的能力呢?首先,声音可以营造出一种亲密感。我不是唯一一个发现自己向声控设备坦白情绪状态的人。关于抑郁症和自杀威胁表达的文章汗牛充栋,制造商们也一直在关注这些文章。例如,如果你告诉Alexa你感觉很沮丧,她就会说:“我很抱歉你有这种感觉。但你要知道你并不孤单。你可以试着和朋友或者医生谈谈,寻求帮助。”

我们为什么要从机器那里寻求安慰呢?因为它们让我们在揭露不光彩之余不会感到羞耻。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创新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for Creative Technologies)的计算机科学家、心理学家Jonathan Gratch说,在交流过程中人们“会忘记管理情绪和印象,因此会更展示更为真实的自己”,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了人机互动心理学,“例如,如果他们感到沮丧,就会表现出更多的悲伤来。”

我还采访了New York University的语言学者Diana Van Lancker Sidtis,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声音与情感之间的深层联系。令我惊讶的是,她指着自己写的一篇关于原始沼泽中的青蛙的文章解释说,每只青蛙都有自己独有的鸣叫声。而在几亿年前,人类的发声器官——由于其更为复杂的肌肉组织——产生的是语言,而不是呱呱叫。但是声音比语言更能传达信息。像青蛙一样,它们传达了个体的标识:性别、大小、压力水平等等。我们的声乐特征使得我们能够把词串在一起形成语言,还能够产生丰富的音调、节奏以及共鸣。

当别人跟我们交流的时候,我们会同时听到单词、句法和韵律。然后我们会寻找线索,了解说话人是什么样的人,想要表达什么,我们需要大量的脑力活动来理解我们所听到的一切。已故的Clifford Nass是人机关系领域的先驱思想家曾说过:“我们的大脑会留意每个人的每句话,并将其方方面面都视为有意义的。”

作者:Roberto Parada

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个声音是类人的而不是人类的,就停止所有这些脑力劳动。即使当我的Google Assistant在播报天气预报时,我脑海中仍会浮现出一个可爱的年轻演员的形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能理解我们之间交互的算法本质。我知道它只是个软件。数百万年来,我们一直对人类的发声做出反应。我们有大约一个半世纪的时间来适应声音可以与其源头分离的观点,但现在却只有几年的时间来适应这样一种观点——智能声控设备的说话和声音都很像人类,但却不是人类。

对于一个聪明人来说,是谁说话并不重要并不一定那么重要。事实上,这可能是件好事。声音比脸更能传达某些情感真相。一般来说,与面部肌肉相比,我们很难控制调节声音的肌肉(当然,除非是经过训练的歌手或演员)。即使我们在说话时试图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但愤怒、厌倦或焦虑往往还是会显露出来。

《American Psychologist》2017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当人们在没有见面的情况下交谈时,他们更善于识别出对方的感受,更善解人意。Freud早在实证研究证明这一点之前就明白了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他让他的病人躺在沙发上,背对着他的原因了——这样一来他更能在病人的闲言碎语中分辨出其真情实感,而不会因为愁容或微笑出现误判。

身为双刃剑的智能设备

智能声控设备的制造商希望利用这些心理社会效应。亚马逊和谷歌都有“个性团队”,负责为自家设备设计合适的语气。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教科书式的品牌管理:这些设备必须是制造商的形象大使。Reid告诉我,亚马逊希望Alexa的个性能反映公司的价值观:“聪明、谦逊,有时还很有趣。” Google Assistant的产品经理Gummi Hafsteinsson说:“Google Assistant很谦逊,乐于助人,有时还会有点顽皮。”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拥有个性也有助于让设备的声音更有感染力。

不过设置合适语气是件挺有难度的事情。虽然人们经常把智能声控设备比作管家一类的角色。现阶段的美国人希望自己“管家”的声音要友好,但不要太友好,甚至给人一种谄媚的感觉。

为了调整Google Assistant的性格,谷歌从皮克斯聘请了Emma Coats,她曾在皮克斯出品的《勇敢者(Brave)》、《怪兽大学(Monsters University)》和《头脑特工队(Inside Out)》等电影中担任情节串联师。当我参观谷歌总部时,Coats正在参加一个会议。她微笑着出现在谷歌的Hangouts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Google Assistant “应该能像人一样说话,但绝不能假装是人。”她指出,在《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中,这条鱼“在情感上和人类一样真实,但它们会去钓鱼学校,互相挑战去摸人类的船。”同样,一个人工智能实体应该“尊重自己是软件这一事实”。例如,如果你问Google Assistant,“你最喜欢什么口味的冰淇淋?”它可能会说,“选拿破仑牌儿的准没错,大家都爱吃这个味儿。”当然,这是一种回避,但它遵循Coats所表达的原则。软件不能吃冰淇淋,因此不能有冰淇淋偏好。如果你向Alexa求婚——亚马逊说在2017年有100万人这样做了——出于类似的原因,她会委婉地拒绝。“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

声控设备应该被牢牢地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但它们也不应该像外星人一样。这就是Google Assistant的首席对话和角色设计师James Giangola上任的原因。Giangola是个喋喋不休的人,一头卷发,当然不只是个疯狂的科学家,他的工作是让Google Assistant无缝衔接到我们的生活中。

