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什么是南郑的244工程,国道244南郑段一级公路

什么是南郑的244工程,国道244南郑段一级公路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30 15:14:55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汉中是益州的北大门,是蜀汉集团抵抗曹魏集团的前线,汉中对于蜀汉来说,非常重要,而镇守汉中的将领,也就显得尤其重要。234年,诸葛亮去世,魏延被杀,蜀汉镇守汉中的大将是谁呢?是吴懿。哪一个策略好呢?至少在我们现在看来,肯定是诸葛亮的策略好,御敌于国门之外,敌人根本进不来汉中,因为关中进入汉中的道路非常难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说的这里,在这些道路险要的关口防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应,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

汉中哪个县城建规模最大?

汉中哪个县城建规模最大

第一梯队,勉县当仁不让,东西长,南北略窄,一江两岸。(主要是因为有江南区域,江南有钢厂,带动江南片区城镇化发展,城区核心区在江北,其面积与第二梯队相比略小)第二梯队,依次是洋县、西乡、城固,三个县建成区面积相差不大,这里特别要说明一下,西乡是汉中平原城市外唯一一个盆地城市,汉台南郑城固勉县洋县均在汉中平原及其延伸带,汉江穿流而过,地势平坦。

但西乡盆地宛若世外桃源,独立于汉中平原之外,东西长,南北窄,类似于勉县,但主城区主要要牧马河北岸,即使经济落后于前面四县,但城建方面却旗鼓相当,地缘因素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第三梯队,依次是宁强、镇巴、略阳,这三个县城都是山区县,但宁强略阳县城大致在丘陵河谷地带,城建有线、面状分布,而镇巴则是高山河谷地带,几乎是线性展开。

魏延死后谁守汉中?汉中的结局是什么

魏延死后谁守汉中汉中的结局是什么

汉中是益州的北大门,是蜀汉集团抵抗曹魏集团的前线,汉中对于蜀汉来说,非常重要,而镇守汉中的将领,也就显得尤其重要。魏延是刘备拿下汉中后,首位镇守汉中的大将,魏延从219年被刘备任命为汉中太守镇守汉中以来,一直到234年魏延被杀,一共镇守了15年,汉中在魏延镇守下,基本平安无事。234年,诸葛亮去世,魏延被杀,蜀汉镇守汉中的大将是谁呢?是吴懿。

很多人对吴懿很陌生,吴懿是兖州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吴懿是随刘焉一起进入益州的,之后吴懿的妹妹嫁给刘焉的儿子刘瑁,刘瑁之后病死,吴懿的妹妹了寡妇。刘备入蜀后,吴懿投降了刘备,之后刘备在法正的劝说下,娶了吴懿的妹妹为妻,吴懿就成为了刘备的大舅哥。吴懿也是一员战将,曾多次随诸葛亮北伐,当时诸葛亮帐下最得力的武将就是吴懿和魏延,吴懿和魏延曾在阳溪一带大破魏国后将军费曜、雍州刺史郭淮的大军,因功受封左将军。

诸葛亮去世后,吴懿被任命为汉中都督,镇守蜀汉军事重镇汉中郡,并升任车骑将军,授予节符,领雍州刺史,进封济阳侯,位高权重,成为仅次于当时的大将军蒋琬的蜀汉名将。但吴懿在237年就去世了,镇守汉中仅3年,吴懿去世后,镇守汉中的将领则是王平。王平是巴西宕渠人,早先随族人一起投靠曹操,在汉中之战中,王平乘机投靠刘备,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

王平之所以能在蜀汉步步高升,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随马谡守街亭,由于马谡错误的估计和判断形势,选择上山扎营,才导致蜀汉军在街亭被魏将张郃击败,但王平在此战的表现堪称完美,先是劝导马谡,马谡不听,之后王平智退张郃,率领蜀汉溃军平安回到汉中,而受到诸葛亮的嘉奖,王平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后唯一受到嘉奖的将领,其他所有将领都受到处罚,包括马谡、张休、李盛被杀,黄袭兵权被夺,赵云被贬,就连诸葛亮也自降三级,只有王平受到嘉奖,因功受封讨寇将军,并且被赋予兵权,带领蜀汉精锐无当飞军。

