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定远县石角桥怎么修建,「安徽日报」定远

定远县石角桥怎么修建,「安徽日报」定远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06:52:35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而海军衙门的资料虽然大多在战乱中损毁,不过按照它成立以后一年收款大约在3、400万两左右,再扣除调拨给南北洋水师和东北练兵所用款项,实际余款不多,显然也不大可能再拼凑出3000万两的巨资,因此也不可能挪用这么大一笔钱用于颐和园。实际上根据姜鸣先生的考证,海军衙门陆续挪用于颐和园修建工程的款项大约在400万两左右,由于海军衙门经费并非全部是海军军费,因此挪用了多少海军军费尚且存疑。

此外还有以海防捐名义,实则为修园工程款的有357.7万两。这笔钱严格说也不是给海军的,只是借个名义而已,因此不能算挪用海军军费。因此如果只是说挪用海军军费,那么挪用的数额肯定不到400万两。但是修建颐和园耗资巨大,而清政府的财政采取的是量入为出政策,一旦户部资金紧缺,就只能砍掉一些开支。所以翁同龢迫于财政压力,提出了两年不外购军火的建议,这无疑极大的影响了北洋水师的战备情况。

1885年北洋水师的外购德制铁甲兵船“定远”、“镇远”抵华曾一度意味着什么?

不沉的战舰还是被日本人打沉了:萨沙带你看北洋水师定远舰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日本海军著名的段子是:日军旗舰“松岛号”上一个身负重伤的三等水兵三浦虎次郎,临死前抱着炮弹流着泪嚷道“定远为什么击不沉啊……”。战后,三浦虎次郎的“英勇事迹”被日本编成军歌,名叫《勇敢的水兵》。萨沙也是北洋水师历史的爱好者(不敢说研究者)。

上个月去威海旅游,游览了著名的刘公岛和定远铁甲舰很有感触。不觉联想起今天的辽宁号。听萨沙说一说吧。定远号和镇远号是北洋水师的2艘主力舰,也是整个亚洲绝无仅有的大型铁甲舰(日本在1877年购买的扶桑号才是亚洲第一艘铁甲舰,排水量只有3000多吨)。什么是铁甲舰?就是战列舰或者说重型巡洋舰的前身。在19世纪中后期来说,铁甲舰是欧美列强的主要作战力量,是一支世界级海军必不可少的装备。

了不起的大清政府,早在1875年就下令装备铁甲舰,讨论购买铁甲舰就更早了。甚至著名的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去世时,还念念不忘购买铁甲舰,留下无论如何也要买的遗言(怎么似曾相识?)。除了少数有识之士对铁甲舰有较深的认识以外,其他大部分人基本是跟风。这就像今天装备航母一样,很多人绝对有了航母的海军就是世界第一流海军了。

至少满清从皇族到老百姓都支持铁甲舰,对于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是好事。他可以顺理成章的花费巨资购买巨舰,扩充自己半私有部队的北洋水师了。客观来说,造价140万两白银的定远号,性价比非常高,并不算贵。这艘7000吨级的铁甲舰,是德国海军建军思想的一个杰作。最初李鸿章自然是想在世界海军第一强国英国,购买铁甲舰。

英国人店大欺客,将土耳其等国因故不要的二三流铁甲舰转卖给中国。这些铁甲舰便宜是便宜,性能太差,设计上还有严重缺陷。李鸿章又不傻(其实他很傻),不会连续被英国人骗(之前已经上当买过几艘垃圾船)。于是,李鸿章将眼光转向另一个对华军售大国:德国。德国在欧洲属于后起之秀,普鲁士击败奥地利、法国建立国家至今,也还没有多少年。

就海军上,德国并不强大,造舰业也是起步不久,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工厂。如出售定远舰的伏尔铿造船厂,在欧洲属于二流工厂,1851年刚刚成立。就欧洲海军战略上,德国很不利。它处于腹背受敌,被封锁的情况。就实力来说,德国海军无论如何加速建设,也不可能压垮英法俄三国。即便是和英国单挑,德国也没有什么把握获胜。鉴于这种严酷的情况,德国海军确定了造舰的基本战略:防御力优先。

舰长刘步蟾没学打人,先学挨打。既然敌人数量远远多于我们,我又被压缩在狭小的海域无发高速机动,那么必须建立防御力超强的军舰。这样一来,我首先保证我的军舰不会被击沉,然后发挥火炮和训练的优势,争取超水平发挥。积累小胜为大胜,最终就有可能获得制海权。对于德国来说,这也是唯一可行的战略。反应在定远号上,就是该舰的防御能力非常惊人。

定远号的装甲重量,高达1500吨。换句话说,定远号装甲的重量,比参加海战的超勇撞击巡洋舰还要重(1300吨)。大家说,这夸张不夸张。定远号的装甲最大厚度高达355毫米,水线以上全部是德国的优质钢板制成。0.355米,也就是和瘦小女士的厚度一样。装甲和人一样厚,这是什么概念!定远号的弹药库、动力舱、主炮,全部在厚重装甲的保护下!在当年的亚洲来说,根本没有一种炮,能够击穿定远号的主要装甲。

文章TAG:定远县石角定远日报修建

最近更新