例如,Giangola告诉我说,人们倾向于在句子的结尾提供新信息,而不是在句子的开头或中间。“我一般会说‘我叫James’,”他指出,“而不会说‘詹姆斯是我的名字’。”随后,他又举了一个例子,假设有人想订6月31日的机票,声控设备就要说“6月没有31日。”所以,声控设备必须处理两项微妙的任务:既表现得自然,又不与人类用户起冲突。

为了说明和验证自己的观点,他在自己的电脑上敲出一行字:“订一张6月31日的机票。”

Google Assistant回复道:“6月只有30天。”

“是不是自然多了?” Giangola说道。

让说话的节奏慢下来是至关重要的,但要创造出一个应付得体的交谈者是远远不够的。机器人也需要良好的氛围。当Giangola在训练Emma Coats为Google Assistant录制配音时,他给了她一个背景故事,以帮助她产生自己想要的那种乐观的气质。故事的背景非常具体:她来自科罗拉多州——这个州的口音不太独特。“她是一位研究图书管理员和一位拥有Northwestern University艺术史学士学位的物理学教授的小女儿”,Giangola继续说,“小时候,她在《Jeopardy: Kids Edition》节目上赢得了10万美元。她曾经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讽刺评论家’的私人助理,而且喜欢划皮艇。”

一位持怀疑态度的同事曾经问Giangola :“怎么样才能一个人听起来像是喜欢划皮艇?”在试演过程中(数百人试演了这个角色),Giangola转向质疑者说:“刚才试演的那个候选人——你觉得她听起来精力充沛好像要去划皮艇吗?”他的同事承认并没有。“我说,额,那好吧。”

但是过于现实的声音可能可能会引起麻烦——至少现在是这样。今年5月,谷歌在年度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使用尖端语音合成技术的Duplex系统。为了证明自己取得的成就,该公司播放了由Duplex系统给预先未告知的的人打电话的录音:它用女性的声音在发廊预约,用男性的声音询问预订餐厅。Duplex系统滔滔不绝——其间还夹杂着“嗯嗯啊啊”的停顿声,而两个接电话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和一个职工能说话。

许多评论人士认为谷歌播放那两段录音是个错误。因为Duplex不仅违背了人工智能不应该假装成人的限制,也违背了我们的信任。我们不一定总能意识到自己身边的声控设备对我们的心理影响有多大,但至少我们选择了这种关系。而Duplex作为一个具有欺骗能力的人工智能显现出了惊人的效果。之后,谷歌表示Duplex在应用中是会向交流者表明自己的身份的。但是,即使谷歌遵守自己的诺言,同样欺骗性的语音技术已经被开发出来。而新开发的技术会不会被用在违法犯罪上就很难说了。人工声音和真实声音之间的界线正在逐渐消失。

从检测情感到产生情感

当然,最能引起共鸣的对话者是那种能理解你声音所传达的情感,并做出相应回应的人——而且在回应之时能够表达出微妙的情感。尽管我们的智能声控设备还不能完成这两件事,但是语音分析情感的系统已经存在了。情感检测——面部、身体和声音——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程学教授Rosalind Picard于20年前首创,她将这一领域命名为“情感计算”。“那时候,”她告诉我说,“情绪与非理性有关,而非理性不是工程师喜欢的特质。”

Picard是一位温文尔雅、机智诙谐的女性,她负责着情感计算实验室,这是麻省理工学院(MIT)那些欢乐古怪的实验室中的一个。Picard解释说,大多数人工智能研究与她所做的研究的区别在于,传统的研究侧重于“名词和动词”——即行动或话语的内容,而她对“副词”更感兴趣——即所表达的感情。“你知道,我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方式接电话。我可以用一种剧烈的、愤怒的、急促的动作抓起电话,也可以带着快乐、充满爱的期待拿起电话,” Picard告诉我。如果一台机器想要理解人类给彼此的微妙暗示,那么关注那些手势中暗含的意味是很重要的。一个简单的动作,比如点头,就能传达出不同的意思——我可以用一种活泼快乐的方式点头,也可能在用一种悲伤的方式点头。

2009年,Picard与人合伙创办了一家名为Affectiva的创业企业,专注于开发能感知情感的人工智能。如今,该公司由另一位联合创始人、Picard实验室的前博士后研究员Rana el Kaliouby管理。该公司有望成为汽车市场的佼佼者。下一代的高端汽车不仅在硬件上有要求,在软件上更有要求,可以用来分析驾驶员的注意力及其他状态。这种能力已经在半自动驾驶汽车上进行了测试,汽车软件必须做出明智的判断:当司机太过分心或心烦意乱、无法集中精力开车时,什么时候将控制权交给司机是安全的,或者何时接管比较好。

Affectiva最初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检测情绪,但最近聘请了语音情绪检测领域的后起之秀Taniya Mishra。她和她团队的目标是训练计算机来解释人类语言的情感内容。毕竟我们使用的词语是表达自己感觉如何的重要线索,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说话的音调、音量和节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电脑已经可以记录下这些非语言特性。但关键在于,教会智能设备人类本能直觉的东西:这些声音特征如何暗示我们当前的情绪。

