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筠州是什么地方,异读地名系列谈之九

筠州是什么地方,异读地名系列谈之九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5 23:45:07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李定这是要打击一大片啊!只要给苏轼交往甚密的即是“罪行”。”神宗是很稀罕苏东坡才能的,虽然苏东坡不怎么听话,可人家有才吗!估计是神宗的交代,引起了沈括的逆反心理,或者心中起了嫉妒,凭什么你二十岁就能进士,我三十一才考上?我难道不如你!这一次去,一定找他点小辫子,关键时刻打压,犯到我手里,别怪我不客气!沈括是“小人”,小人是最善于表演的。

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是哪首诗?

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是哪首诗

“乌台诗案”,乃是宋朝的“文字狱”,实质是政权之争,保守派和改革派因政见不一,导致对人身攻击,东风、西风互相争夺利益空间而渐行渐远离开了事件本身,走向了一个极端。元丰二年(1079年),43岁的苏轼,被调任湖州知州。苏轼上任后给皇帝写了一封信叫《湖州谢表》,其中有几句话被“新党”拿过来过分解读,认为苏轼有讥讽的意思

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因此被捕押往京城,同时还有数十人受到了牵连。这就是北宋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尴尬了!没事你仗着有点文采胡写什么?这不被人抓住把柄了吧!其实,乌台诗案是北宋朝廷政权斗争的一个缩影,没有这乌台诗案,也会出现“红台诗案”、“蓝台诗案”一类的东东。而这种斗争由来已久,许多高官放着民生、民政不去管理,而专门靠整人获取资本,这也是很多封建文人的悲哀吧!“乌台诗案”前奏在注重以“学”治国,特别是以“儒家”学派为主的封建王朝,“理科”方面显有人去深耕,因此在中国几千年史载中,“科学家”并不多。

北宋的沈括是正史有传的科学家,他的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要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一心扑在科学研究上,说不定就不会有后来的居里夫人了。开一个玩笑,文章题目是“乌台诗案”,提沈括干什么呢?因为, 沈括就是“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

至和元年(1054年),沈括以父荫入仕 ,不过后来辞去官职,他要参加科举考试,因为那时候科举才是仕途的正途,才能登堂拜相。像是靠“荫德”参加工作,也就是类似我们的“接班”,身份不是“公务员”不能提拔重用。直到三十一岁时沈括才中进士,黄花菜都凉了,人家苏东坡可是二十岁左右中的进士,还差点成了状元。等沈括踏入“社会圈”,苏东坡已经几起几落了,虽然官职不大,可已经赚足了资历,资历就是资本,只要皇帝一高兴,弄个宰相当当也不在话下。

可眼下苏东坡当不成宰相,因为此时的宰相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改革”呢,而苏东坡又是反对变法的。刚刚进入部委工作的沈括,审时度势看出了门道,于是紧抱宰相王安石的大腿,竭力拥护新法。嘿嘿!王宰相,我可是拥护你的,你要提拔重用哦!开始,王安石还是比较器重他的才能,可出来混怎么着也有点人品才行,又是谄媚、又是诋毁,别人不行就你行!小人啊!王安石看出了沈括的丑陋嘴脸,特别提醒神宗:“沈括壬(小)人,不可亲近。

”不过,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熙宁六年(1073年),沈括开始得意起来,被派为两浙路察访使,成为巡视两浙的钦差大臣。辞行时,宋神宗还特别交代:“苏轼通判杭州,卿其善遇之。”神宗还是很稀罕苏东坡才能的,虽然苏东坡不怎么听话,可人家有才吗!估计是神宗的交代,引起了沈括的逆反心理,或者心中起了嫉妒,凭什么你二十岁就能进士,我三十一才考上?我难道不如你!这一次去,一定找他点小辫子,关键时刻打压,犯到我手里,别怪我不客气!沈括是“小人”,小人是最善于表演的。

沈括到了杭州,与苏轼一顿神侃,忽悠的苏东坡把他引为知己。临别时,沈括又造了点“势”,对目下苏东坡的职位发了一番不满和抱怨,这样才能引发苏东坡的共鸣。发完一通,制造出“负能量”的氛围,要求苏东坡作诗,以示纪念这短暂的相聚。拿到苏东坡的“证据”,哼哼!别怪我不客气了!皇帝,你不是对苏东坡有意思吗?看看这诗!神宗看了不置可否,小苏子年轻吗!发点牢骚是正常的,谁没年轻过啊!虽是这样,已经为“乌台诗案”埋下种子了。

以至于后来“乌台诗案”发生后,苏辙还专门上书提及此事,为哥哥辩护说:“向者曾经臣僚缴进,陛下置而不问。”就是指沈括办的这件事。王安石二次罢相,推举吴充代替自己。这时候,沈括已经升任掌管全国财政大权的三司使,他见新宰相处处与王安石相悖,就秘密写了变法的种种弊端,献给吴充。这种见风使舵的小人做派,真令人不耻。

文章TAG:筠州异读系列谈地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