王平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也有立功,也就是卤城之城,王平成功的挡住了魏将张郃的进攻,为诸葛亮争取了时间,大败司马懿。诸葛亮去世后,王平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协助吴懿镇守汉中。吴懿在237年去世后,由王平镇守汉中。从237年开始,王平镇守汉中,一直到248年王平去世,王平一共镇守汉中11年,在这11年当时,王平成功的抵抗了曹魏在244年由曹爽、夏侯玄发动的征蜀之战,大败十余万魏军,曹爽损兵折将,失败而归,王平成功的守住了军事重镇汉中。

王平与同时期镇守南中的马忠、镇守永安的邓芝一起被称为蜀汉的“平安三候”,而王平镇守的汉中显然比南中和永安难度更大。248年,王平去世后,镇守汉中的将领是胡济。胡济是荆州义阳郡(治今湖北省枣阳市)人,曾经担任过诸葛亮的主簿,与诸葛亮、蒋琬和费祎交情较好,王平去世后,胡济被任命为汉中都督,授予节符,遥领兖州刺史,不久又升任为镇西大将军。

当时的姜维是胡济的上司,姜维在费祎去世后,开始大规模北伐,姜维主要关注的是征战,而镇守汉中的任务则由胡济担负,256年姜维升任大将军,258年姜维开始改变汉中防御策略。而汉中的命运,随蜀汉的投降而一起败亡。263年,司马昭南征蜀汉,令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魏军共计18万军队南下,当年蜀汉就投降灭亡,蜀汉的投降,姜维要负一部分责任,主要是军事上的策略责任,直白的说,就是汉中防御策略失当。

诸葛亮时代,在汉中修筑了汉城和乐城两座紧城,做为汉中防御的第二道防线,而第一道防线,则是在八百里秦岭由关中通往汉中的五条道路上设防,主要是在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这五条道路险要关口设防,阻止敌军通过这些道路进入汉中。简单说,诸葛亮的策略叫:御敌于国门之外。而姜维的策略叫:诱敌深入,聚而围歼。

哪一个策略好呢?至少在我们现在看来,肯定是诸葛亮的策略好,御敌于国门之外,敌人根本进不来汉中,因为关中进入汉中的道路非常难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说的这里,在这些道路险要的关口防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应,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而姜维的策略,对于对付兵力不多的敌军,很有效果,能够最大范围歼灭敌军,但如果敌军一旦人多势众,如何能围歼呢?魏国可有18万军队,蜀汉才多少?全国军队也只有不到10万人,还分散在各地,汉中的守军最多也就3万,姜维带到沓中至少3万,在前线也就是6万蜀军围攻18万魏军,这仗如何打?还是诸葛亮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策略更好也更有效果。

为什么争夺汉中的战役都集中在阳平关,而没有发生南郑攻防战?

为什么争夺汉中的战役都集中在阳平关,而没有发生南郑攻防战

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奇怪,南郑本就是在汉中,曾是汉中的中心,外敌入侵争夺汉中……怎么能在汉中打攻防战呢?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平原,南郑在汉中平原之中。(下图可以清晰看清汉中南郑与阳平关的地理位置)汉中境内南郑区域,先后被秦国和蜀国轮换占有。东汉建武元年,郡县改迁后,南郑是汉中的中心——汉中因汉江而得名,于秦开始就有行政建制。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取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东汉时期汉中郡迁移南郑。如此,争夺汉中的攻防战怎么可以在南郑,打到了南郑,已经进入汉中中心,攻防还有意义么?知道不——伐蜀,"取南郑”,伐汉就得取"阳平关"。阳平关既是“蜀中咽喉,还是汉中门户。”阳平关是陕,甘,川三省交汇口,也是沟通西南与西北之门户。

阳平关建于西汉,又名白马城,北边依着秦岭,南边临近汉江与巴山,西边隔着咸河。西控川蜀,北通秦陇,背依着景山。巍巍雄踞于——西去巴蜀的金牛道口与北通秦陇的陈仓道口——进可攻,退可守。战例东汉灵帝末年,益州牧刘沔,以张鲁为司马,令他率军攻打汉中,张鲁领命,带领大军北上沿剑阁栈道,出古百牢关进取阳平关,南渡沔水,占领定军山,然后攻克汉中。

文章TAG:244南郑国道一级公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