她告诉我,该领域最大的挑战是建立足够大以及足够多样化的语言数据库,以便计算机能够从中学习。Mishra的团队从“野外”录音开始——即从网络上的视频中收集,或者由收集自然语音样本用于学术目的的非营利数据协会提供等等。在埃及的开罗,一小队工作人员分析了讲话内容,并将其所传达的情感以及非词汇性的发音——嘟囔、笑声、停顿——标记出来,它们在揭示说话者的心理状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数据进行分类是一个缓慢而艰苦的过程。三到五名工人必须就每个标签达成一致。Mishra说,说话时长一小时,标记和分类时间多达20个小时。不过变通的办法也是存在的。一旦计算机中有足够多的人工标记的样本,而这些样本又具有特殊的声学特征——比如一阵愤怒,或者一阵悲伤——它们就可以开始自己标记样本,这个速度比人工扩展数据库的速度快得多。随着数据库内容的增加,这些计算机将能够以越来越高的精确度识别听到语音中蕴含的情感内容。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很快就记不清有多少创业公司希望在这个领域使用基于语音的分析。例如,旧金山的一家名为Ellipsis Health的公司为医生、社会工作者和其他护理人员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软件,该软件可以检查患者的讲话,以寻找抑郁和焦虑的生物标记。Ellipsis Health的首席科学官Elizabeth Shriberg解释说:“情绪的变化,比如抑郁,与大脑的变化有关,而这些变化可能与运动指令有关,运动指令又能影响语音。” Ellipsis Health的软件可能有很多应用。例如,它可以用于常规的医生诊疗,比如年度体检(当然是在病人同意的情况下)。

我希望机器设备无法识别出一些语言方面的东西,比如讽刺或讥诮。但伦敦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人工智能教授、德国University of Augsburg“嵌入式智能”教授Bj?rn Schuller告诉我,他教会了机器设备识别讽刺。他让机器设备同时分析语言内容和语调,这样它们就能发现词语和音调之间的差异,从而判断说话人的意思是否与所说的完全相反。

作者:Roberto Parada

当然,检测情感之后的下一步自然是产生情感:训练人工智能设备生成情感的近似值。一旦机器设备在分解我们讲话的情感成分方面变得颇有能耐,假以时日,它们的表现会有飞跃性提升,比如换位思考。智能设备能够辨别并对用户的心态做出反应,由此可以创造出一种看似真实的亲近感,一种可以用于善或恶的纽带。

Taniya Mishra期待着这种纽带的可能性。她幻想着未来某天结束的时候可以对自己的汽车就所有出了问题的事情大声抱怨发泄——作为代步工具的汽车同时也是积极的听众。她说:“汽车是不会开小差的。一辆车不会说,‘哦,对不起,亲爱的,我得去做晚饭了,待会儿再听你的故事。’”车身上搭载的智能设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踪她的情绪状态,然后在发现Mishra某一周的某一天会有这种感觉。然后主动播放一曲Pharrell的歌,因为这首歌过去曾让她感到振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智能设备已经不仅仅是助手了,它们会成为伙伴。

潜在的威胁

如果你没有在科技行业工作过,你可能不会对亚马逊或者谷歌的这些产品产生一些疑虑。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大多数人已经认识到了允许最隐私的信息被收集、存储和出售的危险。我们知道面部识别技术加大了被监视的风险;我们知道科技公司将我们的浏览习惯、行踪、社交媒体互动信息进行售卖;我们知道黑客可以入侵家庭安全系统和摄像头,窃取数据或重新编程以达到邪恶的目的。智能设备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能够使我们的身体和情感状态为其获悉,又将为恶作剧开辟新的领域。尽管与我交谈过的大多数工程师都很乐观,但我必须承认,我现在把iPhone上的麦克风关掉了,而我在不使用智能声控设备的时候也不插电。

但也有一些微妙的影响需要考虑。以一些看似无害的事物为例,如“无违和感”。对于亚马逊的Toni Reid来说,这意味着方便。在我看来,它让我想起了一个资本主义监狱的形象,里面坐满了消费者,他们变成了自己梦境的俘虏。《Radical Technologies: The Design of Everyday Life》一书中,城市规划学家Adam Greenfield将“无违和感”描述为一种存在的威胁:它旨在将思想从消费中剔除,“切断一个人对欲望的认同和通过市场实现欲望之间的反思过程”。

我担心的还有其他对心理健康的威胁。一个由智能声控设备组成的世界可能会变得非常吵闹。很难想象我们该如何保护沉默的权利,在这份沉默中,我们可以思考原创性的想法,做创造性的工作。当你感到孤独的时候,有伴侣固然很好,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独处的空间这一点同样不应被忽视。

一旦我们的“电子仆从”在情感上变得精明了怎么办?它们可以对我们进行游刃有余的操控,甚至对我们的孩子进行游刃有余的操控。这些感情用事的智能助手们会以一种顺从、乐于助人的方式把我们宠坏。当它们应该反对我们不礼貌的行为时,它们选择了缄默;而只要有危险的强烈情绪出现,它们就会改变话题;它们甚至会在我们最丑陋的时刻奉承我们。你如何让一个机器人去扮演真正的作为知己的艰苦工作?又如何知道让机器人知道你有时真的需要严厉而不是骄纵?

