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配件 > kano模型,用好KANO模型

kano模型,用好KANO模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7 21:33:29 编辑:华为40 手机版

有没有一套通用的产品方法论,可以解决产品工作中多数问题?

kano模型,用好KANO模型

所谓方法论就是框架。这个是有的,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会总结工作中用到的所有方法论和遇到的坑,帮助可以在以后的设计中做更合理的决策。(这款产品是为公司教研团队开发,用于梳理集思学院的学生状态和反馈,这是教研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所以下文“用户”为公司“教研团队”)一 客户旅途图客户旅程图能帮助设计师深入解读教研在工作中的交互节点。

覆盖了他们的目的、交互、障碍。项目开始的时候就引导教研的小伙伴绘制他们工作中的旅途图(非常简单哈,甚至可以不用图形)。旅程图可以十分有效的帮助设计师在设计项目各个阶段确定一些十分有效的的交互节点。我们有时候经常陷入一种误区,很多时候我们在设计的时候理论上这个是可行的,但是实际工作中确难以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旅程图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的产品避免出现和产品格格不入孤立的接触点,同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用户的多个步骤的复杂操作。客户旅途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用户的复杂的体验,让我们设计更符合用户思维。主要流程 1 选择你的目标用户,并详细描述他们2 用户角度标注他们所有产生交互的点3 描述问题,用户过程中用到的问题是什么,用户遇到这些问题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式怎么样的一个情绪变化4 用户接触到的所有的接触点,添加能改善的关键节点工作中画的草图二 KANO 模型产品设计初期,你会发现需求像雪花一样飞来,无论你怎么罗列,需求表单却一直不停的增加,好像什么的功能都是不可少的,但是不可能所有的功能一并开发上线。

面对这样的情况你需要把需求排序,KANO 模型是我用的最多的一个模型。简单介绍一下Kano模型,日本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在1984年首次提出满意度的二维模式,构建出kano模型。将影响因素划分为五个类型,如下图所示:KANO 模型魅力因素:用户意想不到的,如果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不会降低,但当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有很大提升;期望因素:当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提升,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降低;必备因素:当优化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不会提升,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大幅降低;无差异因素:无论提供或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都不会有改变,用户根本不在意;反向因素:用户根本都没有此需求,提供后用户满意度反而会下降;所有我们必须先满足用户的必备因素。

这部分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如果不具备,用户的满意度将大幅下降。然后则是去尽量满足用户的期望因素,这是质量的竞争性因素,提供用户喜爱的额外功能,加强用户的好感。最后则是争取满足魅力因素,这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可以提升用户忠诚度。三 敏捷开发、快速迭代其实真正的想说的是第三个方法。花最快的时间把整个逻辑跑通,然后快速上线,约团队小伙伴一起测试使用,最好给到内侧用户深度使用。

不要怕产品简陋和bug,好的产品一定是不断迭代出来的。什么是敏捷开发?敏捷开发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在构建初期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可视、可集成和可运行使用的特征。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我们设计前期就把整个系统分为3块,开发其中一块开发时候不影响另一块的使用。敏捷是对整个产品领域需求的高效管理;是短周期的不断改进、提高和调整;是突出重点、果断放弃当前的非重点;是每个迭代周期对需求的重新审核和排序。工作中最长用的工作方法其实是试错和迭代,一个想法停留在脑海里面的时候我们是判断不了对和错的,需要快速执行上线,所以半成品也是可以出门的,一定不要吝惜产品发版,丑媳妇才需要尽早见公婆。

有人说职场上“会干的不如会说的,实干的不如做秀的”,你怎么看?

kano模型,用好KANO模型

看到这个题目,不由得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则故事:张县长和李县长同时在相邻两个县上任任职。张县长上任后大兴水利,大抓水利工程。全县境内所有关系到水利设施他都亲自察看过。而李县长上任后,对水利工程听之任之。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很少下乡到一线。那一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过境这两个县。张县长所管辖范围内由于未雨绸缪,洪水来时依旧安然无恙。

而李县长由于平时疏忽,县域内一片泽国。面对李县长辖区内的灾情,抗洪部队来了、省级中央级电视台来了、上级视察灾情工作组也来了……李县长亲临一线带领群众上大堤的的镜头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而张县长的辖区内由于没有灾情,无人问津!洪水过去后,李县长由于抗洪有功被提拔为副市长,而张县长依然还是县长……回到题主的问题,我觉得对这个问题应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在现实中“会干的不如会说的,实干的不如作秀的”现象确实存在。

但这种存在的现象是有条件的,往往存在于临时性的、突击性的工作中较多。另一方面,“会说的”“作秀的”终究不会长久。正如孔明唱“空城计”一样,一次还行,第二次就不灵了。“会说的”也好,“作秀的”也罢,只能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好用,一旦被人看穿,就成了脱毛的凤凰--不如鸡了!那么问题来了:在工作中,“会干的”“实干的”如何做到不吃亏呢?我提出以下三个观点仅供参考:1.既要会干实干,还要会“说”!说,其实就是一种宣传、一种推销。

你干了多少工作,你是如何克服困难去干的,及时把它说出来,宣传出去。对单位、对个人都是很有必要的。不要只知道死干活、干死活!2.既要会干实干,还要会“演”!这里说的“演”,带有表演的意思。是说在干同一种工作时,如果有多种不同的方案可以去实施,那么我们一定要选那种既能达到目的、又能“讨巧讨好”的方案去实施。

比如,同样是要搬走一座山头,限定在一个月完成。由于山头的形状都是上小下大,如果你从山脚下开始挖,虽然也能干完,但十天半月也看不出什么成效。但如果选择从山顶开始向下挖,那效果就很明显了,不用几天就能让人看到山头被削平,感觉工作效率很快。(当然,这只是举个例子,挖山头是个技术活,我只是用外行的说法打个比喻而已!)3.既要会干实干,还要会“哄”!这里说的“哄”,就是要在平时多与上级接触,多沟通交流,让上级了解你的能力和性格。

文章TAG:模型kanoKANO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