最终,智能声控设备可以让我们轻松地融入过去许多先哲们曾警告过的从众心理。它们是情感标记过程的产物,而这种过程无法捕捉到人类情感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的“适当的”反应会被封存起来。我们将不断地与那些在模拟而不是真实情感中的声音对话,在虚拟伙伴的陪伴下长大的孩子可能特别容易接受这种从众的行为,最终丧失了理解和坚持自己直觉的能力。

也许是我错了。也许未来这些智能声控设备会发展会丰富我们的内心生活。也许是我自己的想象力有限,但是我看自己十几岁的孩子无论去哪儿也手机不离身以免无聊的时候,我知道它们只会更加这些设备。你会发现,你并不会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整天和人工智能呆在一起。

如果说在我多年的治疗中学到了什么的话,那就是人类的心灵注定是肤浅的。我们坚持否认。假装更深层的感觉不存在是很容易的,因为很多感觉都很痛苦。你可以这样,但感情不会就这样消失,感情终究会流露出来。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7,创业案例合集:怎样才能找到可盈利的创业点子?_

编者按:厌倦了朝九晚五的打工生活,也想自己体验一下创业?虽然也想创立一个初创企业或者是创立一个自己的小企业来赚钱但却没有清晰的想法?或许,你可以通过以下诸多真实案例分享,来思考一下这些企业家是怎样提出的绝妙商业点子,从中有所借鉴。

匿名电话号码

James Stanley-SMS Privacy 的创建者(600 美元/月)

2016 年秋季,我开始对在线匿名操作产生了兴趣。

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我想创建一个化名,能让我在线使用,没有人能通过这个名字追溯到我本人,同时在别人看来,这个账号完全就是一个正常的人在使用。我用 Tor 进行了实验,想出了一个化名,想好了各种宏伟的计划,想去运营一个秘密的博客。

但是,在我尝试注册 Gmail 时,有个问题难住了我:他们需要对我的电话号码进行验证。其他的大型电子邮件供应商也是如此,Twitter,Facebook 甚至 Telegram 也同样有此要求。这样一来,我就无法在不透露我自己某些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完成电话号码的“验证”。

于是,我开始创建 SMS Privacy。事后想起,我应该首先去这一想法去进行验证,但在构建到一半的时候,我询问了一些 Tor 用户,征集了他们的想法,最后得到的绝大多数是积极的反馈,这也让我最终有勇气继续下去。

客户反馈软件

Philippe Genois-InputKit 创始人(1400 美元/月)

我喜欢研究软件,喜欢创建一些东西,并且我也喜欢帮助别人,所以我一直想要创办一家 SaaS 公司。为了实现这一想法,我在 2016 年 11 月加入了一个名为 The Foundation 的在线计划,该计划可以帮助学员从零开始构建产品,最后理想的结果是形成自己的软件业务。

2017 年 1 月,我在推进 Idea Extraction 的过程中产生了创建 InputKit 的想法,Idea Extraction 是需要先帮助客户找到目标市场,然后再想办法找出他们想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为此,我联系了多位企业所有人,询问他们的客户、产品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以便从他们那获得有用的信息,包括他们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以及我怎样才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后来,我将落脚点放在了被忽略的售后跟踪环节。我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用 Hotglo 构建起了一个快速原型,然后面向企业所有者进行了预售,来对这一想法进行验证。

域名抢注

Mike Carson-park.io 创建者(125000 美元/月)

有一个域名已经处于过期状态,但是我想用它来做一个项目 smile.io。我知道很快就可以进行这一域名的注册,但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才可以注册,于是我写了一个脚本,每秒都会检查一次这个域名,一旦可用,就会发一封电子邮件提醒我。

有一天,我正坐在餐桌前与我的妻子共进晚餐,这时,我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不到一分钟前,这一域名处于可用状态。于是,我立马冲到电脑前,试图进行注册,但该域名已经被抢注。这让我感到沮丧,也让我对整个系统有了更多地了解,并决定对脚本进行改进。最后,经过改进,这一脚本效果非常好,每次都能让我注册到想要的域名,之后我决定将其作为服务进行销售。

整个服务的创建大约用了我一个周左右的时间,其中包括创建一个用户界面,允许用户注册以及完成在线支付等操作。这样我们都可以通过一种自动化的方式来使用这一服务,我在推出服务的当天就收到了几个订单,并且从那之后基本每天都会收到新订单。

高质量设计服务

Robin Vander Heyden-ManyPixels 创始人(34000 美元/月)

毕业后,我来到了乌干达,在比利时大使馆找到了一份实习工作(这也是我的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工作),但是我讨厌这份工作。于是,我在该地区旅行了一段时间,然后开始认真考虑接下来该做什么样的工作。我有学位证书,借此提交了几份工作申请,这其中也时时查看朋友的领英账户动态,我在想自己是不是也该像他们一样找一份企业的工作。当你成功地按照自己的心意“不走寻常路”之后,你会感到非常有压力,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能否延续这种状态。你可能会质疑自己,怀疑自己只是一时幸运,对未来失去信心。

结束非洲的旅行之后,我接受了住在亚洲的一位朋友的邀请,买了一张去往亚洲的单程机票。我想在一个新地方,我可能会找到新的灵感。我先是去了台北,之后决定在曼谷住上两个月。我在那里预定了一个联合办公空间,但是对于接下来该做什么,我仍然毫无头绪。

我来到联合办公地点之后,在入口处看到了一个小的公告板,上面张贴了很多公告,包括“寻找自由职业设计师”以及“寻找 UX 设计师”等内容。我听到一些成员在抱怨找一个合适的平面设计师有多难。我之前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因为我的 Skype 好友列表全都是这些优秀的设计师。于是我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也许我们可以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可以创建一个网站,保证设计师服务质量(不满意可退款),简化操作流程,为设计师每月支付固定报酬,满足双方需求。

内容质量控制-文本可读性分析工具

Dave Child- Readable.io 创建者(16000 美元/月)

在我开始自己创业时,我的产品组合中有几个产品网站,最大的一个是操作说明生成器和存储库Cheatography。我在银行有一点存款,并且也能为一批客户提供合理地定期自由开发工作。

我知道自己最终是想转型到产品业务,但我究竟从事哪种产品可以做的比其他人都好?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没有任何确定的想法。我发现自己很喜欢创建新东西,但想到将这一成果在人们面前呈现出来却往往让我提不起什么兴趣。

2004 年,我写过一小段代码,可以用来衡量文本的可读性。在当时这只是一个编码练习作品,我将它添加到了我的网站,之后就没再去管,转而发布操作说明,或者是忙着维护我的博客。几年之后,我发现,这一文本可读性衡量工具获得了相当多的流量,于是我为它专门注册了一个域名。流量继续增加,我又为其添加了一个小的收费服务,并将它用作一些定价实验的测试平台。

到 2015 年底,网站流量一直不错,也让我获得了稳定的收入,转换率大约为 0.04%,于是我也决定是时候将它推到更广泛的公众面前,让它收获更多的关注了。

用户上手教育工具

Ciprian Dragoi –onboardX 创建者(600 美元/月)

2013 年,我作为技术联合创始人与他人一起联合推出了一款营销网络应用程序。在这一应用程序运行的那些年里,我们团队最多达到了 12 人,我是其中唯一的技术人员。该业务主要是围绕一款可嵌入任何类型网站(主要是电子商务网站)的产品而展开,有近 1000 位客户使用这一业务。因此,我也学会了关于运行一款网络产品方方面面的知识,知道如何在可扩展性、性能、错误修复、新功能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调整。

之后某一天,我突然发现合伙人(CEO)的梦想与我存在很大的分歧,于是我决定将我的股份售出,开始寻找其他机会。离开之后(2015 年 11 月),我开始思考新产品的方向。当然,这其中我肯定是重点考虑最近几个月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用技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其中有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关注,那就是如何让新用户尽快上手一款网络产品。之前,曾有同事来到我的办公室,询问我能否为该应用程序添加一些指南说明,来教新用户使用这些产品。这也让我开始思考,怎样通过不同的方式去改善用户体验,而不用再花费几天/几周/几个月的时间,也不用依赖某位网页开发人员。这也是我之所以能够创建 onboardX 的灵感所在。

应用内反馈工具

Manavo-Doorbell 创建者(3600 美元/月)

2013 年 6 月,我开始运行 Doorbell,最初是将它用作我另外一个项目(Sprinter)的工具。起初,我是用Zendesk 来收集用户反馈,但当需要续订时,我发现需要交费。由于 Sprinter 是一款免费的应用程序,所以这属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不想更新 Zendesk,于是我开始产生了创建 Doorbell 的想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其中要付出的成本显然比续订 Zendesk 要高得多,至少一开始是这样。

最初的想法就只是从应用程序收集用户反馈并直接将这些反馈通过电子邮件来发送。没有用于管理对话的用户界面,没有其他什么额外的功能。但是,最初的版本开始运行之后,再去建立一个管理反馈的界面其实就很简单了。

Kanban Board WordPress 插件

Corey Maass-Kanban for WordPress 创建者(350 美元/月)

2014 年左右,我开始感觉到 WordPress 其中存在不少的商机,但当时我在创业方面的经验有限。我根本就不知道在 Code Canyon 上销售 5 美元的插件也能发展为一种业务。

2015 年,有两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第一件是我为一位客户创建了一个大型的 Woocommerce 网站,这一网站最开始购买了 1000 多美元的附加组件。第二件事是我在亚特兰大参加了一场 WordCamp 会议,见到了 Ninja Forms 插件的创建者 Andy Wilkerson,另有其他一些在 WordPress 相关产品基础上发展成真正业务的人。

在这之后,我仍然继续构建 SaaS 应用程序,但开始专注从 WordPress 插件中寻找突破口。2015 年秋季,我发现在 WordPress 插件数据库中并没有看板插件的数据,所以如果抓住机会,我可以成为第一人。事实证明,我的这一想法是正确的。从构建产品方面来说,WordPress 是一个绝佳的生态系统。数量高达 50000 个免费插件的目录能够吸引无尽的流量,这样产品几乎不需要进行什么市场营销,就能捕获到用户群。作为一个内容管理系统,WordPress 已经解决了绝大多数简单的问题,但作为一个自托管应用程序平台,这其中还存在无限的可能性。互联网上超过 25% 的顶级网站都在用WordPress,只要进行两次点击操作,他们就可以使用你的插件。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特别有用的天气 app

Jonas Downey-Hello Weather 创建者(600 美元/月)

几年前,我和朋友 Trevor 经常坐到一起抱怨当时的天气预报 app。App Store 中看似有相当多的天气预报 app 可供选择,但其中几乎没有一款能够提供一个舒适、体面的用户界面。大多数 app 的用户界面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花哨,要么就过于复杂。

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明显的改善,在这方面做的更好:创建一款 app,在一个直观的视图中来显示那些最重要的信息。

我们也想从头开始学习怎样去创建一款本地应用程序(虽说我们是网络老手,但在本地应用程序开发领域我们还算是新手)。我想,当时我们谁都没想到自己真能创建出一款可以交付的产品,当时只是简单的想试一试我们的想法,并享受这其中的乐趣。

加密货币交易免费模拟

Tommy Chan-Altcoin Fantasy 创建者(1800 美元/月)

我发现加密货币交易市场存在很大的波动性,人们在购买加密货币时往往并不是基于理性的决策或者适当的调研基础之上。他们之所以入手可能只是由于从朋友那里听到,有这么个朋友早早地入手了加密货币,现在已经赚的盆满钵盈。然后,这种生怕自己会错过的心理驱使他们盲目投资,其实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区块链技术,也不了解加密货币的交易原理。这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觉,我认为这不是正确的投资方式,尤其是对于加密货币这样一个及其不稳定、充满各种变数的领域来说更是如此。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创建了 Altcoin Fantasy,为的就是帮助客户了解不同的加密货币以及基础的市场交易原则。这样一来,如果他们想要投资加密货币进行交易,他们手头就拥有了更多的参考信息。一来可以降低盲目交易的风险,二来也可以享受到其中的乐趣所在。

发票接收、解析及存储服务

Rafael Soto-Box Factura 创建者(1000 美元/月)

在墨西哥,如果要出具免税发票,那你必须要从供应商处拿到 XML 格式文件。通常情况下,你会在月末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所有发票,你可以下载这些发票,然后将内容信息逐一输入到 Excel 格式文件中。我认为这个过程简直有些丧心病狂,我为什么要先将一种数字格式的文件打印出来,再将其一一转换成另一种数字格式?

于是,我开始尝试寻找一种简单的服务:接收 XML 格式文件,对其进行解析,然后将其存储在一个ZIP 压缩文件中,该文件同时也包含一个 Excel 格式文件,这样我就可以直接将其转发给我的会计师。这样一来简单多了,对吧?

可惜,这样的服务并不存在。更糟糕的是,我在这方面探究的越多,就越是发现,这整个行业的落后程度可以说有十年之久。当然,这也意味着其中存在一个很大的机遇。

于是我自己写了一个简单的 Ruby 脚本来满足这一需求,并且使用了长达半年的时间。之后,在 2015年有几个月的时间,由于我不需要处理客户方面的事务,于是我就选择让自己忙点别的,并开始将脚本转化成了 Box Factura。

我是从 1 月份开始做这项工作的,到了 4 月份,我就推出了一款 MVP 产品。

面向开发人员的小型演示视频

Joelhooks-egghead.io 创始人(270000 美元/月)

“你是在向你的受众销售产品。”

我第一次通过产品业务来让自己有所成就的尝试最终证明只是一次令人沮丧的失败,因为当时我根本就不了解我的产品解决方案所面向的受众。于是,我吸取教训改变了策略,我没有继续去寻求为这些我并不完全了解或者熟悉的受众寻找解决方案,而是开始关注那些与我有着密切联系的人群。

软件开发人员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群,我了解他们的问题,我知道他们在网络上都聚集在哪里,我是他们社区中值得信赖的成员。

计算机编程确实有难度,但同时这也是一个薪酬待遇很高的职业方向。其实看我就知道,你们也可以学习编码,并且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开启自己的职业旅程。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帮助这些人开启计算机编程职业旅程?”

2013 年,AngularJS 风头正盛。我在费城参加 BaconBiz 会议之时,几乎每个人都会问我我做的是什么产品?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只能给出敷衍的回答,“我不清楚,我想我会写一本关于 Angular 的书……”这听上去有点尴尬,但我确实开始写这样一本书。

我现在的联合创始人 John 当时在 YouTube 上创建了一些很棒的 AngularJS 演示视频,并将其作为嵌入视频放到了 egghead.io上。

当时比起制作内容来说,我更渴望能通过互联网来赚钱,于是我磨了 John 几个月的时间,让他给我机会试试用他的这些视频来做点什么。现在回头去看,说服 John,让他相信我可以执行就是我做的第一笔成功的销售。

习惯追踪 app

Joan Boixadós- everydayCheck 创始人(450 美元/月)

通常对于每天或者每周要做的事情,我都会在笔记本上列出一个待办事项列表。但其中有件事情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让我倍感困扰。因为有些事项,无论我今天是否完成,明天它还是会出现在我面前,例如去健身房或者是健康饮食等。这让我感到沮丧,因为勾选掉这些事项并不是意味着我就可以完全摆脱这些事项。这样一来,我没有获得完成事项的兴奋感,也没有得到可视化的进展。

在这之后,我开始区别对待待办事项清单与日常待办事项清单。在我意识到我想要开发这一习惯追踪app 之前,其实我已经想好了大致模型。然后我了解了关于习惯、习惯的好处以及习惯追踪等信息。这种“不论多少,每天坚持做一点点”的想法在我脑海中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但我还一直没有落实到专门为它开发一款 app 的层面。现在想想,之前还每天都会进行“想出 5 个商业点子”的常规任务,就觉得很好笑。

从商业角度来看,我是在对习惯追踪产品进行研究之后才决定将我的这一想法落实到产品层面,因为我发现这些习惯追踪产品大部分都是面向移动设备,根本就没有很好的面向网页端的现代解决方案。

一开始我想,既然都选择面向移动端自然是有其合理之处,但后来我又想到了 Patrick McKenzie 在谈到面向少数人群群体进行市场营销时所说的一番话。他鼓励企业面向人口较少以及竞争力度较低的平台来进行销售,我也因此决定在这方面下功夫。毕竟,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坐在电脑前度过一天!

在线商业计划编写软件

Thiagoko-Proposeful 创建者(400 美元/月)

Proposeful 这一项目最早开始于 2013 年,当时我跟朋友一起创建了一家小型网络开发机构。为了追踪账单、项目和任务,我又为我们创建了一个项目和财务管理工具。之后,我不断改进这一工具,到2015 年,这一工具已经非常完善了,所以我们将它作为一款 SaaS 产品正式推出。

这一产品收获了一些客户的青睐,我们也应邀参加了我们城市的预加速项目。这一项目非常关注市场验证环节,于是在这过程中,我与包括自由职业者、代理机构所有人、顾问以及其他服务供应商在内的陌生人进行了近 80 次的访谈交流,系统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尝试将点连成线和面。

在这过程中我发现这些人在保持销售稳定以及快速达成交易方面存在问题。我在这领域做过五年的时间,所以我也非常了解他们面临的这一挑战,我也相信通过将我所学的知识传授给他们,通过提供出色的工具,我可以帮助他们挽救他们的业务。

之后,我抛弃了产品原来 90% 的功能,对其进行了重建,将它打造成了一款商业计划编写工具。

面向 app 日志的云存储

Znq-Bugfender 创建者(12000 美元/月)

作为移动应用程序领域工程师,我们面临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无法在我们自己的设备上再现特定的用户问题,不知道这是由于设备屏幕尺寸原因、操作系统版本原因还是特定设置的原因。因此,我们为这一内部工具开发了一个用于远程访问日志的基本版本,将其修补为特殊的规格设置,然后将其发送给有问题的用户。

后来我们发现这是一个会反复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想到将该工具默认内置到我们所有的应用程序中应该会很棒。但是,发送如此多的日志,尤其是面向那些拥有数千名甚至数万名用户的应用程序发送日志,会产生以下两个问题:

1、我们必须每天传输并存储数百万条日志,从扩展性方面来说这成本不低,并且也并不容易操作。

2、如果这一服务始终在用户的设备上运行,并且一直保持发送每条日志的状态,那这会消耗大量的数据,可能会大幅增加用户的手机账单费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一方面来推进这一想法落实,一方面尽量降低流量和数据存储所需费用。(现在我们仍然在继续重建和优化工作。)而对于我们应用程序端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我们注入了大量工程学方面的想法,希望能够以对电量消耗友好的方式实现日志本地化存储,并且尝试做到只有在获得请求时,才会发送这些日志。

Gmail 的 Chrome 扩展程序

Peter Hartree-Inbox When Ready 创建者(1200 美元/月)

在我攻读本科学位期间,我曾读到过有关延展思维的论文,也是在这些论文的启发下,我开始将计算机看作是我们人类生物头脑的延伸产物。从那之后,我对“扩展思维设计”产生了很多的想法。我认为在思考那些通常会被加上“生产力建议”、“生活妙招”或者“超技能”标记的许多技术和工具来说,“扩展思维设计”是一个有用的框架。

扩展思维的一个关键功能是可以帮助你有效地分配你的注意力。我们现在的日常关注环境其实非常的具有攻击性,因为许多参与者都有很强的误导我们正常注意力的动机。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我自己的注意力在白天是怎样转移的,并采取一定措施让我的注意力环境更适合 Cal Newport所说的“深度工作”。

有一天早上,我正在进行编程工作,发现需要询问客户一个问题。于是,我打开 Gmail,想要给客户发送邮件,但是我的注意力很快就被收件箱中的一些新信息所吸引了。当我想起我打开 Gmail 的初衷时,可能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我也因此意识到只有让 Gmail 收件箱处于默认隐藏状态,它才不会分散我太多的注意力。

次日,我就完成了一个 Chrome 扩展程序来实现这一功能。

专业 eBay Listing 创建工具

MaximGodin-CrazyLister 创建者(150000 美元/月)

在创立 CrazyLister 之前,我现在的联合创始人 Victor 和我都是 eBay 卖家。我们都是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开始通过 eBay 来销售产品,并且在 3 年内实现了 450 万美元的销售额。对于绝大多数成功的 eBay 卖家来说,他们的客户转换率都非常高,而这也得益于我们对专业设计的重视。

在凭借最高转换率赢得了几项 eBay 奖励之后,我们开始收到其他公司的问询,希望我们也能为他们公司提供这项服务,就像我们对自己产品所做的那样。我们也将这看作是拓展我们业务的一个机会,于是开始为这些公司提供咨询服务。

但是,在合作了几十位客户之后,我们意识到这不是我们想要发展的业务类型。我们不想成为另一家咨询类型的企业,因为这在我们看来是一种不可扩展的类型。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利用我们在这些年积累的所有知识,让尽量多的卖家受益,而无需一对一为他们提供咨询。

我们都非常清楚,对于 eBay 卖家来说,最大的痛苦之一可能就是 eBay Listing 的创建过程。或者换个比较温和的说法,这终归不是什么非常积极的体验。并且,eBay 也没有为卖家所面临的这一问题提供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这样一来,除非你自己十分精通计算机知识,并且了解 HTML 以及设计原则,否则你就需要耗费大资金来聘请专业平面设计师。

我们将自己对于 eBay 销售转换率优化方面的知识都倾注到了一个超易用的解决方案中,这就是CrazyLister 诞生的过程。为此,我们聘请了一位开发人员,在 2013 年开始为该工具编写代码。

基于 AI 的 logo 制作工具

Dawson-Logojoy 创建者(70000 美元/月)

我是在为一位客户设计 logo 时,萌生的创建 Logojoy 的想法。我做设计师已经有 12 年了,总共为客户制作了 150 个标志。在为小企业设计标志时,我往往会感到非常沮丧因为(1)创建 30 个模型非常耗时,(2)一些小地方的修改和调整来来回回需要数周的时间才能确定,以及(3)最后出来的标志可能非常简单,让我觉得整个过程都是徒劳地浪费精力和时间。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发现找不到其它任何相关的解决方案,于是我就开始自己研究了。

在线编码训练营

Harrychen- Altcademy 创建者(5000 美元/月)

我曾在香港地区的 General Assembly(线下编程训练营始祖)任教过,在这期间,我发现就目前迅速发展的科技领域来看,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都普遍缺乏该领域的技术人才。于是,我同合伙人一起在香港开设了一个全新的个人编码训练营,但是最终我们发现自己只能依靠过往的储蓄支撑生计。

因为很快,我们就遇到了两个问题。一方面租金过高,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想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于是,我们开始探索在线课程。我们知道在线课程对于学习者来说很有吸引力,因为它们相对便宜并且更加便捷。虽然我们对这一想法十分有信心,但我们仍然需要对其进行验证。

有两种方法可以对其进行测试:1)让现有的在线课程更具吸引力,2)自主创办在线课程。

我们首先开始用第一种方法进行测试。我们用了 3 个月的时间创建了一个问答系统,任何课程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这一系统,提出问题并且获得我们即时的答复。最后,我们发现这种即时问答的价值不高,因为大多数在线课程已经有他们自己的问答网站,即便收不到回复,大多数学生也会去到这些网站来提问。

于是两个月之前,我们开始探索第二种方法:创建我们自己的课程。我们真正想要验证的想法是,这些学生所寻找的不仅仅是课程以及免费的视频。我们想知道他们是否会为大多数在线课程所欠缺的即时问答服务、反馈和社区而付费。

独立手机游戏

Amirrajan-A Dark Room iOS 创建者(7500 美元/月)

这一想法其实起源于我的一次休假。2013 年 3 月左右,我发现自己真的需要时间休息一下。当时的企业发展环境压得我喘不过气,于是我决定休息一年的时间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在这期间依靠我过往的积蓄生活)。

在那期间,我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即便是现在,相对于我的收入来说,我仍然过着十分朴素的生活)。因为通过这样的生活方式,我可以节省下足够的钱以备这样的休息阶段。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选择软件开发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这也得以让我在大学毕业后找到不错的工作,并且攒下一笔相对可观的资金(与此同时我和妻子仍然可以保持舒适的生活质量)。

在那段休息时间里,我只想一门心思探索新技术并且创建自己想要创建的东西。大约三个月之后,我发现了一款名为《小黑屋》(A Dark Room)的网络游戏,于是我找到游戏开发者 Michael Townsend,想看一下他是否同意将这款游戏移植到 iOS 系统。创建一款这样的游戏一直是我的一个愿望,所以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用了大约 4 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了所有的操作(我使用的是一个名为RubyMotion 的平台,因为 Objective C/XCode 体验太过痛苦)。刚发布之后,这款游戏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度,但通过我的营销努力(其中也有运气的成分)之后,到 2014 年 4 月,iOS 版《小黑屋》已经跃升到了 App Store 排名第一的位置。

照片-手绘作品转换服务

Chris Chen-Instapainting 创始人(32000 美元/月)

我有一位朋友,在美国从事古典艺术品复制品转售工作,正是她向我提供了创建一个网站,让人们可以通过这一网站订购指定作品的绘画复制品这样一个想法。我没有完全按照她的想法去做,而是创建了一个简单的登录页面,可以抓取用户提供的任何照片,然后提供给用户一副真正的手绘作品。

虽然在当时我对自己的这一想法感到非常兴奋,但由于我之前对自己的大多数想法也是这样兴奋,但这些想法大多都以失败告终,所以我也学会了先用尽可能少的投入来对新想法进行测试。于是,我先用Stripe Checkout 设置了一个简单的 HTML 页面,推出之后我发现相比以前的想法来说,这次显然可以赚的更多。这就足以让我在这个项目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了。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其他收入来源,储蓄资金也在不断减少,这就让我更加专注于开发这一业务。这其实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有了过去那么多想法的经历之后,我也更容易辨别出其中应该长久坚持的那些想法。随着时间的流逝,投入的增长,这项业务也在不断发展。如果不是相信持续改进产品能够得到回报,要坚持继续走下去其实并非易事。

原文链接:网页链接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文章TAG:联想个人云存储t2PC&云储存联想个人个人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